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导学案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年一361年)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 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他的儿子王 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为"二王"。因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精研体 势,广采众长,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作品有: 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 集序》等。其中,《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其字被誉为“飘 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 2、创作背景 会稽山水清幽、风景秀丽。东晋时期,不少名士住在这里,谈玄论道,放浪形骸。晋 穆帝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 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举行风雅集会,这些名流高士,有司徒谢安、辞赋家孙绰、矜 豪傲物的谢万、高僧支道林及王羲之的子、侄献之、凝之、涣之、玄之等四十二人。 兰亭雅集的主要内容是“修禊”,这是我国古老的流传民间的一种习俗。人们于农历三 月上旬的巳日「上巳日)到水边举行祓祭仪式,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或冰浴洗涤污垢, 感受春意,祈求消除病灾与不祥 兰亭雅集的另一个项目是流觞曲水,四十三位名士列坐在蜿蜒曲折的顔水两旁,然后由 书僮将斟酒的羽觞被入溪中,让其顺流而下,若觞在谁的面前停滞了,谁得赋诗,若吟不出 诗,則要罚酒三杯。这次兰亭雅集,有十一人各成诗两首,十五人成诗各一首,十六人做不 出诗各罚酒三杯,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也被罚了酒。清代诗人曾作打油诗取笑王献之。“却 笑乌衣王大令,兰亭会上竞无诗。” 大家把诗汇集起来,公推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于是,王羲之乘看酒兴,写 下了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兰亭集序》。 本文以情感为线索,叙中有情,以情说理。第一段在清丽的境界中,着重写一“乐”字 由乐而转入沉思,引出第二段的“痛”字,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后,不觉感到无限的悲哀, 最后以一“悲”字作结。情感色彩迥乎不同,前后过渡却妥帖自然 作者以其精妙绝伦的书法书写这篇文章,真迹据说被李世民置其墓中,但从唐人的摹本 中,仍可见其“龙跳虎卧”的神采。实实不愧“天下第一行书”之名。 3引和序 从唐代起,序又称为“引”。刘禹锡所作的序,都写作“引”,如《彭阳唱和集引》《吴 蜀集引》等。苏洵也以引为序,如《族谱引》之类。这是作家的习慣冋题。 跋就是写在书后、文后的序。最初书、文只有序。自从序固定在书、文的前边以后,作 者如果还有要说的话,或者别人要把心得、意见、考证等内容写上去,就写在书、文之后 称为后叙(如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題某某后(如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題》) 等等,到了宋代,就把这种文章称为跋。例如欧阳修的文集中就有几十篇跋。 跋与序虽然是一回事,但在语言上却略有不同。因为跋或后序、题后之类实际是对序 的再补充,所以一般都更为简劲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4、文化常识 ①修禊”,这是我国古老的流传民间的一种习俗。人们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已日(上已日)
《兰亭集序》导学案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 年—361 年)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 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他的儿子王 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为"二王"。因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精研体 势,广采众长,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作品有: 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 集序》等。其中,《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其字被誉为“飘 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 2、创作背景 会稽山水清幽、风景秀丽。东晋时期,不少名士住在这里,谈玄论道,放浪形骸。 晋 穆帝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 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举行风雅集会,这些名流高士,有司徒谢安、辞赋家孙绰、矜 豪傲物的谢万、高僧支道林及王羲之的子、侄献之、凝之、涣之、玄之等四十二人。 兰亭雅集的主要内容是“修禊”,这是我国古老 的流传民间的一种习俗。人们于农历三 月上旬的巳日(上巳日)到水边举行祓祭仪式, 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或沐浴洗涤污垢, 感受春意,祈求消除病灾与不祥。 兰亭雅集的另一个项目是流觞曲水,四十二位名士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然后由 书僮将斟酒的羽觞放入溪中,让其顺流而下,若觞在谁的面前停滞了,谁得赋诗,若吟不出 诗,则要罚酒三杯。这次兰亭雅集,有十一人各成诗两首,十五人成诗各一首,十六人做不 出诗各罚酒三杯,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也被罚了酒。清代诗人曾作打油诗取笑王献之。“却 笑乌衣王大令,兰亭会上竟无诗。” 大家把诗汇集起来,公推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于是,王羲之乘着酒兴,写 下了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兰亭集序》。 本文以情感为线索,叙中有情,以情说理。第一段在清丽的境界中,着重写一“乐”字, 由乐而转入沉思,引出第二段的“痛”字,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后,不觉感到无限的悲哀, 最后以一“悲”字作结。情感色彩迥乎不同,前后过渡却妥帖自然。 作者以其精妙绝伦的书法书写这篇文章,真迹据说被李世民置其墓中,但从唐人的摹本 中,仍可见其“龙跳虎卧”的神采。实实不愧 “天下第一行书”之名。 ⒊引和序 从唐代起,序又称为“引”。刘禹锡所作的序,都写作“引”,如《彭阳唱和集引》《吴 蜀集引》等。苏洵也以引为序,如《族谱引》之类。这是作家的习惯问题。 跋就是写在书后、文后的序。最初书、文只有序。自从序固定在书、文的前边以后,作 者如果还有要说的话,或者别人要把心得、意见、考证等内容写上去,就写在书、文之后, 称为后叙(如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题某某后(如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 等等,到了宋代,就把这种文章称为跋。例如欧阳修的文集中就有几十篇跋。 跋与序虽然是一回事,但在语言上却略有不同。因为跋或后序、题后之类实际是对序 的再补充,所以一般都更为简劲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4、文化常识 ①修禊”,这是我国古老 的流传民间的一种习俗。人们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上巳日)
