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多酚氧化酶系统是一种不产生AP的呼吸电子传递途径 38.高等生物中的磷酸原是肌酸。 39.甲状腺素能促进F1F0-ATP酶合成ATP 40.E值越小,夺取电子的倾向越大 41.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系统均结合在内膜上,不能溶于水 42.呼吸链中各电子传递体都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 43.呼吸链中有递氢作用的维生素是B2和B3 44.氰化物可抑制整个呼吸链氧化磷酸化 45.呼吸链中的递氢体及递电子体都有质子泵作用。 46.高能化合物水解的自由能是正值 47.单胺氧化酶以FMN为辅基催化5-羟色胺脱氨基。 48.非线粒体氧化体系在氧化过程中不产生ATP。 五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氧化的特点 2.苹果酸穿梭过程: 3.磷酸甘油穿梭过程: 4.NADH和FADH2呼吸链ATP生成部位及各部位阻断剂 5.简述化学渗透学说 6.将新鲜制备的线粒体与β一羟丁酸,氧化型细胞色素c,ADP,Pi和KCN保温 然后测定产B一羟丁酸的氧化速率和ATP形成的速率 1)写出该系统的电子流动图。 (2)预期1分子B一羟丁酸该系统中氧化可产生多少分子ATP? (3)能否用NADH代替B一羟丁酸? (4)KCN的功能是什么? (5)写出该系统电子传递的总平衡反应式 (6)计算该系统净的自由能变化值(△G)。 (7)如在这个系统中加人鱼藤酮,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7.以前有人曾经考虑过使用解偶联剂如2,4-二硝基苯酚(DNP)作为减肥药, 但不久即被放弃使用,为什么? 8.使用亚硝酸盐并结合硫代硫酸钠可用来抢救氰化钾中毒者,为什么? 9.将完全还原的细胞色素(C),ADP,无机磷酸和抗霉素A一起加人新鲜制备的 完整的线粒体中,然后通人氧气,这时细胞色素c将被氧化,ATP生成P/O 值为1.0 (1)写出该系统的电子流动示意图。 (2)为什么要加抗霉素A? (3)这个实验能告诉你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在哪里? (4)写出平衡的总反应式
37.多酚氧化酶系统是一种不产生 ATP 的呼吸电子传递途径。 38.高等生物中的磷酸原是肌酸。 39.甲状腺素能促进 F1F0-ATP 酶合成 ATP。 40.E 0/值越小,夺取电子的倾向越大。 41.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系统均结合在内膜上,不能溶于水。 42.呼吸链中各电子传递体都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 43.呼吸链中有递氢作用的维生素是 B2 和 B3。 44.氰化物可抑制整个呼吸链氧化磷酸化。 45.呼吸链中的递氢体及递电子体都有质子泵作用。 46.高能化合物水解的自由能是正值。 47.单胺氧化酶以 FMN 为辅基催化 5-羟色胺脱氨基。 48.非线粒体氧化体系在氧化过程中不产生 ATP。 五 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氧化的特点: 2.苹果酸穿梭过程: 3.磷酸甘油穿梭过程: 4.NADH 和 FADH2 呼吸链 ATP 生成部位及各部位阻断剂: 5.简述化学渗透学说。 6.将新鲜制备的线粒体与β一羟丁酸,氧化型细胞色素 c,ADP, Pi 和 KCN 保温, 然后测定产β一羟丁酸的氧化速率和 ATP 形成的速率。 (1)写出该系统的电子流动图。 (2)预期 1 分子 B 一羟丁酸该系统中氧化可产生多少分子 ATP? (3)能否用 NADH 代替 B 一羟丁酸? (4)KCN 的功能是什么? (5)写出该系统电子传递的总平衡反应式。 (6)计算该系统净的自由能变化值(△G0/)。 (7)如在这个系统中加人鱼藤酮,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7.以前有人曾经考虑过使用解偶联剂如 2,4-二硝基苯酚(DNP)作为减肥药, 但不久即被放弃使用,为什么? 8.使用亚硝酸盐并结合硫代硫酸钠可用来抢救氰化钾中毒者,为什么? 9.将完全还原的细胞色素(C),ADP,无机磷酸和抗霉素 A 一起加人新鲜制备的 完整的线粒体中,然后通人氧气,这时细胞色素 c 将被氧化,ATP 生成 P/O 值为 1.0。 (1)写出该系统的电子流动示意图。 (2)为什么要加抗霉素 A? (3)这个实验能告诉你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在哪里? (4)写出平衡的总反应式
