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酶 名解 2.酶的专一性 3.抗体酶 4.核糖酶 5.单体酶 6.寡聚酶 7.多酶复合体 8.全酶 9.辅酶 10.辅基 11.维生素 12.酶的活性中心 13.催化基团 14.必需基团 15.酶原激活 16.邻近效应 17.定向效应 18.底物形变 19.亲核催化 20.亲电子催化 21.共价催化 22.酸催化 23.酶活力 酶活力单位 比活力 6.米氏常数(Km) 27.抑制作用 28.竞争性抑制作用 29.非竞争性抑制 30.不可逆抑制作用 31.同促变构酶 32.变构酶 33.共价修饰调节 34.同工酶 35.酶工程
第三章 酶 一 名解: 1.酶 2.酶的专一性 3.抗体酶 4.核糖酶 5.单体酶 6.寡聚酶 7.多酶复合体 8.全酶 9.辅酶 10.辅基 11.维生素 12.酶的活性中心 13.催化基团 14.必需基团 15.酶原激活 16.邻近效应 17.定向效应 18.底物形变 19.亲核催化 20.亲电子催化 21.共价催化 22.酸催化 23.酶活力 24.酶活力单位 25.比活力 26.米氏常数( Km ) 27.抑制作用 28.竞争性抑制作用 29.非竞争性抑制 30.不可逆抑制作用 31.同促变构酶 32.变构酶 33.共价修饰调节 34.同工酶 35.酶工程
36.固定化酶 二填空: 酶对()的()性称为酶的专一性,一般可分为()()() 酶催化作用的特征()()()()() 3.根据酶分子的特点可将酶分为()()()。 4.全酶由()和 )组成 5.L精氨酸酶只作用于L-精氨酸,而对D-精氨酸无作用,因为此酶具有( 专一性 6.缺少维生素B1时人产生()动物产生()。 7.据溶解性质的差异将其分为()和()两大类。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 9.降低活化能提高酶促反应的机制可能有()()()和()。 10.测定酶活力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 11.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 等 12.米氏方程为()。 13.调节酶包括()()和()等。 14.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很多有()()()和()等。 15.测酶活力的主要原则是在特定()()条件下测定酶促反应的 速度 16.动物体内各种酶的最适温度一般在(),大多数的酶最适p一般为()。 17.全酶由()和()组成,在催化反应时,二者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 ()决定酶的专一性和高效率,()起传递电子、原子或化学基团的 作用。 18.辅助因子包括(),()和()等。其中()与酶蛋白结合紧 密,需要( 除去,()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可用()除去 19.酶是由()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 20.酶活力的调节包括酶()的调节和酶()的调节 21.T.R.Cech和 S. Altman因各自发现了()而共同获得1989年的诺贝尔 奖(化学 奖)。 22.1986年,R.A. Lerner和p.G. Schultz等人发现了具有催化活性的(), 称() 23.根据国际系统分类法,所有的酶按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的性质可以分为六大类 24.按国际酶学委员会的规定,每一种酶都有一个惟一的编号。醇脱氢酶的编号是 EC1.1.1.1,EC代表(),4个数字分别代表(),(),()和
36.固定化酶 二 填空: 1.酶对( )的( )性称为酶的专一性,一般可分为( )( )( ) 2.酶催化作用的特征( )( )( )( )( ) 3.根据酶分子的特点可将酶分为( )( )( )。 4.全酶由( )和( )组成。 5.L-精氨酸酶只作用于 L-精氨酸,而对 D-精氨酸无作用,因为此酶具有( ) 专一性。 6.缺少维生素 B1 时人产生( )动物产生( )。 7.据溶解性质的差异将其分为( )和( )两大类。 8.脂溶性维生素包括( )( )( )( )。 9.降低活化能提高酶促反应的机制可能有( )( )( )和( )。 10.测定酶活力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 )( )( )( )( )等。 11.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 )( )( )( )( )( ) 等。 12.米氏方程为( )。 13.调节酶包括( )( )和( )等。 14.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很多有( )( )( )和( )等。 15.测酶活力的主要原则是在特定( )( )条件下测定酶促反应的( ) 速度。 16.动物体内各种酶的最适温度一般在( ),大多数的酶最适 pH 一般为( )。 17.全酶由( )和( )组成,在催化反应时,二者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 ( )决定酶的专一性和高效率,( )起传递电子、原子或化学基团的 作用。 18.辅助因子包括( ),( )和( )等。其中( )与酶蛋白结合紧 密,需要( )除去,( )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可用( )除去。 19.酶是由( )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 )。 20.酶活力的调节包括酶( )的调节和酶( )的调节。 21.T.R.Cech 和 S.Altman 因各自发现了( )而共同获得 1989 年的诺贝尔 奖(化学 奖)。 22.1986 年,R.A. Lerner 和 p.G. Schultz 等人发现了具有催化活性的( ), 称( )。 23.根据国际系统分类法,所有的酶按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的性质可以分为六大类 ( ),( ),( ),( ),( )和( )。 24.按国际酶学委员会的规定,每一种酶都有一个惟一的编号。醇脱氢酶的编号是 EC1.l.1.l,EC 代表( ),4 个数字分别代表( ),( ),( )和
