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媒体再现的型式与潮流 2、研究文本再现与“真实世界”的关系 3、关于媒介效果的研究 内容分析的优点 1、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简便易行,精确性比较高,可以覆盖较长的研究时期 2、借由彰显某些特质与要素在文本中的出现次数与重要性,以确认或推翻人们以为理所当然的直 觉印象 内容分析的缺点 1、把各要素从文本脉络中抽离,降低了文本原来具有的复杂性 2、分类过程往往充满主观色彩 3、透过这种方法,研究者得到的是资料外在的、明显的内容,无法表现深层次的意义 内容分析法的主要步骤 1、建立分析的类目(见116) A分类标准应与研究目标相一致 B分类应满足一种统一的分类原则 C分类应完整、相互排斥,不同类型应相互独立,数量适中 2、检验信度和效度 信度:测验数据(资料)与结论的可靠性程度,指的是测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即科学的测量 具应在反复的测量中得出同样的结果。内容分析的信度是分类时,编码员间达到一致性的程度。 2M K=- N+Nz K为平均相互同意度,是指两个评判员之间相互同意的程度 内容分析的信度公式为 nk R= 1+(-I)k 327/381
327 / 381 1、研究媒体再现的型式与潮流 2、研究文本再现与“真实世界”的关系 3、关于媒介效果的研究 内容分析的优点 1、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简便易行,精确性比较高,可以覆盖较长的研究时期 2、借由彰显某些特质与要素在文本中的出现次数与重要性,以确认或推翻人们以为理所当然的直 觉印象 内容分析的缺点 1、把各要素从文本脉络中抽离,降低了文本原来具有的复杂性 2、分类过程往往充满主观色彩 3、透过这种方法,研究者得到的是资料外在的、明显的内容,无法表现深层次的意义 内容分析法的主要步骤 1、建立分析的类目(见 116) A 分类标准应与研究目标相一致 B 分类应满足一种统一的分类原则 C 分类应完整、相互排斥,不同类型应相互独立,数量适中 2、检验信度和效度 信度:测验数据(资料)与结论的可靠性程度,指的是测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即科学的测量工 具应在反复的测量中得出同样的结果。内容分析的信度是分类时,编码员间达到一致性的程度。 2M K= N1+N2 K 为平均相互同意度,是指两个评判员之间相互同意的程度 内容分析的信度公式为 nk R= 1+(n-1)k
效度:测量工具所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在使用内容分析法时要考虑分析所得出的结 果,是否能正确、有效地说明所要研究的现象 内容分析的主要方法: 1、语义强度分析:将语句按肯定、否定、中立态度的顺序分为11个等级(亦有分为9级、7级 的),按照词汇的语义强度,以0为中心,从-5到+5赋予权数(即在计算中起权衡轻重作用的数 值),得出词汇的“强度权”。强度权是由词汇的语义决定的,如爱比喜欢的加权数高。这样, 就可以编制出一个态度量表了。 还有一个方法,将量表分为两部分,将两者结合起来则量人们的态度。其一是“词汇强度权”量 表,据此区分人们态度的强弱程度:其二是“词汇正、负度加权数”量表,用以体现语义强度的 细微差别 加权:赋予各个评价指标不同的权数(重要程度),然后乘以各指标的得分并相加,得出加权数 值,从而较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2、计词法 首先确定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关健词(记录单位),然后统计其在各样本中出现的频数和百分比, 最后进行比较。 实地调查是应用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某种社会现象,在确定的范围内进行实地考察,并 收集大量资料以统计分析,从而探讨社会现象。 实地调查是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的。可采用多种方法,例如函件调查、电话调查、面对面访问 问卷调查等,故调查范围广泛,可从各种社会成员中收集材料。但这种方法的主要不足是因果关 系难以证实。后拉扎斯菲尔德创造了“周定样本法”,因而被提高到能发现因果关系的水平上 问卷的结构 1、封面信2、问卷填答指南3、问题与答案4、编码及其资料 焦点小组 口述历史 对因果关系的直接测试一一控制实验研究 控制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对研究中的自变量(即假设的条件)进行人为的控制.实验的控制, 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环境的控制2、刺激变量的控制3、实验的比较 控制实验法的优点 1、优点:可以检验出各项变量间是否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实验者可以控制某些或全部变量 328/381
328 / 381 效度:测量工具所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在使用内容分析法时要考虑分析所得出的结 果,是否能正确、有效地说明所要研究的现象 内容分析的主要方法: 1、语义强度分析:将语句按肯定、否定、中立态度的顺序分为 11 个等级(亦有分为 9 级、7 级 的),按照词汇的语义强度,以 0 为中心,从-5 到+5 赋予权数(即在计算中起权衡轻重作用的数 值),得出词汇的“强度权”。强度权是由词汇的语义决定的,如爱比喜欢的加权数高。这样, 就可以编制出一个态度量表了。 还有一个方法,将量表分为两部分,将两者结合起来测量人们的态度。其一是“词汇强度权”量 表,据此区分人们态度的强弱程度;其二是“词汇正、负度加权数”量表,用以体现语义强度的 细微差别 加权:赋予各个评价指标不同的权数(重要程度),然后乘以各指标的得分并相加,得出加权数 值,从而较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2、计词法 首先确定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关键词(记录单位),然后统计其在各样本中出现的频数和百分比, 最后进行比较。 