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2年3月第3卷第2期Chin J Women Child Health,March2012,Vol.3.,No.2 ·49. 【编者按】为了全面反映我国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宣传取得的成就,引导社会 各界和国际社会更加关注妇女儿童健康,营造有利于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卫生部妇社司牵头、中 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和国内一批权威专家参与编写了《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报告》。本报 告共分为前言、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妇幼保健服务状况、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结束语五部分,通过深入分析与 比较,既充分展现了我国妇幼卫生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客观反映了妇幼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又全面分析了国内和国际发展机遇,筒要介绍了“十二五”时期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思路。 发布本报告的特殊意义: 1.对做好妇幼卫生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妇女和儿童约占总人口的2/3,中国现有8.6亿妇女儿 童。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健康的起点和希望,妇女不仅是国家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承担着繁 衍后代的使命,因此,妇女儿童的健康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妇女儿童健康指标不仅是国际上公认 最基础的健康指标,更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发展的重要综合性指标。妇幼卫生工作承担着保护妇女 儿童健康,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提高人均期望寿命和出生人口素质的重大责任,社会效应大、惠 及面广。做好妇幼卫生工作对于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全局性和 战略性意义。 2.国际社会对妇女儿童健康高度关注。2000年9月联合国首脑会议上由189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千年 宣言》,正式提出千年发展目标。在八项目标中,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孕产妇健康、抗击艾滋病这三项目标 与妇幼卫生工作直接相关,其他五项目标均与妇幼卫生工作间接相关。2010年9月22日,联合国秘书长潘 基文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启动“妇幼健康全球战略”,以推动改善全球妇 女和儿童健康,减少孕产妇及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实现千年发展目标。 3.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健康和妇幼卫生事业,一直把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放在战略优先地位, 多年来采取了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设立妇女儿童重大专项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 和措施,推动妇幼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1) 序妇女儿童健康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妇女儿童健康指标不仅是国际上公认最基础的健康指 标,更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发展的重要综合性指标。 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我国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时期,全国孕产妇、婴儿及5岁以下儿 童死亡率从2005年的47.7/10万、19.0%o和22.5%0,分别下降到2010年的30.0/10万、13.1%0和16.4%0。 但是城乡、地区、人群之间妇女儿童健康还存在着明显差距,威胁妇女儿童健康的问题依然突出,基层妇幼卫 生体系的服务能力相对不足。 与此同时,妇幼卫生事业也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十二五”规划将妇女儿童主要健康指标列入规划, 对全面加强妇幼卫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正式印发了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为未 来10年妇女儿童健康发展描绘了蓝图,也为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深化医改使妇幼 卫生事业迎来了全面加强的重要时机。我国政府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争取更多支持提供了有 利条件。 妇幼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推动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保护妇女儿童健康,需要全社会的共 同努力。在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编写发布《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1)》,希 望通过全面反映我国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引导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更加关注妇女 儿童健康,营造有利于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也希望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特别是妇幼卫生 工作者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克服困难,继续努力,推动妇幼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维护妇女儿童健康、家 庭幸福和社会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C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编者按】为了全面反映我国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宣传取得的成就,引导社会 各界和国际社会更加关注妇女儿童健康,营造有利于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卫生部妇社司牵头、中 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和国内一批权威专家参与编写了《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报告》。