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材结构故事化 2、叙事方法情感化 3、人物展示个性化 思考题: 1、专题节目的特点有哪些? 2、专题节目创作的趋向有哪些? 第七章重大事件特别报道和新闻现场直播 课时:3周,共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重大事件特别报道 一、节目案例 二、概念及特征 第二节电视新闻现场直播 一、节目案例 二、概念及特征 思考题: 1、谈谈你在观看重大事件现场直播时的感受。 2、现场直播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参考书目 1、《电视画面编辑》,何苏六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2001年。 342/381
342 / 381 1、题材结构故事化 2、叙事方法情感化 3、人物展示个性化 思考题: 1、专题节目的特点有哪些? 2、专题节目创作的趋向有哪些? 第七章 重大事件特别报道和新闻现场直播 课时:3 周,共 6 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重大事件特别报道 一、节目案例 二、概念及特征 第二节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 一、节目案例 二、概念及特征 思考题: 1、谈谈你在观看重大事件现场直播时的感受。 2、现场直播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参考书目 1、《电视画面编辑》,何苏六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2001 年
2、《电视编辑学》,任远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实用电视编辑》,黄著诚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2002年。 4、《电视节目编辑技巧》,黄匡字等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 5、《电视节目制作》,梁小山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 6、《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张俊德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7、《当代电视实务教程》,石长顺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8、《电视新闻实用技巧》,【英】艾弗·约克著,新华出版社,2000年。 9、《广播电视节目编排与制作》,【美】赫伯特·霍华德等著,新华出版社,2000年。 10、《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与报道》,【美】特德·怀特著,新华出版社,2000年。 343/381
343 / 381 2、《电视编辑学》,任远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 3、《实用电视编辑》,黄著诚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2002 年。 4、《电视节目编辑技巧》,黄匡宇等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年。 5、《电视节目制作》,梁小山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年。 6、《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张俊德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年。 7、《当代电视实务教程》,石长顺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年。 8、《电视新闻实用技巧》,【英】艾弗·约克著,新华出版社,2000 年。 9、《广播电视节目编排与制作》,【美】赫伯特·霍华德等著,新华出版社,2000 年。 10、《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与报道》,【美】特德·怀特著,新华出版社,2000 年
《媒介观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J0UR2042 课程类别:选修课 授课对象:新闻、主持人等专业 开课学期:第1学期 学分:2学分 主讲教师:华吴 指定教材:自编 教学目的 本课程力图向学生介绍目前国内外传媒领域的一些新的现象以及较为前沿的学术观点。启发学生 对各种传媒现象展开多维思考,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课程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媒介偏见,包括 新闻公平与公正:媒介伦理:媒介与性别:媒介发展态势:媒体奇观:危机报道等等。本课程最 大的特点是将理论紧密联系当下媒介热点,从而培养学生理性、辩证、深入的思考各种媒介现象。 第一章媒介偏见 课时:2周,共4课时 一、客观报道理论 )起源 口、持久价值观 社会学家赫伯特·甘斯认为:”新闻本身不局限于对真实的判断,它也包含了价值观,或者说关 于倾向性的声明”。这些被称为持久价值观(enduring values) 白、新闻和编辑政策 二、新闻公正 (入真实性 (口、相关性 美国自由论坛(The Freedom Forum))主席Charles L.Overby提出:新闻公正性公式 A+B+C+D+E=F Accurancy+Balance+Completeness+Detachment+Ethics=Fairness 使用匿名消息来源的前提: 1、重要性 2、缺乏其它消息来源 3、多方考证匿名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 4、保护和约束 344/381
