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二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 无分。 41.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此时的中华民族面对着的历史 任务是:(一)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 裕。后者为前者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因此,没有必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 命,可以让西方殖民国家统治中国更长久一些。 A.正确 B.错误 4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历史课,更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要帮助同学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A.正确 B.错误 43.“修昔底德”陷阱是指后发国家与前发国家为争夺区域领导权必定会发生战 争,因此,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崛起必定要与美国发生战争。 A.正确 B.错误 44.文化认同是一种自然现象,反映的是民族、国家的文化形态。 A.正确 B.错误 45.拥刘反曹作为《三国演义》小说的主轴,反映的是罗贯中对政治大一统的认 同。 A.正确 B.错误 46作为中国传统的民族观,华夷观体现的价值取向是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尊礼义 文化,贱夷狄风俗。 A.正确 B.错误 47.鸦片战争后,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传统文化认同逐渐遭到批判,并最终退 出了历史舞台。 A.正确 B.错误 48.在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出现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 即推崇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竭力反对除法西斯之外的任何外来文化。 A.正确 B错误 49.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主张,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
二.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 40 题,每题 1 分,共 4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二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 无分。 41.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此时的中华民族面对着的历史 任务是:(一)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 裕。后者为前者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因此,没有必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 命,可以让西方殖民国家统治中国更长久一些。 A.正确 B.错误 4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历史课,更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要帮助同学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A.正确 B.错误 43.“修昔底德”陷阱是指后发国家与前发国家为争夺区域领导权必定会发生战 争,因此,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崛起必定要与美国发生战争。 A.正确 B.错误 44.文化认同是一种自然现象,反映的是民族、国家的文化形态。 A.正确 B.错误 45. 拥刘反曹作为《三国演义》小说的主轴,反映的是罗贯中对政治大一统的认 同。 A.正确 B.错误 46.作为中国传统的民族观,华夷观体现的价值取向是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尊礼义 文化,贱夷狄风俗。 A.正确 B.错误 47.鸦片战争后,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传统文化认同逐渐遭到批判,并最终退 出了历史舞台。 A.正确 B.错误 48.在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出现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 即推崇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竭力反对除法西斯之外的任何外来文化。 A.正确 B.错误 49.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主张,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
史的创造者。 A.正确 B.错误 50.只有以阶级出身来评价历史人物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A.正确 B.错误 51.无论是天命观,还是宗教观,其实都只是强调群众是一群没有发挥任何意义 和历史作用的个人集合体,真正历史是由超自然的力量在主导。 A.正确 B.错误 52.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皖系军阀段祺瑞就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与总统黎 元洪发生冲突。从中,美国基于其宣称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立国理念,支持了 黎元洪反对参与一战。 A.正确 B.错误 53.一战结束后,美国国会否决了“凡尔赛和约”,是因为在巴黎和会上美国的政 治大国没有得到西方列国的承认,而非其所说的公理得不到世人的认可。 A.正确 B.错误 54.自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宣称民主、自由、平等,并身体力行地加以实践,成 为在19世纪乃至20世纪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 A.正确 B.错误 55.1941年,日本突袭驻扎在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客观上导致了美国的最终参战, 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步步退让政策纵容了日本的侵略野心。 A.正确 B.错误 56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自青年时代起就对黑格尔主义进行激烈的 批判,提出了众多的具有卓见的理论观点。 A.正确 B错误 57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国根据自身的政治考量,强化对华的意识形态包围,在 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参战。 A.正确 B.错误 58.1972年,尼克松访华是为了私人目的,即不想一生错过改变世界的一周”。 A.正确 B.错误 59.改革开放以来,美国尽管与中国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领导间互动越来越频繁
