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Freud的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将儿童性的内驱力发展 五个不连续的阶段。 2.Piaget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 五个阶段。 3.Thomas和Chess根据儿童气质的 9个特征和行为表现,将儿童气质分 为 4种类型。 4.认知和智力的核心是 和 5.气质构成了儿童个性发展重要的生物学基础,它决定儿童在行为方式上的表现,儿 童气质可以从心理活动过程的 四 个方面进行评价。 6.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评价方法有 四种。 7.DDST从 四个能区对儿童智能发育状况进行筛查。 【参考答案】 1.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期。 2.感觉运动期、符号期、直觉期、具体运算期、形式运算期 3.活动水平、 4.思维过程、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5.速度、强度、稳定性、倾向性 6.测验法、晤淡法、观察法、问卷法 7.个人与社会行为、细动作与适应行为、语言、大动作 (二)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筛查性发育量表的是 A.DDST B.盖赛尔发育量表 C.50项智能检测 D.绘人试验 2.完整的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
(一)填空题 1.Freud 的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将儿童性的內驱力发展 、 、 、 、 五个不连续的阶段。 2.Piaget 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 、 、 、 、 五个阶段。 3.Thomas 和 Chess 根据儿童气质的 、 、 、 、 、 、 、 、 9 个 特 征和行为表现,将儿童气质分 为 、 、 、 4 种类型。 4.认知和智力的核心是 和 。 5.气质构成了儿童个性发展重要的生物学基础,它决定儿童在行为方式上的表现,儿 童气质可以从心理活动过程的 、 、 、 四 个方面进行评价。 6.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评价方法有 、 、 、 四种。 7.DDST 从 、 、 、 四个能区对儿童智能发育状况进行筛查。 【参考答案】 1.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期。 2.感觉运动期、符号期、直觉期、具体运算期、形式运算期 3.活动水平、 4.思维过程、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5.速度、强度、稳定性、倾向性 6.测验法、晤谈法、观察法、问卷法 7.个人与社会行为、细动作与适应行为、语言、大动作 (二)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筛查性发育量表的是_______。 A.DDST B.盖赛尔发育量表 C.50 项智能检测 D.绘人试验 2.完整的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_____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学龄前期 D.学龄期 3.下列不属于婴儿期动作发育规律的是 A.自上而下 B.由整体到局部 C.由粗到细 D.由远及近 4.婴儿开始出现第一个有意义的词,如爸爸”、“妈妈等的年龄为 A.6~8个月 B.8~10个月 C.10~12个月 D.12~14个月 5.DDST应用的年龄范围为 儿童。 A.0~6岁 B.0~2岁 C.0~3岁 D.3~6岁 6.DDST测量结果为一个能区有一项发育迟缓和通过该能区年龄线上的条目都失败, 则侧该儿童筛查结果为 A.异常 B.可疑 C.无法解释 D.正常 7.绘人试验适用的年龄范围是 A.2~5岁 B.5~10岁 C.5~12岁 D.3~13岁 8.DDST每个条目有4个标志,长方形方框最左边竖线表示某检查项目第 百分 位数年龄。 A.5 B.10 C.20 D.25 9.象征性游戏(假装游戏)出现、延迟模仿、语言符号灵活运用是 发展阶段的 表现特征。 A.感觉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0.筛查性测量的最大特点是 A.灵敏度高 B.特异度高 C.简便易行 D.阳性预测值高 【参考答案】 1-B 2-B 3-D 4-C 5-A 6-B 7-C 8-D 9-B 10-C (三)名词解释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学龄前期 D.学龄期 3.下列不属于婴儿期动作发育规律的是_____。 A.自上而下 B.由整体到局部 C.由粗到细 D.由远及近 4.婴儿开始出现第一个有意义的词,如“爸爸”、“妈妈”等的年龄为_____。 A.6~8 个月 B.8~10 个月 C.10~12 个月 D.12~14 个月 5.DDST 应用的年龄范围为_____儿童。 A.0~6 岁 B.0~2 岁 C.0~3 岁 D.3~6 岁 6.DDST 测量结果为一个能区有一项发育迟缓和通过该能区年龄线上的条目都失败, 则该儿童筛查结果为_______。 A.异常 B.可疑 C.无法解释 D.正常 7.绘人试验适用的年龄范围是_______。 A.2~5 岁 B.5~10 岁 C.5~12 岁 D.3~13 岁 8.DDST 每个条目有 4 个标志,长方形方框最左边竖线表示某检查项目第_______百分 位数年龄。 A.5 B.10 C.20 D.25 9.象征性游戏(假装游戏)出现、延迟模仿、语言符号灵活运用是_______发展阶段的 表现特征。 A.感觉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0.筛查性测量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 A.灵敏度高 B.特异度高 C.简便易行 D.阳性预测值高 【参考答案】 1-B 2-B 3-D 4-C 5-A 6-B 7-C 8-D 9-B 10-C (三)名词解释