本报 告共分为前言、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妇幼保健服务状况、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结束语五部分,通过深入分析与 比较,既充分展现了我国妇幼卫生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客观反映了妇幼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又全面分析了国内和国际发展机遇,简要介绍了“十二五”时期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思路。 发布本报告的特殊意义: 1. 对做好妇幼卫生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妇女和儿童约占总人口的 2 /3,中国现有 8. 6 亿妇女儿 童。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健康的起点和希望,妇女不仅是国家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承担着繁 衍后代的使命,因此,妇女儿童的健康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妇女儿童健康指标不仅是国际上公认 最基础的健康指标,更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发展的重要综合性指标。妇幼卫生工作承担着保护妇女 儿童健康,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提高人均期望寿命和出生人口素质的重大责任,社会效应大、惠 及面广。做好妇幼卫生工作对于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全局性和 战略性意义。 2. 国际社会对妇女儿童健康高度关注。2000 年 9 月联合国首脑会议上由 189 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千年 宣言》,正式提出千年发展目标。在八项目标中,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孕产妇健康、抗击艾滋病这三项目标 与妇幼卫生工作直接相关,其他五项目标均与妇幼卫生工作间接相关。2010 年 9 月 22 日,联合国秘书长潘 基文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启动“妇幼健康全球战略”,以推动改善全球妇 女和儿童健康,减少孕产妇及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实现千年发展目标。 3. 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健康和妇幼卫生事业,一直把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放在战略优先地位, 多年来采取了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设立妇女儿童重大专项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 和措施,推动妇幼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报告( 2011) 序 妇女儿童健康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妇女儿童健康指标不仅是国际上公认最基础的健康指 标,更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发展的重要综合性指标。 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我国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时期,全国孕产妇、婴儿及 5 岁以下儿 童死亡率从 2005 年的 47. 7 /10 万、19. 0‰和 22. 5‰,分别下降到 2010 年的 30. 0 /10 万、13. 1‰和 16. 4‰。 但是城乡、地区、人群之间妇女儿童健康还存在着明显差距,威胁妇女儿童健康的问题依然突出,基层妇幼卫 生体系的服务能力相对不足。 与此同时,妇幼卫生事业也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十二五”规划将妇女儿童主要健康指标列入规划, 对全面加强妇幼卫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正式印发了 2011 - 2020 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为未 来 10 年妇女儿童健康发展描绘了蓝图,也为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深化医改使妇幼 卫生事业迎来了全面加强的重要时机。我国政府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争取更多支持提供了有 利条件。 妇幼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推动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保护妇女儿童健康,需要全社会的共 同努力。在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编写发布《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报告( 2011) 》,希 望通过全面反映我国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引导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更加关注妇女 儿童健康,营造有利于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也希望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特别是妇幼卫生 工作者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克服困难,继续努力,推动妇幼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维护妇女儿童健康、家 庭幸福和社会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2 年 3 月第 3 卷第 2 期 Chin J Women Child Health,March 2012,Vol. 3,No. 2 ·49·
