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出卷人:张岚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分) 审核人:林维 武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淇水汤 汤 (《诗经·氓》) 屈心而抑志 兮 (屈原《离骚》) 内 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 灭 (苏轼《念奴娇》) 连月不 开 (范仲淹《岳阳楼记》) 寄蜉蝣于天地之 间 苏轼《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谏论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 如耳。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 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然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 诈,吾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请备论其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 有其人。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二,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 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 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 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 行有日。此理而谕之也。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 而楚不敢图周。此势而禁之也。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 闳孺,而辟阳赦。此利而诱之也。苏秦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睢以无 王耻秦,而昭王长跪请教。此激而怒之也。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 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被①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 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 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 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福建师大附中 2013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出卷人:张岚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审核人:林维 武 1.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⑴ 淇水汤 汤, 。 (《诗经·氓》) ⑵ 屈心而抑志 兮, 。 (屈原《离骚》) ⑶ ,内 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 ⑷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 灭。 (苏轼《念奴娇》) ⑸ ,连月不 开……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⑹ 寄蜉蝣于天地之 间, 。 (苏轼《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谏论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 如耳。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 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然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 诈,吾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请备论其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 有其人。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 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 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 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 行有日。此理而谕之也。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 而楚不敢图周。此势而禁之也。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 闳孺,而辟阳赦。此利而诱之也。苏秦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睢以无 王耻秦,而昭王长跪请教。此激而怒之也。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 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诐①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 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 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 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魏征),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 所谓得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 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 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 (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节 【注释】①险波(bi):不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顾用之之术何如 耳 顾 不过 B.