344 / 381 《媒介观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JOUR2042 课程类别:选修课 授课对象:新闻、主持人等专业 开课学期:第 1 学期 学 分:2 学分 主讲教师:华昊 指定教材:自编 教学目的: 本课程力图向学生介绍目前国内外传媒领域的一些新的现象以及较为前沿的学术观点。启发学生 对各种传媒现象展开多维思考,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课程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媒介偏见,包括 新闻公平与公正;媒介伦理;媒介与性别;媒介发展态势;媒体奇观;危机报道等等。本课程最 大的特点是将理论紧密联系当下媒介热点,从而培养学生理性、辩证、深入的思考各种媒介现象。 第一章 媒介偏见 课时:2 周,共 4 课时 一、客观报道理论 ㈠、起源 ㈡、持久价值观 社会学家赫伯特·甘斯认为:”新闻本身不局限于对真实的判断,它也包含了价值观,或者说关 于倾向性的声 明”。这些被称为持久价值观(enduring values) ㈢、新闻和编辑政策 二、新闻公正 ㈠、真实性 ㈡、相关性 美国自由论坛(The Freedom Forum)主席 Charles L .Overby 提出:新闻公正性公式 A+B+C+D+E=F 即,Accurancy+Balance+Completeness+Detachment+Ethics=Fairness 使用匿名消息来源的前提: 1、重要性 2、缺乏其它消息来源 3、多方考证匿名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 4、保护和约束
白、偏见如何产生 1、报道不平衡,不能充分反映冲突双方的确意见 2、“政治上正确性原则”,以确保人们的确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的纯一化,使新闻报道泛政治 而不是遵循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 ※思考:出于好的意愿而撒谎能否被容忍? 3、游说和利益集团的压力迫使媒体美化现实、夸张现实 4、媒体的偏见来自大公司的控制 5、传媒大腕们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 似、获得新闻“客观性”的方法 1、引用双方信源 2、巧妙地加入记者的意见、立场 3、通过专家学者的口说出记者想说的话 4、尽量使用中性、平衡的动词 5、标注身份 三、传媒采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 ()、技露自己的错误 口、了解受众 白、追寻信息来源、多源求证 四、社区概念的拓展 第二章、媒体伦理准则 课时:3周,共6课时 一、伦理准侧 (入、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精神美德就是在两个极端之间的正确位置 “平衡和谐之道” 中庸之道不仅指数量上正确,还包括在合适的时间,对于恰当的人,为了正确的理由,采取适当 的方式 口、康德的绝对命令:“只按你的意愿能成为普遍规律这一准则行动” 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正确的对所有人也都是正确的,以此作为衡量我们的行为道德与否的标准。没 有任何情有可原的情况,没有任何例外。例如欺骗、偷盗、撒谎总是错误的,仁慈,讲真话总是 正确的。 白、穆勒的功利主义:“为最大多数的人寻求最大的幸福” 功利主义以能否给人类带来最好的结果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趋利避害。 四、罗尔斯的无知之幕:“只有当忽视一切社会差别时,正义才出现” 公平是公正的基础。当面对那些固有的不平等时,所有的人应该从具体的种族、阶级、性别、团 体利益以及其他现实条件中抽离出来,通过平等协商和讨论制定社会契约,在此过程中我们必然 要选择保护弱小一方和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 345/381