·50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2年3月第3卷第2期Chin J Women Child Health,March2012.Vad.3,No.2 会发展成本,减少了补偿性生育,增加了人力资源的 前 言 健康存量,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财富。 妇女儿童的健康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实施深化 础,妇女儿童健康指标不仅是国际上公认最基础的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任务的攻坚之年。妇幼 健康指标,更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发展的重 卫生是深化医改的重点领域之一,是促进基本公共 要综合性指标。作为人口大国,中国有世界上规模 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 最大的妇女儿童群体,现有8.6亿妇女儿童,约占总 服务目标的关键环节。编撰《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 人口的2/3。中国的妇幼卫生工作承担着降低婴儿 展报告》,旨在向公众和国际社会全面介绍中国妇 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提高人均期望寿命和出生人 幼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引导全社会更加关注和支持 口素质的重大责任,社会效应大、惠及面广。做好妇 妇幼卫生事业,推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如期实现, 幼卫生工作对于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推动国家社会 进一步提高中国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全局 性和战略性意义。 一、妇女儿童健康状况 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妇女儿童的生存和健康 (一)妇女健康状况 状况,签署了多项国际妇女儿童保护公约,制定了妇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妇女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女、儿童发展纲要和母婴保健法、青少年保护法等, 妇女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2009年的75.2岁,孕产 为妇幼卫生事业提供了法律保障。多年来,以保护 妇死亡率持续显著降低,一些威胁妇女健康的常见 妇女儿童健康权益,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为目标, 病、多发病得到有效防治。但是妇女健康仍然面临 坚持以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和《中国妇女发展纲 严峻挑战。 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为核心,逐步完善妇幼卫 1.孕产妇死亡率持续显著降低2010年全国 生法制与政策,不断健全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妇 孕产妇死亡率为30.0/10万,比1990年和2000年 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广普及妇幼卫生适宜技术, 分别下降了66.3%和43.4%。 着力提高妇幼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全国孕 城乡之间孕产妇死亡率差距逐渐缩小,2010年 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持续显著降低,妇女儿童 城市和农村地区孕妇死亡率分别为29.7/10万和 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孕产妇死亡率已由新中国成立 30.1/10万,城乡差距由2000年的2.4倍缩小到 初的1500/10万下降至2010年的30.0/10万,婴儿 1.01倍(图1)。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下降速度 死亡率由新中国成立初的200%o下降到2010年的 明显高于城市,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比2000年下降了 13.1%0,成绩举世瞩目。2010年,全国共有妇幼保 56.8%,近几年城市孕产妇死亡率呈小幅波动状态。 健专业机构3025个,妇产医院398个,儿童医院72 个。全国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约50万人,其中妇幼保 140 120 健机构工作人员24.5万人,床位数13.4万张,年诊 100 疗1.6亿人次,成为维护妇女儿童健康一支不可或 80 缺的重要力量。 60 ◆ 妇女儿童健康状况的改善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40 20 ● 做出了重要贡献。《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表 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年 明,1990-2005年期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68.6 ◆全国 一。一城市士农村 岁提高到73岁,其中48%归因于5岁以下儿童死 图11990-2010年全国城乡孕产妇死亡率 亡率下降。在人口约20个年龄组中,对0~4岁年 变化趋势(/10万) 龄组的健康投资回报最大。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每 (数据来源:全国妇幼卫生监测系统) 减少1个千分点,直接和间接受益人口达数十万。 妇幼卫生服务状况的改善减少和避免了大量出生缺 不同地区之间孕产妇死亡率差距虽有所缩小, 陷、儿童残疾和伤害导致的不良后果,直接降低了社 但仍然明显。总趋势依然是西部地区高于中、东部 C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前 言 妇女儿童的健康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 础,妇女儿童健康指标不仅是国际上公认最基础的 健康指标,更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发展的重 要综合性指标。作为人口大国,中国有世界上规模 最大的妇女儿童群体,现有 8. 6 亿妇女儿童,约占总 人口的 2 /3。中国的妇幼卫生工作承担着降低婴儿 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提高人均期望寿命和出生人 口素质的重大责任,社会效应大、惠及面广。做好妇 幼卫生工作对于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推动国家社会 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全局 性和战略性意义。 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妇女儿童的生存和健康 状况,签署了多项国际妇女儿童保护公约,制定了妇 女、儿童发展纲要和母婴保健法、青少年保护法等, 为妇幼卫生事业提供了法律保障。多年来,以保护 妇女儿童健康权益,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为目标, 坚持以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和《中国妇女发展纲 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为核心,逐步完善妇幼卫 生法制与政策,不断健全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妇 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广普及妇幼卫生适宜技术, 着力提高妇幼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全国孕 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持续显著降低,妇女儿童 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孕产妇死亡率已由新中国成立 初的 1500 /10 万下降至 2010 年的 30. 