1.心理发展(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2.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 3.气质(temperament) 4.常模(norm) 5.认知(cognition) 6.同化(Assimilation) 7.顺应(Accomodation) 8.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tive conditional reflex) 9.经典性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 10.社会行为(social behavior) 1l.个性(personality) l2.信度(reliability) 13.效度(validity) l4.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参考答案】 1.心理发展(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又称心理发育,指个体心理活动、个性特征 和行为方式随年龄而发生变化的过程。 2.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具有以下特点:成人感和独立意向的发展:自我的分化:自我意识深度和强度的不断增加: 自我评价趋向于成熟。 3.气质(temperament:是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明显、稳定的个体差异,受遗传的 影响明显。可分为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混合型。 4.常模(norm上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运用相应的测量进行检查,结果用统计学参 数如均数、标准差、百分位数等表达,这些统计学参数即为常模。 5.认知(cognition):是指知识的获得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是知之过程;而通常所说的 智力(intelligence)是认知活动的综合,是知之能力。 6.同化(Assimilation):同化就是外界因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结构”,也 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7.顺应(Accomodation):顺应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 而发生的改变"。也就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也可以说改变认知结构以处理新的 信息(本质上即改变旧观点以适应新情况)。 8.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tive conditional reflex上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强化生物的自发 活动而形成的条件反射,是另一种学习过程,其特点是用奖励性的手段来强化某种反应方式
1.心理发展(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2.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 3.气质(temperament) 4.常模(norm) 5.认知(cognition) 6.同化(Assimilation) 7.顺应(Accomodation) 8.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tive conditional reflex) 9.经典性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 10.社会行为(social behavior) 11.个性(personality) 12.信度(reliability) 13.效度(validity) 14.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参考答案】 1.心理发展(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又称心理发育,指个体心理活动、个性特征 和行为方式随年龄而发生变化的过程。 2.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具有以下特点:成人感和独立意向的发展;自我的分化;自我意识深度和强度的不断增加; 自我评价趋向于成熟。 3.气质(temperament):是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明显、稳定的个体差异,受遗传的 影响明显。可分为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混合型。 4.常模(norm):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运用相应的测量进行检查,结果用统计学参 数如均数、标准差、百分位数等表达,这些统计学参数即为常模。 5.认知(cognition):是指知识的获得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是知之过程;而通常所说的 智力(intelligence)是认知活动的综合,是知之能力。 6.同化(Assimilation):同化就是外界因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结构”,也 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7.顺应(Accomodation):顺应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 而发生的改变"。也就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也可以说改变认知结构以处理新的 信息(本质上即改变旧观点以适应新情况)。 8.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tive conditional reflex):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强化生物的自发 活动而形成的条件反射,是另一种学习过程,其特点是用奖励性的手段来强化某种反应方式
