二)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所谓“再现场景”,就是通过描述的 方法,把新闻事实产生的某些具体场景形 象、生动地加以展现。如前所述,事实总 是出现在某种具体的环境之下,而且事实 总是有形的,因此,新闻报道如果能再现 场景,使读者仿佛亲历其境,亲眼所见 具体可感,那么你通过事实所要说的“话” 也就会更具可信性,说服力也就会更强
(二)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所谓“再现场景”,就是通过描述的 方法,把新闻事实产生的某些具体场景形 象、生动地加以展现。如前所述,事实总 是出现在某种具体的环境之下,而且事实 总是有形的,因此,新闻报道如果能再现 场景,使读者仿佛亲历其境,亲眼所见, 具体可感,那么你通过事实所要说的“话” 也就会更具可信性,说服力也就会更强
西方的新闻实践和教学中,特别强调用再现 场景说话的方式。他们说:“记者在报道中必须 要再现关键地点的场景.没有场景描写,故事 就没法讲。”“就好像没有场景,就没法拍电影 样。环境描写能够烘托气氛,帮助读者理解文 章中人物的性格和行事的动机,环境能在很大程 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通过你的描写, 让读者产生仿佛亲眼所见的感觉。不要直接告诉 读者发生了什么,要用你的描写让他们去感受发 生了什么。” (美杰里施瓦茨:《如何成为顶级记者美联社新 闻报道手册》,曹俊、王蕊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3.1,157-158页。)
西方的新闻实践和教学中,特别强调用再现 场景说话的方式。他们说:“记者在报道中必须 要再现关键地点的场景……没有场景描写,故事 就没法讲。”“就好像没有场景,就没法拍电影 一样。环境描写能够烘托气氛,帮助读者理解文 章中人物的性格和行事的动机,环境能在很大程 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通过你的描写, 让读者产生仿佛亲眼所见的感觉。不要直接告诉 读者发生了什么,要用你的描写让他们去感受发 生了什么。” (美 杰里·施瓦茨:《如何成为顶级记者 美联社新 闻报道手册》,曹俊、王蕊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3.1,157-158页。)
上世纪的1983年9月,新华社原社长穆青于曾写过 篇文章,叫《学会写视觉新闻》。文中说:“所谓视觉 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 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 道的事实的真面貌。这样,我们的新闻就可以克服枯燥 和概念化的缺陷,更好地适应今天这个电视发达的时 代。”(穆青:《新闻散论》,276-281页,新华出版 社,1996)穆青所说的“视觉新闻”,或叫“视觉采 访”,其实就是“场景再现”的部分表现形式。只不过 从严格意义上说,再现场景不仅需要视觉,还应调动所 有的感官来描述场景。西方新闻学教材中说:“一个好 的环境描写包括了视觉感受、听觉感受、嗅觉感受和触 觉感受四个部分。”而他们要求的写作方式就是“运用 感官”:“一般而言,如果他没有看见、听见、摸到或 闻到什么,他就写不出什么东西。”(门彻:《新闻报 道与写作》,184页)