史的创造者。 A.正确 B.错误 50.只有以阶级出身来评价历史人物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A.正确 B.错误 51.无论是天命观,还是宗教观,其实都只是强调群众是一群没有发挥任何意义 和历史作用的个人集合体,真正历史是由超自然的力量在主导。 A.正确 B.错误 52.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皖系军阀段祺瑞就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与总统黎 元洪发生冲突。从中,美国基于其宣称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立国理念,支持了 黎元洪反对参与一战。 A.正确 B.错误 53.一战结束后,美国国会否决了“凡尔赛和约”,是因为在巴黎和会上美国的政 治大国没有得到西方列国的承认,而非其所说的公理得不到世人的认可。 A.正确 B.错误 54.自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宣称民主、自由、平等,并身体力行地加以实践,成 为在 19 世纪乃至 20 世纪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 A.正确 B.错误 55.1941 年,日本突袭驻扎在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客观上导致了美国的最终参战, 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步步退让政策纵容了日本的侵略野心。 A.正确 B.错误 56.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自青年时代起就对黑格尔主义进行激烈的 批判,提出了众多的具有卓见的理论观点。 A.正确 B.错误 57.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国根据自身的政治考量,强化对华的意识形态包围,在 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参战。 A.正确 B.错误 58.1972 年,尼克松访华是为了私人目的,即不想一生错过“改变世界的一周”。 A.正确 B.错误 59.改革开放以来,美国尽管与中国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领导间互动越来越频繁
但骨子里并未放弃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A.正确 B.错误 60.抗日战争晚期,美国的对华政策开始逐步转到扶蒋反共”,是为了防止内战, 维护自己在华利益。 A.正确 B.错误 61.在马克思看来,商品化和物化会导致人的精神的异化,而所谓的异化是指丧 失对自己的创造,亦丧失对自己制作产品的控制。 A.正确 B.错误 62.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重点批判的是党内严重存在 的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 A.正确 B.错误 63.建国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对苏关系上经历了“照抄苏联”和以苏为戒”两个 阶段,进而逐渐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A.正确 B.错误 64.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作为一种集体作品,不同的影视制作人通过各自的角度诠 释了其对历史的理解。 A.正确 B.错误 65以宫斗为主题的宫廷剧尽可能地展示了政治斗争,显示了人性恶的这一面, 这种作法很有可能会误导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恶化了社会风气。 A.正确 B.错误 66.读者与小说当中的历史要产生“对话”,必须是把自己置身于那个时代,这样 自己的观念会因为故事所处的年代而发生改变。 A.正确 B错误 67近年来历史文艺作品不再仅仅是圈定事先设定的大皇帝、大朝代和大历史, 而是转向了对小家族的叙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分解了宏大叙事的作法。 A.正确 B.错误 68.“同文同种”最早由日本人提出,后被中国学者、变法派、革命派等人群引用、 推崇、利用,同时也成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文化工具。 A.正确 B.错误
但骨子里并未放弃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A.正确 B.错误 60.抗日战争晚期,美国的对华政策开始逐步转到“扶蒋反共”,是为了防止内战, 维护自己在华利益。 A.正确 B.错误 61.在马克思看来,商品化和物化会导致人的精神的异化,而所谓的异化是指丧 失对自己的创造,亦丧失对自己制作产品的控制。 A.正确 B.错误 62.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重点批判的是党内严重存在 的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 A.正确 B.错误 63.建国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对苏关系上经历了“照抄苏联”和“以苏为戒”两个 阶段,进而逐渐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A.正确 B.错误 64.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作为一种集体作品,不同的影视制作人通过各自的角度诠 释了其对历史的理解。 A.正确 B.错误 65.以宫斗为主题的宫廷剧尽可能地展示了政治斗争,显示了人性恶的这一面, 这种作法很有可能会误导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恶化了社会风气。 A.正确 B.错误 66.读者与小说当中的历史要产生“对话”,必须是把自己置身于那个时代,这样 自己的观念会因为故事所处的年代而发生改变。 A.正确 B.错误 67.近年来历史文艺作品不再仅仅是圈定事先设定的大皇帝、大朝代和大历史, 而是转向了对小家族的叙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分解了宏大叙事的作法。 A.正确 B.错误 68.“同文同种”最早由日本人提出,后被中国学者、变法派、革命派等人群引用、 推崇、利用,同时也成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文化工具。 A.正确 B.错误