0 /10 万,婴儿 死亡率由新中国成立初的 200‰下降到 2010 年的 13. 1‰,成绩举世瞩目。2010 年,全国共有妇幼保 健专业机构 3025 个,妇产医院 398 个,儿童医院 72 个。全国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约 50 万人,其中妇幼保 健机构工作人员 24. 5 万人,床位数 13. 4 万张,年诊 疗 1. 6 亿人次,成为维护妇女儿童健康一支不可或 缺的重要力量。 妇女儿童健康状况的改善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做出了重要贡献。《健康中国 2020 战略研究》表 明,1990 - 2005 年期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 68. 6 岁提高到 73 岁,其中 48% 归因于 5 岁以下儿童死 亡率下降。在人口约 20 个年龄组中,对 0 ~ 4 岁年 龄组的健康投资回报最大。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每 减少 1 个千分点,直接和间接受益人口达数十万。 妇幼卫生服务状况的改善减少和避免了大量出生缺 陷、儿童残疾和伤害导致的不良后果,直接降低了社 会发展成本,减少了补偿性生育,增加了人力资源的 健康存量,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财富。 2011 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实施深化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任务的攻坚之年。妇幼 卫生是深化医改的重点领域之一,是促进基本公共 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 服务目标的关键环节。编撰《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 展报告》,旨在向公众和国际社会全面介绍中国妇 幼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引导全社会更加关注和支持 妇幼卫生事业,推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如期实现, 进一步提高中国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一、妇女儿童健康状况 ( 一) 妇女健康状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妇女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妇女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 2009 年的 75. 2 岁,孕产 妇死亡率持续显著降低,一些威胁妇女健康的常见 病、多发病得到有效防治。但是妇女健康仍然面临 严峻挑战。 1. 孕产妇死亡率持续显著降低 2010 年全国 孕产妇死亡率为 30. 0 /10 万,比 1990 年和 2000 年 分别下降了 66. 3% 和 43. 4% 。 城乡之间孕产妇死亡率差距逐渐缩小,2010 年 城市和农村地区孕妇死亡率分别为 29. 7 /10 万和 30. 1 /10 万,城乡差距由 2000 年的 2. 4 倍缩小到 1. 01 倍( 图 1) 。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下降速度 明显高于城市,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比 2000 年下降了 56. 8% ,近几年城市孕产妇死亡率呈小幅波动状态。 图 1 1990 - 2010 年全国城乡孕产妇死亡率 变化趋势( /10 万) ( 数据来源: 全国妇幼卫生监测系统) 不同地区之间孕产妇死亡率差距虽有所缩小, 但仍然明显。总趋势依然是西部地区高于中、东部 ·50·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2 年 3 月第 3 卷第 2 期 Chin J Women Child Health,March 2012,Vol. 3,No. 2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2年3月第3卷第2期Chin J Women Child Health,March2012,Val.3,No.2 51 地区,中部地区居中。2010年东、中、西部地区的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中国孕产妇死亡率在 产妇死亡率分别为17.8/10万、29.1/10万和45.1/ 全球按降序排列从1990年的97位上升到2005年 10万,比2000年分别下降了16.0%、44.1%和 的109位,整体上居世界中等水平。 60.7%。2000年西部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是东部地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出,至2015年孕产妇死 区的5.4倍,2010年缩小到2.5倍(图2)。流动人 亡率以1990年为基数下降3/4,这意味着未来5年 口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 间,中国孕产妇死亡率要下降到22/10万才能达标, 160 任务十分艰巨。 140 2.妇女常见病发生情况不容乐观近十年,中 国妇女常见病总患病率变化不显著。2010年全国 80 妇女常见病总患病率为28.8%。在各种妇女常见 60 40 ■ 病中,阴道炎占第1位,患病率为13.2%;其次为宫 ● 20 ● 颈炎,患病率为12.1%。妇女尖锐湿疣患病率为 0 1996 1998 2002220420620820周 ◆一东部一中部女西部 33.8/10万,部分西部省份高发。妇科肿瘤患病率 图21996-2010年不同地区孕产妇死亡率 呈上升趋势(图3),2000-2010年,宫颈癌患病率 变化趋势(/10万) 由9.6/10万升至15.1/10万,乳腺癌患病率由7.9/ (数据来源:全国妇幼卫生监测系统) 10万升至10.1/10万(图3)。 16 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前5位死因顺位分别是产科 14 27 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羊水栓 塞、妊娠合并肺炎,占全部死亡原因的68.7%。其 10 中,产科出血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 20.8/10万,下降到2010年的8.3/10万,降幅为 2000 2002 20042006 2008 2010年 ·一宫颈癌患病率(1/10万) ◆乳腺癌患病率(1/10万》 ★一总患率(》 60.1%。2010年,死亡孕产妇中仍有25.8%死于家 图32000-2010年全国妇女常见病总患病率和 中和途中。由于经济、环境、医疗等条件的改善,可 两癌患病率变化趋势 避免孕产妇死亡比例逐年下降。 (数据来源:全国妇幼卫生年报系统) 孕产妇死亡率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逐步缩 小,低于多数发展中国家。