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鹈鹕”地效飞行器与空气动力学长期以来遵循的“高度就是效率”的准则 相抵触。 C.“鹈鹕”地效飞行器的巡航效率比高空喷气式飞机更高。 D.“鹈鹕”地效飞行器功率强大,形体庞大,货舱无须采用加压设计, 8.波音公司的工程师们研制世界上最大的地效运输机“鹈鹕”的原因是 A.美国要建立一支规模更小但反应更敏捷的部队 B.为满足美国军方能在96个小时内,将一个作战旅的3000名军人以及8000吨 装备部署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 C.为了破解前苏联研制的“黑海怪物”疑团 D.这种运输机运输能力强大,经济实惠:能超低空飞行,装卸物资方便。 9.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前苏联研制的“黑海怪物”之所以被美军方发现,是由于它的尺寸巨大所致 B.气动力支撑地效飞行器的重量的大小与翼展成正比,与飞行高度成反比
B.“鹈鹕”地效飞行器与空气动力学长期以来遵循的“高度就是效率”的准则 相抵触。 C.“鹈鹕”地效飞行器的巡航效率比高空喷气式飞机更高。 D.“鹈鹕”地效飞行器功率强大,形体庞大,货舱无须采用加压设计。 8.波音公司的工程师们研制世界上最大的地效运输机“鹈鹕”的原因是 A.美国要建立一支规模更小但反应更敏捷的部队。 B.为满足美国军方能在 96 个小时内,将一个作战旅的 3000 名军人以及 8000 吨 装备部署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 C.为了破解前苏联研制的“黑海怪物”疑团。 D.这种运输机运输能力强大,经济实惠;能超低空飞行,装卸物资方便。 9.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前苏联研制的“黑海怪物”之所以被美军方发现,是由于它的尺寸巨大所致。 B.气动力支撑地效飞行器的重量的大小与翼展成正比,与飞行高度成反比
C.由于“地效作用”,在15米高度、在6米高度、在3米高度明显递增,所 以当地效飞行器与地面的距离为“0”时,这种“地效作用”将达到理想状态 D.由于没人能在15米的超低空手动驾驶这种庞然大物以时速480千米的速度飞 行,因此控制装置将全部设计成自动化 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原 才 曾国 藩 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
C.由于“地效作用”,在 15 米高度、在 6 米高度、在 3 米高度明显递增,所 以当地效飞行器与地面的距离为“0”时,这种“地效作用”将达到理想状态。 D.由于没人能在 15 米的超低空手动驾驶这种庞然大物以时速 480 千米的速度飞 行,因此控制装置将全部设计成自动化。 三、文言文阅读(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原 才 曾国 藩 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
民之生,庸弱者戢戢(1)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 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 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 “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 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2)为口说而播为声 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3)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 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 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4),所从来久矣。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5),不克以己 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同“反”)谢曰:“无才。”谓之 不诬可乎?否也!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 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 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6)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 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 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注释:(1)戢戢:聚集众多的样子。(2)腾:传播。(3)蒸:兴起、渐 成 (4)雠:应答、响应、应验。(5)自尸于高明之地:尸,主事、居位。高明, 地位显贵 (6)一命:官阶之最低者。周制:任官自一命至九命,九命为最高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民之生,庸弱者戢戢(1)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 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 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 “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 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2)为口说而播为声 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3)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 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 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4),所从来久矣。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5),不克以己 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同“反”)谢曰:“无才。”谓之 不诬可乎?否也!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 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 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6)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 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 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注释:(1) 戢戢:聚集众多的样子。 (2) 腾:传播。 (3) 蒸:兴起、渐 成。 (4) 雠:应答、响应、应验。 (5) 自尸于高明之地:尸,主事、居位。高明, 地位显贵。 (6) 一命:官阶之最低者。周制:任官自一命至九命,九命为最高。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 君:拥戴 B.其风民也皆以义 风:教化 C.谓之不诬,可乎? 欺骗 D.而坏风俗,而贼人才 贼:杀害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作者“陶铸人才以移风易俗”观点的一组 是 ①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 ②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③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 ④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 ⑤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 ⑥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
A.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 君:拥戴 B.其风民也皆以义 风:教化 C.谓之不诬,可乎? 诬:欺骗 D.而坏风俗,而贼人才 贼:杀害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作者“陶铸人才以移风易俗”观点的一组 是 ( ) ①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 ②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③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 ④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 ⑤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 ⑥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
A.①③④ B.②④ C.②⑤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不过是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 B.作者认为选拔人才,强调君王应担负主要责任,为臣者应当谨慎地“循是为 之 众人的追求,会形成大势所趋的局面,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 它 D.作者反驳了在势君子“天下无才”的谬说,认为所有官吏都有选拔人才的职 责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3分)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不过是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 B.作者认为选拔人才,强调君王应担负主要责任,为臣者应当谨慎地“循是为 之”。 C.众人的追求,会形成大势所趋的局面,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 它。 D.作者反驳了在势君子“天下无才”的谬说,认为所有官吏都有选拔人才的职 责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