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6届高三5月调考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名人实在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一个时代需要生于其时之“时代 名人”,也同 样离不开历史文化传承下来的历史名人。前者好比文化之快餐,后者却类同于人 体不可或 缺的素养,这当然需要细细品味、咀嚼并积淀。当时代名人被岁月洗尽浮躁与铅 华后, 旦显露出其真正的人文精神之底蕴,他往往会被后代记惦并予以诠释,此可谓时 代名人之 “再生”,由此,时代名人已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历史名人了。 毋庸讳言,一个社会一个时代之需要历史名人,在于其文化与精神的倡 导者与追随 者怎样发掘这些历史名人之底蕴并巧妙地与时代与社会相吻合,一旦历史名人被 赋予了这 种时代之文化视角,它便往往具有一种烛照与启人心智的魅力,其所释放的文化 素养,便 能很好地被吸收与借鉴了。 历史名人也有世态冷热。有些历史名人是“恒温”性的,如圣人,大抵 每一时代都 需要,并不热得炽人,却能时时在人们的语言与文字中出现。有些历史名人则有 点骤冷骤 热,某一时代需要,便可能如日中天,热劲一过,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往往只在 其追随者 的思想库中有点忿忿而已。这种现象的形成,就历史名人本身来说,与其自身所 具有的文 化内质有莫大的关系,在于其文化内质是属于人伦人性等永恒性的还是其他非永 恒性的范 畴。 历史名人圈的形成,也同样折射出太多值得深思的内容。有些名人在当 其世并无甚影 响,到了后世则是炙手可热的人物;有些名人在当世十分风光红火,随着时光 轮转,便 被历史所淹没;有些名人则在历史的长河中冷冷热热,历经“世态炎凉”。但无 论如何, 其属归历史,几千年的演绎,已是后世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以正面或反面或中性等词汇来界定历史名人,必然限制了审视历史名人 的思维与视 角。但似乎每一时代都在有意无意地用本时代的文化视角去审视与诠释历史名 人,喜欢对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2016 届高三 5 月调考语文试题 第 I 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历史名人实在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一个时代需要生于其时之“时代 名人”,也同 样离不开历史文化传承下来的历史名人。前者好比文化之快餐,后者却类同于人 体不可或 缺的素养,这当然需要细细品味、咀嚼并积淀。当时代名人被岁月洗尽浮躁与铅 华后,一 旦显露出其真正的人文精神之底蕴,他往往会被后代记惦并予以诠释,此可谓时 代名人之 “再生”,由此,时代名人已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历史名人了。 毋庸讳言,一个社会一个时代之需要历史名人,在于其文化与精神的倡 导者与追随 者怎样发掘这些历史名人之底蕴并巧妙地与时代与社会相吻合,一旦历史名人被 赋予了这 种时代之文化视角,它便往往具有一种烛照与启人心智的魅力,其所释放的文化 素养,便 能很好地被吸收与借鉴了。 历史名人也有世态冷热。有些历史名人是“恒温”性的,如圣人,大抵 每一时代都 需要,并不热得炽人,却能时时在人们的语言与文字中出现。有些历史名人则有 点骤冷骤 热,某一时代需要,便可能如日中天,热劲一过,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往往只在 其追随者 的思想库中有点忿忿而已。这种现象的形成,就历史名人本身来说,与其自身所 具有的文 化内质有莫大的关系,在于其文化内质是属于人伦人性等永恒性的还是其他非永 恒性的范 畴。 历史名人圈的形成,也同样折射出太多值得深思的内容。有些名人在当 其世并无甚影 响,到了后世则是炙手可热的人物;有些名人在当世十分风光红火,随着时光一 轮转,便 被历史所淹没;有些名人则在历史的长河中冷冷热热,历经“世态炎凉”。但无 论如何, 其属归历史,几千年的演绎,已是后世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以正面或反面或中性等词汇来界定历史名人,必然限制了审视历史名人 的思维与视 角。但似乎每一时代都在有意无意地用本时代的文化视角去审视与诠释历史名 人,喜欢对
