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 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男女平等的实现程度是衡量 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妇女占全国人口的半数,是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力量。在发展中维护妇女权益,在维权中促进妇女发展,是实 现妇女解放的内在动力和重要途径。保障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 推动男女平等,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 义。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一2010年)》 (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妇女与经济、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妇 女与教育、妇女与健康、妇女与法律、妇女与环境六个优先发展领域 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十年来,国家将妇女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强化政府管理 责任,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社会宣传动员,有力推动了“纲要”的实 施。截至2010年,“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我国在促进妇 女发展和男女平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妇女享有社会保障的程度普 遍提高,贫困妇女状况进一步改善;妇女参政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参 与意识进一步增强;妇女受教育水平稳步提高,男女受教育差距进一 步缩小;妇女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人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保障妇 女权益的立法、执法力度持续加大,妇女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男女 平等基本国策进一步深入人心,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改善。这 十年是我国妇女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之一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 年) 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男女平等的实现程度是衡量 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妇女占全国人口的半数,是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力量。在发展中维护妇女权益,在维权中促进妇女发展,是实 现妇女解放的内在动力和重要途径。保障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 推动男女平等,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 义。 2001 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 年)》 (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妇女与经济、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妇 女与教育、妇女与健康、妇女与法律、妇女与环境六个优先发展领域 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十年来,国家将妇女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强化政府管理 责任,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社会宣传动员,有力推动了“纲要”的实 施。截至 2010 年,“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我国在促进妇 女发展和男女平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妇女享有社会保障的程度普 遍提高,贫困妇女状况进一步改善;妇女参政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参 与意识进一步增强;妇女受教育水平稳步提高,男女受教育差距进一 步缩小;妇女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人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保障妇 女权益的立法、执法力度持续加大,妇女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男女 平等基本国策进一步深入人心,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改善。这 十年是我国妇女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之一
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制约与 影响,妇女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就业性别歧视仍未消除,妇 女在资源占有和收入方面与男性存在一定差距;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 的水平仍然较低;妇女受教育程度与男性存在一定差距;妇女的健康 需求有待进一步满足;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妇女的 社会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各阶层妇女利益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 城乡区域妇女发展不平衡仍未全面解决。 未来十年,经济全球化将深入发展,国际竞争会日趋激烈。国际 社会在推动人类发展进程中,更加关注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从现在 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快速 发展,既为妇女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促进妇 女全面发展,实现男女平等任重道远。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有关法律规定,遵循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 形式歧视公约》、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行动纲领等 国际公约和文件的宗旨,按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结合我国妇女发展和男女平等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优化妇女发展环境,提高妇女社会地位,推动妇
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制约与 影响,妇女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就业性别歧视仍未消除,妇 女在资源占有和收入方面与男性存在一定差距;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 的水平仍然较低;妇女受教育程度与男性存在一定差距;妇女的健康 需求有待进一步满足;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妇女的 社会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各阶层妇女利益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 城乡区域妇女发展不平衡仍未全面解决。 未来十年,经济全球化将深入发展,国际竞争会日趋激烈。国际 社会在推动人类发展进程中,更加关注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从现在 起到 2020 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快速 发展,既为妇女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促进妇 女全面发展,实现男女平等任重道远。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有关法律规定,遵循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 形式歧视公约》、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行动纲领等 国际公约和文件的宗旨,按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结合我国妇女发展和男女平等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优化妇女发展环境,提高妇女社会地位,推动妇
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 展成果。 (二)基本原则。 1.全面发展原则。从妇女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出发,着力解决关 系妇女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努力实现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 会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2.平等发展原则。完善和落实促进男女平等的法规政策,更加注 重社会公平,构建文明先进的性别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缩小 男女社会地位差距,促进两性和谐发展。 3.协调发展原则。加大对农村及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妇女发展的 支持力度,通过完善制度、增加投入、优化项目布局等措施,缩小城 乡区域妇女在人均收入水平、生活质量、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服务、 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 4.妇女参与原则。依法保障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权利,尊重 妇女的主体地位,引导和支持妇女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进 步与发展。 二、总目标 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法律体系和公共政策,促进妇女全面发展, 促进两性和谐发展,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保障妇女平等享 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平等享有受教 育的权利和机会,受教育程度持续提高;平等获得经济资源和参与经
