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昆虫标本的采集、诱集、制做及保存 第一节标本的采集、诱集 意义与目的 (一)意义与目的本章所述采集与诱集,主要想从一般方法上说明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采 得所需的种类。困为昆虫和螨都是小型或微小的生物,广泛散布在各种空间环境之中,尽 管它们的数量很多,密度很大,若无有效方法,仍然难以捕捉到手。昆虫学前者涉及的内 容是种类、虫态的识别鉴定以及昆虫的形态学内容。后者则是对具体种类的发生、进化,以 及数量动态的研究。无论从事哪一类研究都需采得昆虫。所以采集与诱集是研究昆虫学的基 本方法 (二)、采集与诱集采集:是利用一些工具,将分散栖息于环境中的昆虫收拢到一起。如果 搜索的空间是n个立方米,那么被收集的昆虫就代表n立方米空间内的相对个体数量,如果 搜索工作是无遗漏的,则收集的昆虫数量便视为n立方米内的绝对数量。所以通过采集,按 照一定的方法,不但可得到大量的昆虫标本,并且可以得到空间密度的估计值。 诱集:则是不问于直接采集的另一类方法。其要点在于“引诱”。它可以运用种种手段,将远 处的昆虫诱集到一起。所以,引诱收集法,实际上乃是空间收缩的一种方法。只因引诱作用 具有一定的“种类”专属性,因此有其特殊的功用。.既然诱捕是将空间收缩,无疑可以从中 获取大量标本,同时也可以通过比较和计算,推算出昆虫的相对密度。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采集与诱集昆虫,既是定性科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定量科学的必由 路。采集与诱集是我们认识昆虫世界的窗口 (三)标本采集方法 1、观察法;2、搜索法;3、击落法;4、引诱法;5、网捕法。 1、观察法:即根据昆虫的一些生物学特点或生活习性来发现和采集昆虫.许多能发音的 昆虫,如蝉和蟋蟀即可根据它们的声音来发现,有许多昆虫虽不能发音但在它们生活地方常 留有一定的形迹,据此也可找到他们,如咀嚼式口器的昆虫为害过的植物茎叶常留有明显损 伤,蚜虫危害的叶子常变为畸形,留有蜜露,引来大批的蚂蚁,蜂等来采蜜。有些昆虫是钻 蛀为害的,可根据虫粪,虫孔和植物的变心采集它们,如玉米螟,果树食心虫等 2、搜索法:除去在外活动的昆虫外很多昆虫都隐在各种隐蔽的地方,所以采集时善于细心 搜索。如在植物上,砖石泥块,腐烂的植物下。树皮下,树洞中以及共他昆虫可以栖居的场 所都可以搜索到昆虫。如在砖石下可以找到肉食性甲虫及跳虫类的昆虫,在卷叶内可以找到 卷叶虫和螟蚁幼虫,树皮下可以发现翅蛾幼虫、吉丁虫、天牛等,在水洼里可出捉到跳虫和 蚊幼虫等。 3、击落法:利用昆虫之假死性来采集昆虫,许多昆虫具有假死习性,当植株受到震动时虫 于便自行落下,利用这种习性可采到很多昆虫,如梨象甲,榆叶甲,粘虫.甘兰夜盗等.另 外还有一些昆虫由于体色与寄主一致或具有“拟态’,甚至在我们的眼前也认不出来,这时只 要稍搬动树干,昆虫受惊扰会起飞,暴露目标,我们就容易采集了 4、引诱法:利用昆虫趋食性、趋光性、趋化性等习性可以采到很多种类的昆虫。如把马粪或 杂草堆成小堆,就可捉到地老虎的幼虫。如把糖蜜涂在草把上或放在诱蛾器内,就可以诱来 许多蛾类,如粘虫蛾、甘兰夜盗,切根夜蛾类。诱蛾灯可以诱到各种各样夜出性昆虫。日前 利用性诱剂也能引起同种雄生前飞来聚集。是害虫测报以及消灭害虫的新途径 利用引诱来采集昆虫是省力而效果高的办法:往往可以得到许多平时不易采到的昆虫。 但要注意及时的整理和保存,否则会前功尽弃。 色诱色与光,从实质上讲是一样的,只不过用颜色引诱昆虫是在白天进行。任何有 颜色的物体都是对阳光中某种光谱的反射表现。例如绿色物体只反射500人左右的光波,而
1 第一章 昆虫标本的采集、诱集、制做及保存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诱集 一、 意义与目的 (一)意义与目的 本章所述采集与诱集,主要想从一般方法上说明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采 得所需的种类。 困为昆虫和螨都是小型或微小的生物,广泛散布在各种空间环境之中,尽 管它们的数量很 多,密度很大,若无有效方法,仍然难以捕捉到手。 昆虫学前者涉及的内 容是种类、虫态的识别鉴定以及昆虫的形态学内容。后者则是对具体种类的发生、进化,以 及数量动态的研究。无论从事哪一类研究都需采得昆虫。所以采集与诱集是研究昆虫学的基 本方法。 (二)、采集与诱集 采集:是利用一些工具,将分散栖息于环境中的昆虫收拢到一起。如果 搜索的空间是 n 个立方米,那么被收集的昆虫就代表 n 立方米空间内的相对个体数量,如果 搜索工作是无遗漏的,则收集的昆虫数量便视为 n 立方米内的绝对数量。所以通过采集,按 照一定的方法,不但可得到大量的昆虫标本,并且可以得到空间密度的估计值。 诱集:则是不问于直接采集的另一类方法。其要点在于“引诱”。它可以运用种种手段,将远 处的昆虫诱集到一起。所以,引诱收集法,实际上乃是空间收缩的一种方法。只因引诱作用 具有一定的“种类”专属性,因此有其特殊的功用。.既然诱捕是将空间收缩,无疑可以从中 获取大量标本,同时也可以通过比较和计算,推算出昆虫的相对密度。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采集与诱集昆虫,既是定性科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定量科学的必由 之路。采集与诱集是我们认识昆虫世界的窗口。 (三)标本采集方法: 1、 观察法;2、搜索法;3、击落法;4、引诱法;5、网捕法。 1、观察法: 即根据昆虫的一些生物学特点或生活习性来发现和采集昆虫.许多能发音的 昆虫,如蝉和蟋蟀即可根据它们的声音来发现,有许多昆虫虽不能发音但在它们生活地方常 留有一定的形迹,据此也可找到他们,如咀嚼式口器的昆虫为害过的植物茎叶常留有明显损 伤,蚜虫危害的叶子常变为畸形,留有蜜露,引来大批的蚂蚁,蜂等来采蜜。有些昆虫是钻 蛀为害的,可根据虫粪,虫孔和植物的变心采集它们,如玉米螟,果树食心虫等。 2、搜索法:除去在外活动的昆虫外很多昆虫都隐在各种隐蔽的地方,所以采集时善于细心 搜索。如在植物上,砖石泥块,腐烂的植物下。树皮下,树洞中以及共他昆虫可以栖居的场 所都可以搜索到昆虫。如在砖石下可以找到肉食性甲虫及跳虫类的昆虫,在卷叶内可以找到 卷叶虫和螟蚁幼虫,树皮下可以发现翅蛾幼虫、吉丁虫、天牛等,在水洼里可出捉到跳虫和 蚊幼虫等。 3、击落法:利用昆虫之假死性来采集昆虫,许多昆虫具有假死习性,当植株受到震动时虫 于便自行落下,利用这种习性可采到很多昆虫,如梨象甲,榆叶甲,粘虫.甘兰夜盗等.另 外还有—些昆虫由于体色与寄主一致或具有“拟态’,甚至在我们的眼前也认不出来,这时只 要稍搬动树干,昆虫受惊扰会起飞,暴露目标,我们就容易采集了。 4、引诱法:利用昆虫趋食性、趋光性、趋化性等习性可以采到很多种类的昆虫。如把马粪或 杂草堆成小堆,就可捉到地老虎的幼虫。如把糖蜜涂在草把上或放在诱蛾器内,就可以诱来 许多蛾类,如粘虫蛾、甘兰夜盗,切根夜蛾类。诱蛾灯可以诱到各种各样夜出性昆虫。日前 利用性诱剂也能引起同种雄生前飞来聚集。是害虫测报以及消灭害虫的新途径。 利用引诱来采集昆虫是省力而效果高的办法:往往可以得到许多平时不易采到的昆虫。 但要注意及时的整理和保存,否则会前功尽弃。 色 诱 色与光,从实质上讲是一样的,只不过用颜色引诱昆虫是在白天进行。任何有 颜色的物体都是对阳光中某种光谱的反射表现。例如绿色物体只反射 5500 人左右的光波,而
其他披长的光波则被吸收。黑色物体吸收一切光波,白色物体反射一切光波。由此可见,对 于昼出活动较强的昆虫,可利用趋色性实现诱捕。昆虫的趋色反应,可能与其生物学行为 有.关,不过有些反应是先天遗传的,有些则是后天学习的。例如:一些采食花蜜的昆虫对 花形花色有趋向,这是学来的本领。还有不少昆虫对黄色发生浓厚的兴趣,趋向黄色。这可 能与栖息处所的绿色植物中含有黄色光波信号有关。黄皿或黄盘诱集就是依据这个道理设 计的 A黄盘诱集器的设计任何黄色涂料均有诱蚜效果。不过在选择色调时最好经过对比试验 决定颜色配料。据管致和硏究鼬黄比茉莉黄诱蚜量多16倍。因此,鼬黄是一个可以参考的色 调标准。据 Taylor.R在蚜虫硏究技术一书中指岀,通常为了诱蚜,诱集器均涂成鲜黄色 这是一个比较笼统的名称,不便掌握。又据同书记载,所谓在欧洲使用的颜色总是一种称之 为 Hansa的色调,这仍然是一种鲜艳的黄色,而颜料商通常称之为金丝雀黄,它相当于英国 园艺学会色谱黄9A组。还有一些研究提出了具体的颜料配方,以及颜料的出产厂家。由此看 来,到目前为止还不能提出‘种通用的标准化颜色。但是,根据色诱原理可以认为,昆虫对 颜色的趋向反应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况且形形色色的昆虫,趋色反应都不尽相同,要寻 找一个绝对标准是不可能的。更何况,颜料的品种如此繁多,人眼认为一致的色调,未必就 是一样。