历史名人重新认识与评价,这当然无可厚非。但就历史名人本身的文化内涵上, 还其真实 以客观公正的眼光去评判却是必要的和必须的。由于各时代的对历史名人的解读 之差异 对历史名人的扭曲也在所难免,因而对历史名人的误读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千古罪人”至少有其时代选择的理由;“名彪青史”者,则反映的是 一种历史文化与 精神的沿续与倡导。对于历史名人来说,当其生时,创造了一种文化,其使命似 乎都已完 结了。其千秋功与过,是与非,便可任人评说了。 在当代名人风光流转成了人们关注的中心的时候,对历史名人的幽思, 又是否能提供 种别样的思维视角?你觉得呢? (摘自陈家兴《历史名人的 幽思》2016年4月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时代要有“时代名人”,同样也要有历史名人,而历史名人却类似于 人体内不 可或缺的素养,这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咀嚼并积淀。 B.任何时代需要历史名人,关键在于倡导者与追随者去发掘这些历史名人的 底蕴,并 巧妙地与时代与社会相吻合,因为历史名人有“恒温”性。 C.某个时代的特殊需要,有些历史名人骤冷骤热,有时如日中天,热劲一过, 便消失 得无影无踪,往往在其追随者的思想库中还有点愤慨。 D.每个时代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地用本时代的文化视角去审视与诠释历史名 人,喜欢对 历史名人重新评价,但还其真实,公正评判是必须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时代名人被岁月洗尽浮躁与铅华后,如果显露出其真正的人文精神的底 蕴,他往 往会被后代记惦。由此,时代名人已转化为历史名人了 B.假如历史名人被赋予了时代文化视角,它往往具有一种给人光明与启人心 智的魅力, 其所释放的文化素养,便能很好地被吸收与借鉴了 C.历史名人也有世态冷热,就历史名人本身来说,与其自身所具有的文化内 质有莫大 的关系,在于其文化内质是属于人伦人性,还是其他范畴。 D.有些名人在当世风光红火,随时间轮转,被历史淹没:有些名人则在历史 长河中冷 冷热热。但无论如何,经时间演绎,已是后世的精神财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千古罪人”有那个时代选择的理由;“名彪青史”者,则是那个时 代的一种精神
历史名人重新认识与评价,这当然无可厚非。但就历史名人本身的文化内涵上, 还其真实, 以客观公正的眼光去评判却是必要的和必须的。由于各时代的对历史名人的解读 之差异, 对历史名人的扭曲也在所难免,因而对历史名人的误读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千古罪人”至少有其时代选择的理由;“名彪青史”者,则反映的是 一种历史文化与 精神的沿续与倡导。对于历史名人来说,当其生时,创造了一种文化,其使命似 乎都已完 结了。其千秋功与过,是与非,便可任人评说了。 在当代名人风光流转成了人们关注的中心的时候,对历史名人的幽思, 又是否能提供 一种别样的思维视角?你觉得呢? (摘自陈家兴《历史名人的 幽思》2016 年 4 月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个时代要有“时代名人”,同样也要有历史名人,而历史名人却类似于 人体内不 可或缺的素养,这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咀嚼并积淀。 B.任何时代需要历史名人,关键在于倡导者与追随者去发掘这些历史名人的 底蕴,并 巧妙地与时代与社会相吻合,因为历史名人有“恒温”性。 C.某个时代的特殊需要,有些历史名人骤冷骤热,有时如日中天,热劲一过, 便消失 得无影无踪,往往在其追随者的思想库中还有点愤慨。 D.每个时代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地用本时代的文化视角去审视与诠释历史名 人,喜欢对 历史名人重新评价,但还其真实,公正评判是必须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时代名人被岁月洗尽浮躁与铅华后,如果显露出其真正的人文精神的底 蕴,他往 往会被后代记惦。由此,时代名人已转化为历史名人了。 B.假如历史名人被赋予了时代文化视角,它往往具有一种给人光明与启人心 智的魅力, 其所释放的文化素养,便能很好地被吸收与借鉴了。 C.历史名人也有世态冷热,就历史名人本身来说,与其自身所具有的文化内 质有莫大 的关系,在于其文化内质是属于人伦人性,还是其他范畴。 D.有些名人在当世风光红火,随时间轮转,被历史淹没:有些名人则在历史 长河中冷 冷热热。但无论如何,经时间演绎,已是后世的精神财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千古罪人”有那个时代选择的理由;“名彪青史”者,则是那个时 代的一种精神
