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闻报道的实践看,好的新闻报道,尤其是动 态性的新闻报道,都不直接论述对事实的观点,亦即 都不直接出面总结、概括、判断和评论事实,而是采 取“寓论断于叙事之中”的方法,通过叙述和展现事 实,用通过事实来发表无形意见的形式来“说话”。 我国新闻界的先辈胡乔木有一段话说得很经典:“我 们人人都会发表有关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 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要客观地、忠实地、朴 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但因为每个叙述总是根 据着一定的观点,接受事实的读者也就会接受叙述中 的观点。”新闻写作的这种基本方法,西方新闻界形 容为“记者的舌头是缩在后头的”;新闻写作是“藏 舌头的艺术”。在这里,“舌头”指的就是观点,就 是“说话”;在“缩”和“藏”的前方显现出来的, 就是事实
从新闻报道的实践看,好的新闻报道,尤其是动 态性的新闻报道,都不直接论述对事实的观点,亦即 都不直接出面总结、概括、判断和评论事实,而是采 取“寓论断于叙事之中”的方法,通过叙述和展现事 实,用通过事实来发表无形意见的形式来“说话”。 我国新闻界的先辈胡乔木有一段话说得很经典:“我 们人人都会发表有关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 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要客观地、忠实地、朴 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但因为每个叙述总是根 据着一定的观点,接受事实的读者也就会接受叙述中 的观点。”新闻写作的这种基本方法,西方新闻界形 容为“记者的舌头是缩在后头的”;新闻写作是“藏 舌头的艺术”。在这里,“舌头”指的就是观点,就 是“说话”;在“缩”和“藏”的前方显现出来的, 就是事实
新闻不能脱离事实的理由 新闻不能脱离事实的理由,与新闻的本质特 征和新闻传播的目的、效果具有密切的关系: 首先,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价值 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定义已经再清楚不过地表 明,事实既是新闻内容的实体,也是其存在形式。 没有事实的支持,就没有新闻报道。新闻所有的 各种作用和意义,都须由事实才能派生出来
二、新闻不能脱离事实的理由 新闻不能脱离事实的理由,与新闻的本质特 征和新闻传播的目的、效果具有密切的关系: 首先,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价值 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定义已经再清楚不过地表 明,事实既是新闻内容的实体,也是其存在形式。 没有事实的支持,就没有新闻报道。新闻所有的 各种作用和意义,都须由事实才能派生出来
其次,从事实与道理(观点)的关系 看,总是先有事实,后有道理,道理总是 蕴藏在事实之中。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规律, 也总是从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由 事实产生观点。因此,没有事实,道理就 是空洞和抽象的;有了事实,道理有时就 不言自明。这正所谓“事实胜于雄辩”, 而西方作家亨利·詹姆斯则夸张地说:“ 盎司实例比得上一吨概括。”(相差32000 倍)
其次,从事实与道理(观点)的关系 看,总是先有事实,后有道理,道理总是 蕴藏在事实之中。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规律, 也总是从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由 事实产生观点。因此,没有事实,道理就 是空洞和抽象的;有了事实,道理有时就 不言自明。这正所谓“事实胜于雄辩”, 而西方作家亨利·詹姆斯则夸张地说:“一 盎司实例比得上一吨概括。”(相差32000 倍)
再次,从受众的需要看,受众关注各种 媒体,主要是想获取各种信息,而不是像读 书学习那样,去掌握理论知识和科学道理。 信息是什么?信息论的奠基者申农在其《通 信的数学理论》里说:“信息就是消除或减 少接受一方认识上的不确定性。”这种“不 确定性”,指的就是与受传者以往的了解或 经验预期具有差异的东西,也就是所谓“未 知、欲知”而又“当知”的事实。因此,提 供新鲜具体而又为受众未知、欲知、当知的 事实,才是受众通过媒体最想了解的,也是 媒体在市场经济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再次,从受众的需要看,受众关注各种 媒体,主要是想获取各种信息,而不是像读 书学习那样,去掌握理论知识和科学道理。 信息是什么?信息论的奠基者申农在其《通 信的数学理论》里说:“信息就是消除或减 少接受一方认识上的不确定性。”这种“不 确定性”,指的就是与受传者以往的了解或 经验预期具有差异的东西,也就是所谓“未 知、欲知”而又“当知”的事实。因此,提 供新鲜具体而又为受众未知、欲知、当知的 事实,才是受众通过媒体最想了解的,也是 媒体在市场经济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再其次,从受众心理看,在阅读选择的时候, 大多数人最愿意也最容易接受的是事实,希望通 过自己的头脑对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得出自己的 意见,而不愿意轻易地接受别人告知的观点,尤 其讨厌假、大、空的宣传和强制性的填塞灌输 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受众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要有“个人主见”的心理趋势也会越发强烈。因 此,传播学的理论研究告诉我们,最好的传播效 果是劝服而不是压服。传播学家勒平格在他所设 计的五种劝服策略中,主要一种就是认知性设计, 即通过提供事实、信息和逻辑推理来进行劝服。 他的口号就是:“让事实来说话。”亦即把评判 事实的权力还给受众
再其次,从受众心理看,在阅读选择的时候, 大多数人最愿意也最容易接受的是事实,希望通 过自己的头脑对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得出自己的 意见,而不愿意轻易地接受别人告知的观点,尤 其讨厌假、大、空的宣传和强制性的填塞灌输。 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受众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要有“个人主见”的心理趋势也会越发强烈。因 此,传播学的理论研究告诉我们,最好的传播效 果是劝服而不是压服。传播学家勒平格在他所设 计的五种劝服策略中,主要一种就是认知性设计, 即通过提供事实、信息和逻辑推理来进行劝服。 他的口号就是:“让事实来说话。”亦即把评判 事实的权力还给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