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 (二)儿童健康状况 2000年中国的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高于美国、日本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儿童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韩国,至2008年,孕产妇死亡率有了较大幅度下降, 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提前 与美国、日本、韩国的差距逐步缩小,但仍然仅相当 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有 于美国1965年的水平(31.6110万列)1-2。与“金砖 所改善。儿童肺炎、腹泻、贫血在部分地区仍然是 国家”相比,2008年中国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低于巴 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 西、印度和南非,与俄罗斯基本相同(表1)。 升趋势;儿童肥胖、意外伤害、心理行为等问题日 表1部分国家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比较 渐突出;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需要给 孕产妇死亡率(/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予特别关注。 国家 2000年 2008年 2000年 2008年 1.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 美国 13 17 9 8 2010年全国婴儿死亡率为13.1%o,比1991年和 日本 8 个 韩国 14 11 5 5 2000年分别下降了73.9%和59.3%。5岁以下儿 巴西 69 55 30 22 童死亡率为16.4%o,比1991年和2000年分别下降 印度 318 254 91 69 了73.1%和58.7%。 俄罗斯 45 34 20 11 南非 155 237 74 67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但仍 中国 53 34.2 39.7 18.5 然明显。2010年,城市和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C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地区,中部地区居中。2010 年东、中、西部地区的孕 产妇死亡率分别为 17. 8 /10 万、29. 1 /10 万和45. 1 / 10 万,比 2000 年分别下降了 16. 0% 、44. 1% 和 60. 7% 。2000 年西部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是东部地 区的 5. 4 倍,2010 年缩小到 2. 5 倍( 图 2) 。流动人 口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 图 2 1996 - 2010 年不同地区孕产妇死亡率 变化趋势( /10 万) ( 数据来源: 全国妇幼卫生监测系统) 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前 5 位死因顺位分别是产科 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羊水栓 塞、妊娠合并肺炎,占全部死亡原因的 68. 7% 。其 中,产科出血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 2000 年的 20. 8 /10 万,下降到 2010 年的 8. 3 /10 万,降幅为 60. 1% 。2010 年,死亡孕产妇中仍有 25. 8% 死于家 中和途中。由于经济、环境、医疗等条件的改善,可 避免孕产妇死亡比例逐年下降。 孕产妇死亡率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逐步缩 小,低于多数发展中国家。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 2000 年中国的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高于美国、日本和 韩国,至 2008 年,孕产妇死亡率有了较大幅度下降, 与美国、日本、韩国的差距逐步缩小,但仍然仅相当 于美国 1965 年的水平( 31. 6 /10 万) [1 - 2]。与“金砖 国家”相比,2008 年中国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低于巴 西、印度和南非,与俄罗斯基本相同[2]( 表 1) 。 表 1 部分国家孕产妇和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比较 国家 孕产妇死亡率( /10 万)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2000 年 2008 年 2000 年 2008 年 美 国 13 17 9 8 日 本 8 7 5 3 韩 国 14 11 5 5 巴 西 69 55 30 22 印 度 318 254 91 69 俄罗斯 45 34 20 11 南 非 155 237 74 67 中 国 53 34. 2 39. 7 18. 5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中国孕产妇死亡率在 全球按降序排列从 1990 年的 97 位上升到 2005 年 的 109 位,整体上居世界中等水平。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出,至 2015 年孕产妇死 亡率以 1990 年为基数下降 3 /4,这意味着未来 5 年 间,中国孕产妇死亡率要下降到 22 /10 万才能达标, 任务十分艰巨。 2. 妇女常见病发生情况不容乐观 近十年,中 国妇女常见病总患病率变化不显著。2010 年全国 妇女常见病总患病率为 28. 8% 。在各种妇女常见 病中,阴道炎占第 1 位,患病率为 13. 2% ; 其次为宫 颈炎,患病率为 12. 1% 。妇女尖锐湿疣患病率为 33. 8 /10 万,部分西部省份高发。妇科肿瘤患病率 呈上升趋势( 图 3) ,2000 - 2010 年,宫颈癌患病率 由 9. 6 /10 万升至15. 1 /10 万,乳腺癌患病率由7. 9 / 10 万升至 10. 1 /10 万( 图 3) 。 图 3 2000 - 2010 年全国妇女常见病总患病率和 两癌患病率变化趋势 ( 数据来源: 全国妇幼卫生年报系统) ( 二) 儿童健康状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儿童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婴儿死亡率及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提前 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有 所改善。儿童肺炎、腹泻、贫血在部分地区仍然是 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 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 升趋势; 儿童肥胖、意外伤害、心理行为等问题日 渐突出;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需要给 予特别关注。 1. 婴儿死亡率及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 2010 年全国婴儿死亡率为 13. 1‰,比 1991 年和 2000 年分别下降了 73. 9% 和 59. 3% 。5 岁以下儿 童死亡率为 16. 4‰,比 1991 年和 2000 年分别下降 了 73. 1% 和 58. 7% 。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但仍 然明显。2010 年,城市和农村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2 年 3 月第 3 卷第 2 期 Chin J Women Child Health,March 2012,Vol. 3,No. 2 ·51·
