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创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Creation of television drama 课程代码J0UR2033 课程性质 大类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 本院本科生 学分 2学分 学时 36学时 主讲教师 杨新敏 修订日期2021年12月29日 《电视剧叙事研究》 指定教材 文化艺术出版社杨新敏2003年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主要讨论电视剧创作的特殊环境和创作特点,对电视剧叙事框架作系统讲解,主 要涉及电视剧剧作的认知、观念、框架等方面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电视剧的叙 事范畴,并通过对电视剧和电影、戏剧及小说等的创作要求进行比较分析,基本掌握电视剧 创作的独特规定性以及叙事观念。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廓清对电视剧的诸种错误认识,解 放学生的电视剧剧本创作潜能,培养对申视剧剧作的认识及欣常水平,从广播电视学的专业 视角认识把握电视剧剧作的话语、观念及叙事,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电视剧创作环境的 独特思考。 (二)课程目标: 本门课程通过对电视剧创作的相关观念、话语与叙事、时间与空间、声音和情境、叙事 风格与观众接受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讲解,培养学生对电视剧剧作的正确认识,掌握电视剧创 作边界 在对电视刷刷作具备较为 了解的基础之上,使学生能够具备 一定的自主创作的 能力,并提升学生对电视剧的欣赏水平。 课程目标1: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电视刷剧作叙事框架的正确认识,掌握电视剧的创 作环境及特点 ·1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电视剧剧作话语、观念、叙事等的基本认识 厘清电视剧相关理念。 1.2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确立对电视剧刷作的正确认知,并将其运用到电视刷日常 欣赏的实践中。 课程目标2:树立正确的电视刷剧作观念,培养与时俱进的审美视角
《电视剧创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Creation of television drama 课程代码 JOUR2033 课程性质 大类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 本院本科生 学 分 2 学分 学 时 36 学时 主讲教师 杨新敏 修订日期 2021 年 12 月 29 日 指定教材 《电视剧叙事研究》 文化艺术出版社 杨新敏 2003 年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主要讨论电视剧创作的特殊环境和创作特点,对电视剧叙事框架作系统讲解,主 要涉及电视剧剧作的认知、观念、框架等方面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电视剧的叙 事范畴,并通过对电视剧和电影、戏剧及小说等的创作要求进行比较分析,基本掌握电视剧 创作的独特规定性以及叙事观念。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廓清对电视剧的诸种错误认识,解 放学生的电视剧剧本创作潜能,培养对电视剧剧作的认识及欣赏水平,从广播电视学的专业 视角认识把握电视剧剧作的话语、观念及叙事,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电视剧创作环境的 独特思考。 (二)课程目标: 本门课程通过对电视剧创作的相关观念、话语与叙事、时间与空间、声音和情境、叙事 风格与观众接受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讲解,培养学生对电视剧剧作的正确认识,掌握电视剧创 作边界。在对电视剧剧作具备较为专业了解的基础之上,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自主创作的 能力,并提升学生对电视剧的欣赏水平。 课程目标 1: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电视剧剧作叙事框架的正确认识,掌握电视剧的创 作环境及特点 1.1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电视剧剧作话语、观念、叙事等的基本认识, 厘清电视剧相关理念。 1.2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确立对电视剧剧作的正确认知,并将其运用到电视剧日常 欣赏的实践中。 课程目标 2:树立正确的电视剧剧作观念,培养与时俱进的审美视角