请备论其 效 备:准备 C.此理而谕之 谕:使……明白 D.悟则明,惧则 恭 恭:谦逊有礼 3.下列全都符合作者“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的进谏方 法的一项是( )(3分) ①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 ②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 ③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 ④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 ⑤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 ⑥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进谏的大臣能否达到让国君纳谏的目的,不取决于进谏的形式,只 看使用的进谏方法怎么样。 B.文章倡导要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进谏,即机智、灵活、勇敢、善辩, 学会以理服人、以利诱人、以势压人、以话激人、以隐语启人。 C.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表示自己要向龙逢、比干和苏秦、张仪学习,效法 他们的忠心和和游说方法,以便供进谏时取法。 D.文章着重阐述进谏的方式和方法。铺排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气势不凡;举例 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使得观点突出,层次鲜明。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3分)
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魏征),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 所谓得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 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 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 法。 (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节) 【注释】①险诐(bì):不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顾用之之术何如 耳 顾: 不过 B.请备论其 效 备:准备 C.此理而谕之 也 谕:使……明白 D.悟则明,惧则 恭 恭:谦逊有礼 3.下列全都符合作者“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的进谏方 法的一项是( )(3 分) ①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 ②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 ③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 ④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 ⑤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 ⑥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认为进谏的大臣能否达到让国君纳谏的目的,不取决于进谏的形式,只 看使用的进谏方法怎么样。 B.文章倡导要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进谏,即机智、灵活、勇敢、善辩, 学会以理服人、以利诱人、以势压人、以话激人、以隐语启人。 C.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表示自己要向龙逢、比干和苏秦、张仪学习,效法 他们的忠心和和游说方法,以便供进谏时取法。 D.文章着重阐述进谏的方式和方法。铺排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气势不凡;举例 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使得观点突出,层次鲜明。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⑴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3 分)
(2)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①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①本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 (1)本词上下阙分别着重写了什么内容?(2分) (2)本词的写作手法丰富多样,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4分)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平儿从李纨那回来时,在园子山石后遇见两个人影,以为是两个小丫头在偷 懒,便想吓她们一下,岂料原来是司棋和她表弟在园内偷情。二人吓得磕头求饶, 最后平儿答应为他们保密。 B.克字辈三兄弟一起面对官太太入住,同样都是封建卫道士,但他们的态度还 是有一定差别的,克明正统刚直,士阶层的不屈;克定心怀鬼胎,心术不正;克 安明哲保身,毫无气节。 C.甘果瓦和副主教救出爱斯梅拉达,但他觉得自己负担不了照管两个囚犯的重 任,更认为副主教十分愿意照顾爱斯梅拉达,便带着山羊离开了。而爱斯梅拉达 再次拒绝了副主教。 D.葛朗台原来是一个箍桶匠,囤积居奇,大发横财,成了暴发户。他专横冷酷, 吝啬贪婪,为了保住自己的财产,折磨死了妻子,骗取了女儿的遗产继承权,逼 走了侄儿 E.第一次去探监时,马丝洛娃要求聂赫留朵夫给她找一个好律师,同时又向他 要了十卢布。聂赫留朵夫看见变化极大的马丝洛娃,心里开始动摇,将身上的钱 都给了她。 8.简答题。(100字左右)(5分) (关公)书略曰:“…新恩虽厚,旧义难忘。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其有 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