·52·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2年3月第3卷第2期Chin J Women Child Health,March2012,Val.3,No.2 分别为7.3%0和20.1%0,比2000年分别下降了 11.6%。 47.1%和56.0%,城乡差距由2000年的3.3倍缩小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逐步 到2010年的2.8倍(图4)。 缩小。2000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明显高于 80 美国、日本、韩国。到2008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 亡率有了较大幅度下降,与美国、日本、韩国的差距 50 在逐步缩小。与其他国家尤其是“金砖国家”相比, 40 的 明显低于巴西、南非和印度,但高于俄罗斯0(表 *, 0 1)。2010年中国的婴儿死亡率相当于美国1979年 水平(13.07%)。 1991 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D07200e010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数据,2007年5岁以下 ◆城市●一农村▲全用 儿童死亡率在193个国家中按照降序排列,中国排 图41991-2010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 在107位,居世界中等水平,泰国(156位)、越南 死亡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全国妇幼卫生监测系统) (126位)位次均好于中国。 2.出生峡陷问题日益显现中国是出生缺陷高 不同地区之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差距虽有所 发国家。根据全国出生缺陷医院监测数据(监测期 缩小,但仍然明显。2010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 限为妊娠满28周至产后7天),出生缺陷发生率呈 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9.7%o、14.8%c和 上升趋势,由1996年的87.7/万,上升到2010年的 21.1%0,比2000年分别下降了47.0%、62.1%和 149.9/万,增长幅度达70.9%(图6)。 65.3%。西部与东部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 160 差距从2000年的3.3倍缩小到2010年的2.2倍 140 (图5)。 120 120 100 g100●-意 ●1 80 80 ●-● 60 年 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09 、◆年 ●● 图61996-2009年医院监测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全国妇幼卫生监测系统) 19911993199519719w92012032052072092010 ◆一东部一■中部●一西部 图5 1991-2010年全国三类地区5岁以下 2010年,医院监测的前5位出生缺陷种类是先 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 天性心脏病(32.71万)、多指(趾)(16.4/万)、总唇 (数据来源:全国妇幼卫生监测系统) 裂(12.8/万)、先天性脑积水(6.01万)和神经管缺 陷(5.7/万),共占全部出生缺陷的49.1%。神经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较大,每年死亡儿童人数较 管缺陷发生率一直呈下降趋势,从1996年的13.6/ 多。2010年中国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人数分 万下降到2010年的5.7/万。先天性心脏病、多指 别达到20.9万和26.1万,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 (趾)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据估计,每年至少有2.6 573名婴儿、715名5岁以下儿童死亡。导致5岁以 万例先天性听力障碍、7840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 下儿童死亡的前5位死因顺位是早产或低出生体 下和2200例苯丙酮尿症患儿出生,地中海贫血发生 重、肺炎、出生室息、先天性心脏病和意外室息,占全 率位居部分地区主要出生缺陷前列,防治形势仍然 部死亡原因的60.7%。由于经济、交通、医疗条件、 十分严峻。 就医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2010年仍有36.3%的死 3.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有所改善儿童期是人生 亡儿童死于家中,死前没有接受治疗的比例达 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营养状况直接关系到 C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分别为 7. 3‰ 和 20. 1‰,比 2000 年分别下降了 47. 1% 和 56. 0% ,城乡差距由 2000 年的 3. 3 倍缩小 到 2010 年的 2. 8 倍( 图 4) 。 图 4 1991 - 2010 年全国 5 岁以下儿童 死亡率变化趋势( ‰) ( 数据来源: 全国妇幼卫生监测系统) 不同地区之间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差距虽有所 缩小,但仍然明显。2010 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 的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 9. 7‰、14. 8‰和 21. 1‰,比 2000 年分别下降了 47. 0% 、62. 1 % 和 65. 3% 。西部与东部地区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 差距从 2000 年的 3. 3 倍缩小到 2010 年的 2. 2 倍 ( 图 5) 。 图 5 1991 - 2010 年全国三类地区 5 岁以下 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 ‰) ( 数据来源: 全国妇幼卫生监测系统)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较大,每年死亡儿童人数较 多。2010 年中国婴儿、5 岁以下儿童死亡总人数分 别达到 20. 9 万和 26. 1 万,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 573 名婴儿、715 名 5 岁以下儿童死亡。