倡导。历史名人其实就是一种社会文化,其功过是非,任人评说 B.在当代名人成为人们关注中心的时候,对于历史名人的幽思,又是一种别 样的思维 视角。无论是当代名人,还是历史名人都是独特的文化现象 C.历史名人圈的形成值得深思。有些名人当世无名后世有名:有些名人当世 风光后世 无光;有些名人则是时冷时热。但这些名人已是后世的精神财富。 D.各时代由于对历史名人的解读差异,以或正面或反面等词汇来界定历史名 人,表现 其世态冷热,限制了审视思维视角,因而造成了独特的名人文化现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本,字致中,东阿人。永乐四年召为工部左侍郎。坐事免官,冠带办 事。明年五月 复官。寻以奏牍书衔误左为右,为给事中所劾。帝命改授本部右侍郎而宥其罪。 七年,皇 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奷命督北洄运躬自相视立程度舟行得无滞会疾作 太子赐之 狐裘冠钞遣医驰视。十九年,皇太子将北征,命本及王彰分往两直隶、山东、山 西、河南, 督有司造车挽运。明年即命本督北征饷 仁宗即位,拜南京兵部尚书兼掌都察院事。召见,言时政得失,且请严 饬武备。帝嘉 纳之,遂留兵部。 宣德初,工部侍郎蔡信乞征军匠家口隶锦衣卫。本言:“军匠二万六千 人,属二百四十五 卫所,为匠者暂役其一丁。若尽取以来,家以三四丁计之,数近十万。军伍既缺, 人情惊 骇,不可。”帝善本言 征汉庶人①,从调兵食。庶人就擒,命抚辑其众,而录其余党。还以军 政久敝、奸人 用贷脱籍,而援平民实伍,言于帝,择廷臣三出厘正之。时马大孳息,畿内②军 民为畜牧 所困,本请分牧于山东、河南及大名诸府。山东、河南养马自此始。晋王济蟥③ 坐不轨夺 爵,本奉圣旨散其护卫军于边镇。 四年命兼太子宾客。户部以官田租减,度支不给.请减外官俸及生员军 士月给。帝以 军士艰,不听减。余下廷议,本等持不可,乃止。阳武侯薛禄城独石诸戍成,本 往计守御 之宜。还奏称旨,命兼掌户部。本虑边食不足,而诸边比岁稔,请出丝麻布帛输 边易谷
倡导。历史名人其实就是一种社会文化,其功过是非,任人评说。 B.在当代名人成为人们关注中心的时候,对于历史名人的幽思,又是一种别 样的思维 视角。无论是当代名人,还是历史名人都是独特的文化现象。 C.历史名人圈的形成值得深思。有些名人当世无名后世有名:有些名人当世 风光后世 无光;有些名人则是时冷时热。但这些名人已是后世的精神财富。 D.各时代由于对历史名人的解读差异,以或正面或反面等词汇来界定历史名 人,表现 其世态冷热,限制了审视思维视角,因而造成了独特的名人文化现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张本,字致中,东阿人。永乐四年召为工部左侍郎。坐事免官,冠带办 事。明年五月 复官。寻以奏牍书衔误左为右,为给事中所劾。帝命改授本部右侍郎而宥其罪。 七年,皇 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度舟行得无滞会疾作 太子赐之 狐裘冠钞遣医驰视。十九年,皇太子将北征,命本及王彰分往两直隶、山东、山 西、河南, 督有司造车挽运。明年即命本督北征饷。 仁宗即位,拜南京兵部尚书兼掌都察院事。召见,言时政得失,且请严 饬武备。帝嘉 纳之,遂留兵部。 宣德初,工部侍郎蔡信乞征军匠家口隶锦衣卫。本言:“军匠二万六千 人,属二百四十五 卫所,为匠者暂役其一丁。若尽取以来,家以三四丁计之,数近十万。军伍既缺, 人情惊 骇,不可。”帝善本言。 征汉庶人①,从调兵食。庶人就擒,命抚辑其众,而录其余党。还以军 政久敝、奸人 用贷脱籍,而援平民实伍,言于帝,择廷臣三出厘正之。时马大孳息,畿内②军 民为畜牧 所困,本请分牧于山东、河南及大名诸府。山东、河南养马自此始。晋王济熿③ 坐不轨夺 爵,本奉圣旨散其护卫军于边镇。 四年命兼太子宾客。户部以官田租减,度支不给.请减外官俸及生员军 士月给。帝以 军士艰,不听减。余下廷议,本等持不可,乃止。阳武侯薛禄城独石诸戍成,本 往计守御 之宜。还奏称旨,命兼掌户部。本虑边食不足,而诸边比岁稔,请出丝麻布帛输 边易谷
