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A×BB→F1×BB……BC1×BB→BC2×BB…BCn→BB 经多次连续回交,其后代基本上恢复为轮回亲本的遗传组成,只是保留A 基因的极少部分 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可以进行品种的改良。例如某一个优良品种有1~ 2个不足之处,而另一品种具有这两个优良性状,这时可以采用回交的办法来 进行品种改良。 P11页图 (二)回交后代的遗传动态 回交也是近亲繁殖的一种方式,而且与近亲繁殖的后代相似,即可以使后 代的基因型逐渐趋于纯合;可以用自交后代的纯合率的公式来进行计算纯合率 的比值。具体可见回交后代的遗传图。但二者基因型纯合的内容和进度是有差 别的。差别如下 1.自交后代基因型纯化的结果是出现各种各样的纯合基因型 例如:AA×aa→F1:Aa→AA和 aa AABB×aabb→F1:AaBb→… AABB Aabb aabbaabb杂合体自交的后代必将分离为几种纯合基因型 但回交后代的基因型纯化将严格的受其轮回亲本的控制,回交的后代将聚 合成为一种纯合的基因型。 AaBb×aaB连续回交,其后代除了有需要从非轮回亲本转移并造留的个 别基因之外,其基因型必然趋于纯合的aB。当轮回亲本与非轮回亲本杂交时, 轮回亲本和非轮回亲本的遗传组成在F之中各占有1/2。但在BC所含有的轮 回亲本的遗传组成中,除了有轮回亲本直接提供的1/2,还有由F1间接提供的 (1/2)×1/2=1/4,两者含起来是1/2+1/4=3/4;同理在BC2中,轮回亲本又 直接提供1/2,由BC1间接提供(3/4)×1/2=3/8,两者合起来1/2+3/8=7/8
例:AA×BB→F1×BB……BC1×BB→BC2×BB……BCn→BB 经多次连续回交,其后代基本上恢复为轮回亲本的遗传组成,只是保留 A 基因的极少部分。 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可以进行品种的改良。例如某一个优良品种有 1~ 2 个不足之处,而另一品种具有这两个优良性状,这时可以采用回交的办法来 进行品种改良。 P11 页图 (二)回交后代的遗传动态: 回交也是近亲繁殖的一种方式,而且与近亲繁殖的后代相似,即可以使后 代的基因型逐渐趋于纯合;可以用自交后代的纯合率的公式来进行计算纯合率 的比值。具体可见回交后代的遗传图。但二者基因型纯合的内容和进度是有差 别的。差别如下: 1.自交后代基因型纯化的结果是出现各种各样的纯合基因型。 例如:AA×aa→F1:Aa→AA 和 aa AABB×aabb→F1:AaBb→…AABB Aabb aaBB aabb 杂合体自交的后代必将分离为几种纯合基因型。 但回交后代的基因型纯化将严格的受其轮回亲本的控制,回交的后代将聚 合成为一种纯合的基因型。 AaBb×aaBB 连续回交,其后代除了有需要从非轮回亲本转移并造留的个 别基因之外,其基因型必然趋于纯合的 aaBB。当轮回亲本与非轮回亲本杂交时, 轮回亲本和非轮回亲本的遗传组成在 F1之中各占有 1/2。但在 BC1所含有的轮 回亲本的遗传组成中,除了有轮回亲本直接提供的 1/2,还有由 F1间接提供的 (1/2)×1/2=1/4,两者含起来是 1/2+1/4=3/4;同理在 BC2中,轮回亲本又 直接提供 1/2,由 BC1间接提供(3/4)×1/2=3/8,两者合起来 1/2+3/8=7/8
BC3中轮回亲本遗传组成占15/16;BC4中占31/32等。由此可见:一个杂种与 其轮回亲本每回交一次,便使后代增加轮回亲本的1/2基因组成;多次的连续 的回交之后,其后代将基本恢复到轮回亲本的订特征 P13页图 连续回交可使后代的基因型逐代增加轮回亲本的遗传组成,逐代减少非轮 回亲本的基因组成,从而使回亲本的遗传组成代替非轮回亲本的遗传组成,导 致后代群体的性状逐渐趋于轮回亲本。 所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只能在已经纯合之后才可以进行选择,而回交后代 的基因型,在选定轮回亲本的同时就已经确定了 2.回交后的纯合率虽然可以用(2-1/2)来计算,但在公式中r代表回交 得代数,而且求出的纯合率只是轮回亲本这一种基因型的纯合率 (2-1/2)×100% r=回交代数时,求得为轮回亲本基因型的纯合率 而在自交纯合率的计算中,r是代表自交的代数,所求得的纯合率为各种 纯合基因型纯合率的累加值。Aa→aa、AA2种,各占1/2,AaBb→4种,各占 1/4, AabbCc→8种,各占1/8。由于各对基因的分离总数为2,故预期自交后 代某一种基因型的纯合率为: (2-1/2)×(1/2)×100%(1/2)一对基因时Aa→AA占1/2,aa占1/2, n对基因的自由组合时,即是A和B、C……n组合:即(1/2) 从公式可见,在基因型的纯合率上,回交显然大于自交。一般回交5~6 代的杂种的基因型已经绝大部分为轮回亲本的遗传组成所置换了。换言之:自 交后代将分离为几种纯合的基因型,而回交后代将聚合为一种纯合的基因型 四、近亲繁殖的效果: 对于异花授粉的作物,由于强行进行近亲繁殖,一般表现为生活力下降
