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渠易说》 上经· 5 乾(51) 坤(6) 屯(64 蒙(65) 需(67) 讼(68) 师(69) 比(70) 小畜(71 履(72) 泰(73) 否(74) 同人(76) 大有(76) 谦(78) 豫(79) 随(80) 蛊(81) 横渠易说导读 临(83) 观(84) 噬嗑(85) 贲(87) 剥(88) 复(89) 无妄(91) 大畜(92) 颐(94) 大过(95) 习坎(96) 离(98) 下经 100 咸(100) 恒(102) 遜(103) 大壮(105) 晋(106) 明夷(107) 家人(109) 睽(110) 蹇(111 解(112) 损(113 益(114) 央(116 娠(118) 萃(119) 升(120) 困(121) 井(123) 革(124) 鼎(126) 震(127) 艮(128) 渐(130) 归妹(131) 丰(133) 旅(134) 巽(135)
兑(137) 涣(137) 节(139) 中孚(140) 小过(141) 既济(143) 未济(143) 系辞上… …………145 系辞下… b参非音鲁·看非非带,·非 ·····申 177 说卦 200 序卦 206 杂卦…… ………208 佚文 210 目 校点后记… ●·。·· 213 录
导 读
张载生平、著述和《易说》 张载既是北宋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又是当时著名的易 学家。他所撰写的《易说》(即《横渠易说》,以下简称《易说》),不 仅奠定了他的哲学思想的基本骨架,而且也以其独特的思想和 方法在北宋和整个易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张载字子厚,生于宋真宗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卒于宋 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根据《宋史·张载传》和吕大临撰 导读 写的《横渠先生行状》(以下简称《行状》),张载原籍大梁(今河南 开封),出生于仕宦家庭。祖父复,仕真宗朝,任给事中、集贤院 学士等职,后赠司空。父迪,仕仁宗朝,官至殿中丞、知涪州事 赠尚书都官郎中。因其父卒于涪州任上,诸孤皆幼,不能归里, 遂侨居风翔眉县横渠镇(今陕西眉县横渠镇)南大振谷口,故世 称张横渠。又以其晚年辞官回到横渠镇讲学著书,当时学者称 为横渠先生。 张载少时喜谈兵,曾与邠人焦寅游一起研究过兵法,并试图 联络一些人夺取洮西一带地方(今甘肃临潭县一带)。当时,北 宋北部边境面临契丹(辽国)贵族统治者的威胁,西部边境也经 常受到西夏统治者的侵略骚扰,这使少年时代的张载产生了组 织武装反击西夏统治者侵略的想法。朝廷为了加强对西夏的防 御,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命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安抚副 使,兼知延州,主持西北地区军务。是年21岁的张载,来到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