多者三四十万石,少者亦十万石,储俏④顿充。六年病卒,赐赙三万缗,葬祭甚 厚 本廉介有执持,尚刻少恕。录高煦党,胁从者多不免。成祖宴近臣,银 器各一案,因 以赐之。独本案设陶器,谕日:“卿号‘张’,银器无所用。”本顿首谢,其 为上知如 (节选自《明史·列传·卷四十五·张本传》) 【注】①汉庶人:指因叛乱被贬为庶人的汉王朱高煦。②畿内:王都及 其周围千里 以内的地区。③蟥: huang,人名;④偆:zhi,积储:储备。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度/ 舟行得无滞/会 疾作/太子赐之狐裘/冠钞遣医驰视/ B.皇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度/ 舟行得无滞/ 会疾作太子赐之狐裘冠钞/遣医驰视/ C.皇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 度/舟行得无滞 /会疾作/太子赐之狐裘冠钞/遣医驰视/ D,皇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度 /舟行得无滞/ 会疾作/太子赐之狐裘冠钞/遣医驰视/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部是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管理兵工建设及外交礼仪之事,六部之一, 长官为工 部尚书,曾称冬官、大司空等。 B.皇太子是封建社会的皇位继承人,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类似朝廷的东 宫,而诸 侯王或藩王的继承人称为世 C.锦衣卫,明朝特务机构。皇帝为加强统治,特授刑狱、巡察、缉捕之权, 下设镇抚 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D.圣旨是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也是帝王权力的象征。其材料考究, 图案富丽, 两端有银色飞龙作为防伪标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本为官以后,敢作敢为,他曾任工部左侍郎,后因犯错免官,但仍让他 为官吏办 事。不久官复原职又因事被弹劾。改任后,他善于揪出坏人,太子在他 疾病发作时 还赏赐给他钱物
多者三四十万石,少者亦十万石,储偫④顿充。六年病卒,赐赙三万缗,葬祭甚 厚。 本廉介有执持,尚刻少恕。录高煦党,胁从者多不免。成祖宴近臣,银 器各一案,因 以赐之。独本案设陶器,谕日:“卿号‘穷张’,银器无所用。”本顿首谢,其 为上知如 此. (节选自《明史·列传·卷四十五·张本传》) 【注】①汉庶人:指因叛乱被贬为庶人的汉王朱高煦。②畿内:王都及 其周围千里 以内的地区。③蟥:huang,人名;④偫:zhi,积储;储备。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皇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度/ 舟行得无滞/会 疾作/太子赐之狐裘/冠钞遣医驰视/ B.皇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度/ 舟行得无滞/ 会疾作太子赐之狐裘冠钞/遣医驰视/ C.皇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 度/舟行得无滞 /会疾作/太子赐之狐裘冠钞/遣医驰视/ D,皇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度 /舟行得无滞/ 会疾作/太子赐之狐裘冠钞/遣医驰视/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工部是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管理兵工建设及外交礼仪之事,六部之一, 长官为工 部尚书,曾称冬官、大司空等。 B.皇太子是封建社会的皇位继承人,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类似朝廷的东 宫,而诸 侯王或藩王的继承人称为世子。 C.锦衣卫,明朝特务机构。皇帝为加强统治,特授刑狱、巡察、缉捕之权, 下设镇抚 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D.圣旨是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也是帝王权力的象征。其材料考究, 图案富丽, 两端有银色飞龙作为防伪标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本为官以后,敢作敢为,他曾任工部左侍郎,后因犯错免官,但仍让他 为官吏办 事。不久官复原职又因事被弹劾。改任后,他善于揪出坏人,太子在他 疾病发作时 还赏赐给他钱物