⑵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3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 分) 鹧鸪天①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①本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 ⑴本词上下阙分别着重写了什么内容?(2 分) ⑵本词的写作手法丰富多样,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4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 分) A.平儿从李纨那回来时,在园子山石后遇见两个人影,以为是两个小丫头在偷 懒,便想吓她们一下,岂料原来是司棋和她表弟在园内偷情。二人吓得磕头求饶, 最后平儿答应为他们保密。 B.克字辈三兄弟一起面对官太太入住,同样都是封建卫道士,但他们的态度还 是有一定差别的,克明正统刚直,士阶层的不屈;克定心怀鬼胎,心术不正;克 安明哲保身,毫无气节。 C.甘果瓦和副主教救出爱斯梅拉达,但他觉得自己负担不了照管两个囚犯的重 任,更认为副主教十分愿意照顾爱斯梅拉达,便带着山羊离开了。而爱斯梅拉达 再次拒绝了副主教。 D.葛朗台原来是一个箍桶匠,囤积居奇,大发横财,成了暴发户。他专横冷酷, 吝啬贪婪,为了保住自己的财产,折磨死了妻子,骗取了女儿的遗产继承权,逼 走了侄儿。 E.第一次去探监时,马丝洛娃要求聂赫留朵夫给她找一个好律师,同时又向他 要了十卢布。聂赫留朵夫看见变化极大的马丝洛娃,心里开始动摇,将身上的钱 都给了她。 8.简答题。(100 字左右)(5 分) (关公)书略曰:“……新恩虽厚,旧义难忘。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其有 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
关羽“异日”如何报答曹操的“余恩”?请简要叙述其相关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①矣夫!”(《论语·雍也》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注】①畔:通“叛”,违背(君子之道)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是一种外在的充实和提高,而“礼”是内在 的要求。 B.孔子认为君子从里到外,从精神到行为,都因为博学而不至于背离君子的正 道 C.孟子从学习方法的层面,提出了“博学”是达到学习最高境界第一步的见解。 D.尽管所处的时代不同,孔子和孟子都认识到“博学”对于学习和修身养性的 重要性。 (2)结合文本,分析孔子主张的“约”和孟子主张的“约”有何不同。(3分) 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戏剧需要激情 余秋雨 戏剧需要激情。列·托尔斯泰对“艺术”下了一个简单明确的定义:“作者所体 验过的感情感染了观众或听众,这就是艺术。”别林斯基认为“激情”是一切诗 歌体裁所必有的,而且,他还说:“(激情)这个字眼,在谈戏剧时最经常地被 人采用,因为就其本质来说,戏剧是最富有激情的诗歌体裁……”剧作家和观众 交流的媒介是形象,而只有用激情熔铸起来的形象,才具有真正的审美价值 剧作家从现实生活中发掘出来的思想是一部剧作的灵魂,正是它,赋予剧作家的 产品以一定的社会价值;戏剧最忌的是理性说教,思想必须饱含激情,才能对观 众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戏剧的基本手段是动作,而动作不过是激发感情共鸣的有 力手段,如果动作不能产生感情反应,它就失去了自己固有的意义。在不同种类 的剧作中,激情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它有时引起观众热泪盈眶,有时使他们开 怀大笑,有时促使他们深思冥想;但却不能没有它,失去了它,剧本就不能唤起 观众的共鸣。在不同风格的剧作中,有的激情汹涌澎湃,有如奔腾咆哮的江水 有的感情含而不露,就像水渗沙石之中……可是,如果没有它,剧本就成了一片 龟裂的干河,是没有生命的。 剧作家需要技巧,但更需要激情。一位技巧娴熟但却没有激情的作家,最多只能 成为熟练的匠人,剧本不能没有戏剧性,可是,戏剧更需要激情的滋养,否则, 它就会是没有生命的枯木干枝,难成茂叶繁花之美 戏剧需要戏剧性,但也需要抒情性。两者应该是并行不悖,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关羽“异日”如何报答曹操的“余恩”?请简要叙述其相关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 分)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①矣夫!”(《论语·雍也》)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注】①畔:通“叛”,违背(君子之道)。 ⑴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孔子认为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是一种外在的充实和提高,而“礼”是内在 的要求。 B.孔子认为君子从里到外,从精神到行为,都因为博学而不至于背离君子的正 道。 C.孟子从学习方法的层面,提出了“博学”是达到学习最高境界第一步的见解。 D.尽管所处的时代不同,孔子和孟子都认识到“博学”对于学习和修身养性的 重要性。 ⑵结合文本,分析孔子主张的“约”和孟子主张的“约”有何不同。(3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戏剧需要激情 余秋雨 戏剧需要激情。列•托尔斯泰对“艺术”下了一个简单明确的定义:“作者所体 验过的感情感染了观众或听众,这就是艺术。”别林斯基认为“激情”是一切诗 歌体裁所必有的,而且,他还说:“(激情)这个字眼,在谈戏剧时最经常地被 人采用,因为就其本质来说,戏剧是最富有激情的诗歌体裁……”剧作家和观众 交流的媒介是形象,而只有用激情熔铸起来的形象,才具有真正的审美价值。 剧作家从现实生活中发掘出来的思想是一部剧作的灵魂,正是它,赋予剧作家的 产品以一定的社会价值;戏剧最忌的是理性说教,思想必须饱含激情,才能对观 众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戏剧的基本手段是动作,而动作不过是激发感情共鸣的有 力手段,如果动作不能产生感情反应,它就失去了自己固有的意义。