所以,笔者主张以诱集对象的诱集量为相对标准,决定颜色配料,再查阅色谱给予 正名。为了不使颜料斑驳脱落,一般是将调好的黄色油漆涂于平板玻璃的反面。用透光的黄 镜面引诱蚜虫。 Evans及 Medler(1966)认为在黄色之外衬以土壤背景,效果更好。而 Moericke 设计的诱集器之外圈涂成灰色。致于黄盘的形状及大小不拘一格,从已有的报道得知,小至 725平方厘米,大至1.5平方米均可。黄盘的形状虽有圆、方各种形状,但以佃形最好。因 为不论从任何方位来看,圆面形的色盘都具有统一的形状。欲使黄盘不断地诱到蚜虫,最好 是作成水盆式的黄皿(即 Moericke黄mt),皿内盛水及少量洗衣粉和防腐剂。当诱集虫量很 多时,应及时捞出淹死的虫体,否则黄皿会变成黑色 黄色诱集器也可作成直立形的圆柱体,外面涂胶,以便粘住飞来的蚜虫。在有风的时候 可以捕到更多的蚜虫。但是还应注意,黄色的引诱效果常常会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的种种影响, 例如阳光、风,雨都会干扰蚜虫的飞行活动和对黄盘的趋向反应。据周广和等研究麦长管蚜 的有翅蚜对灯光有强烈趋向,这充分说明趋光、趋色的共性 特点。如果将这两种诱集法结合使用,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B气味诱集许多昆虫的成虫,由于觅食,寻偶,产卵等原因,对于一些挥发性的化学物 质具有强烈的感受能力,并表现出正趋向反应。在昆虫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趋化反应是糖 醋诱蛾和性引诱剂。前者与取食行为有关,后者与生殖行为有关。除此而外,还有一些类 似于趋化性的行为一如杨树枝把诱蛾,枯草把诱粘虫,堆草诱地下害虫等。很可能与栖息 地的环境气味信息有关。因为这些引诱物在较远距离外发生引诱作用,所以这仍然是一种对 气味的反应。糖醋诱集1973年修订的粘虫、小地老虎测报方法规定的配方是:酒1,水2, 红糖3,醋4的重量配比式,另外加毒剂少量(约1%)。在广泛的群众性诱虫活动中,发展了 许多代用晶,如红薯、粉浆等。但总的特点是都有发酵物所产生的挥发性气味。性引诱性 引诱已作为测报调查的重要手段广为应用。由于这种方法具有明魂的,种的专属性,性引诱 的诱物一般是雌性外激素。大量使用时,用人工合成的引诱剂。但也可用活体雌虫引诱雄虫 作活虫引诱检定时,首先应明确雌虫发散外激素的高峰期。作这类试验时,应先收集较多的 雌蛹,将羽化后1日龄,2日龄,3B龄……的雌虫作比较试验,看哪一日龄的引诱力最 强。其次,应了解分泌激素的体躯部位。这时可用切割分段的方法检定 性引诱方法与其它引诱法相同,需要设置一个捕捉装置,即陷阱。另一个则是引诱物 (剂)的放置方法和密度。其具体技术因虫而异,可以参阅有关文献 据谌有光等研究,·发现两种果树食心虫的性诱剂按比例混合使用时会减弱单独诱集的 2
2 其他披长的光波则被吸收。黑色物体吸收一切光波,白色物体反射一切光波。由此可见,对 于昼出活动较强的昆虫,可利用趋色性实现诱捕。昆虫的趋色反应,可能与其生物学行为 有.关,不过有些反应是先天遗传的,有些则是后天学习的。例如:一些采食花蜜的昆虫对 花形花色有趋向,这是学来的本领。还有不少昆虫对黄色发生浓厚的兴趣,趋向黄色。这可 能与栖息处所的绿色植物中含有黄色光波信号有关。黄皿或黄盘诱集就是依据这个道理设 计的。 A 黄盘诱集器的设计 任何黄色涂料均有诱蚜效果。不过在选择色调时最好经过 对比试验, 决定颜色配料。据管致和研究鼬黄比茉莉黄诱蚜量多 16 倍。因此,鼬黄是一个可以参考的色 调标准。据 TaylorL.R 在蚜虫研究技术一书中指出,通常为了诱蚜,诱集 器均涂成鲜黄色, 这是一个比较笼统的名称,不便掌握。又据同书记载,所谓在欧洲使用的颜色总是一种称之 为 Hansa 的色调,这仍然是一种鲜艳的黄色,而颜料商通常称之为金丝雀黄,它相当于英国 园艺学会色谱黄 9A 组。还有一些研究提出了具体的颜料配方,以及颜料的出产厂家。由此看 来,到目前为止还不能提出‘种通用的标准化颜色。但是,根据色诱原理可以认为,昆虫对 颜色的趋向反应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况且形形色色的昆虫,趋色反应都不尽相同,要寻 找一个绝对标准是不可能的。更何况,颜料的品种如此繁多,人眼认为一致的色调,未必就 是一样。所以,笔者主张以诱集对象的诱集量为相对标准,决定颜色配料,再查阅色谱给予 正名。 为了不使颜料斑驳脱落,一般是将调好的黄色油漆涂于平板玻璃的反面。用透光的黄 镜面引诱蚜虫。