BC3中轮回亲本遗传组成占 15/16;BC4中占 31/32 等。由此可见:一个杂种与 其轮回亲本每回交一次,便使后代增加轮回亲本的 1/2 基因组成;多次的连续 的回交之后,其后代将基本恢复到轮回亲本的订特征。 P13 页图 连续回交可使后代的基因型逐代增加轮回亲本的遗传组成,逐代减少非轮 回亲本的基因组成,从而使回亲本的遗传组成代替非轮回亲本的遗传组成,导 致后代群体的性状逐渐趋于轮回亲本。 所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只能在已经纯合之后才可以进行选择,而回交后代 的基因型,在选定轮回亲本的同时就已经确定了。 2.回交后的纯合率虽然可以用(2r -1/2r ) n来计算,但在公式中 r 代表回交 得代数,而且求出的纯合率只是轮回亲本这一种基因型的纯合率。 (2r -1/2r ) n×100% r=回交代数时,求得为轮回亲本基因型的纯合率。 而在自交纯合率的计算中,r 是代表自交的代数,所求得的纯合率为各种 纯合基因型纯合率的累加值。Aa→aa、AA2 种,各占 1/2,AaBb→4 种,各占 1/4,AaBbCc→8 种,各占 1/8。由于各对基因的分离总数为 2 n,故预期自交后 代某一种基因型的纯合率为: (2r -1/2r ) n×(1/2) n×100% (1/2)n一对基因时Aa→AA 占1/2,aa 占1/2, n 对基因的自由组合时,即是 A 和 B、C……n 组合:即(1/2)n 从公式可见,在基因型的纯合率上,回交显然大于自交。一般回交 5~6 代的杂种的基因型已经绝大部分为轮回亲本的遗传组成所置换了。换言之:自 交后代将分离为几种纯合的基因型,而回交后代将聚合为一种纯合的基因型。 四、近亲繁殖的效果: 对于异花授粉的作物,由于强行进行近亲繁殖,一般表现为生活力下降
产量衰退,抗逆能力降低,表现出自交退化。玉米的自交系性状即是近亲繁殖 效果的具体体现。所以生产上只能把自交系当作生产单、双交种的中间过程, 并不是用来进行大面积生产的。人类中的表兄妹同婚,他们的后代易生白痴, 智力大为减退也是最好的证明。 对于自交作物来说:因为他们长期处于自交状态,有害的隐性基因早被自 然所淘汰,所以长期的自交一般看来退化的现象不明显,从而保持在一定的生 活力水平上。 虽然近亲繁殖会出现退化的现象,但是在遗传研究及育种工作中却十分的 强调自交和近亲繁殖。这是因为只有在自交和近交的情况下,才能使试验的材 料具有纯合的遗传组成,从而才能确切的分析和比较亲本及其杂种后代的遗传 差异,研究其性状的遗传规律,更有效的开展育种工作。 §2纯系学说 纯系学说的基本内容: 纯系学说是丹麦的遗传学家约翰生提出来的。具体是采用菜豆的实验来提 出的 约翰生从市场买回来菜豆的种子,发现粒有轻、重之差。当按轻重不同的 菜豆种子进行种植时,发现大粒结构的种子仍表现大粒,小粒种子仍表现小粒。 第二年他选取19粒轻重不同种子(每粒种子来自不同的植株),长成19个单 株,他按株计算种子平均重量,得到19个平均种子重量不相同的品系;第三 年全部的种子按原来的单株系统种植,发现各系统后代的种子的平均重量之差 是稳定的,差异是显著的,品系间的差异是可以遗传的。约翰生又进一步从19 个品系中的每个品系内部分别选取最轻和最重的种子加以繁殖,各自计算它们 后代种子平均重量,这一程序进行了六年,在每一系内最轻和最重的种子得到