(5)计算总反应的△G。 10.琥珀酸脱氢酶能否使用NAD作为辅基?为什么? 11.由P. Mitchell提出的化学渗透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的证据支 持化学渗透学说? 12.某些植物体内出现对氰化物呈抗性的呼吸形式,试提出一种可能的机制。 13.怎样证明琥珀酸脱氢酶的辅基是与酶蛋白之间与共价键相结合的?如何确定它 与哪一个氨基酸残基相连? 14.在测定a一酮戊二酸的P/O值的时候,为什么通常需要在反应系统之中加人 些丙二酸?在这种条件下,预期测定出的P/O值是多少 15.线粒体内的ATP浓度约为5mmol/L,无机磷酸的浓度约为10mmol/L。如 果ADP的浓度比AMP多5倍,计算在能荷为0.85的条件下,ADP和AMP 的摩尔浓度。在以上条件下,ATP水解的△G是多少? 16.已知有两种新的代谢抑制剂A和B:将离体的肝线粒体制剂与丙酮酸、氧气、 ADP和无机磷酸一起保温,发现加人抑制剂A,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就被 抑制:当既加人抑制剂A又加人抑制剂B的时候,电子传递恢复了,但氧化 磷酸化仍然不能进行。 (1)抑制剂A和B属于电子传递抑制剂,氧化磷酸化抑制剂,还是解偶联剂? (2)给出作用方式与抑制剂A和B类似的抑制剂。 17.有人发现一种新的好氧细菌,在它的细胞膜上含有5种以前并不知晓的电子传 递体,分别以m,n,o,p,q用来表示。 (1)分离出此传递链,并以NADH作为电子供体,使用不同的呼吸链抑制 剂处理,应用分光光度法分析各个成分是以还原形式(十表示)存在,还是以 氧化形式存在(一表示),结果见下表 抑制剂mnpq抑制剂 m nop q 抗霉素A+ 氰化物 安米妥 根据上面的图表结果,指出各传递体在传递链上的排列次序、电子传递方向和抑制 剂的作用部位 (2)如果以琥珀酸作为电子供体,则得到的结果见下表: 抑制剂m 抑制剂 抗霉素A 鱼藤酮 氰化物 安米妥 根据上表的结果,进一步指出各传递体在传递链上的排列次序
(5)计算总反应的△G0/。 10.琥珀酸脱氢酶能否使用 NAD+作为辅基?为什么? 11.由 P.Mitchell 提出的化学渗透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的证据支 持化学渗透学说? 12.某些植物体内出现对氰化物呈抗性的呼吸形式,试提出一种可能的机制。 13.怎样证明琥珀酸脱氢酶的辅基是与酶蛋白之间与共价键相结合的?如何确定它 与哪一个氨基酸残基相连? 14.在测定 a 一酮戊二酸的 P/O 值的时候,为什么通常需要在反应系统之中加人 一些丙二酸?在这种条件下,预期测定出的 P/O 值是多少? 15.线粒体内的 ATP 浓度约为 5 mmol/L,无机磷酸的浓度约为 10 mmol/L。如 果 ADP 的浓度比 AMP 多 5 倍,计算在能荷为 0.85 的条件下,ADP 和 AMP 的摩尔浓度。在以上条件下,ATP 水解的△G/是多少? 16.已知有两种新的代谢抑制剂 A 和 B:将离体的肝线粒体制剂与丙酮酸、氧气、 ADP 和无机磷酸一起保温,发现加人抑制剂 A,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就被 抑制;当既加人抑制剂 A 又加人抑制剂 B 的时候,电子传递恢复了,但氧化 磷酸化仍然不能进行。 (1)抑制剂 A 和 B 属于电子传递抑制剂,氧化磷酸化抑制剂,还是解偶联剂? (2)给出作用方式与抑制剂 A 和 B 类似的抑制剂。 17.有人发现一种新的好氧细菌,在它的细胞膜上含有 5 种以前并不知晓的电子传 递体,分别以 m,n,o , p, q 用来表示。 (1)分离出此传递链,并以 NADH 作为电子供体,使用不同的呼吸链抑制 剂处理,应用分光光度法分析各个成分是以还原形式(十表示)存在,还是以 氧化形式存在(一表示),结果见下表: 根据上面的图表结果,指出各传递体在传递链上的排列次序、电子传递方向和抑制 剂的作用部位 (2)如果以琥珀酸作为电子供体,则得到的结果见下表: 根据上表的结果,进一步指出各传递体在传递链上的排列次序