25.根据酶的专一性程度不同,酶的专一性可以分为()专一性、()专 性和 )专一性 26.关于酶作用专一性提出的假说有(), 和()等几种 27.酶的活性中心包括()和()两个功能部位,其中( 接与底 物结合,决定酶的专一性,()是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决定催化反应的 性质 酶活力是指(),一般用()表示。 通常讨论酶促反应的反应速度时,指的是反应的()速度,即()时 测得的反应速度 30.常用的化学修饰剂DFP可以修饰()残基,TPCK常用于修饰() 残基。 31.酶反应的温度系数Q0一般为 32.调节酶包括()和()等 33.解释别构酶作用机理的假说有()模型和()模型两种, 34.固定化酶的优点包括(),(),()等。 35.固定化酶的理化性质会发生改变,如Km(),Vmax )等。 36.同工酶是指(),如() 37.PH值影响酶活力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影响 ),影响(),影 响()。 38.温度对酶活力影响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另一方面()。 39.脲酶只作用于尿素,而不作用于其他任何底物,因此它具有()专一性 甘油激酶可以催化甘油磷酸化,仅生成甘油一1一磷酸一种底物涸此它具有 ()专叫。 40.酶促动力学的双倒数作图( Lineweaver-Burk作图法),得到的直线在横轴手 邓的j(),纵轴上的截距为( 41.磺胺类药物可以抑制()酶,从而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42.谷氨酸胺合成酶的活性可以被()共价修饰调节:糖原合成酶、糖原磷酸 化@可以被()共价修饰调节。 43.判断一个纯化酶的方法优劣的主要依据是酶的()和() 三选择题: 1.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不受哪一种因素影响() c. pHI d.时间 温度
( )。 25.根据酶的专一性程度不同,酶的专一性可以分为( )专一性、( )专 一性和( )专一性。 26.关于酶作用专一性提出的假说有( ),( )和( )等几种。 27.酶的活性中心包括( )和( )两个功能部位,其中( )直接与底 物结合,决定酶的专一性,( )是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决定催化反应的 性质。 28.酶活力是指( ),一般用( )表示。 29.通常讨论酶促反应的反应速度时,指的是反应的( )速度,即( )时 测得的反应速度。 30.常用的化学修饰剂 DFP 可以修饰( )残基,TPCK 常用于修饰( ) 残基。 31.酶反应的温度系数 Q10 一般为( )。 32.调节酶包括( )和( )等。 33.解释别构酶作用机理的假说有( )模型和( )模型两种。 34.固定化酶的优点包括( ),( ),( )等。 35.固定化酶的理化性质会发生改变,如 Km( ),Vmax( )等。 36.同工酶是指( ),如( )。 37.PH 值影响酶活力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影响( ),影响( ),影 响( )。 38.温度对酶活力影响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 ),另一方面( )。 39.脲酶只作用于尿素,而不作用于其他任何底物,因此它具有( )专一性; 甘油激酶可以催化甘油磷酸化,仅生成甘油一 1 一磷酸一种底物涸此它具有 ( )专叫。 40.酶促动力学的双倒数作图(Lineweaver-Burk 作图法),得到的直线在横轴手 邓的 j( ),纵轴上的截距为( )。 41.磺胺类药物可以抑制( )酶,从而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42.谷氨酸胺合成酶的活性可以被( )共价修饰调节;糖原合成酶、糖原磷酸 化@可以被( )共价修饰调节。 43.判断一个纯化酶的方法优劣的主要依据是酶的( )和( )。 三 选择题: 1.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不受哪一种因素影响( ) a.[S] b.[E] c.[pH] d.时间 e.温度
2.别构酶与不同浓度的底物发挥作用,常呈S形曲线,这说明() a.别构酶是寡聚酶 b.别构酶催化几个独立发生反应并最后得到终产物 C.与单条肽链的酶相比,别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较慢。 d.别构酶结合一个底物后,将促进它与下一个底物的结合并增强酶的活力 e.产物的量在不断增加 3.关于米氏常数Km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饱和度底物浓度时的速度。 b.在一定酶浓度下,最大速度的一半。 C.饱和度底物的一半 d.速度为最大速度半数时的底物浓度。 e.降低一半速度时的抑制剂浓度。 4.下面关于酶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a.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 b.酶是生物催化剂。 酶是在细胞内合成的,但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催化功能 d.酶具有专一性 e.酶在强碱强酸条件下会失活 5.下列哪一项不是辅酶的功能() 转移基团 b.传递氢 传递电子 d.某些物质分解代谢时的载体 e.决定酶的专一性 6.下列关于酶活性部位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活性部位是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发挥催化功能的部位 b.活性部位的基团按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结合基团,一类是催化基团 c.酶活性部位的基团可以是一条肽链但在一级结构上相距很远的基团 d.不同肽链上的有关基团不能构成该酶的活性部位 e.酶的活性部位决定酶的专一性 7.下列哪一项不是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因素() 加热 b.酸碱催化 c.张力和形变 d.共价催化 e.邻近定位效应 8.含B族维生素的辅酶在酶促反应中的作用是(