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 展成果。 (二)基本原则。 1.全面发展原则。从妇女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出发,着力解决关 系妇女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努力实现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 会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2.平等发展原则。完善和落实促进男女平等的法规政策,更加注 重社会公平,构建文明先进的性别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缩小 男女社会地位差距,促进两性和谐发展。 3.协调发展原则。加大对农村及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妇女发展的 支持力度,通过完善制度、增加投入、优化项目布局等措施,缩小城 乡区域妇女在人均收入水平、生活质量、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服务、 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 4.妇女参与原则。依法保障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权利,尊重 妇女的主体地位,引导和支持妇女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进 步与发展。 二、总目标 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法律体系和公共政策,促进妇女全面发展, 促进两性和谐发展,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保障妇女平等享 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平等享有受教 育的权利和机会,受教育程度持续提高;平等获得经济资源和参与经
济发展,经济地位明显提升;平等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政水 平不断提高;平等享有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水平显著提高;平等参与 环境决策和管理,发展环境更为优化: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更加 完善,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三、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一)妇女与健康。 主要目标: 1.妇女在整个生命周期享有良好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妇女的人 均预期寿命延长。 2.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下。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差距, 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 3.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达到80%以上。提高宫颈癌和乳腺癌的 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 4.妇女艾滋病感染率和性病感染率得到控制。 5.降低孕产妇中重度贫血患病率。 6.提高妇女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 7.保障妇女享有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权,减少非意愿妊娠,降低人 工流产率。 8.提高妇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 策略措施: 1.加大妇幼卫生工作力度。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增加农村和边远 地区妇幼卫生经费投入。加强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坚持妇幼保健
济发展,经济地位明显提升;平等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政水 平不断提高;平等享有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水平显著提高;平等参与 环境决策和管理,发展环境更为优化;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更加 完善,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三、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一)妇女与健康。 主要目标: 1.妇女在整个生命周期享有良好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妇女的人 均预期寿命延长。 2.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 20/10 万以下。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差距, 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 3.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达到 80%以上。提高宫颈癌和乳腺癌的 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 4.妇女艾滋病感染率和性病感染率得到控制。 5.降低孕产妇中重度贫血患病率。 6.提高妇女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 7.保障妇女享有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权,减少非意愿妊娠,降低人 工流产率。 8.提高妇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 策略措施: 1.加大妇幼卫生工作力度。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增加农村和边远 地区妇幼卫生经费投入。加强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坚持妇幼保健
机构的公益性质,健全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基层妇幼卫生服务体 系,为妇女提供均等化的保健服务。加快妇幼卫生人才培养,加强妇 幼保健机构人员配备。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肃查处危害妇女健康的 非法行为。 2.加强妇女健康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充分依靠科技进步,统筹和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组织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协同攻关,加强对 妇女健康主要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等的研究;鼓励自主创新,促进成 果转化,推广促进妇女健康的新技术和适宜技术。 3.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服务水平。针对妇女生理特点,大力普及生 殖健康知识,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提供规范的青春期、育 龄期、孕产期、更年期和老年期妇女生殖保健服务,有针对性地解决 妇女特殊生理时期的健康问题。 4.保障孕产妇安全分娩。加强基层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和人员 培训,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和孕产妇卫生保健水平。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达到85%以上,全国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8%以上,农村孕产妇住 院分娩率达到96%以上。健全孕产妇医疗急救网络,推广适宜助产技 术,加强孕产妇危重症救治。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为 孕产妇提供必要的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普及自然分娩知识,帮助其 科学选择分娩方式,控制剖宫产率。 5.加大妇女常见病防治力度。普及妇女常见病防治知识,建立妇 女常见病定期筛查制度。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扩大官颈癌、乳腺癌检 查覆盖范围。加强基层妇幼卫生人员和计划生育服务提供者的卫生保
机构的公益性质,健全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基层妇幼卫生服务体 系,为妇女提供均等化的保健服务。加快妇幼卫生人才培养,加强妇 幼保健机构人员配备。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肃查处危害妇女健康的 非法行为。 2.加强妇女健康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充分依靠科技进步,统筹和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组织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协同攻关,加强对 妇女健康主要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等的研究;鼓励自主创新,促进成 果转化,推广促进妇女健康的新技术和适宜技术。 3.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服务水平。针对妇女生理特点,大力普及生 殖健康知识,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提供规范的青春期、育 龄期、孕产期、更年期和老年期妇女生殖保健服务,有针对性地解决 妇女特殊生理时期的健康问题。 4.保障孕产妇安全分娩。加强基层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和人员 培训,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和孕产妇卫生保健水平。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达到 85%以上,全国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 98%以上,农村孕产妇住 院分娩率达到 96%以上。健全孕产妇医疗急救网络,推广适宜助产技 术,加强孕产妇危重症救治。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为 孕产妇提供必要的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普及自然分娩知识,帮助其 科学选择分娩方式,控制剖宫产率。 5.加大妇女常见病防治力度。普及妇女常见病防治知识,建立妇 女常见病定期筛查制度。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扩大宫颈癌、乳腺癌检 查覆盖范围。加强基层妇幼卫生人员和计划生育服务提供者的卫生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