Evans 及 Medler(1966)认为在黄色之外衬以土壤背景,效果更好。而 Moericke 设计的诱集器之外圈涂成灰色。致于黄盘的形状及大小不拘一格,从已有的报道得知,小至 725 平方厘米,大至 1.5 平方米均可。黄盘的形状虽有圆、方各种形状,但以佃形最好。因 为不论从任何方位来看,圆面形的色盘都具有统一的形状。欲使黄盘不断地诱到蚜虫,最好 是作成水盆式的黄皿(即 Moericke 黄 mt),皿内盛水及少量洗衣粉和防腐剂。当诱集虫量很 多时,应及时捞出淹死的虫体,否则黄皿会变成黑色。 黄色诱集器也可作成直立形的圆柱体,外面涂胶,以便粘住飞来的蚜虫。在有风的时候 可以捕到更多的蚜虫。但是还应注意,黄色的引诱效果常常会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的种种影响, 例如阳光、风,雨都会干扰蚜虫的飞行活动和对黄盘的趋向反应。据周广和等研究麦长管蚜 的有翅蚜对灯光有强烈趋向,这充分说明趋光、趋色的共性 特点。如果将这两种诱集法结合使用,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B 气味诱集 许多昆虫的成虫,由于觅食,寻偶,产卵等原因,对于一些挥发性的化学物 质具有强烈的感受能力,并表现出正趋向反应。 在昆虫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趋化反应是糖 醋诱蛾和性引诱剂。前者与取食行为有关,后 者与生殖行为有关。除此而外,还有一些类 似于趋化性的行为一如杨树枝把诱蛾,枯草把 诱粘虫,堆草诱地下害虫等。很可能与栖息 地的环境气味信息有关。因为这些引诱物在较远距离外发生引诱作用,所以这仍然是一种对 气味的反应。糖醋诱集 1973 年修订的粘虫、小地老虎测报方法规定的配方是:酒 1,水 2, 红糖 3,醋 4 的重量配比式,另外加毒剂少量(约 1%)。在广泛的群众性诱虫活动中,发展了 许多代用晶,如红薯、粉浆等。但总的特点是都有发酵物所产生的挥发性气味。 性引诱 性 引诱已作为测报调查的重要手段广为应用。由于这种方法具有明魂的,种的专属性,性引诱 的诱物一般是雌性外激素。大量使用时,用人工合成的引诱剂。但也可用活体雌虫引诱雄虫。 作活虫引诱检定时,首先应明确雌虫发散外激素的高峰期。作这类试验时,应先收集较多的 雌蛹,将羽化后 1 日龄, 2 日龄, 3 B 龄……的雌虫作比较试验,看哪一日龄的引诱力最 强。其次,应了解分泌激素的体躯部位。这时可用切割分段的方法检定。 性引诱方法与其它引诱法相同,需要设置一个捕捉装置,即陷阱。另一个则是引诱物 (剂)的放置方法和密度。其具体技术因虫而异,可以参阅有关文献。 据谌有光等研究,·发现两种果树食心虫的性诱剂按比例混合使用时会减弱单独诱集的
效果。由此,初步看出性引诱素在不同物种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排斥作用。但这一规律是否 普遍存在还需实践。从诱集种类的效果上看,一个诱捕器如能同时诱到几个种类的雄虫无疑 更为省事。 阱陷阱不具引诱能力,只因为它是一个永远“填不满”的空穴,所以能在一定 间内“捕捉”到大量昆虫。从形式上看,陷阱具有诱集器的功能。陷阱,应设置 在昆虫经常出没的环境中,如草丛。有时也可堆积一些疏松的杂草,给昆虫制造人为的隐蔽 环境。陷阱,就是埋λ地下的“千井”,一般可用广口玻璃瓶,罐头瓶或大瓦罐。陷阱法对于 那些活泼善跳的昆虫特别有效。光滑的陷阱内壁就是它们不可逾越的障碍。据我们的经验, 秋季用陷阱法捕捉蟋蚌十分有效。埋入地表以下的大瓦罐(口径约20厘米),一天可采得数十 头至百余头蟋蚌。如果再配合使用堆草和灯光,效果更佳。张进光等硏究,利用玻璃罐头瓶, 瓶内装小干鱼,虾,埋入地表,对日本原螋( Labidura japonica)有很好的诱集效果如果定距 布点埋瓶,定期检查,还可以得到该昆虫的数量动态变化 5、网捕法:此种是采集中最普通的一种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与采集对象选用不同的网 来进行。如扑捉空中飞午的昆虫就用捕网如捕到的是大蝶蛾,可由网外用手捏压胸部使其失 去活动能力。然后放入毒瓶:如果捕获的是一些中小昆虫,数量很多,可抖动网将虫集中网 底部,连网放入毒瓶,将虫毒死后取出。分类,保存。栖息于灌木丛或草丛中只能用扫网扑 、采集昆虫的工具 昆虫个体很小,能飞善跳,便于潜藏隐蔽,若无得心应手的工具,难以大量捕获。各种采集 工具都是人“手”的延长。是前人积累的经验,虽屑“雕虫小技”,但也值得总结、提高,发 展。