实地调查是应用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某种社会现象,在确定的范围内进行实地考察,并 收集大量资料以统计分析,从而探讨社会现象。 实地调查是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的。可采用多种方法,例如函件调查、电话调查、面对面访问, 问卷调查等,故调查范围广泛,可从各种社会成员中收集材料。但这种方法的主要不足是因果关 系难以证实。后拉扎斯菲尔德创造了“固定样本法”,因而被提高到能发现因果关系的水平上. 问卷的结构 1、封面信 2、问卷填答指南 3、问题与答案 4、编码及其资料 焦点小组 口述历史 对因果关系的直接测试——控制实验研究 控制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对研究中的自变量(即假设的条件)进行人为的控制.实验的控制,一 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环境的控制 2、刺激变量的控制 3、实验的比较 控制实验法的优点 1、优点:可以检验出各项变量间是否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实验者可以控制某些或全部变量
2、缺点:几乎所有实验都在人造的条件下进行。但实验室的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社会环境有很大 的不同。受试者可能会预先猜到研究的主题,以及这个实验所预期发生的情况。受试者就可能会 依循这样的实验情境,表现出实验者所希望看到的结果。从而造成偏差。 调查法和实验法的比较 实验法的缺点: 1、使用的样本不够具有代表性 2、对所欲研究的环境需要相当的人工控制 3、许多对媒体和受众所进行的测量在本质上是人为、非自然的 4、很难控制可能会影响结果的所有外部因素。 调查法的缺点: 1、依赖事后分析西和受试者对现象的自我报告,可能导致研究者无法获得精确的细节 2、只使用文字来说明可观察到的事件,这同样可能无法完全代表实际发生的情况 3、他们的报告只能呈现所检验变项间某种程度的关联性或相关性,无法据此直接下结论说明变项 间的因果关系。 民族志:主要来自人类学的一种田野调查方法。要求研究者亲身深入某一社群,并在其中长期生 活,从“内部”提供对该文化的意义和行为的叙述。研究者要直接参与该社群的活动,并通过学 习该社群的语言和思考方式,来理解它的文化。 传播的民族志研究: 基本假设: A同一文化群体的成员创造了共享的意义。他们所采用的符码具有一定程度的共性 B任何一个文化群体内的传播者必须协调他们之间的行为 C对群体来说,意义和行为具有特殊性,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 D每个群体在理解特定符码和行为时所采用的方式也不同 民族志:主要来自人类学的一种田野调查方法。要求研究者亲身深入某一社群,并在其中长期生 活,从“内部”提供对该文化的意义和行为的叙述。研究者要直接参与该社群的活动,并通过学 习该社群的语言和思考方式,来理解它的文化。 传播的民族志研究: 基本假设: A同一文化群体的成员创造了共享的意义。他们所采用的符码具有一定程度的共性 329/381
329 / 381 2、缺点: 几乎所有实验都在人造的条件下进行。但实验室的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社会环境有很大 的不同。受试者可能会预先猜到研究的主题,以及这个实验所预期发生的情况。受试者就可能会 依循这样的实验情境,表现出实验者所希望看到的结果。从而造成偏差。 调查法和实验法的比较 实验法的缺点: 1、使用的样本不够具有代表性 2、对所欲研究的环境需要相当的人工控制 3、许多对媒体和受众所进行的测量在本质上是人为、非自然的 4、很难控制可能会影响结果 的所有外部因素。 调查法的缺点: 1、依赖事后分析西和受试者对现象的自我报告,可能导致研究者无法获得精确的细节 2、只使用文字来说明可观察到的事件,这同样可能无法完全代表实际发生的情况 3、他们的报告只能呈现所检验变项间某种程度的关联性或相关性,无法据此直接下结论说明变项 间的因果关系。 民族志:主要来自人类学的一种田野调查方法。要求研究者亲身深入某一社群,并在其中长期生 活,从“内部”提供对该文化的意义和行为的叙述。研究者要直接参与该社群的活动,并通过学 习该社群的语言和思考方式,来理解它的文化。 传播的民族志研究: 基本假设: A 同一文化群体的成员创造了共享的意义。他们所采用的符码具有一定程度的共性 B 任何一个文化群体内的传播者必须协调他们之间的行为 C 对群体来说,意义和行为具有特殊性,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 D 每个群体在理解特定符码和行为时所采用的方式也不同 民族志:主要来自人类学的一种田野调查方法。要求研究者亲身深入某一社群,并在其中长期生 活,从“内部”提供对该文化的意义和行为的叙述。研究者要直接参与该社群的活动,并通过学 习该社群的语言和思考方式,来理解它的文化。 传播的民族志研究: 基本假设: A 同一文化群体的成员创造了共享的意义。他们所采用的符码具有一定程度的共性
B任何一个文化群体内的传播者必须协调他们之间的行为 C对群体来说,意义和行为具有特殊性,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 D每个群体在理解特定符码和行为时所采用的方式也不同 参考书目: 1、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 2、戴元光,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3、陈顺宇邓碧娥统计学华泰书局(台湾)2004.3 4、K1 aus Bruhn Jensen媒介与传播研究法指南韦伯文化2005.】 5、詹姆斯.韦伯特视听率分析华夏出版社2004.9 6、王君超媒介批评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6 7、Jane Stokes媒介与文化研究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 8、利萨,泰勒等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 9、黄藏威阅听人与媒体文化扬智文化(台),2004.5 330/381