18.当X作为惟一的碳源和氢源,Y作为惟一的环境的电子受体时,如仅从能量 上考虑,在下列情况下细菌是否能存活?为什么?(假定△E=△EO) (1)x是B-羟丁酸,Y是硫元素。 2)X是乙酸,Y是乙醛。 (3)X是乙醇,Y是SO42。 (4)X是乙醇,Y是硫元素 19.在一线粒体制剂中,在CoA,氧气,ADP和无机磷酸存在的情况下进行脂肪 酸的氧化。 (1)每一个二碳单位转变成2分子CO2时,将产生多少分子ATP? (2)如在体系中加人安米妥( amytal),则又能产生多少AP? (3)假如加人DNP(2 硝基苯酚),情况又如何 20.某些细菌能够生存在极高的pH值环境下PH值约为10),你认为这些细菌能 够使用跨膜的质子梯度产生ATP吗? 21.60年代有人作了以下的实验,先将叶绿体悬浮在plH4的酸性环境下,以使其 基质和类囊体的pH值呈酸性,然后再将叶绿体转移到pH8的碱性环境之中。 这种迅速提高基质pH值(类囊体的pH值暂时维持在4)的做法可导致ATP 的合成并使得类囊体和基质的pH值的差异消失 (1)试解释ATP为什么能被合成 (2)该实验需要光才能工作吗 (3)如果是先将叶绿体悬浮在pH8的环境下,以使其基质和类囊体的pH 值呈碱性,然后在将其转移到pH4的酸性环境之中,则会发生什么变化? (4)这个实验是支持化学渗透学说还是否定化学渗透学说? 22.有人声称获得了单个分子的F1/F0-ATP合成酶,并使用机械的方法将其头 部转动,在没有质子梯度的情况下合成出ATP。你认为这样的实验结果意味着 什么?如将这样的实验结果撰写成论文并投给国际一流的杂志,你认为能发表 23.什么是生物氧化?生物氧化有哪几种方式?有什么特点? 24.什么是标准自由能变化?如何根据反应平衡常数来计算? 25.什么是氧化还原电势?试根据氧化还原电势计算生化反应中的△G°? 26.什么是高能化合物?生物体内常见的高能化合物有哪些? 27.什么是磷酸原?在能量代谢中有什么作用? 28.什么是呼吸链?它由哪些复合物组成? 29.什么是铁硫蛋白?有什么生理功能? 30.呼吸链中各细胞色素有什么区别? 31.什么是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32.什么是氧化磷酸化?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3.什么是F1F-ATP合酶?简述其结构
18.当 X 作为惟一的碳源和氢源,Y 作为惟一的环境的电子受体时,如仅从能量 上考虑,在下列情况下细菌是否能存活?为什么?(假定△E /=△E 0/) (1)x 是β-羟丁酸,Y 是硫元素。 (2)X 是乙酸,Y 是乙醛。 (3)X 是乙醇,Y 是 SO4 2—。 (4)X 是乙醇,Y 是硫元素。 19.在一线粒体制剂中,在 CoA,氧气,ADP 和无机磷酸存在的情况下进行脂肪 酸的氧化。 (1)每一个二碳单位转变成 2 分子 CO2 时,将产生多少分子 ATP? (2)如在体系中加人安米妥(amytal),则又能产生多少 ATP? (3)假如加人 DNP(2,4 一二硝基苯酚),情况又如何? 20.某些细菌能够生存在极高的 pH 值环境下 PH 值约为 10),你认为这些细菌能 够使用跨膜的质子梯度产生 ATP 吗? 21.60 年代有人作了以下的实验,先将叶绿体悬浮在 pH 4 的酸性环境下,以使其 基质和类囊体的 pH 值呈酸性,然后再将叶绿体转移到 pH 8 的碱性环境之中。 这种迅速提高基质 pH 值(类囊体的 pH 值暂时维持在 4)的做法可导致 ATP 的合成并使得类囊体和基质的 pH 值的差异消失。 (1)试解释 ATP 为什么能被合成。 (2)该实验需要光才能工作吗? (3)如果是先将叶绿体悬浮在 pH 8 的环境下,以使其基质和类囊体的 pH 值呈碱性,然后在将其转移到 pH 4 的酸性环境之中,则会发生什么变化? (4)这个实验是支持化学渗透学说还是否定化学渗透学说? 22.有人声称获得了单个分子的 F1/F0-ATP 合成酶,并使用机械的方法将其头 部转动,在没有质子梯度的情况下合成出 ATP。你认为这样的实验结果意味着 什么?如将这样的实验结果撰写成论文并投给国际一流的杂志,你认为能发表 吗? 23.什么是生物氧化?生物氧化有哪几种方式?有什么特点? 24.什么是标准自由能变化?如何根据反应平衡常数来计算? 25.什么是氧化还原电势?试根据氧化还原电势计算生化反应中的 △G0 /? 26.什么是高能化合物?生物体内常见的高能化合物有哪些? 27.什么是磷酸原?在能量代谢中有什么作用? 28.什么是呼吸链?它由哪些复合物组成? 29.什么是铁硫蛋白?有什么生理功能? 30.呼吸链中各细胞色素有什么区别? 31.什么是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32.什么是氧化磷酸化?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3.什么是 F1F0-ATP 合酶?简述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