产量衰退,抗逆能力降低,表现出自交退化。玉米的自交系性状即是近亲繁殖 效果的具体体现。所以生产上只能把自交系当作生产单、双交种的中间过程, 并不是用来进行大面积生产的。人类中的表兄妹同婚,他们的后代易生白痴, 智力大为减退也是最好的证明。 对于自交作物来说:因为他们长期处于自交状态,有害的隐性基因早被自 然所淘汰,所以长期的自交一般看来退化的现象不明显,从而保持在一定的生 活力水平上。 虽然近亲繁殖会出现退化的现象,但是在遗传研究及育种工作中却十分的 强调自交和近亲繁殖。这是因为只有在自交和近交的情况下,才能使试验的材 料具有纯合的遗传组成,从而才能确切的分析和比较亲本及其杂种后代的遗传 差异,研究其性状的遗传规律,更有效的开展育种工作。 §2 纯系学说 一、纯系学说的基本内容: 纯系学说是丹麦的遗传学家约翰生提出来的。具体是采用菜豆的实验来提 出的。 约翰生从市场买回来菜豆的种子,发现粒有轻、重之差。当按轻重不同的 菜豆种子进行种植时,发现大粒结构的种子仍表现大粒,小粒种子仍表现小粒。 第二年他选取 19 粒轻重不同种子(每粒种子来自不同的植株),长成 19 个单 株,他按株计算种子平均重量,得到 19 个平均种子重量不相同的品系;第三 年全部的种子按原来的单株系统种植,发现各系统后代的种子的平均重量之差 是稳定的,差异是显著的,品系间的差异是可以遗传的。约翰生又进一步从 19 个品系中的每个品系内部分别选取最轻和最重的种子加以繁殖,各自计算它们 后代种子平均重量,这一程序进行了六年,在每一系内最轻和最重的种子得到
的后代,种子重量是稳定的。如表:(见下页 菜豆第19系内进行选择的结果 P17页表 从表可见,虽然经过六年的选择,最轻的种子和最重的种子做为亲本产生 的后代,其子代的平均重量相差不大,各年内也相差不大的。约翰生把这19 个品系称为纯系 纯系:从一个基因型纯合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其后代群体的基因型也是 纯的,这样的群体称为纯系 在纯系的基础上,约翰生又提出了纯系学说。具体内容如下 在自花授粉的天然混杂群体中,可分离出许多基因型纯合的纯系,在混杂 的群体中选择有效;而纯系内部的个体差异只是环境的影响,基因型是相同的。 所以纯系内选择无效。 根据这一实验结果,约翰生首次提出了基因型和表现型两个不同的概念。 从纯系学说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 意义:①表现型和基因型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基因型不相同,表现型可以 不相同。基因型不同,表现型可以相同。遗传下来的是基因型而不是表现型, 进而②提出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选择遗传的变异,而不必在纯系内 进行。③选择的效果和生物体的遗传组成有关。在自然的天然混杂的群体中, 也就是在基因型有差别的群体中,可以分离出许多不同基因型的纯系。 对纯系学说的评价 (一)纯系学说的主要贡献: 1.区分了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指出在育种工作中选择遗传变异的重 要性
的后代,种子重量是稳定的。如表:(见下页) 菜豆第 19 系内进行选择的结果 P17 页表 从表可见,虽然经过六年的选择,最轻的种子和最重的种子做为亲本产生 的后代,其子代的平均重量相差不大,各年内也相差不大的。约翰生把这 19 个品系称为纯系。 纯系:从一个基因型纯合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其后代群体的基因型也是 纯的,这样的群体称为纯系。 在纯系的基础上,约翰生又提出了纯系学说。具体内容如下: 在自花授粉的天然混杂群体中,可分离出许多基因型纯合的纯系,在混杂 的群体中选择有效;而纯系内部的个体差异只是环境的影响,基因型是相同的。 所以纯系内选择无效。 根据这一实验结果,约翰生首次提出了基因型和表现型两个不同的概念。 从纯系学说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 意义:①表现型和基因型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基因型不相同,表现型可以 不相同。基因型不同,表现型可以相同。遗传下来的是基因型而不是表现型, 进而②提出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选择遗传的变异,而不必在纯系内 进行。③选择的效果和生物体的遗传组成有关。在自然的天然混杂的群体中, 也就是在基因型有差别的群体中,可以分离出许多不同基因型的纯系。 二、对纯系学说的评价: (一)纯系学说的主要贡献: 1.区分了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指出在育种工作中选择遗传变异的重 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