69.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国内从官方到民间,从“在乡军人到不谙世事的儿童,“一 致”反对军队侵略中国,认为这不符合日本的“合法利益。 A.正确 B.错误 70.1936年2月26日,日本帝国陆军的部分“皇道派”青年军官率领千余名士兵对 政府及军方高级成员中的“统制派”意识形态对手与反对者进行刺杀,这是日本法 西斯主义发展的重要事件。 A.正确 B.错误 71.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根据地开展三三制民主改革,其中,共 产党党员、进步人士和大地主阶级各占政权成员构成的三分之一。 A.正确 B.错误 72.如果历史可以穿越,你会发现历史伟人在历史演进中的价值和作用,假如没 有他们,历史进程的结果会是另一番情景。 A.正确 B.错误 73.时势造英雄,但不意味着时事有时可能使平庸可笑的人物扮演了英雄角色。 A.正确 B.错误 74.在民间信仰体系中,英雄史观往往作为其信仰的重要理论来源,从而出现了 关公崇拜、岳飞崇拜等名臣名将的神话式崇拜。 A.正确 B.错误 75.英雄史观只看到英雄人物的成就,看不到英雄人物的成就是靠千百万人推动。 A.正确 B.错误 76.能否正确认识、科学对待自己的历史和领袖人物,是关系一个政党、一个国 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A.正确 B错误 77.抗日战争期间,中美签订的《关于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 与换文》,取消了美国与晚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和特权,是基于其民主、平 等的价值理念。 A.正确 B.错误 78.用唯物史观发展观点认为,历史人物是发展变化的,应当从发展的观点给予 评价
69.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国内从官方到民间,从“在乡军人”到不谙世事的儿童,“一 致”反对军队侵略中国,认为这不符合日本的“合法”利益。 A.正确 B.错误 70.1936 年 2 月 26 日,日本帝国陆军的部分“皇道派”青年军官率领千余名士兵对 政府及军方高级成员中的“统制派”意识形态对手与反对者进行刺杀,这是日本法 西斯主义发展的重要事件。 A.正确 B.错误 71.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根据地开展三三制民主改革,其中,共 产党党员、进步人士和大地主阶级各占政权成员构成的三分之一。 A.正确 B.错误 72.如果历史可以穿越,你会发现历史伟人在历史演进中的价值和作用,假如没 有他们,历史进程的结果会是另一番情景。 A.正确 B.错误 73.时势造英雄,但不意味着时事有时可能使平庸可笑的人物扮演了英雄角色。 A.正确 B.错误 74.在民间信仰体系中,英雄史观往往作为其信仰的重要理论来源,从而出现了 关公崇拜、岳飞崇拜等名臣名将的神话式崇拜。 A.正确 B.错误 75. 英雄史观只看到英雄人物的成就,看不到英雄人物的成就是靠千百万人推动。 A.正确 B.错误 76.能否正确认识、科学对待自己的历史和领袖人物,是关系一个政党、一个国 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A.正确 B.错误 77.抗日战争期间,中美签订的《关于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 与换文》,取消了美国与晚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和特权,是基于其民主、平 等的价值理念。 A.正确 B.错误 78.用唯物史观发展观点认为,历史人物是发展变化的,应当从发展的观点给予 评价
A.正确 B错误 79.部分百家讲坛栏目通过对历史题材作品的讲解和分析,使一直止步于“象牙 塔”内极少数特定人群的状况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A.正确 B.错误 80.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可以通过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从而揭示特定历 史时期真实的社会关系和历史发展的规律。 A.正确 B.错误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符号填写在题干 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的,该题不给分。 81.在日本侵华期间,为迷惑中国人民及世界舆论,曾先后发表多种言论为之侵 华行为辩护,下面哪些符合上述言论的。( ) A.东亚同文同种” B.大东亚共荣圈 C.东亚新秩序 D.天下一家 82.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曾经就毛泽东历史地位评价作出非常明确的指 示,下面符合其运用唯物史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观点有()。 A.人无完人,毛泽东同志不是没有缺点、错误的。 B.毛泽东的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 C.不能把错误归到毛泽东个人品质上。 D.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83.抗日战争初期,美国对中日战争采取的“中立”政策,对中国政治格局造成的 影响有()。 A.美国对华的“中立”政策,粉碎了蒋介石依赖外援取胜,被迫从实际出发考虑调 整与中共的关系。 B.美国的“中立政策,在客观上加快了中共所积极倡导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步伐。 C.美国的“中立”政策,在客观上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再度合作。 D.美国的中立政策,加剧了国内人民反美情绪。 84.当下以中国传统文化等为题材的历史文艺作品,其负面问题不少,主要表现 在()
A.正确 B.错误 79.部分百家讲坛栏目通过对历史题材作品的讲解和分析,使一直止步于“象牙 塔”内极少数特定人群的状况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A.正确 B.错误 80.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可以通过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从而揭示特定历 史时期真实的社会关系和历史发展的规律。 A.正确 B.错误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符号填写在题干 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的,该题不给分。 81.在日本侵华期间,为迷惑中国人民及世界舆论,曾先后发表多种言论为之侵 华行为辩护,下面哪些符合上述言论的。( ) A.东亚“同文同种” B.大东亚共荣圈 C.东亚新秩序 D.天下一家 82.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同志曾经就毛泽东历史地位评价作出非常明确的指 示,下面符合其运用唯物史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观点有( )。 A.人无完人,毛泽东同志不是没有缺点、错误的。 B.毛泽东的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 C.不能把错误归到毛泽东个人品质上。 D.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83.抗日战争初期,美国对中日战争采取的“中立”政策,对中国政治格局造成的 影响有( )。 A.美国对华的“中立”政策,粉碎了蒋介石依赖外援取胜,被迫从实际出发考虑调 整与中共的关系。 B.美国的“中立”政策,在客观上加快了中共所积极倡导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步伐。 C.美国的“中立”政策,在客观上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再度合作。 D.美国的“中立”政策,加剧了国内人民反美情绪。 84.当下以中国传统文化等为题材的历史文艺作品,其负面问题不少,主要表现 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