9.经典性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 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 基本内容。 10.社会行为(social behavior上是指个体与他人或团体交往过程中所表现的行为,包 括对人、对己的态度,对社会规范的认识与尊重,对事物价值的判断以及作为社会成员所具 备的社会能力。 1l.个性(personality上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风貌,是个人在处理环境关系时表现出来 的一定的行为倾向性以及在思想方法、情绪反应和行为风格等方面心理特征的总和。 I2.信度(reliability):是指测试方法结构本身的合理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信度评价 包括重测信度、评定者一致信度、分半信度、内部一致信度。 13.效度(validity):是反映测验结果是否符合测验设计思想的指标。效度评价包括平 行效度、效标效度、结构效度。 l4.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指测验项目是对所测查的行为的抽样,测验项日评分和 结果解释统一,制定测验结果评定的正常值(又称常模)的样本人群抽样具有代表性。一个 标准化的测验又称之为量表(scale)。 (三)简答题 1.简述婴儿期动作发育规律。 2.简述婴幼儿依恋的四个发育阶段。 3.简述个性结构特征。 4.简述DDST的几种判断结果。 5.简述儿童语言发育的年龄特征。 【参考答案】 1.婴儿期动作发育规律是:①自上而下,头部运动最早发展,其次是躯干,最后到腿 脚动作:②由近及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躯干部位动作发展早于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的 动作发展:③由粗到细,大肌群控制的粗大运动先于小肌群控制的精细运动先发育:④从整 体到特殊,从孤立运动发展到共济协调。 2.Bowy根据长期对早期失去母亲以及对长期或短期与父母分离的婴幼儿的研究,认 为婴幼儿依恋经历四个发育阶段。 第一阶段:从出生到8~12周。婴儿对刺激作出反应,但不能对不同的人作出不同的反 应。当看到人走动,用视觉追踪:当人走过来,微笑、发声。 第二阶段:12周~6月。对其他人仍友好,但对母亲或其他带养者反应更频繁。 第三阶段:7月~2、3岁。通过身体移动和信号(微笑、发声)表示与认识的人保持贴
9.经典性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 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 基本内容。 10.社会行为(social behavior):是指个体与他人或团体交往过程中所表现的行为,包 括对人、对己的态度,对社会规范的认识与尊重,对事物价值的判断以及作为社会成员所具 备的社会能力。 11.个性(personality):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风貌,是个人在处理环境关系时表现出来 的一定的行为倾向性以及在思想方法、情绪反应和行为风格等方面心理特征的总和。 12.信度(reliability):是指测试方法结构本身的合理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信度评价 包括重测信度、评定者一致信度、分半信度、内部一致信度。 13.效度(validity):是反映测验结果是否符合测验设计思想的指标。效度评价包括平 行效度、效标效度、结构效度。 14.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指测验项目是对所测查的行为的抽样,测验项目评分和 结果解释统一,制定测验结果评定的正常值(又称常模)的样本人群抽样具有代表性。一个 标准化的测验又称之为量表(scale)。 (三)简答题 1.简述婴儿期动作发育规律。 2.简述婴幼儿依恋的四个发育阶段。 3.简述个性结构特征。 4.简述 DDST 的几种判断结果。 5.简述儿童语言发育的年龄特征。 【参考答案】 1.婴儿期动作发育规律是:①自上而下,头部运动最早发展,其次是躯干,最后到腿 脚动作;②由近及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躯干部位动作发展早于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的 动作发展;③由粗到细,大肌群控制的粗大运动先于小肌群控制的精细运动先发育;④从整 体到特殊,从孤立运动发展到共济协调。 2.Bowlby 根据长期对早期失去母亲以及对长期或短期与父母分离的婴幼儿的研究,认 为婴幼儿依恋经历四个发育阶段。 第一阶段:从出生到 8~12 周。婴儿对刺激作出反应,但不能对不同的人作出不同的反 应。当看到人走动,用视觉追踪;当人走过来,微笑、发声。 第二阶段:12 周~6 月。对其他人仍友好,但对母亲或其他带养者反应更频繁。 第三阶段:7 月~2、3 岁。通过身体移动和信号(微笑、发声)表示与认识的人保持贴