上世纪的1983年9月,新华社原社长穆青于曾写过一 篇文章,叫《学会写视觉新闻》。文中说:“所谓视觉 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 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 道的事实的真面貌。这样,我们的新闻就可以克服枯燥 和概念化的缺陷,更好地适应今天这个电视发达的时 代。”(穆青:《新闻散论》,276-281页,新华出版 社,1996)穆青所说的“视觉新闻”,或叫“视觉采 访”,其实就是“场景再现”的部分表现形式。只不过, 从严格意义上说,再现场景不仅需要视觉,还应调动所 有的感官来描述场景。西方新闻学教材中说:“一个好 的环境描写包括了视觉感受、听觉感受、嗅觉感受和触 觉感受四个部分。”而他们要求的写作方式就是“运用 感官”:“一般而言,如果他没有看见、听见、摸到或 闻到什么,他就写不出什么东西。”(门彻:《新闻报 道与写作》,184页)
例文:《杜聿明匪部最后覆没情景》,选自新华社 著名军事记者阎吾《战地情景新闻选》(新华出版社, 1987,11) [新华社淮海前线一九四九年一月十一日电本社前线 记者报道杜聿明匪部在解放军强大攻击下最后覆没时的 情景称:经过三天激战,十日黎明各路总攻的解放军指 向杜匪“剿总”总部及匪第二兵团司令部住地陈官庄 线,解放军攻到那里,一堆一堆的敌人就立刻大叫大喊 起来:“投降啦!缴枪啊。”解放军战士们冲入敌阵, 匪军纷纷举手缴枪,没有缴枪的涌来涌去喊着:“我们 向哪里缴枪啊?我们枪放到哪里呀?”当解放军战士指 定一个放枪的地方后,各式枪支立刻就堆了起来。俘虏 群如同泛滥的潮水,一眼望不到边地由解放军押着向东 走去。当记者问:“你们是哪一部分?”他们立刻报出 了许多番号。有的则回答:“提不得啦!我们一个人 个部分
例文:《杜聿明匪部最后覆没情景》,选自新华社 著名军事记者阎吾《战地情景新闻选》(新华出版社, 1987,11) [新华社淮海前线一九四九年一月十一日电]本社前线 记者报道杜聿明匪部在解放军强大攻击下最后覆没时的 情景称:经过三天激战,十日黎明各路总攻的解放军指 向杜匪“剿总”总部及匪第二兵团司令部住地陈官庄一 线,解放军攻到那里,一堆一堆的敌人就立刻大叫大喊 起来:“投降啦!缴枪啊。”解放军战士们冲入敌阵, 匪军纷纷举手缴枪,没有缴枪的涌来涌去喊着:“我们 向哪里缴枪啊?我们枪放到哪里呀?”当解放军战士指 定一个放枪的地方后,各式枪支立刻就堆了起来。俘虏 群如同泛滥的潮水,一眼望不到边地由解放军押着向东 走去。当记者问:“你们是哪一部分?”他们立刻报出 了许多番号。有的则回答:“提不得啦!我们一个人一 个部分
这些长久陷在饥饿中的敌军士兵,他们宁肯摔掉了自 己的行李,但是还头顶着小黑锅和烟火薰黑了的钢盔等 个月来用以烧饭的家伙。偶尔发现地上有一块解放军掉下 来的干粮,立刻就有一群人拥上去争抢,以至打起来。在 鲁楼河的南岸,成群结队饿瘦得走不动的马匹,解放军的 战士随便从中拉一匹,立刻就有几十匹跟上来走了。几百 辆缴获的汽车,在杜聿明临时筑的飞机场上由解放军战士 押着,忙碌地搬运货物。从陈官庄至鲁集一线,到处停放 着敌军士兵们用降落伞撑起的用以挡风雪的棚子,大口径 的榴弹炮和美式山炮,以及各种枪支、弹药,夹杂在才缴 获的坦克与装甲车之间,堆积如山。前来“空投”的蒋机 还在匆忙地抛罐头、饼干和弹药。解放军的战士们嘲笑着 说:“你知道解放军在底下吗?”一个身背十二支短枪的 战士俏皮地说:“不要丢了,我已拾不了啦!
这些长久陷在饥饿中的敌军士兵,他们宁肯摔掉了自 己的行李,但是还头顶着小黑锅和烟火薰黑了的钢盔等一 个月来用以烧饭的家伙。偶尔发现地上有一块解放军掉下 来的干粮,立刻就有一群人拥上去争抢,以至打起来。在 鲁楼河的南岸,成群结队饿瘦得走不动的马匹,解放军的 战士随便从中拉一匹,立刻就有几十匹跟上来走了。几百 辆缴获的汽车,在杜聿明临时筑的飞机场上由解放军战士 押着,忙碌地搬运货物。从陈官庄至鲁集一线,到处停放 着敌军士兵们用降落伞撑起的用以挡风雪的棚子,大口径 的榴弹炮和美式山炮,以及各种枪支、弹药,夹杂在才缴 获的坦克与装甲车之间,堆积如山。前来“空投”的蒋机 还在匆忙地抛罐头、饼干和弹药。解放军的战士们嘲笑着 说:“你知道解放军在底下吗?”一个身背十二支短枪的 战士俏皮地说:“不要丢了,我已拾不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