2.1学习正确的电视剧观念,确立对电视剧本体的正确认知。 2.2学会以当代性的、民族性的眼光看待电视剧剧作,培养与时俱进的电视刷观念。 课程目标3:培养学生的电视刷创作能力以及专业的电视刷欣赏水平,增强学生对电视 剧行业的批判思考 1.1把握电视剧剧作欣赏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对电视剧剧作环境及特点的深入思考。 1.2引导学生以批判性的目光考察电视剧剧作,培养学生对电视剧的独立反思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裸程子目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1.1 第一章一一第六章 第1、2、3条 课程目标 1.2 第一章一一第六章 第1、2、3、4、5条 2.1 第三章一一第六章 第1、2、3、4、5条 课程目标2 2.2 第三章一一第六章 第1、2、3、4、5条 3.1 第二章一一第六章 第1、2、3、4、5条 课程日标3 3.2 第二章一一第六章 第1、2、3、4、5条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电视剧本体与创作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难点 流行观念有那些误区? 客厅文化场效应 3.教学内容 流行观念中的误区:节目流中的“低度文化娱乐”,欣赏环境引致对思想的拒斥,把纪 实性看作电视剧的美学特征。电视剧本体观念:诗本体与清晰度问题,客厅文化场效应。 4.教学方法
2.1 学习正确的电视剧观念,确立对电视剧本体的正确认知。 2.2 学会以当代性的、民族性的眼光看待电视剧剧作,培养与时俱进的电视剧观念。 课程目标 3:培养学生的电视剧创作能力以及专业的电视剧欣赏水平,增强学生对电视 剧行业的批判思考 1.1 把握电视剧剧作欣赏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对电视剧剧作环境及特点的深入思考。 1.2 引导学生以批判性的目光考察电视剧剧作,培养学生对电视剧的独立反思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表 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课程子目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1 1.1 第一章——第六章 第 1、2、3 条 1.2 第一章——第六章 第 1、2、3、4、5 条 课程目标 2 2.1 第三章——第六章 第 1、2、3、4、5 条 2.2 第三章——第六章 第 1、2、3、4、5 条 课程目标 3 3.1 第二章——第六章 第 1、2、3、4、5 条 3.2 第二章——第六章 第 1、2、3、4、5 条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电视剧本体与创作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电视剧的不正确观念,学习电视剧剧作环境以及本体观念,认识到电视剧的艺 术性和思想性,掌握客厅文化场效应。 2.教学重难点 流行观念有那些误区? 客厅文化场效应。 3.教学内容 流行观念中的误区:节目流中的“低度文化娱乐”,欣赏环境引致对思想的拒斥,把纪 实性看作电视剧的美学特征。电视剧本体观念:诗本体与清晰度问题,客厅文化场效应。 4.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辅以问答、学生上台阐述其对于电视剧的认知、课后思考拓展等环节。 5.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课堂内容丰富,有一定师生互动。 第二章话语精神与叙事策略 1.教学目标 掌握电视剧的当代性和民族性特征,学会区别几种类型文化话语特性。学习不同意识形 态的叙事策略选择。 2.教学重难点 为什么艺术具有当代性? 什么叫精英叙事策略? 3.教学内容 电视剧的话语精神与文化情境:艺术的当代性和民族性,主流文化话语的权威性和政治 性,商业文化话语的世俗性和娱乐性,精英文化话语的启蒙性。电视剧作叙事策略的选择 主流意识形态叙事策略趋于平民化,商业性叙事策略诉诸观赏性和模式化叙事,精英叙事策 略追求个性化和叙事深度,以及各类型电视剧剧作间的缝合与冲突。 4.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辅以问答、学生上台阐述对各种叙事策略及文化话语的看法和区别、课后思 考拓展等环节。 5.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课堂内容丰富,有一定师生互动。 第三章电视剧叙事的空间与时间 1.教学目标 学习故事时间、情节时间、屏幕持续时间的内涵以及区别、联系,历史空间、故事空间、 情节空间、屏幕空间的内涵以及区别、联系。从故事、情节、屏幕三个侧面把握电视剧的 间和时间。 2.教学重难点 什么叫屏幕持续时间? 屏幕空间及其功能 3.教学内容