到水边举行祓祭仪式,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或沐浴洗涤污垢,感受春意,祈求消除病灾 与不祥 ②干支纪年 所谓“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 所谓“地支”则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个字 纪年的方法,从“天干”中的“甲”开始,配“地支”中的“子”依次搭配,得出:甲子、乙丑、 丙寅、丁卯、戊辰、己巳…等等六十个组合,俗称作“六十花甲”。这种“天干地支”纪年法 六十年为一周期。如:2001年是庚辰年;2002年是辛巳年 【自主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癸()丑修禊()流觞()游目骋()怀 彭殇()激湍( 形骸( 感慨系()之会稽( 2、解释文中出现的下列成语 流觞曲水 游目骋怀 放浪形骸 崇山峻岭 清流激湍 情随事迁 3、学生自主学习,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认真研究学习课文,翻译课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 少长威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 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俯。仰观宇宙之大,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
到水边举行祓祭仪式, 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或沐浴洗涤污垢,感受春意,祈求消除病灾 与不祥。 ②干支纪年 所谓“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 所谓“地支”则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个字。 纪年的方法,从“天干”中的“甲”开始,配“地支”中的“子”依次搭配,得出:甲子、乙丑、 丙寅、丁卯、戊辰、己巳……等等六十个组合,俗称作“六十花甲”。这种“天干地支”纪年法, 六十年为一周期。 如:2001年是庚辰年;2002年是辛巳年…… 【自主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癸( )丑 修禊 ( ) 流觞 ( ) 游目骋( )怀 彭殇( ) 激湍( ) 形骸( ) 感慨系( )之 会稽( ) 2、解释文中出现的下列成语: 流觞曲水 游目骋怀 放浪形骸 崇山峻岭 清流激湍 情随事迁 3、学生自主学习,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认真研究学习课文,翻译课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 以为 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俯。仰观宇宙之大,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
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 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 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二死生 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 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四、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 2、趣舍万殊 (二)古今异义 1、列坐其次 古义: 2、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 今义: 3、或取诸怀抱 古义 今义: (三)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少长成集 死生亦大矣 2、名词作动词 映带左右 觞一咏 3、意动用法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4、使动用法
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 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 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 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 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四、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 2、趣舍万殊 (二)古今异义 1、列坐其次.. 古义: 今义: 2、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 今义: 3、或取诸怀抱.. 古义: 今义: (三)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死生亦大.矣 2、名词作动词 映.带.左右 一觞.一咏 3、 意动用法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4、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 引以为流觞曲水 (四)一词多义 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次 1、列坐其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4、余船以次俱进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6、陈胜、吴广次当行 修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6、修守战之具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2、倒装句: (1)介宾短语后置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不能喻之于怀 亦将有感于斯文 当其欣于所遇 (2)定语后置 虽无管弦之盛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省略句 (1)省主语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引以为流觞曲水 (2)省介词宾词 引以为流觞曲水 (3)省介词“于” 映带左右 悟言一室之内
