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6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当全国人民都在纪念抗日英雄的时候,现实生活中却 有一种不良的文化现象屡屡发生,这就是英雄叙事的扭曲问题。比如,大量抗战 “雷剧”“神剧”涌现,将严肃的抗战历史娱乐化;有人对抗战中的英雄人物进 行解构乃至重构,试图颠覆或终结相关英雄的经典形象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为代表的“三微一 端”全面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一些错误的英雄叙事借助新媒介,传播范围更 广,受众更多,产生了更加恶劣的影响。比如,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了不少诋毁 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的各种扭曲的“英雄叙事”。媒体把这类叙事的“主体” 命名为“凿船党”,并表达了对他们的警惕:“他们每天寻寻觅觅,看见正面的 东西就上去凿几下子,而且每每有所斩获,用着放大镜在英雄身上发现了一些瑕 疵,他们便极力将其放大。慢慢地,一些英雄的形象开始坍塌。”与此同时, 些抗战题材影视剧不顾历史本真,肆意将爱情、悬疑、性感、时尚等元素塞进来, 这种做法是对英雄形象的亵渎,以至连普通观众对“手撕鬼子”之类不靠谱的剧 情都忍无可忍。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这些影视剧经由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媒 介渠道得以在更大范围传播开来。伴随着上述种种媒介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濡染, 这种不着边际的“英雄叙事”对成千上万的普通观众一一尤其是对年轻人贻害 不小。抹黑恶搞英雄形象,导致英雄形象扭曲,既伤害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和身份 认同,也恶劣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这种错误的英雄叙事,既具有明显的隐喻性特征一一它隐喻了当下有些人存在着 虚无化的价值取向和戏谑化的政治取向,也具有另一种特征一一扭曲的生活化叙 事:传统的英雄叙事在本质上是传奇性的叙事,近年来由传奇性叙事向生活化叙 事的转变,有人刻意对英雄人物进行解构甚至污蔑 新媒介环境下,扭曲的英雄叙事的出现有着诸多原因。首先,新媒介的技术特性, 对英雄叙事的变迁乃至扭曲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新媒介为英雄叙事提供了相应 的技术环境和文化环境,也被“凿船党”们纳为其建构与传播“英雄叙事”的重 要平台。进而,英雄形象的崇髙性与非功利性被消解,并呈现出融合世俗、迎合 消费的特征。其次,网络推动了众多思潮的传播,一些非主流思潮成为扭曲的英 雄叙事得以展开的思想土壤。一些人站在人民群众利益和情感的对立面,利用网 络上的社区、微博、微信等媒介,散播包括其“英雄叙事”在内的种种言论,挑 衅人们的传统信仰,鼓吹错误的价值观。在这种思想土壤之上,“凿船党”们进 行“英雄叙事”,是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所谓“策略”而已。再次,以微博 微信为代表的双向互动的“微时代”,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 助推了英雄叙事的扭曲现象。 作为国人精神图腾的英雄形象,体现了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精神,不应被扭曲 的英雄叙事所游戏化、娱乐化,而应成为国人的精神塔基。面对扭曲的英雄叙事 及其危害,我们不可漠视,要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价值立场 (改编自《光明日报》,丁松虎《英雄叙事的扭曲与纠正》)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6 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卷 满分:150 分。测试时间: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今年是抗战胜利 70 周年,当全国人民都在纪念抗日英雄的时候,现实生活中却 有一种不良的文化现象屡屡发生,这就是英雄叙事的扭曲问题。比如,大量抗战 “雷剧”“神剧”涌现,将严肃的抗战历史娱乐化;有人对抗战中的英雄人物进 行解构乃至重构,试图颠覆或终结相关英雄的经典形象。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为代表的“三微一 端”全面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一些错误的英雄叙事借助新媒介,传播范围更 广,受众更多,产生了更加恶劣的影响。比如,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了不少诋毁 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的各种扭曲的“英雄叙事”。媒体把这类叙事的“主体” 命名为“凿船党”,并表达了对他们的警惕:“他们每天寻寻觅觅,看见正面的 东西就上去凿几下子,而且每每有所斩获,用着放大镜在英雄身上发现了一些瑕 疵,他们便极力将其放大。慢慢地,一些英雄的形象开始坍塌。”与此同时,一 些抗战题材影视剧不顾历史本真,肆意将爱情、悬疑、性感、时尚等元素塞进来, 这种做法是对英雄形象的亵渎,以至连普通观众对“手撕鬼子”之类不靠谱的剧 情都忍无可忍。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这些影视剧经由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媒 介渠道得以在更大范围传播开来。伴随着上述种种媒介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濡染, 这种不着边际的“英雄叙事”对成千上万的普通观众——尤其是对年轻人贻害 不小。抹黑恶搞英雄形象,导致英雄形象扭曲,既伤害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和身份 认同,也恶劣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这种错误的英雄叙事,既具有明显的隐喻性特征——它隐喻了当下有些人存在着 虚无化的价值取向和戏谑化的政治取向,也具有另一种特征——扭曲的生活化叙 事:传统的英雄叙事在本质上是传奇性的叙事,近年来由传奇性叙事向生活化叙 事的转变,有人刻意对英雄人物进行解构甚至污蔑。 新媒介环境下,扭曲的英雄叙事的出现有着诸多原因。首先,新媒介的技术特性, 对英雄叙事的变迁乃至扭曲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新媒介为英雄叙事提供了相应 的技术环境和文化环境,也被“凿船党”们纳为其建构与传播“英雄叙事”的重 要平台。进而,英雄形象的崇高性与非功利性被消解,并呈现出融合世俗、迎合 消费的特征。其次,网络推动了众多思潮的传播,一些非主流思潮成为扭曲的英 雄叙事得以展开的思想土壤。一些人站在人民群众利益和情感的对立面,利用网 络上的社区、微博、微信等媒介,散播包括其“英雄叙事”在内的种种言论,挑 衅人们的传统信仰,鼓吹错误的价值观。在这种思想土壤之上,“凿船党”们进 行“英雄叙事”,是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所谓“策略”而已。再次,以微博、 微信为代表的双向互动的“微时代”,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 助推了英雄叙事的扭曲现象。 作为国人精神图腾的英雄形象,体现了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精神,不应被扭曲 的英雄叙事所游戏化、娱乐化,而应成为国人的精神塔基。面对扭曲的英雄叙事 及其危害,我们不可漠视,要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价值立场。 (改编自《光明日报》,丁松虎《英雄叙事的扭曲与纠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量抗战“雷剧”“神剧”涌现以及有人试图颠覆或终结抗战中的英雄人 物的经典形象,这都属于英雄叙事的扭曲问题 B.