2.别构酶与不同浓度的底物发挥作用,常呈 S 形曲线,这说明( ) a.别构酶是寡聚酶。 b.别构酶催化几个独立发生反应并最后得到终产物。 c.与单条肽链的酶相比,别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较慢。 d.别构酶结合一个底物后,将促进它与下一个底物的结合并增强酶的活力。 e.产物的量在不断增加。 3.关于米氏常数 Km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 a.饱和度底物浓度时的速度。 b.在一定酶浓度下,最大速度的一半。 c.饱和度底物的一半。 d.速度为最大速度半数时的底物浓度。 e.降低一半速度时的抑制剂浓度。 4.下面关于酶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 a.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 b.酶是生物催化剂。 c.酶是在细胞内合成的,但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催化功能。 d.酶具有专一性。 e.酶在强碱强酸条件下会失活。 5.下列哪一项不是辅酶的功能( ) a.转移基团。 b.传递氢 c.传递电子 d.某些物质分解代谢时的载体 e.决定酶的专一性。 6.下列关于酶活性部位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活性部位是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发挥催化功能的部位。 b.活性部位的基团按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结合基团,一类是催化基团。 c.酶活性部位的基团可以是一条肽链但在一级结构上相距很远的基团。 d.不同肽链上的有关基团不能构成该酶的活性部位 e.酶的活性部位决定酶的专一性。 7.下列哪一项不是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因素( ) a.加热 b.酸碱催化 c.张力和形变 d.共价催化 e.邻近定位效应 8.含 B 族维生素的辅酶在酶促反应中的作用是( )
a.传递电子、原子和化学基团。 b.稳定酶蛋白的构象 C.作为酶活性中心的一部分 d.决定酶的专一性。 e.提高酶的催化活性。 9.下列哪一个化合物的名称与所给出的名称不符( a.a-生育酚一维生素E b.硫胺素一维生素B1 C.抗坏血酸一维生素C d.氰钴胺素一维生素B1 e.吡哆醛一维生素B2 0.有抗氧化作用的脂溶性维生素是() a.维生素C b.维生素E C.维生素A d.维生素B e.维生素D 11.下列关于别构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所有别构酶都是寡聚体,而且亚基数目往往是偶数。 b.别构酶除了活性部位外,还含有调节部位ε c.亚基底物结合的亲和力因亚基构象不同而变化 d.亚基构象改变时,要发生肽键断裂的反应 e.酶构象改变后,酶活力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 12.下列哪一项不是Km值的意义() a.Km值是酶的特征性物理常数,可用于鉴定不同的酶, b.Km值可以表示酶与底物之间的亲和力,Km值越小亲和力越大 c.Km值可以预见系列反应中哪一步是限速反应 d.用Km值可以选择酶的最适底物 e.比较Km值可以估计不同酶促反应速度 13.酶原激活的生理意义是() a.速代谢 b.恢复酶活性 C.促进生长 d.避免自身损伤 e.保护酶的活性 4.活性中心的正确叙述是() a.至少有一个活性中心
a.传递电子、原子和化学基团。 b.稳定酶蛋白的构象。 c.作为酶活性中心的一部分。 d.决定酶的专一性。 e.提高酶的催化活性。 9.下列哪一个化合物的名称与所给出的名称不符( ) a.α-生育酚—维生素 E b.硫胺素—维生素 B1 c.抗坏血酸—维生素 C d.氰钴胺素—维生素 B12 e.吡哆醛—维生素 B2 10.有抗氧化作用的脂溶性维生素是( ) a.维生素 C b.维生素 E c.维生素 A d.维生素 B1 e.维生素 D 11.下列关于别构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所有别构酶都是寡聚体,而且亚基数目往往是偶数。 b.别构酶除了活性部位外,还含有调节部位。 c.亚基底物结合的亲和力因亚基构象不同而变化 d.亚基构象改变时,要发生肽键断裂的反应。 e.酶构象改变后,酶活力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 12.下列哪一项不是 Km值的意义( ) a.Km值是酶的特征性物理常数,可用于鉴定不同的酶。 b.Km值可以表示酶与底物之间的亲和力,Km值越小亲和力越大 c.Km值可以预见系列反应中哪一步是限速反应。 d.用 Km值可以选择酶的最适底物。 e.比较 Km值可以估计不同酶促反应速度。 13.酶原激活的生理意义是( ) a.速代谢 b.恢复酶活性 c.促进生长 d.避免自身损伤 e.保护酶的活性 14.活性中心的正确叙述是( ) a.至少有一个活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