近的意向。反应具有选择性,如对母亲打招呼,对陌生人感到不安。 第四阶段:2、3岁。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与母亲或其他带养者的反应及行为的关系,以 自己的良好行为,获得亲近的人的微笑和爱抚。 3岁以后,儿童的依恋行为减弱。 3.个性结构包括三个层次: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个性倾向性是人 行为活动的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这些成分相互 影响和相互制约: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 力、气质和性格,这三种特征的结合,形成了人各自不同的特征: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 作为主体和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对自己洞察和理 解,其中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包 括自尊、自信、自爱、自卑、自怜等)和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意志行动上的表 现,社会要求、可能性、计划和程序、自我激励)组成的自我调节系统,调节着个体的心理 活动和行为。 4.DDST的结果判断如下: (1)异常:两个或更多能区具有两个或更多项目迟缓:一个能区具有两项或更多项目 迟缓,加上一个或更多能区具有一项迟缓和同能区通过年龄的项目都失败。符合上述两个条 件之一者即可判断为异常。 (2)可疑:一个能区具有两项或多项迟缓:一个或更多能区具有一项迟缓和同能区通 过年龄线的项目都失败。符合二者之一,判断为可疑。对异常及可疑有发育障碍者需在2~ 3周后复试,必要时作诊断性发育测验。 (3)无法解释:评定为NO项目太多,最后的结果无法评定。 (4)正常:无上述情况。 5.儿童语言发育经历语言准备和语言发展两个时期,理解先于表达,由发声到说出单 词到说出句子,句子的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哭是新生儿第一个反射性的发音,1月以内的婴儿哭、叫声未分化,1月后,与不同的 需要相联系,如饥饿、不适、疼痛等。 1月后,婴儿开始出现非哭叫声,发声器官反射性出现a、o、u、e等元音,进而出现n、 k、p、m等辅音,不具有信号意义。 5月左右,婴儿出现咿呀学语,以重复的音节出现,如ba-ba、da-da、ma-ma,类似人类 语言中的爸爸、大大、妈妈等,但无实际意义。9月龄达高峰。 10~12月,婴儿开始出现第一个有意义的词,如爸爸”、“妈妈等。我们也可把儿童出 现有意义的词看作单词句,因为单词含有句子的成分,如表达一种需要。1.5~2岁出现双词 句或3词句,如妈妈抱”。3岁出现多词句和简单复合句,词汇量急剧增加。4、5岁词汇和 表达能力加强,句子中代词使用量增加,但人称代词的正确使用还要到6岁以后。7岁左右
近的意向。反应具有选择性,如对母亲打招呼,对陌生人感到不安。 第四阶段:2、3 岁。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与母亲或其他带养者的反应及行为的关系,以 自己的良好行为,获得亲近的人的微笑和爱抚。 3 岁以后,儿童的依恋行为减弱。 3.个性结构包括三个层次: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个性倾向性是人 行为活动的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这些成分相互 影响和相互制约;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 力、气质和性格,这三种特征的结合,形成了人各自不同的特征;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 作为主体和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对自己洞察和理 解,其中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包 括自尊、自信、自爱、自卑、自怜等)和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意志行动上的表 现,社会要求、可能性、计划和程序、自我激励)组成的自我调节系统,调节着个体的心理 活动和行为。 4.DDST 的结果判断如下: (1)异常:两个或更多能区具有两个或更多项目迟缓;一个能区具有两项或更多项目 迟缓,加上一个或更多能区具有一项迟缓和同能区通过年龄的项目都失败。符合上述两个条 件之一者即可判断为异常。 (2)可疑: 一个能区具有两项或多项迟缓;一个或更多能区具有一项迟缓和同能区通 过年龄线的项目都失败。符合二者之一,判断为可疑。对异常及可疑有发育障碍者需在 2~ 3 周后复试,必要时作诊断性发育测验。 (3)无法解释:评定为“NO”项目太多,最后的结果无法评定。 (4)正常:无上述情况。 5.儿童语言发育经历语言准备和语言发展两个时期,理解先于表达,由发声到说出单 词到说出句子,句子的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哭是新生儿第一个反射性的发音,1 月以内的婴儿哭、叫声未分化,1 月后,与不同的 需要相联系,如饥饿、不适、疼痛等。 1 月后,婴儿开始出现非哭叫声,发声器官反射性出现 a、o、u、e 等元音,进而出现 n、 k、p、m 等辅音,不具有信号意义。 5 月左右,婴儿出现咿呀学语,以重复的音节出现,如 ba-ba、da-da、ma-ma,类似人类 语言中的爸爸、大大、妈妈等,但无实际意义。9 月龄达高峰。 10~12 月,婴儿开始出现第一个有意义的词,如“爸爸”、“妈妈”等。我们也可把儿童出 现有意义的词看作单词句,因为单词含有句子的成分,如表达一种需要。1.5~2 岁出现双词 句或 3 词句,如“妈妈抱”。3 岁出现多词句和简单复合句,词汇量急剧增加。4、5 岁词汇和 表达能力加强,句子中代词使用量增加,但人称代词的正确使用还要到 6 岁以后。7 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