所以游.目骋.怀 引以为流.觞曲水 (四)一词多义 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次 1、列坐其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4、余船以次俱进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6、陈胜、吴广次当行 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6、修守战之具 (五)文言句式 1、 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2、倒装句: ⑴ 介宾短语后置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不能喻之于怀 亦将有感于斯文 当其欣于所遇 ⑵ 定语后置: 虽无管弦之盛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3、省略句: ⑴ 省主语: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引以为流觞曲水 ⑵ 省介词宾词: 引以为流觞曲水 ⑶ 省介词“于”: 映带左右 悟言一室之内
达标检测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C.夫人之相与(交往)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 2.归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 A.若合一契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C.其致一也D.吏呼一何怒 3.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吾其还也B.其致一也C.录其所述D.当其欣于所遇 4.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B.未尝不临文嗟悼 齐彭殇为妄作 D.两小儿笑曰:“孰谓汝多知乎?” 5.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 也 抬头观览浩渺的宇宙,低头审视繁多的物类,借凭它们纵目浏览,舒展 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着看和听的乐趣,确实很愉快啊 B.俯仰一世 很快地度过一生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一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虚假的,把 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D.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一等到他对所向往的事情已经 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产生了 6.熟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并注意其用法。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3)所以游目骋怀 (4)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5)足以极视听之娱: (6)或取诸怀抱 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癸丑()修禊()流觞()会稽 8.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 A.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B.清流急湍天朗气晴 C.游目骋怀畅叙幽情 D.放浪形骸情随事迁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映带:映照围绕,指景物互相衬托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相与:相互结交 C.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管弦:竹管琴弦 D.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癸丑:古人以干支纪年,永和九年正值癸丑。 10.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议)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完毕)
达标检测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C.夫人之相与(交往) 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 2.归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 ) A.若合一契 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C.其致一也 D.吏呼一何怒 3.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其还也 B.其致一也 C.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 4.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B.未尝不临文嗟悼 C.齐彭殇为妄作 D.两小儿笑曰:“孰谓汝多知乎?” 5.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 也。——一抬头观览浩渺的宇宙,低头审视繁多的物类,借凭它们纵目浏览,舒展 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着看和听的乐趣,确实很愉快啊。 B.俯仰一世。——很快地度过一生。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虚假的,把 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D.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等到他对所向往的事情已经 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产生了。 6.熟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并注意其用法。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_______________ (2)虽无丝竹管弦 ....之盛:_______________ (3)所以..游目骋怀:_______________ (4)所以兴怀,其致.一也:_______________ (5)足以极.视听之娱:_______________ (6)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 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癸丑( ) 修禊( ) 流觞( ) 会稽( ) 8.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 ) A.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B.清流急湍 天朗气晴 C.游目骋怀 畅叙幽情 D.放浪形骸 情随事迁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映带:映照围绕,指景物互相衬托。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相与:相互结交。 C.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管弦:竹管琴弦。 D.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癸丑:古人以干支纪年,永和九年正值癸丑。 10.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议) 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