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水分是制茶的一个参考指标 制茶的各个工序中,随着水分的含量变化,即表现 出来的物理性状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例如:鲜叶经萎凋,由于水分散失,叶色由翠绿变 暗绿色,叶质变软,叶片体积变小等物理性状。在制 茶过程中,按照各类茶品质要求,了解失水和内质变 化的关系,严格地控制一定的制茶技术条件。因此, 在生产中,控制制品含水量是鲜叶加工各工序适度的 主要技术指标之一
2.水分是制茶的一个参考指标 制茶的各个工序中,随着水分的含量变化,即表现 出来的物理性状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例如:鲜叶经萎凋,由于水分散失,叶色由翠绿变 暗绿色,叶质变软,叶片体积变小等物理性状。在制 茶过程中,按照各类茶品质要求,了解失水和内质变 化的关系,严格地控制一定的制茶技术条件。因此, 在生产中,控制制品含水量是鲜叶加工各工序适度的 主要技术指标之一
2.水分是制茶的一个参考指标 成品茶含水量在4—6%范围,就可以经过较长时间 的保存而不会变质。 据测定证实,如果成品茶含水量超过12%,茶叶内 部化学反应不仅可以继续进行,而且还能吸收空气中 的氧,使微生物不断滋生,茶叶就会很快变质或发生 霉变。因此,在生产上要求毛茶含水量6%,精制茶含 水量4—6%
2.水分是制茶的一个参考指标 成品茶含水量在4—6%范围,就可以经过较长时间 的保存而不会变质。 据测定证实,如果成品茶含水量超过12%,茶叶内 部化学反应不仅可以继续进行,而且还能吸收空气中 的氧,使微生物不断滋生,茶叶就会很快变质或发生 霉变。因此,在生产上要求毛茶含水量6%,精制茶含 水量4—6%
(二).灰分与品质的关系 茶叶经高温灼烧后残留下来的物质叫灰分,一般占 干物质总量的4—7%,茶叶灰分是一系列的氧化物、 磷酸盐、硫酸盐、硅酸盐等化合物组成。 根据茶叶灰分溶解性不同,可分为:水溶性灰分、 酸溶性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三部分。水溶性灰分一般 占茶叶总灰分的50—60%。水溶性灰分主要是钾、钠、 磷、硫等氧化物和部分磷酸盐、硫酸盐等
(二).灰分与品质的关系 茶叶经高温灼烧后残留下来的物质叫灰分,一般占 干物质总量的4—7%,茶叶灰分是一系列的氧化物、 磷酸盐、硫酸盐、硅酸盐等化合物组成。 根据茶叶灰分溶解性不同,可分为:水溶性灰分、 酸溶性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三部分。水溶性灰分一般 占茶叶总灰分的50—60%。水溶性灰分主要是钾、钠、 磷、硫等氧化物和部分磷酸盐、硫酸盐等
(二).灰分与品质的关系 水溶性灰分和茶叶品质呈正相关(见图)。鲜叶越 嫩,含钾、磷较多,水溶性灰分含量提高,茶叶品质 越好。随着茶芽新梢的生长,叶片的老化,钙、镁含 量逐渐增加,总灰分含量增加。水溶性灰分含量减少, 说明茶叶品质差。因此,水溶性灰分含量高低,是区 别鲜叶老嫩的标志之一
(二).灰分与品质的关系 水溶性灰分和茶叶品质呈正相关(见图)。鲜叶越 嫩,含钾、磷较多,水溶性灰分含量提高,茶叶品质 越好。随着茶芽新梢的生长,叶片的老化,钙、镁含 量逐渐增加,总灰分含量增加。水溶性灰分含量减少, 说明茶叶品质差。因此,水溶性灰分含量高低,是区 别鲜叶老嫩的标志之一
表 茶树新梢各部位灰分含量变化(%) 芽叶部位 芽 第一叶 第二叶 第三叶 第四叶 梗 总灰分 5.38 5.59 5.46 5.48 5.44 6.07 水溶性灰分 3.50 3.36 3.33 3.32 3.03 3.47 水溶性灰分 占总灰分(%) 65.1 60.1 61.0 60.6 55.7 57.1 水溶性灰分和茶叶品质的关系
表 茶树新梢各部位灰分含量变化(%) 芽叶部位 芽 第一叶 第二叶 第三叶 第四叶 梗 总灰分 5.38 5.59 5.46 5.48 5.44 6.07 水溶性灰分 3.50 3.36 3.33 3.32 3.03 3.47 水溶性灰分 占总灰分(%) 65.1 60.1 61.0 60.6 55.7 57.1 水溶性灰分和茶叶品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