B.张本敢于谏言,不畏权贵。被仁宗召见时,谈论时政得失,请求严整武备。 皇上采 纳了建议,并把他留在了兵部。蔡信要求征取军匠家属隶属于锦衣卫, 遭到他的拒 C.张本效忠朝廷,细心多谋。在征讨汉庶人时,负责处理军饷,后受命安抚 汉庶人部 众,并登记其余党。晋王济煐因行为不法被削夺封爵,张本建议将他的 护卫军派到 边镇。 D.张本廉洁刚介,为人严厉。他登记朱高煦党羽时,胁从者大多未能免罪。 成祖宴请 近臣,其他人的桌子上都摆有一件银器,并赐给各人,只有张本因自称 “穷张” 只得到一个陶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还以军政久敝、奸人用贷脱籍,而援平民实伍,言于帝,择廷臣三出厘正 之。(5分) (2)帝以军士艰,不听减。余下廷议,本等持不可,乃止。(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无题 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①生涯原是梦,小姑⑦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③。 【注】①神女:即宋玉《神女赋》中的巫山神女。②小姑:乐府《神弦 歌·清溪小姑 曲》有“小姑所居,独处无郎。”③清狂:犹今所谓痴情 8.与《诗经·氓》相比,本诗描写人物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何作用?(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 ”两句,运用比喻、 对比的 手法,揭露并批判了秦朝统治者疯狂掠夺财富并大肆挥霍的行径 (2)白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以比喻写音乐由 重急骤转向轻细委婉,表现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髙超。 (3)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 乙选考题
B.张本敢于谏言,不畏权贵。被仁宗召见时,谈论时政得失,请求严整武备。 皇上采 纳了建议,并把他留在了兵部。蔡信要求征取军匠家属隶属于锦衣卫, 遭到他的拒 绝。 C.张本效忠朝廷,细心多谋。在征讨汉庶人时,负责处理军饷,后受命安抚 汉庶人部 众,并登记其余党。晋王济熿因行为不法被削夺封爵,张本建议将他的 护卫军派到 边镇。 D.张本廉洁刚介,为人严厉。他登记朱高煦党羽时,胁从者大多未能免罪。 成祖宴请 近臣,其他人的桌子上都摆有一件银器,并赐给各人,只有张本因自称 “穷张” 只得到一个陶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还以军政久敝、奸人用贷脱籍,而援平民实伍,言于帝,择廷臣三出厘正 之。(5 分) (2)帝以军士艰,不听减。余下廷议,本等持不可,乃止。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 1 分)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无题 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①生涯原是梦,小姑⑦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③。 【注】①神女:即宋玉《神女赋》中的巫山神女。②小姑:乐府《神弦 歌·清溪小姑 曲》有“小姑所居,独处无郎。”③清狂:犹今所谓痴情。 8.与《诗经·氓》相比,本诗描写人物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何作用?(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 _,_ ___”两句,运用比喻、 对比的 手法,揭露并批判了秦朝统治者疯狂掠夺财富并大肆挥霍的行径。 (2)白居易《琵琶行》中“ ___ _,____”两句,以比喻写音乐由 粗 重急骤转向轻细委婉,表现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3)李商隐在《锦瑟》-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 “ ___ _,_ ___ 。” 乙选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