“凿船党”们借助“三微一端”等新媒介将一些错误的英雄叙事传播的范围 更广,受众更多,产生了更加恶劣的影响。 C.一些抗战题材影视剧出现“手撕鬼子”之类不靠谱的剧情,是因为创作者在 剧中加入了许多爱情、悬疑、性感、时尚等元素 D.不着边际的“英雄叙事”,抹黑恶搞英雄形象,既伤害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和 身份认同,也恶劣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错误的“英雄叙事”反映了有些人错误的价值取向和政治取向,也反映了英 雄叙事文本由传奇性叙事向扭曲的生活化叙事的转变 B.英雄形象被一些人解构甚至污蔑,从而他们的崇髙性与非功利性被消解,并 呈现出融合世俗、迎合消费的特征。 C.“凿船党”们为达到扭曲“英雄叙事”的目的,采取的是利用网络上的社 区、微博、微信等媒介传播的策略 D.英雄形象是国人的精神图腾和精神塔基,体现了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精神, 不应被扭曲的英雄叙事所游戏化、娱乐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全国人民纪念抗日英雄时,在现实生活中,却一些人站在人民群众利益和 情感的对立面,挑衅人们的传统信仰,鼓吹错误的价值观。 B.英雄人物身上可能存在一些瑕疵,但是“凿船党”们发现这些瑕疵后,把这 些瑕疵极力放大,慢慢地,一些英雄的形象慢慢坍塌。 C.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双向互动的“微时代”,助推了英雄叙事的扭曲现象, 加强对微博、微信的监管能一定程度上遏制这种现象。 D.我们面对扭曲的英雄叙事及其危害不能漠视,只要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和坚 定的价值立场,就能防止扭曲的英雄叙事对我们带来危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问达,字德允,泾阳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知高平、潍二县,有惠政。征授 刑科给事中。宁夏用兵,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父丧除,起故官,历工科左给 事中。帝方营建两宫,中官利干没,复兴他役,问达力请停止,不纳。俄陈矿税 之害,言:“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 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典试山东,疏陈道中饥馑流 离状,请亟罢天下矿税,皆不报。已,巡视厂库。故事,令商人办内府器物,佥 名以进,谓之佥商。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问达两疏争执,又极 论守训罪,并寝不行。进礼科都给事中。三十年十月,星变,复请尽罢矿税。时 比年日食皆在四月,问达以纯阳之月其变尤大,先后疏请修省,语极危切,帝终 不纳。寻迁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所部水灾,数请蠲贷。帝方营三 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 部右侍郎,署部事兼署都察院事。天启元年冬,代周嘉谟为吏部尚书。连掌内外 大计,悉持公论。当是时,万历中建言诖误获谴诸臣弃林下久,死者已过半。问 达等定议:以廷杖、系狱、遣戍者为一等,赠官荫子;贬窜、削籍者为一等,但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大量抗战“雷剧”“神剧”涌 现以及有人试图颠覆或终结抗战中的英雄人 物的经典形象,这都属于英雄叙事的扭曲问题。 B.“凿船党”们借助“三微一端”等新媒介将一些错误的英雄叙事传播的范围 更广,受众更多,产生了更加恶劣的影响。 C. 一些抗战题材影视剧出现“手撕鬼子”之类不靠谱的剧情,是因为创作者在 剧中加入了许多爱情、悬疑、性感、时尚等元素。 D. 不着边际的“英雄叙事”,抹黑恶搞英雄形象,既伤害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和 身份认同,也恶劣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 错误的“英雄叙事”反映了有些人错误的价值取向和政治取向,也反映了英 雄叙事文本由传奇性叙事向扭曲的生活化叙事的转变。 B. 英雄形象被一些人解构甚至污蔑,从而他们的崇高性与非功利性被消解,并 呈现出融合世俗、迎合消费的特征。 C. “凿船党”们为达到扭曲 “英雄叙事”的目的,采取的是利用网络上的社 区、微博、微信等媒介传播的策略。 D. 英雄形象是国人的精神图腾和精神塔基,体现了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精神, 不应被扭曲的英雄叙事所游戏化、娱乐化。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当全国人民纪念抗日英雄时,在现实生活中,却一些人站在人民群众利益和 情感的对立面,挑衅人们的传统信仰,鼓吹错误的价值观。 B. 英雄人物身上可能存在一些瑕疵,但是“凿船党”们发现这些瑕疵后,把这 些瑕疵极力放大,慢慢地,一些英雄的形象慢慢坍塌。 C.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双向互动的“微时代”,助推了英雄叙事的扭曲现象, 加强对微博、微信的监管能一定程度上遏制这种现象。 D. 我们面对扭曲的英雄叙事及其危害不能漠视,只要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和坚 定的价值立场,就能防止扭曲的英雄叙事对我们带来危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张问达,字德允,泾阳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知高平、潍二县,有惠政。征授 刑科给事中。宁夏用兵,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父丧除,起故官,历工科左给 事中。帝方营建两宫,中官利干没,复兴他役,问达力请停止,不纳。俄陈矿税 之害,言:“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 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典试山东,疏陈道中饥馑流 离状,请亟罢天下矿税,皆不报。已,巡视厂库。故事,令商人办内府器物,佥 名以进,谓之佥商。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问达两疏争执,又极 论守训罪,并寝不行。进礼科都给事中。三十年十月,星变,复请尽罢矿税。时 比年日食皆在四月,问达以纯阳之月其变尤大,先后疏请修省,语极危切,帝终 不纳。寻迁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所部水灾,数请蠲贷。帝方营三 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 部右侍郎,署部事兼署都察院事。天启元年冬,代周嘉谟为吏部尚书。连掌内外 大计,悉持公论。当是时,万历中建言诖误获谴诸臣弃林下久,死者已过半。问 达等定议:以廷杖、系狱、遣戍者为一等,赠官荫子;贬窜、削籍者为一等,但