330 / 381 B 任何一个文化群体内的传播者必须协调他们之间的行为 C 对群体来说,意义和行为具有特殊性,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 D 每个群体在理解特定符码和行为时所采用的方式也不同 参考书目: 1、 丹尼斯.麦奎尔 受众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3 2、 戴元光,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年 3、 陈顺宇 邓碧娥 统计学 华泰书局(台湾) 2004.3 4、 Klaus Bruhn Jensen 媒介与传播研究法指南 韦伯文化 2005.1 5、 詹姆斯.韦伯斯特 视听率分析 华夏出版社 2004.9 6、 王君超 媒介批评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1.6 7、 Jane Stokes 媒介与文化研究方法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1 8、 利萨.泰勒等 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4 9、 黄葳威 阅听人与媒体文化 扬智文化(台),2004.5
《纪录片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J0UR2029 课程类别: 授课对象: 开课学期: 学 分: 主讲教师: 指定教材:石屹著,《电视纪录片》,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教学目的: 优秀影视作品是非虚构的影视作品,主要是指电视纪录片。电视纪录片来源于电影纪录片,原来 是电影厂用“电影创作手段”为新闻报道而制作的一种片种,引入电视后就成了电视纪录片,以 真实地纪录现实生活为已任。开设此课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大学本科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使他们加深对电子媒介的理解,从而学会运用电子媒介理解、认识我们生存的世界:同时以从事 这一工作为荣,从思想上作好准备,学以致用,支持并投身这一事业。 第一讲:影视纪录片经典作品概论 课时:1周,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优秀影视纪录片 影视媒介与印刷媒介工具不同,但同样能自如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是另一种纪 录历史和现实的方式。 优秀影视纪录片主要指非虚构的影视作品。它的特点:(1)是创作者根据现实生活 中的真人真事而创作,有一定的思想性,能潜在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思想:(2)是创作者在观察、 发现、思考而不是即兴创作、简单判断的基础上,经过一个时间段的拍摄纪录并剪辑选择后的产 物:(3)在拍摄和布局上,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观众能按一定的思路解读、认识、思 考和想象,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理解本节要点,重在把握影视纪录片的特点,切实掌握其丰富涵义。 第二节为什么要学习优秀影视纪录片 提高自我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二、 加深对电子媒介的理解 三 从思想上作好准备,学以致用,投身这一事业 理解本节要点,重在把学习目的,深切体会影视纪录片的意义 思考题 1、什么是优秀影视纪录片? 2、为什么要学习优秀影视纪录片? 331/381
331 / 381 《纪录片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JOUR2029 课程类别: 授课对象: 开课学期: 学 分: 主讲教师: 指定教材:石屹著,《电视纪录片》,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年出版。 教学目的: 优秀影视作品是非虚构的影视作品,主要是指电视纪录片。电视纪录片来源于电影纪录片,原来 是电影厂用“电影创作手段”为新闻报道而制作的一种片种,引入电视后就成了电视纪录片,以 真实地纪录现实生活为已任。开设此课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大学本科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使他们加深对电子媒介的理解,从而学会运用电子媒介理解、认识我们生存的世界;同时以从事 这一工作为荣,从思想上作好准备,学以致用,支持并投身这一事业。 第一讲:影视纪录片经典作品概论 课时:1 周,3 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优秀影视纪录片 一、 影视媒介与印刷媒介工具不同,但同样能自如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是另一种纪 录历史和现实的方式。 二、 优秀影视纪录片主要指非虚构的影视作品。它的特点:(1)是创作者根据现实生活 中的真人真事而创作,有一定的思想性,能潜在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思想;(2)是创作者在观察、 发现、思考而不是即兴创作、简单判断的基础上,经过一个时间段的拍摄纪录并剪辑选择后的产 物;(3)在拍摄和布局上,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观众能按一定的思路解读、认识、思 考和想象,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理解本节要点,重在把握影视纪录片的特点,切实掌握其丰富涵义。 第二节 为什么要学习优秀影视纪录片 一、 提高自我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二、 加深对电子媒介的理解 三、 从思想上作好准备,学以致用,投身这一事业 理解本节要点,重在把握学习目的,深切体会影视纪录片的意义。 思考题 1、什么是优秀影视纪录片? 2、为什么要学习优秀影视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