在不同种类 的剧作中,激情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它有时引起观众热泪盈眶,有时使他们开 怀大笑,有时促使他们深思冥想;但却不能没有它,失去了它,剧本就不能唤起 观众的共鸣。在不同风格的剧作中,有的激情汹涌澎湃,有如奔腾咆哮的江水; 有的感情含而不露,就像水渗沙石之中……可是,如果没有它,剧本就成了一片 龟裂的干河,是没有生命的。 剧作家需要技巧,但更需要激情。一位技巧娴熟但却没有激情的作家,最多只能 成为熟练的匠人,剧本不能没有戏剧性,可是,戏剧更需要激情的滋养,否则, 它就会是没有生命的枯木干枝,难成茂叶繁花之美。 戏剧需要戏剧性,但也需要抒情性。两者应该是并行不悖,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不过,谈到“抒情”,人们首先会想到诗,特别是抒情诗。抒情诗要求通过凝练、 节奏鲜明、感情色彩浓厚的语言,抒发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内心感受,引起读者、 听众的强烈共鸣。戏剧要求的是贯穿的动作,是鲜明的人物性格,是完整、紧凑 的情节,而这些却是抒情诗所不能容纳的;如果不顾戏剧的特性,在剧本中让人 物脱离剧情发展去大抒其情,又会造成剧情的停滞。从这个角度来说,戏剧和抒 情似乎是对立的。 可是,各种文学样式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对立,都是相对的。别林斯基把抒情性称 为“一切诗的生命和灵魂”,他认为“抒情性像元素一样进入一切其他种类的诗 中,使之活跃起来,有如普罗米修斯的火焰鼓舞了宙斯的造物”。他还说:“如 果没有抒情性,史诗和戏剧就会过于平淡,变得对自己的内容冷漠无情。”他的 看法无疑是正确的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戏剧的真正的审美价值,在于剧作家用激情熔铸起来的形象和观众之间的情 感交流。 B.思想赋予剧作家的产品以一定的社会价值,戏剧需要理性,又最忌理性说教。 C.戏剧的基本手段是动作,它是激发感情共鸣的有力手段,所以,从本质说, 戏剧是动作的艺术 D.戏剧和抒情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必然导致戏剧性和抒情性的对立。 11.请根据全文,分析“戏剧需要激情”的原因。(3分) 12.文中先后两次引述别林斯基的话,作者引用这些话,要分别说明什么?请根 据原文内容加以概括。(3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悲悯的月光张佐香 ①有人问托尔斯泰,如果你看见一个坏人,正举起一个小孩,要往地上摔,唯有 对那个家伙射击才能挽救小孩的无辜生命。这时,你射击还是不射击?这个命题 集中体现了人类在伦理和精神上的矛盾。俄罗斯女青年微拉·查苏利奇以实际行 动给出了答案,并且慷慨陈述选择的理由。 ②1877年7月31日,被囚禁的进步大学生波古柳波夫因在彼得堡市市长特列波 夫面前没有行脱帽礼,遭到毒刑拷打。薇拉愤慨至极,她朝那个灭绝人性的暴徒 射出了一颗子弹,并当场被捕。审判席上,薇拉再次指控特列波夫惨无人道的暴 行:“迫使一个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人再次接受鞭笞和酷刑,这是多么残忍… 我觉得绝不能也不应该让这件事无声无息地过去。如果保持缄默,特列波夫依旧 会有恃无恐地一次又一次滥施淫威。我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向世人证明:绝不能 让这个残酷凌辱人类个性的人逍遥法外……举起手来,向一个人开枪一一这是可 怕的,但我意识到必须这样做。”薇拉射击并非出于私心和复仇,而是为了另 个人的思想和名誉。她的动机中有一种正直而崇高的热忱。这个少女勇敢地举起
不过,谈到“抒情”,人们首先会想到诗,特别是抒情诗。抒情诗要求通过凝练、 节奏鲜明、感情色彩浓厚的语言,抒发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内心感受,引起读者、 听众的强烈共鸣。戏剧要求的是贯穿的动作,是鲜明的人物性格,是完整、紧凑 的情节,而这些却是抒情诗所不能容纳的;如果不顾戏剧的特性,在剧本中让人 物脱离剧情发展去大抒其情,又会造成剧情的停滞。从这个角度来说,戏剧和抒 情似乎是对立的。 可是,各种文学样式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对立,都是相对的。别林斯基把抒情性称 为“一切诗的生命和灵魂”,他认为“抒情性像元素一样进入一切其他种类的诗 中,使之活跃起来,有如普罗米修斯的火焰鼓舞了宙斯的造物”。他还说:“如 果没有抒情性,史诗和戏剧就会过于平淡,变得对自己的内容冷漠无情。”他的 看法无疑是正确的。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戏剧的真正的审美价值,在于剧作家用激情熔铸起来的形象和观众之间的情 感交流。 B.思想赋予剧作家的产品以一定的社会价值,戏剧需要理性,又最忌理性说教。 C.戏剧的基本手段是动作,它是激发感情共鸣的有力手段,所以,从本质说, 戏剧是动作的艺术。 D.戏剧和抒情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必然导致戏剧性和抒情性的对立。 11.请根据全文,分析“戏剧需要激情”的原因。(3 分) 12.文中先后两次引述别林斯基的话,作者引用这些话,要分别说明什么? 请根 据原文内容加以概括。(3 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悲悯的月光 张佐香 ①有人问托尔斯泰,如果你看见一个坏人,正举起一个小孩,要往地上摔,唯有 对那个家伙射击才能挽救小孩的无辜生命。这时,你射击还是不射击?这个命题 集中体现了人类在伦理和精神上的矛盾。俄罗斯女青年微拉•查苏利奇以实际行 动给出了答案,并且慷慨陈述选择的理由。 ②1877 年 7 月 31 日,被囚禁的进步大学生波古柳波夫因在彼得堡市市长特列波 夫面前没有行脱帽礼,遭到毒刑拷打。薇拉愤慨至极,她朝那个灭绝人性的暴徒 射出了一颗子弹,并当场被捕。审判席上,薇拉再次指控特列波夫惨无人道的暴 行:“迫使一个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人再次接受鞭笞和酷刑,这是多么残忍…… 我觉得绝不能也不应该让这件事无声无息地过去。如果保持缄默,特列波夫依旧 会有恃无恐地一次又一次滥施淫威。我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向世人证明:绝不能 让这个残酷凌辱人类个性的人逍遥法外……举起手来,向一个人开枪——这是可 怕的,但我意识到必须这样做。”薇拉射击并非出于私心和复仇,而是为了另一 个人的思想和名誉。她的动机中有一种正直而崇高的热忱。这个少女勇敢地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