赠官。获恤者七十五人。问达历更大任,持议平允,不激不随。先以秩满,加太 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诏加少保,乘传归。五年,魏忠贤擅国。御史周 维持劾问达力引王之寀植党乱政,遂削夺,命捐赀十万助军兴。顷之,问达卒。 以巡抚张维枢言,免其半,问达家遂破。崇祯初,赠太保,予一子官 (节选自《明史·张问达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 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B.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 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C.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 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D.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 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主持、管理的意思。文中“知高平、潍二县”就是先后任高平县、潍县 的县令。 B.中官:文中指“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 员,又称“阉人”。 C.典试:科举考试最高等第,皇帝出题,官员到地方主持,文中指张问达主持 山东的科举考试 D.星变:星象的异常变化,古时谓将有凶灾。例如文中“比年日食皆在四月” 的天象变化,也是“星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问达心系苍生,关心百姓疾苦。宁夏打仗,他请求免去陕西全省拖欠的赋 税;后来到山东,又请求废除矿税,皇帝全都答应。 B.张问达正直敢言,不怕触犯权贵。宦官们从营造宫殿的款项中获益,他力请 停工;他发现宦官与商人勾结,又上疏争执请求查办 C.张问达忠诚机智,善抓机会进谏。他看到星象发生变化,认为这种情况常常 预示异常的灾害,就借机请求皇帝修身反省,但皇帝并没有接受。 D.张问达执政公允,勇于承担重任。对于前朝那些蒙冤已久甚至已经死去的大 臣,他按照处罚程度轻重不同,分别加以抚慰、保护。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 (2)先以秩满,加太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①秋月听猿声
赠官。获恤者七十五人。问达历更大任,持议平允,不激不随。先以秩满,加太 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诏加少保,乘传归。五年,魏忠贤擅国。御史周 维持劾问达力引王之寀植党乱政,遂削夺,命捐赀十万助军兴。顷之,问达卒。 以巡抚张维枢言,免其半,问达家遂破。崇祯初,赠太保,予一子官。 (节选自《明史•张问达传》)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 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B.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 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C.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 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D.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 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知:主持、管理的意思。文中“知高平、潍二县”就是先后任高平县、潍县 的县令。 B.中官:文中指“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 员,又称“阉人”。 C.典试:科举考试最高等第,皇帝出题,官员到地方主持,文中指张问达主持 山东的科举考试。 D.星变:星象的异常变化,古时谓将有凶灾。例如文中“比年日食皆在四月” 的天象变化,也是“星变”。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问达心系苍生,关心百姓疾苦。宁夏打仗,他请求免去陕西全省拖欠的赋 税;后来到山东,又请求废除矿税,皇帝全都答应。 B.张问达正直敢言,不怕触犯权贵。宦官们从营造宫殿的款项中获益,他力请 停工;他发现宦官与商人勾结,又上疏争执请求查办。 C.张问达忠诚机智,善抓机会进谏。他看到星象发生变化,认为这种情况常常 预示异常的灾害,就借机请求皇帝修身反省,但皇帝并没有接受。 D.张问达执政公允,勇于承担重任。对于前朝那些蒙冤已久甚至已经死去的大 臣,他按照处罚程度轻重不同,分别加以抚慰、保护。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 (2)先以秩满,加太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①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②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①若为:怎堪。②青草瘴:《番禺杂编》“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 8.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这首诗表现送别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5分) 9.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夜雨寄北》中虚写,表示想象团聚的诗句 是 (2)《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 是 (3)《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永远的门 邵宝健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 平屋,格局多年未变,可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见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的常住人口各为一人。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擦身而过,脚步并不为之放慢。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有幸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就是这么几句。这种 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了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的身材,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 庄。衣饰素雅又不失时髦。风韵犹存。她在西街那家出售鲜花的商店工作。邻居 们不清楚,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 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 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 焦焦、乱蓬蓬的,可想而知,梳理次数极少。背有点驼了。瘦削的脸庞,瘦削的 肩胛,瘦削的手。只是那双大大的眼睛,总烁着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 他回家的时候,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 季不断。 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愁看北渚三湘远, 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②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①若为:怎堪。②青草瘴:《番禺 杂编》“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 8.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这首诗表现送别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5 分) 9.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夜雨寄北》中虚写,表示想象团聚的诗句 是 , 。 (2)《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 是: , 。 (3)《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 。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永远的门 邵宝健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 平屋,格局多年未变,可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见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的常住人口各为一人。