讲授为主,辅以问答、学生上台阐述其对于电视剧的认知、课后思考拓展等环节。 5.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课堂内容丰富,有一定师生互动。 第二章 话语精神与叙事策略 1.教学目标 掌握电视剧的当代性和民族性特征,学会区别几种类型文化话语特性。学习不同意识形 态的叙事策略选择。 2.教学重难点 为什么艺术具有当代性? 什么叫精英叙事策略? 3.教学内容 电视剧的话语精神与文化情境:艺术的当代性和民族性,主流文化话语的权威性和政治 性,商业文化话语的世俗性和娱乐性,精英文化话语的启蒙性。电视剧剧作叙事策略的选择: 主流意识形态叙事策略趋于平民化,商业性叙事策略诉诸观赏性和模式化叙事,精英叙事策 略追求个性化和叙事深度,以及各类型电视剧剧作间的缝合与冲突。 4.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辅以问答、学生上台阐述对各种叙事策略及文化话语的看法和区别、课后思 考拓展等环节。 5.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课堂内容丰富,有一定师生互动。 第三章 电视剧叙事的空间与时间 1.教学目标 学习故事时间、情节时间、屏幕持续时间的内涵以及区别、联系,历史空间、故事空间、 情节空间、屏幕空间的内涵以及区别、联系。从故事、情节、屏幕三个侧面把握电视剧的空 间和时间。 2.教学重难点 什么叫屏幕持续时间? 屏幕空间及其功能 3.教学内容
电视剧叙事的时间规约:故事时间与历史事件的内涵及界线,情节时间与因果联系及时 序,屏幕持续时间与跨度、频率。电视剧的三种叙事空间可能:故事空间,情节空间与屏幕 电视 的空间界别:故事空间与历 空间,情节空间与故事空间,屏幕空间及其 4.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辅以问答、学生上台阐述重点概念如“故事时间”、“屏幕空间”、课后思考 拓展等环节 5.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课堂内容丰富,有一定师生互动。 第四章电视剧的声音和叙事情境 1.教学目标 学习电视剧声音的作用、声音对画外空间的延展性、语言的表意,学习叙事主体的作用, 掌握不同叙述方式的特点、作用。 2.教学重难点 有限叙事与无限叙事的含义 电视剧声音的阐述 3.教学内容 电视剧中的声音作用:积极影响对画面的闸释:影响对画面中事物的注意度:提示对画 面的期待:给寂静增添新的价值。电视剧声音对画面空间的暗示,声音的层次感与现场录音。 电视剧中的语言:把语言放到整个声音符号的表意功能中说明它的地位和作用:讨论在电视 剧中广泛应用的方言以及双语和古语的运用问题。电视剧的叙事情境:叙述人的设置及功能、 叙述者与聚焦者: 无限叙述与有限叙述 放事信息的 度:客观叙述与主观叙述 信总的深度:电视剧人物叙述的两种方式 一传奇式与历史式。 4.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捕以问答、学生上台馏述重点概念如“有限叙述”、“无限叙述”、课后思考 拓展等环节。 5.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课堂内容丰富,有一定师生互动。 第五章叙事风格 1.教学目标
电视剧叙事的时间规约:故事时间与历史事件的内涵及界线,情节时间与因果联系及时 序,屏幕持续时间与跨度、频率。电视剧的三种叙事空间可能:故事空间,情节空间与屏幕 展示空间。电视剧的空间界别:故事空间与历史空间,情节空间与故事空间,屏幕空间及其 功能,以及电视剧的空间构图与光色的表意效果。 4.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辅以问答、学生上台阐述重点概念如“故事时间”、“屏幕空间”、课后思考 拓展等环节。 5.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课堂内容丰富,有一定师生互动。 第四章 电视剧的声音和叙事情境 1.教学目标 学习电视剧声音的作用、声音对画外空间的延展性、语言的表意,学习叙事主体的作用, 掌握不同叙述方式的特点、作用。 2.教学重难点 有限叙事与无限叙事的含义 电视剧声音的阐述 3.教学内容 电视剧中的声音作用:积极影响对画面的阐释;影响对画面中事物的注意度;提示对画 面的期待;给寂静增添新的价值。电视剧声音对画面空间的暗示,声音的层次感与现场录音。 电视剧中的语言:把语言放到整个声音符号的表意功能中说明它的地位和作用;讨论在电视 剧中广泛应用的方言以及双语和古语的运用问题。电视剧的叙事情境:叙述人的设置及功能、 叙述者与聚焦者;无限叙述与有限叙述——故事信息的广度;客观叙述与主观叙述——故事 信息的深度;电视剧人物叙述的两种方式——传奇式与历史式。 4.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辅以问答、学生上台阐述重点概念如“有限叙述”、“无限叙述”、课后思考 拓展等环节。 5.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课堂内容丰富,有一定师生互动。 第五章 叙事风格 1.教学目标