导致 5 岁以 下儿童死亡的前 5 位死因顺位是早产或低出生体 重、肺炎、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和意外窒息,占全 部死亡原因的 60. 7% 。由于经济、交通、医疗条件、 就医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2010 年仍有 36. 3% 的死 亡儿童 死 于 家 中,死 前 没 有 接 受 治 疗 的 比 例 达 11. 6% 。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逐步 缩小。2000 年中国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明显高于 美国、日本、韩国。到 2008 年,中国 5 岁以下儿童死 亡率有了较大幅度下降,与美国、日本、韩国的差距 在逐步缩小。与其他国家尤其是“金砖国家”相比, 明显低于巴西、南非和印度,但高于俄罗斯[1] ( 表 1) 。2010 年中国的婴儿死亡率相当于美国 1979 年 水平( 13. 07‰) [2]。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数据,2007 年 5 岁以下 儿童死亡率在 193 个国家中按照降序排列,中国排 在 107 位,居世界中等水平,泰国( 156 位) 、越南 ( 126 位) 位次均好于中国。 2. 出生缺陷问题日益显现 中国是出生缺陷高 发国家。根据全国出生缺陷医院监测数据( 监测期 限为妊娠满 28 周至产后 7 天) ,出生缺陷发生率呈 上升趋势,由 1996 年的 87. 7 /万,上升到 2010 年的 149. 9 /万,增长幅度达 70. 9% ( 图 6) 。 图6 1996 -2009 年医院监测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变化趋势 ( 数据来源: 全国妇幼卫生监测系统) 2010 年,医院监测的前 5 位出生缺陷种类是先 天性心脏病( 32. 7 /万) 、多指( 趾) ( 16. 4 /万) 、总唇 裂( 12. 8 /万) 、先天性脑积水( 6. 0 /万) 和神经管缺 陷( 5. 7 /万) ,共占全部出生缺陷的 49. 1 % 。神经 管缺陷发生率一直呈下降趋势,从 1996 年的 13. 6 / 万下降到 2010 年的 5. 7 /万。先天性心脏病、多指 ( 趾) 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据估计,每年至少有 2. 6 万例先天性听力障碍、7840 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 下和 2200 例苯丙酮尿症患儿出生,地中海贫血发生 率位居部分地区主要出生缺陷前列,防治形势仍然 十分严峻。 3. 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有所改善 儿童期是人生 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营养状况直接关系到 ·52·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2 年 3 月第 3 卷第 2 期 Chin J Women Child Health,March 2012,Vol. 3,No. 2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2年3月第3卷第2期Chin J Women Child Health,March2012,Val.3,No.2 .53 一生的健康素质。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结果显示,不 管理,是提高孕产期保健质量、保障孕产妇和婴儿健 论城乡、性别,2005年中国儿童的身高、体重比1995 康的重要措施。中国1978年开始提出并试行孕产 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且增长幅度大于1985至 期系统保健模式,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包括产前 1995年,城乡儿童生长差异正在逐渐缩小。监测的 检查、产前筛查与诊断、高危孕产妇筛查与管理、住 9市儿童体格发育水平已达到发达国家同龄儿童水 院分娩、新生儿保健和产后访视在内的系统孕产期 平。 医疗保健服务。 农村儿童营养状况不容乐观,西部贫困地区问 多年来,中国孕产期保健水平不断提高。2010 题尤为突出。全国食物营养监测数据表明,2005年 年全国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和系统管理 中国城市、农村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为 率分别为94.1%、90.8%和84.1%,比2000年分别 3.1%、16.3%,农村是城市的5.3倍:城市、农村5 提高了5.2%、5.3%和8.9%;高危孕产妇管理率达 岁下儿童低体重发生率分别为1.4%、6.1%,农村 到了99.2%,城市地区各项指标均好于农村地区。 是城市的4.4倍。1992-2005年中国城市和农村5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2000-2007年中国产前 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在12%~20%之间徘徊,没 检查率达到90%,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有显著改善,西部农村地区是儿童贫血的高发地 (77%)[6。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网络逐步健全,产 区)。城市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率呈上升趋 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能力持续提高,至2010年全国有 势,已成为城市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据调查,2006 29个省(区、市)511家医疗保健机构开展了产前筛 年0~7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生率达7.2%,已接 查和产前诊断服务。 近发达国家水平。 促进住院分娩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 率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国内卫生部门采取多种措 二、妇幼保健服务状况 施,加大宣传力度,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努力提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妇幼保健服务从个别专项服 住院分娩率,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全国住院分娩 务逐步扩展到覆盖妇女儿童整个生命周期的全面服 率达到97.8%,其中农村住院分娩率已达96.7%。 务。尤其是近年来,服务内容逐步拓展,服务数量日 随着全国农村住院分娩率不断提高,农村孕产妇死 益增加,服务质量持续提高,越来越多的妇女儿童享 亡率呈逐步下降趋势(图7)。 受到优质的妇幼保健服务。 120 1120 (一)妇女保健服务 100 ◆◆ 10国 1.婚前和孕前保使积极推广20世纪80年代 开始,部分城市开始设立婚前保健门诊,提供婚前咨 询和健康检查服务,婚前保健工作在全国广泛开展。 1995年6月《母婴保健法》开始施行,将婚前医学检 查作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之一,确定了婚前医 1990 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f ·一农村监测地区单产妇死亡率一◆一农村任院分烧率 学检查的法律地位。