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擦身而过,脚步并不为之放慢。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有幸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就是这么几句。这种 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了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的身材,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 庄。衣饰素雅又不失时髦。风韵犹存。她在西街那家出售鲜花的商店工作。邻居 们不清楚,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 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 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 焦焦、乱蓬蓬的,可想而知,梳理次数极少。背有点驼了。瘦削的脸庞,瘦削的 肩胛,瘦削的手。只是那双大大的眼睛,总烁着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 他回家的时候,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 季不断。 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下班回家后,便久久地耽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 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髙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撅着嘴, 极小心地捧回到屋子里。 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 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这只 花瓶永久性的位置。 除此以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傍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 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 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 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 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 壁一一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雨蒙蒙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跳动异常,猝然倒地,刚 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雪娥没有哭,但眼睛委实是红红的。 花圈。一只又一只。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 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 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突然。 人们在整理画师的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他的屋子里尽管灰蒙蒙的, 但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过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 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一一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 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一一黄铜拉手是平面的, 门和门框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开篇对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进行了描写,“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 未变,可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愈来愈见多”的作用是创设氛围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下班回家后,便久久地耽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 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撅着嘴, 极小心地捧回到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 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这只 花瓶永久性的位置。 除此以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傍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 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 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 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 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 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雨蒙蒙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跳动异常,猝然倒地,刚 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雪娥没有哭,但眼睛委实是红红的。 花圈。一只又一只。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 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 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突然。 人们在整理画师的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他的屋子里尽管灰蒙蒙的, 但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过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 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 化为乌有,变 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 门和门框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小说开篇对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进行了描写,“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 未变,可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愈来愈见多”的作用是创设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