学习戏剧性的叙事风格类型,掌握戏剧性风格所具备的要素,区别认识戏剧性风格、纪 实化风格、诗化风格,认识电视剧的纪实与历史间的关系,学习纪实化风格与零度风格的具 体内涵。 2.教学重难点 什么叫零度风格? 纪实化风格的种类。 3.教学内容 叙事神话与人生的戏剧化一一艺术与现实的想象关系。戏剧性风格的三种涵义:时空的 舞台性,情节的冲突性,偶然、巧合等技巧性。戏副性风格:时空的舞台性:情节的冲突性: 偶然、巧合等技巧性因素。纪实化风格或零度风格一一电视剧纪实的可能性。纪实化风格: 4.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辅以问答、学生上台阐述重点概念如“零度风格”、“纪实化风格”、课后思 考拓展等环节。 5.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课堂内容丰富,有一定师生互动。 第六章叙事与观众接受 1.教学目标 掌握大众文化、主流文化、民间文化与精英文化间的各自联系和区别,确立对大众文化 的正确概念,理解大众文化的消解。学习电视剧剧作的可理解性与不可理解性、接收者的文 本期待与叙事选择等。 2.教学重难点 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怎样? 什么叫消解大众文化? 什么叫期待视野? 3.教学内容 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及精英文化的误解、内涵与创作对象。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的界别: 民间文化是真正产自民间的文化,它的最为显著的特征即一一接受者就是创作者。这是一种 大众文化则是 一种时尚文化 一种湖流文化 的能,电找中不是为大众阿求而作,它也不是大茶 它只是大众的某种替代品。文本接受的可理解性与不可理解性:(1)一个历史的,地域的 和受教有程度影响的概念,可能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基于文化传统的、基于受教有传统的:
学习戏剧性的叙事风格类型,掌握戏剧性风格所具备的要素,区别认识戏剧性风格、纪 实化风格、诗化风格,认识电视剧的纪实与历史间的关系,学习纪实化风格与零度风格的具 体内涵。 2.教学重难点 什么叫零度风格? 纪实化风格的种类。 3.教学内容 叙事神话与人生的戏剧化——艺术与现实的想象关系。戏剧性风格的三种涵义:时空的 舞台性,情节的冲突性,偶然、巧合等技巧性。戏剧性风格:时空的舞台性;情节的冲突性; 偶然、巧合等技巧性因素。纪实化风格或零度风格——电视剧纪实的可能性。纪实化风格: 新闻事件的排演;故事的纪实化包装,话语痕迹的擦抹;写实性追求。诗化风格:浪漫想象; 意境营造;语言的诗化;心灵拷问,生命意义的追索。 4.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辅以问答、学生上台阐述重点概念如“零度风格”、“纪实化风格”、课后思 考拓展等环节。 5.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课堂内容丰富,有一定师生互动。 第六章 叙事与观众接受 1.教学目标 掌握大众文化、主流文化、民间文化与精英文化间的各自联系和区别,确立对大众文化 的正确概念,理解大众文化的消解。学习电视剧剧作的可理解性与不可理解性、接收者的文 本期待与叙事选择等。 2.教学重难点 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怎样? 什么叫消解大众文化? 什么叫期待视野? 3.教学内容 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及精英文化的误解、内涵与创作对象。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的界别: 民间文化是真正产自民间的文化,它的最为显著的特征即——接受者就是创作者。这是一种 自娱自乐的文化。与民间文化不同,大众文化则是一种时尚文化,一种潮流文化。大众文化 的消解:大众只是一个空洞的能指,电视剧即不是为大众的需求而作,它也不是大众本身, 它只是大众的某种替代品。文本接受的可理解性与不可理解性:(1)一个历史的,地域的 和受教育程度影响的概念,可能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基于文化传统的、基于受教育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