各地依法积极开展婚前保健服 图71990-2010年全国农村住院分娩率(%)与 务,2010年全国婚检率提高到31.0%,625.8万人 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10万) 进行了婚前医学检查,疾病检出率为10.0%,共检 (数据来源:全国妇幼卫生年报系统) 出63万人患有疾病,其中患有传染病的13.4万人 严重遗传病的8099人。孕前保健是出生缺陷一级 3.“降消”项目成效显著为实现降低孕产妇 预防的重要措施,是婚前保健的延续,也是孕产期 死亡率的“两纲”目标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00 保健的前移。孕前保健服务内容包括健康教育与 年起,卫生部、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财政部 咨询、健康状况检查和健康指导。2007年,卫生部 共同组织实施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 制定了《孕前保健工作规范》,积极推广孕前保健 破伤风”(简称“降消”)项目。通过补助农村贫困孕 服务。 产妇住院分娩、保证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畅通、 2.孕产期保健深入开展做好孕产期系统保健 加强孕产妇急救能力建设、提高产儿科技术人员专 C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一生的健康素质。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结果显示,不 论城乡、性别,2005 年中国儿童的身高、体重比 1995 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且增长幅度大于 1985 至 1995 年,城乡儿童生长差异正在逐渐缩小。监测的 9 市儿童体格发育水平已达到发达国家同龄儿童水 平[3]。 农村儿童营养状况不容乐观,西部贫困地区问 题尤为突出。全国食物营养监测数据表明,2005 年 中国城市、农村 5 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为 3. 1% 、16. 3% ,农村是城市的 5. 3 倍; 城市、农村 5 岁下儿童低体重发生率分别为 1. 4% 、6. 1% ,农村 是城市的 4. 4 倍。1992 - 2005 年中国城市和农村 5 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在 12% ~ 20% 之间徘徊,没 有显著改善,西部农村地区是儿童贫血的高发地 区[4]。城市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率呈上升趋 势,已成为城市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据调查,2006 年 0 ~ 7 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生率达 7. 2% ,已接 近发达国家水平[5]。 二、妇幼保健服务状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妇幼保健服务从个别专项服 务逐步扩展到覆盖妇女儿童整个生命周期的全面服 务。尤其是近年来,服务内容逐步拓展,服务数量日 益增加,服务质量持续提高,越来越多的妇女儿童享 受到优质的妇幼保健服务。 ( 一) 妇女保健服务 1. 婚前和孕前保健积极推广 20 世纪 80 年代 开始,部分城市开始设立婚前保健门诊,提供婚前咨 询和健康检查服务,婚前保健工作在全国广泛开展。 1995 年 6 月《母婴保健法》开始施行,将婚前医学检 查作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之一,确定了婚前医 学检查的法律地位。各地依法积极开展婚前保健服 务,2010 年全国婚检率提高到 31. 0% ,625. 8 万人 进行了婚前医学检查,疾病检出率为 10. 0% ,共检 出 63 万人患有疾病,其中患有传染病的 13. 4 万人、 严重遗传病的 8099 人。孕前保健是出生缺陷一级 预防的重要措施,是婚前保健的延续,也是孕产期 保健的前移。孕前保健服务内容包括健康教育与 咨询、健康状况检查和健康指导。2007 年,卫生部 制定了《孕前保健工作规范》,积极推广孕前保健 服务。 2. 孕产期保健深入开展 做好孕产期系统保健 管理,是提高孕产期保健质量、保障孕产妇和婴儿健 康的重要措施。中国 1978 年开始提出并试行孕产 期系统保健模式,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包括产前 检查、产前筛查与诊断、高危孕产妇筛查与管理、住 院分娩、新生儿保健和产后访视在内的系统孕产期 医疗保健服务。 多年来,中国孕产期保健水平不断提高。2010 年全国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和系统管理 率分别为 94. 1% 、90. 8% 和 84. 1% ,比 2000 年分别 提高了 5. 2% 、5. 3% 和 8. 9% ; 高危孕产妇管理率达 到了 99. 2% ,城市地区各项指标均好于农村地区。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2000 - 2007 年中国产前 检查率达到 90% ,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 77% ) [6]。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网络逐步健全,产 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能力持续提高,至 2010 年全国有 29 个省( 区、市) 511 家医疗保健机构开展了产前筛 查和产前诊断服务。 促进住院分娩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 率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国内卫生部门采取多种措 施,加大宣传力度,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努力提高 住院分娩率,取得明显成效。2010 年全国住院分娩 率达到 97. 8% ,其中农村住院分娩率已达 96. 7% 。 随着全国农村住院分娩率不断提高,农村孕产妇死 亡率呈逐步下降趋势( 图 7) 。 图 7 1990 - 2010 年全国农村住院分娩率( % ) 与 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 /10 万) ( 数据来源: 全国妇幼卫生年报系统) 3. “降消”项目成效显著 为实现降低孕产妇 死亡率的“两纲”目标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00 年起,卫生部、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财政部 共同组织实施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 破伤风”( 简称“降消”) 项目。通过补助农村贫困孕 产妇住院分娩、保证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畅通、 加强孕产妇急救能力建设、提高产儿科技术人员专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2 年 3 月第 3 卷第 2 期 Chin J Women Child Health,March 2012,Vol. 3,No. 2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