工具不是一成不变的,制作这些工具的材料更有很大发展,如何设计这些工具全在使用 者的用心 (一)、网 所有的网具都是在空气中或水中捕获昆虫。因此,网眼大小或网纹密度应以不滤过小型昆虫 为宜。常用的网为手动式捕虫网。按照国家在测报调查上的规定,标准的捕虫网,其网口直 径1/3米,网长2/3米手柄1米。无论是作空中扫捕,草面扫捕均可适用。为了调查虫 情密度,操网的方式,扫捕的幅角,扫捕的时间和次数,均应有统一规定。为了作高空捕捉 和调查,也可用轻质尼龙纱作成大口长网悬吊于高空,网口随风张开,定时捕捉飞虫。这种 方法只能查明随风飘动着的昆虫种类和相对数量。当研究小型昆虫的迁飞活动时,更多的采 用动网,如大型的飞机拖网,或小型的、地面装置灼驱轴式旋转动网。网的材料,规格,设 置高度,驱动方式等,全由使用者依据实情,灵活设计。网据上述不同用途分为捕网、扫网 水网几类 1、捕网: (1)、用途:主要用来采集长于飞行的昆虫 (2)、制做:网袋用轻软透风、坚韧淡色的尼龙纱或其它纱料制做, 使蝶蛾类昆虫及身体薄弱的昆虫不必损坏,同时用起来轻便。捕网的使 制做可用两根较粗铁线一根长62.5厘米,另一根长61.3厘米。在 用 每根铁丝的一端,弯一个小的团圈,使两小园圈接连在一起,以便网虫 框折合。铁丝的另一端弯成直角形的小钩,用来钩在木柄的一端要挖网 好凹槽井钻好小洞内,铁丝都以2厘米的长度弯成半园形,装上网方 袋,网袋的长度为网框直径的2倍,袋底略园形,其直径约7.5厘米,法
3 效果。由此,初步看出性引诱素在不同物种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排斥作用。但这一规律是否 普遍存在还需实践。从诱集种类的效果上看,一个诱捕器如能同时诱到几个种类的雄虫无疑 更为省事。 C、陷 阱 陷阱不具引诱能力,只因为它是一个永远“填不满”的空穴,所以能在一定 时间内 “捕捉”到大量昆虫。从形式上看,陷阱具有诱集器的功能。 陷阱,应设置 在昆虫经常出没的环境中,如草丛。有时也可堆积一些疏松的杂草,给昆虫制造人为的隐蔽 环境。陷阱,就是埋入地下的“干井”,一般可用广口玻璃瓶,罐头瓶或大瓦罐。陷阱法对于 那些活泼善跳的昆虫特别有效。光滑的陷阱内壁就是它们不可逾越的障碍。据我们的经验, 秋季用陷阱法捕捉蟋蚌十分有效。埋入地表以下的大瓦罐(口径约 20 厘米),一天可采得数十 头至百余头蟋蚌。如果再配合使用堆草和灯光,效果更佳。张进光等研究,利用玻璃罐头瓶, 瓶内装小干鱼,虾,埋入地表,对日本原螋(Labidurajaponica)有很好的诱集效果 如果定距 布点埋瓶,定期检查,还可以得到该昆虫的数量动态变化。 5、网捕法:此种是采集中最普通的—种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与采集对象选用不同的网 来进行。如扑捉空中飞午的昆虫就用捕网如捕到的是大蝶蛾,可由网外用手捏压胸部使其失 去活动能力。然后放入毒瓶:如果捕获的是一些中小昆虫,数量很多,可抖动网将虫集中网 底部,连网放入毒瓶,将虫毒死后取出。分类,保存。栖息于灌木丛或草丛中只能用扫网扑 捉。 二、采集昆虫的工具 昆虫个体很小,能飞善跳,便于潜藏隐蔽,若无得心应手的工具,难以大量捕获。各种采集 工具都是人“手”的延长。是前人积累的经验,虽屑“雕虫小技”,但也值得总结、提高,发 展。工具不是一成不变的,制作这些工具的材料更有很大发展,如何设计这些工具全在使用 者的用心。 (一)、网 所有的网具都是在空气中或水中捕获昆虫。因此,网眼大小或网纹密度应以不滤过小型昆虫 为宜。常用的网为手动式捕虫网。按照国家在测报调查上的规定,标准的捕虫网,其网口直 径 1/3 米,网长 2/3 米,手柄 1 米。无论是作空中扫捕,草面扫捕均可适用。为了调查虫 情密度,操网的方式,扫捕的幅角,扫捕的时间和次数,均应有统一规定。为了作高空捕捉 和调查,也可用轻质尼龙纱作成大口长网悬吊于高空,网口随风张开,定时捕捉飞虫。这种 方法只能查明随风飘动着的昆虫种类和相对数量。当研究小型昆虫的迁飞活动时,更多的采 用动网,如大型的飞机拖网,或小型的、地面装置灼驱轴式旋转动网。网的材料,规格,设 置高度,驱动方式等,全由使用者依据实情,灵活设计。网据上述不同用途分为捕网、扫网、 水网几类: 1、捕网: (1)、用途:主要用来采集长于飞行的昆虫, (2)、制做:网袋用轻软透风、坚韧淡色的尼龙纱或其它纱料制做, 使蝶蛾类昆虫及身体薄弱的昆虫不必损坏,同时用起来轻便。捕网的 制做可用两根较粗铁线一根长 6 2.5 厘米,另一根长 61.3 厘米。在 每根铁丝的—端,弯一个小的团圈,使两小园圈接连在一起,以便网 框折合。铁丝的另一端弯成直角形的小钩,用来钩在木柄的一端要挖 好凹槽井钻好小洞内,铁丝都以 52 厘米的长度弯成半园形,装上网 袋,网袋的长度为网框直径的 2 倍,袋底略园形,其直径约 7.5 厘米
