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同游的四个人: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临川王某记。四人者:(同游的)四个人。庐陵现在江西吉安。 临川人王某记。萧君圭君玉:萧君圭,字君玉。长乐:现在福建长乐 王回深父(f):王回,字深父,北宋理学家。“父”通“甫”,与下文“平父” “纯父”的“父”同。安国平父:王安国,字平父。安国、安上都是王安石 的弟弟。安上纯父:王安上, 字纯父。至和:宋仁宗的年号
板块二以本为本—从课本中学习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把握文言句式,准确翻译关键语句。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 3.学习文章因事说理、叙议结合的写法;理解作者“尽吾志” 和做学问“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1.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把握文言句式,准确翻译关键语句。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 3.学习文章因事说理、叙议结合的写法;理解作者“尽吾志” 和做学问“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学习目标]
、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环节一:突破词句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浮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 这里指和尚 舍:名词用作动词,筑舍定居 2.而卒葬之 卒:古今异义词,死后 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4.其文漫灭 漫灭:模糊不清
一、阅读课文第 1 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环节一:突破词句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浮图: 舍: 2.而卒.葬之 卒: 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 4.其文漫灭.. 漫灭: 本意是佛或佛教徒, 这里指和尚 名词用作动词,筑舍定居 古今异义词,死后 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模糊不清
5.翻译下列句子。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译文: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山麓筑屋定居。(状语后置句) (2)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译文: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弟子在慧褒 墓旁盖的屋舍。(判断句) (3)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译文: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省略句) (4)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译文:现在把“华”念作“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音 错了。(判断句)
5.翻译下列句子。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译文: (2)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译文: (3)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译文: (4)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译文: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山麓筑屋定居。(状语后置句)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弟子在慧褒 墓旁盖的屋舍。(判断句)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省略句) 现在把“华”念作“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音 错了。(判断句)
环节二:把握文意 6.下列各项属于褒禅山命名原因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解析:A项,是褒禅山名字的来历;B项,是慧空禅院名字的 来历;C项,是华山洞名字的来历;D项,是介绍褒禅山的本名。 答案:A
环节二:把握文意 6.下列各项属于褒禅山命名原因的一项是 (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解析:A 项,是褒禅山名字的来历;B 项,是慧空禅院名字的 来历;C 项,是华山洞名字的来历;D 项,是介绍褒禅山的本名。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