345 / 381 ㈢、偏见如何产生 1、报道不平衡,不能充分反映冲突双方的确意见 2、“政治上正确性原则”,以确保人们 的确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的纯一化,使新闻报道泛政治, 而不是遵循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 ※思考:出于好的意愿而撒谎能否被容忍? 3、游说和利益集团的压力迫使媒体美化现实、夸张现实 4、媒体的偏见来自大公司的控制 5、传媒大腕们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 ㈣、获得新闻“客观性”的方法 1、引用双方信源 2、巧妙地加入记者的意见、立场 3、通过专家学者的口说出记者想说的话 4、尽量使用中性、平衡的动词 5、标注身份 三、传媒采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 ㈠、披露自己的错误 ㈡、了解受众 ㈢、追寻信息来源、多源求证 ㈣、社区概念的拓展 第二章、媒体伦理准则 课时:3 周,共 6 课时 一、伦理准则 ㈠、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精神美德就是在两个极端之间的正确位置” “平衡和谐之道” 中庸之道不仅指数量上正确,还包括在合适的时间,对于恰当的人,为了正确的理由,采取适当 的方式。 ㈡、康德的绝对命令:“只按你的意愿能成为普遍规律这一准则行动” 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正确的对所有人也都是正确的,以此作为衡量我们的行为道德与否的标准。没 有任何情有可原的情况,没有任何例外。例如欺骗、偷盗、撒谎总是错误的 ,仁慈,讲真话总是 正确的。 ㈢、穆勒的功利主义:“为最大多数的人寻求最大的幸福” 功利主义以能否给人类带来最好的结果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趋利避害。 ㈣、罗尔斯的无知之幕:“只有当忽视一切社会差别时,正义才出现” 公平是公正的基础。当面对那些固有的不平等时,所有的人应该从具体的种族、阶级、性别、团 体利益以及其他现实条件中抽离出来,通过平等协商和讨论制定社会契约,在此过程中我们必然 要选择保护弱小一方和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
份、犹太教一一基督教,兼爱:像爱自己一样爱你的邻居。 给予需要的人以特殊的帮助,即使是敌人也包括在内。爱没有歧视、没有条件,对他们保持忠诚, 承担责任。 二、对谁承担道德责任 1、对我们自己的责任 2、对客户负有的责任 3、对我们的组织或公司负有的责任 4、对专业同事负有的责任 5、对社会的责任 三、推理的波特图式 四、伦理学原则的现实思考 中痛之道 —一实现两种职业价值,建立社会联系 ※加强媒体与所关联的社区的关系 1、报道与社区利益和需求有关的报道主题 2、为社区居民提供表达观点的机会 3、采取某些举措使社区成员得以相互联系 4、为民主政治提供重要信息,塑造公民价值观 5、维系社区情感 康德的 能否使用欺骗?绝对命令 ※隐性采访主要是指新闻记者不暴露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不经他人知晓和同意,对他人的活动进 行拍照、摄像或对其谈话进行录音,以此手段对人或事件进行采访。 ※诽谤问题 准确不仅是记者的首要的原则,也是新闻报道最后的挡箭牌 穆粉的功利主义一—侵犯/保护隐私权 1、隐私:1948年《世界人权宜言》规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 他的荣誉不得加以攻击。人人有权享受法律保护,以免受这种干涉或攻击。被认为是隐私权最重 要的国际人权法渊源。以后又强调不受非法干涉。 2、何谓侵犯隐私权 ①、透过不被许可的手段获得(非法入侵私人住宅/对主角明显、持续且侵犯性的骚扰/破坏了某 种信任关系) ②、意图屈辱、嘲弄、贬抑或污蔑主角 ③、详细刊载一些个人私密性的资料 3、刊载原则 ①、为了一个有价值的目的,并且只有揭露隐私才能达成这一目的 ②、为了达成某种公认的公共利益 ③、合宜得体、基本公正 346/381
346 / 381 ㈤、犹太教——基督教,兼爱 :像爱自己一样爱你的邻居。 给予需要的人以特殊的帮助,即使是敌人也包括在内。爱没有歧视、没有条件,对他们保持忠诚, 承担责任。 二、对谁承担道德责任 1、对我们自己的责任 2、对客户负有的责任 3、对我们的组织或公司负有的责任 4、对专业同事负有的责任 5、对社会的责任 三、推理的波特图式 四、伦理学原则的现实思考 中庸之道——实现两种职业价值,建立社会联系 ※加强媒体与所关联的社区的关系 1、报道与社区利益和需求有关的报道主题 2、为社区居民提供表达观点的机会 3、采取某些举措使社区成员得以相互联系 4、为民主政治提供重要信息,塑造公民价值观 5、维系社区情感 康德的——能否使用欺骗?绝对命令 ※隐性采访主要是指新闻记者不暴露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不经他人知晓和同意,对他人的活动进 行拍照、摄像或对其谈话进行录音,以此手段对人或事件进行采访 。 ※诽谤问题 准确不仅是记者的首要的原则,也是新闻报道最后的挡箭牌 穆勒的功利主义——侵犯/保护隐私权 1、隐私权:1948 年《世界人权宣言》规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 他的荣誉不得加以攻击。人人有权享受法律保护,以免受这种干涉或攻击。被认为是隐私权最重 要的国际人权法渊源。以后又强调不受非法干涉。 2、何谓侵犯隐私权 ①、透过不被许可的手段获得(非法入侵私人住宅/对主角明显、持续且侵犯性的骚扰/破坏了某 种信任关系) ②、意图屈辱、嘲弄、贬抑或污蔑主角 ③、详细刊载一些个人私密性的资料 3、刊载原则: ①、为了一个有价值的目的,并且只有揭露隐私才能达成这一目的 ②、为了 达成某种公认的公共利益 ③、合宜得体、基本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