这样的网底需将布剪成两块或四块缝成,网柄上用一个厚铁皮制作的铁箍,在把铁丝框上的 两个小钩插入网柄上的凹槽内后,将铁箍向上一推,把网框与网柄箍在一起,便可使用。柄 长以77cm为多见 3)、使用:使用捕网时,多迎着昆虫飞行方向挥动,昆虫落入网后迅速转动网袋,使其缠 在网柄上,昆虫即不能飞出,再用手握紧网之下部,以毒瓶伸入网内,把昆虫收入瓶中 2、扫网 (1)用途:专门用来往草丛中进行扫扑的 (2)制做:网袋用自布或亚麻布制作,网圈要粗些,网柄要较捕网短(长约50厘米) 要坚固些才适于在草丛中经常扫动。此外网底也可以是开口的,用时将绳扎住,扫后再打开 底以便翻出采集的昆虫,也有的在网底缝上一圈松紧带,套上塑料管,扫捕的昆虫落入管内 扫一管再套上另一支空管继续扫。这种改良扫网使用方便。 (3)使用:用扫网时,可在人前进方向的前面或侧面使网左右挥动,挥动的线路呈∞字 3水网 (1)用途:用采采集水生昆虫 (2)制做:网袋一般用细纱,铁纱和尼龙等织品制,其形状可有各种各样,常因所采的 昆虫栖息环毙而异,用于栈水捞者形状与捕网相近,深水捕捞者则网口与网柄成垂直角度。 (二)、吸气式捕虫器械 应用的原因:这类设备是针对“扫网”的缺陷而提出的补充。一般的手动捕虫网,不仅 可以网到空中的标本,而且可以在植被表面捷过,扫捕植株上部的昆虫。据 Feu on和 Howel1(1957)研究,在苜蓿地用扫网采集蚜虫肘,可以将2-22%的蚜虫采得,但扫网最多 仅达到植株上方的2/3,而且扫网每挥动一次平均碰撞155个小枝。所以无论怎样小心,用 扫网捕虫时.仅限于一部分植物,对大多数植物来说不尽合适。因为扫动碰撞会损伤植物的 叶、茎、花、果。于是吸气式捕虫器便由此产生 吸虫管:用以采集蚜虫,蓟马、红蜘蛛等微小昆虫.其原理主要是利用吸气形成的气 流将虫子吸入容器内。制做:在指形管的软木塞上穿两个小孔,用两根细玻璃管通过去,其 中一根的外端接上一根胶皮管带吸气球,瓶内的一端包上纱布,另一根玻璃臂弯成直角形, 使用时将弯曲的一端对准要采集的昆虫,同时用吸气球用力吸,昆虫被吸入管内。为了在野 外采集调查的方便,可选通用管型,使用时换管不换塞。另外,用抽气式的吸气装置,可制 成一种“吸枪”,适合于作连续的,大量的吸捕。这类简单的吸虫管既可单独使用,独立采 虫,也可以和捕虫网、灯光诱虫布幕等配合使用。单独使用时,可以用来调查花器中的蓟马, 直接由花器中吸虫计数。再采用成数换算方法,便可对花中的蓟马数量作出相对估计。 吸虫器的基本部件是马达带动的风扇。吸气扇可以作成轴流式的或离心式的。在吸气端 安装一个漏斗形的纱质滤网,被吸入的昆虫可沿壁落入集虫器中。这类动力吸虫器有小型的 也有大型的,还有些吸虫器的吸口端部连接个手柄,可以用手操动来回扫动,摸仿扫网的动 乍。还有一些是作成背负式吸虫器,具有较大的吸口,可以吸收一定面积或空间内的各种游 离昆虫。在国外,这类机械吸虫器,已有许多厂家作为专卖商品生产。此外,还发展有固定 式吸虫机械。一般是安装在室外的空旷地带,吸虫口端向上,内装风扇与过滤网,可以定时 的开动马达吸收空气中的飞虫.然后再运用一些换算方法,求出空气中的某种昆虫的相对数 量。在所有的吸虫器械中,最简单,实用的是吸虫管图5-2)。它与手持捕虫网一样,是昆 中心在务虫学工作者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这类工具的原理简单,制作方便,均由使用者根 据各自工作需要加工制作,无需统一规格。 (三)毒瓶:常用的毒瓶均以氰化物(KCN或NaCN)为毒剂,因为这类毒物极易在空气中分
4 这样的网底需将布剪成两块或四块缝成,网柄上用—个厚铁皮制作的铁箍,在把铁丝框上的 两个小钩插入网柄上的凹槽内后,将铁箍向上—推,把网框与网柄箍在—起,便可使用。柄 长以 77cm 为多见。 (3)、使用:使用捕网时,多迎着昆虫飞行方向挥动,昆虫落入网后迅速转动网袋,使其缠 在网柄上,昆虫即不能飞出,再用手握紧网之下部,以毒瓶伸入网内,把昆虫收入瓶中 。 2、扫网 (1) 用途:专门用来往草丛中进行扫扑的 (2) 制做:网袋用自布或亚麻布制作,网圈要粗些,网柄要较捕网短(长约 5 O 厘米), 要坚固些才适于在草丛中经常扫动。此外网底也可以是开口的,用时将绳扎住,扫后再打开 底以便翻出采集的昆虫,也有的在网底缝上一圈松紧带,套上塑料管,扫捕的昆虫落入管内, 扫—管再套上另—支空管继续扫。这种改良扫网使用方便。 (3) 使用:用扫网时,可在人前进方向的前面或侧面使网左右挥动,挥动的线路呈∞字 形。 3 水网 (1) 用途: 用采采集水生昆虫, (2) 制做:网袋一般用细纱,铁纱和尼龙等织品制,其形状可有各种各样,常因所采的 昆虫栖息环毙而异,用于栈水捞者形状与捕网相近,深水捕捞者则网口与网柄成垂直角度。 (二)、吸气式捕虫器械 应用的原因:这类设备是针对“扫网”的缺陷而提出的补充。一般的手动捕虫网,不仅 可以网到空中的标本,而且可以在植被表面捷过,扫捕植株上部的昆虫。据 Feu~on 和 Howell(1957)研究,在苜蓿地用扫网采集蚜虫肘,可以将 2—22%的蚜虫采得,但扫网最多 仅达到植株上方的 2/3,而且扫网每挥动一次平均碰撞 155 个小枝。所以无论怎样小心,用 扫网捕虫时.仅限于一部分植物,对大多数植物来说不尽合适。因为扫动碰撞会损伤植物的 叶、茎、花、果。于是吸气式捕虫器便由此产生。 吸虫管: 用以采集蚜虫,蓟马、红蜘蛛等微小昆虫.其原理主要是利用吸气形成的气 流将虫子吸入容器内。制做:在指形管的软木塞上穿两个小孔,用两根细玻璃管通过去,其 中一根的外端接上—根胶皮管带吸气球,瓶内的—端包上纱布,另一根玻璃臂弯成直角形, 使用时将弯曲的一端对准要采集的昆虫,同时用吸气球用力吸,昆虫被吸入管内。为了在野 外采集调查的方便,可选通用管型,使用时换管不换塞。 另外,用抽气式的吸气装置,可制 成一种“吸枪”,适合于作连续的,大量的吸捕。 这类简单的吸虫管既可单独使用,独立采 虫,也可以和捕虫网、灯光诱虫布幕等配合使用。单独使用时,可以用来调查花器中的蓟马, 直接由花器中吸虫计数。再采用成数换算方法,便可对花中的蓟马数量作出相对估计。 吸虫器的基本部件是马达带动的风扇。吸气扇可以作成轴流式的或离心式的。在吸气端 安装一个漏斗形的纱质滤网,被吸入的昆虫可沿壁落入集虫器中。这类动力吸虫器有小型的 也有大型的,还有些吸虫器的吸口端部连接个手柄,可以用手操动来回扫动,摸仿扫网的动 作。还有一些是作成背负式吸虫器,具有较大的吸口,可以吸收一定面积或空间内的各种游 离昆虫。在国外,这类机械吸虫器,巳有许多厂家作为专卖商品生产。此外,还发展有固定 式吸虫机械。一般是安装在室外的空旷地带,吸虫口端向上,内装风扇与过滤网,可以定时 的开动马达吸收空气中的飞虫.然后再运用一些换算方法,求出空气中的某种昆虫的相对数 量。在所有的吸虫器械中,最简单,实用的是吸虫管(图 5—2)。它与手持捕虫网一样,是昆 中心任务虫学工作者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这类工具的原理简单,制作方便,均由使用者根 据各自工作需要加工制作,无需统一规格。 (三)毒瓶:常用的毒瓶均以氰化物(KCN 或 NaCN)为毒剂,因为这类毒物极易在空气中分
解成氰酸气(HCN),抑制动物的呼吸,杀死效果十分迅速。氰化物是一类剧毒物质,使用时必 须严格按照《剧毒化学物质使用规定》的要求操作。制作毒瓶的要点是瓶的形状和毒剂的 放置方法。瓶口太小时,不易取出和放置昆虫,瓶口太大则毒气易于散发。一般认为口径与 瓶高比应为1:2-1:3为宜。 用途:毒瓶是杀死昆虫用的,采到的昆虫除需要饲养,观察的活虫外,其余都要及时 杀死,杀死越快则标本越完整,所以速效的毒瓶是采集昆虫时必不可少的, 2、制法:可选用严密封盖的磨口广口瓶(或配软木盖,先在瓶内放一层毒剂氰化钾(KCN) 或氰化钠(NaCN),约0.6-1.0cm厚或5-10克,再放一层细木屑,压平后再加一层石膏 粉,滴上几滴清水使之成硬块,石膏上面再放几张滤纸即成,用时为了防止昆虫在瓶内互相 碰撞和吸收水份,可在瓶内放些软、揉皱的纸条,为防止毒瓶打破,可在瓶底部缠以橡皮膏 的胶条。 3、使用毒瓶时应注意以下: A.制好的毒瓶上头贴上标签,标明毒瓶或剧毒等字样。 B、使用时,大小形的昆虫以及鳞翅口昆虫不 应放在一毒瓶中,以免彼此踏伤,损坏鳞片,标 本不完整给鉴定工作带来困难 C、毒瓶必须保持干燥清洁,瓶内纸条易湿 应及时更换,瓶壁的湿气应常用软纸或棉花擦去。 保持干燥可以延长毒瓶的使用期限。 保证安全毒瓶要有专人保管。绝不可各种毒瓶 随意乱放或丢失在采集地,以免发生意外。氰化物为剧毒,开瓶盖后,不可用鼻子嗅,以免 中毒,一旦瓶被打破,要妥善处理,掘埋地下,绝不可随意乱扔 4、毒瓶的代用品:浸液瓶(浸液配制)75%酒精取95%酒精75m1加水稀至95m1 (四)诱虫灯 用以诱诱集许多有趋光性的昆虫。灯的主要部件有光源、漏斗和毒瓶。常用光源为黑光 灯(波长约为3650埃)下面用直径60cm的漏斗,下在连接一个大毒瓶,灯距地面约为2米 般在黑光灯管上方装有防雨的罩(伞状)和挡虫板。