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文化常识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浮图:是梵语“佛陀”的音译。因为“佛陀”与“浮屠、 浮图”的声音相近,所以,翻译成汉语,便转为“浮屠、佛图、 蒲图、休屠”。古代称佛陀为“浮屠氏”,称佛教为“浮屠教”。 西晋初年,洛阳一带造立寺塔者不少,达官显贵多有舍宅为寺 者。译经三藏竺法护亦于长安青门外营建寺院,精勤行道,教 化远近道俗。又有将佛教建筑概称为浮图,故浮图又成为佛寺、 佛塔的别名
Ⅱ.文化常识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浮图:是梵语“佛 陀”的音译。因为“佛 陀”与“浮屠、 浮图”的声音相近,所以,翻译成汉语,便转为“浮屠、佛图、 蒲图、休屠”。古代称佛陀为“浮屠氏”,称佛教为“浮屠教”。 西晋初年,洛阳一带造立寺塔者不少,达官显贵多有舍宅为寺 者。译经三藏竺法护亦于长安青门外营建寺院,精勤行道,教 化远近道俗。又有将佛教建筑概称为浮图,故浮图又成为佛寺、 佛塔的别名
2.今所谓慧空禅院者 禅:梵语译音“禅那”的简称,意思是“静思”,指佛家追 求的一种境界。后来泛指有关佛教的人和事物,如禅师、禅子 坐禅、禅房、禅宗、禅林、禅杖等。 3.褒之庐冢也 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敬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 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也称“庐墓”。这里指慧褒的 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 4.临川王某记 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 在“某”前冠姓,以后眷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 也常保留“某”的字样
2.今所谓慧空禅.院者 禅:梵语译音“禅那”的简称,意思是“静思”,指佛家追 求的一种境界。后来泛指有关佛教的人和事物,如禅师、禅子、 坐禅、禅房、禅宗、禅林、禅杖等。 3.褒之庐冢..也 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敬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 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也称“庐墓”。这里指慧褒的 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 4.临川王某.记 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 在“某”前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 也常保留“某”的字样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褒禅山也叫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山麓筑屋定居, 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 死后葬在这里;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 褒之庐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弟子在慧褒墓旁盖 冢也。慧褒:唐代高僧。舍:筑舍定居。卒葬之:死后葬在那里。以故: 的屋舍。因此,因为这个缘故。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称。所谓:所说的。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 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 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 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块石碑
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 文 倒在路旁,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从它上面残存的字 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 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现在把“华”念作“华实”的 华”者盖音谬也。「距:距离。华山洞:南宋王象先《與地纪 “华”,大概是读音错了。一胜》中写做“华阳洞”。看正文下句,应做 “华阳洞”。乃:表判断,有“为”“是”的意思。阳:山南为阳,山北为阴 水南岸为阴,水北岸为阳。仆:倒。其文漫灭:碑文模糊、磨灭。文,指 碑文,“独其为文”的“文”指碑上残存的文字。言:说。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有“大概”的意思。谬:错误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 华山洞下边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题字记游 者基众,这人所湖面12,[侧出从旁边涌出。记游: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顺山而上走五六里,有个洞穴幽暗深远,走进洞穴十分寒冷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 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览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人们叫 之后洞。r窈然深远幽暗的样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它“后洞”子。穷尽,走到尽头。我和同游的四个人拿着火把走进去,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 愈奇。 有 进洞越深,前进越困难,然而见到的景象也越奇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