也可以在灯下撑起大型的蚊帐形的集 虫网,从帐内捕捉活虫;为了诱杀害虫,保护天敌,可将集虫箱作成筛网形(图5—1D,箱壁 及底部留许多孔,让天敌逃逸 1.黑光灯的构造与类型。灯管的功率以瓦(w)计。一般常用的20W灯,管长604 毫米,直径38毫米,管内两端各有一条氧化物阴极灯丝,管内充以魁气,并有少量游离 汞。管壁内涂一层不周于普通日光灯的荧光涂料,经汞气放电产生的紫外线照射,能发出 3600人的光波。近年来又生产出新型的黑绿灯(黑白灯),改进或增添了新的荧光涂料,使 支灯管同时发射两组波峰的光波,即黑光,白光或绿光 选购灯管时,可取万用电表捡验两端灯丝是否导电,电阻值是否一致。镇流器是一个低 频扼流线圈,在起燃时产生开路高压脉冲,使两端灯丝问的电子流导通,灯管发光。在连续 发光期间可以限制电子通量,以保护灯管。常用的镇流器有两种类型,即双线圈式与单线圈 式 2.灯具下的集虫器。测报用的标准黑光灯还附有遮雨罩、挡虫板、集虫漏斗及毒瓶。若仅 用作诱集,各附件均可髓使用者之目的灵活设计。作野外灯光诱集时,可用白色布幕悬挂 在灯管一侧,在布上直接捕捉或用毒瓶扣捕。也可以在灯下撑起大型的蚊帐形的集虫网, 从帐内捕捉活虫;为了诱杀害虫,保护天敌,可将集虫箱作成筛网形(图5-1D,箱壁及底 部留许多孔,让天敌逃逸
5 解成氰酸气(HCN),抑制动物的呼吸,杀死效果十分迅速。氰化物是—类剧毒物质,使用时必 须严格按照《剧毒化学物质使用规定》的要求操作。 制作毒瓶的要点是瓶的形状和毒剂的 放置方法。瓶口太小时,不易取出和放置昆虫,瓶口太大则毒气易于散发。一般认为口径与 瓶高比应为 1:2—1:3 为宜。 1、用途:毒瓶是杀死昆虫用的,采到的昆虫除需要饲养,观察的活虫外,其余都要及时 杀死,杀死越快则标本越完整,所以速效的毒瓶是采集昆虫时必不可少的。 2、制法:可选用严密封盖的磨口广口瓶(或配软木盖,先在瓶内放一层毒剂氰化钾(K CN ) 或氰化钠(Na CN),约 O.6—1.O cm 厚或 5—10 克,再放一层细木屑,压平后再加—层石膏 粉,滴上几滴清水使之成硬块,石膏上面再放几张滤纸即成,用时为了防止昆虫在瓶内互相 碰撞和吸收水份,可在瓶内放些软、揉皱的纸条,为防止毒瓶打破,可在瓶底部缠以橡皮膏 的胶条。 3、 使用毒瓶时应注意以下: A.制好的毒瓶上头贴上标签,标明毒瓶或剧毒等字样。 B、使用时,大小形的昆虫以及鳞翅口昆虫不 应放在—毒瓶中,以免彼此踏伤,损坏鳞片,标 本不完整给鉴定工作带来困难。 C、毒瓶必须保持干燥清洁,瓶内纸条易湿, 应及时更换,瓶壁的湿气应常用软纸或棉花擦去。 保持干燥可以延长毒瓶的使用期限。 D、保证安全 毒瓶要有专人保管。绝不可以 随意乱放或丢失在采集地,以免发生意外。氰化物为剧毒,开瓶盖后,不可用鼻子嗅,以免 中毒,一旦瓶被打破,要妥善处理,掘埋地下,绝不可随意乱扔。 4、毒瓶的代用品:浸液瓶(浸液配制)75%酒精 取 95%酒精 75ml 加水稀至 95ml 。(四)诱虫灯: 用以诱诱集许多有趋光性的昆虫。灯的主要部件有光源、漏斗和毒瓶。常用光源为黑光 灯(波长约为 3650 埃)下面用直径 60cm 的漏斗,下在连接一个大毒瓶,灯距地面约为 2 米, 一般在黑光灯管上方装有防雨的罩(伞状)和挡虫板。也可以在灯下撑起大型的蚊帐形的集 虫网,从帐内捕捉活虫;为了诱杀害虫,保护天敌,可将集虫箱作成筛网形(图 5—1D,箱壁 及底部留许多孔,让天敌逃逸。 1.黑光灯的构造与类型。灯管的功率以瓦(W)计。一般常用的 20W 灯,管长 604 毫米,直径 38 毫米,管内两端各有一条氧化物阴极灯丝,管内充以魁气,并有少量游离 汞。管壁内涂一层不周于普通日光灯的荧光涂料,经汞气放电产生的紫外线照射,能发出 3600 人的光波。近年来又生产出新型的黑绿灯(黑白灯),改进或增添了新的荧光涂料,使 一支灯管同时发射两组波峰的光波,即黑光,白光或绿光。 选购灯管时,可取万用电表捡验两端灯丝是否导电,电阻值是否一致。 镇流器是一个低 频扼流线圈,在起燃时产生开路高压脉冲,使两端灯丝问的电子流导通,灯管发光。在连续 发光期间可以限制电子通量,以保护灯管。常用的镇流器有两种类型,即双线圈式与单线圈 式。 2.灯具下的集虫器。测报用的标准黑光灯还附有遮雨罩、挡虫板、集虫漏斗及毒瓶。 若仅 用作诱集,各附件均可髓使用者之目的灵活设计。作野外灯光诱集时,可用白色布幕 悬挂 在灯管一侧,在布上直接捕捉或用毒瓶扣捕。也可以在灯下撑起大型的蚊帐形的集虫 网, 从帐内捕捉活虫;为了诱杀害虫,保护天敌,可将集虫箱作成筛网形(图 5—1D,箱 壁及底 部留许多孔,让天敌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