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糖类代谢 、名词解释 糖酵解 2.血糖 3.三羧酸循环 4.磷酸戊糖途径 5.糖异生作用 6.糖原 7.底物磷酸化 8.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9.a-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10.底物循环 11.肌醇 12.果聚糖 13.发酵 14.Cori循环 15.巴斯德效应 16.Q酶 17.R酶 、填空 1.糖在动物体内主要作为()和() 2.糖酵解的最终产物是()。 3.糖酵解途径的反应全部都在细胞()进行。 4.()是糖酵解途径中唯一的脱氢反应,反应脱下的氢由递氢体()接受。 5.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有()()和()。 6.各个糖的氧化代谢途径的共同中间产物()也可以称为各代谢途径的交叉 7.lmol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可产生() molAP 8.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反应时都需要的金属离子是( 9.糖酵解途径中最重要的关键酶是()。 10.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第一个酶是()、功能是 11.丙酮酸脱氢酶包括()()()三种酶和 )种辅助因子。 12.lmol葡萄糖经糖的有氧氧化可生成()mo丙酮酸,再转变为() mol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 13.lmol乙酰辅酶A和lmol草酰乙酸经三羧酸循环后最终可产生()moAP 和()mol草酰乙酸 14.一次三羧酸循环可有()次脱氢过程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过程
第四章 糖类代谢 一、名词解释 1.糖酵解 2.血糖 3.三羧酸循环 4.磷酸戊糖途径 5.糖异生作用 6.糖原 7.底物磷酸化 8.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9.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10.底物循环 11.肌醇 12.果聚糖 13.发酵 14.Cori 循环 15.巴斯德效应 16.Q 酶 17.R 酶 二、填空 1.糖在动物体内主要作为( )和( )。 2.糖酵解的最终产物是( )。 3.糖酵解途径的反应全部都在细胞( )进行。 4.( )是糖酵解途径中唯一的脱氢反应,反应脱下的氢由递氢体( )接受。 5.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有( )( )和( )。 6.各个糖的氧化代谢途径的共同中间产物( )也可以称为各代谢途径的交叉 点。 7.1mol 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可产生( )molATP 。 8.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反应时都需要的金属离子是( )。 9.糖酵解途径中最重要的关键酶是( )。 10.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第一个酶是( )、功能是( )。 11.丙酮酸脱氢酶包括( )( )( )三种酶和( )种辅助因子。 12.1mol 葡萄糖经糖的有氧氧化可生成( )mol 丙酮酸,再转变为( ) mol 乙酰辅酶 A 进入三羧酸循环。 13.1mol 乙酰辅酶 A 和 1mol 草酰乙酸经三羧酸循环后最终可产生( )molATP 和( )mol 草酰乙酸。 14.一次三羧酸循环可有( )次脱氢过程和( )次底物水平磷酸化过程
15. Krebs循环的关键酶包括()()()。 16.柠檬酸循环是()()()及其它有机物互变联系枢纽 17.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是生成()和() 18.磷酸戊糖途径从()开始,反应可分为()和()两个分支 19.磷酸戊糖途径在()中进行 20.转酮醇酶的辅基是()与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及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样依赖于()。 21.5-磷酸戊糖是生物体合成()和()的重要成分, 22.()将磷酸戊糖途径与糖酵解途径联系起来。 23.磷酸戊糖途径通过()将()和核苷酸代谢联系起来。 24.体内的非糖前体物质主要是()()()。 25.糖异生的主要场所是() 26.葡萄糖异生途径的“能障”实际上是糖酵解中三个酶催化的()反应,三 种酶是()()() 27.生物素的作用是() 28.丙酮酸羧化酶位于()内,它的辅基是() 29.糖异生途径绕过“能障”的反应由()( )和()催化。 30.三碳糖、六碳糖和九碳糖之间可以相互转变的糖代谢途径称为() 31.糖原中的葡萄糖残基以()相连形成直链、以()相连形成分支 32.糖原储量最多的器官是(),糖原浓度最高的器官是() 33.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 ),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 34.合成反应中需要引物的代谢有()()。 35.糖原合成主要在()中进行 36.()酶是肝脏保证血糖稳定的重要酶、也是葡萄糖异生途径所必不可少的 酶 37.糖原分解需要()()和()三种酶共同发挥作用。 38.()酶是糖原分解的第一个酶,这个酶在骨骼肌中以两种可以互变的形式 存在,一种是()、另一种是() 39.调节糖原代谢的激素主要有()()( 40.浓度为()的钙离子恰可以引起肌肉的收缩。 41.糖在动物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有()()()()()等 42.糖代谢的第一个交汇点是(),第二个交汇点是(),第三个交汇点是 43.体内糖原降解选用()方式切断α-1,4糖苷键,用()方式切断α 1,6-糖苷键。对应的酶分别是()和()。 4.水解淀粉的酶类包括()和()。前者主要存在于动物消化道中,后 者主要存在于植物中。其中()可以越过支链作用,催化活力较高
15.Krebs 循环的关键酶包括( )( )( )。 16.柠檬酸循环是( )( )( )及其它有机物互变联系枢纽。 17.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是生成( )和( ) 18.磷酸戊糖途径从( )开始,反应可分为( )和( )两个分支。 19.磷酸戊糖途径在( )中进行。 20.转酮醇酶的辅基是( )与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及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一样依赖于( )。 21.5-磷酸戊糖是生物体合成( )和( )的重要成分。 22.( )将磷酸戊糖途径与糖酵解途径联系起来。 23.磷酸戊糖途径通过( )将( )和核苷酸代谢联系起来。 24.体内的非糖前体物质主要是( )( )( )。 25.糖异生的主要场所是( )。 26.葡萄糖异生途径的“能障”实际上是糖酵解中三个酶催化的( )反应,三 种酶是( )( )( )。 27.生物素的作用是( )。 28.丙酮酸羧化酶位于( )内,它的辅基是( )。 29.糖异生途径绕过“能障”的反应由( )( )( )和( )催化。 30.三碳糖、六碳糖和九碳糖之间可以相互转变的糖代谢途径称为( )。 31.糖原中的葡萄糖残基以( )相连形成直链、以( )相连形成分支。 32.糖原储量最多的器官是( ),糖原浓度最高的器官是( )。 33.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 ),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 )。 34.合成反应中需要引物的代谢有( )( )。 35.糖原合成主要在( )中进行。 36.( )酶是肝脏保证血糖稳定的重要酶、也是葡萄糖异生途径所必不可少的 酶。 37.糖原分解需要( )( )和( )三种酶共同发挥作用。 38.( )酶是糖原分解的第一个酶,这个酶在骨骼肌中以两种可以互变的形式 存在,一种是( )、另一种是( )。 39.调节糖原代谢的激素主要有( )( )( )。 40.浓度为( )的钙离子恰可以引起肌肉的收缩。 41.糖在动物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有( )( )( )( )( )等。 42.糖代谢的第一个交汇点是( ),第二个交汇点是( ),第三个交汇点是 ( )。 43.体内糖原降解选用( )方式切断α-1,4-糖苷键,用( )方式切断α -1,6-糖苷键。对应的酶分别是( )和( )。 44.水解淀粉的酶类包括( )和( )。前者主要存在于动物消化道中,后 者主要存在于植物中。其中( )可以越过支链作用,催化活力较高
45.糖类化合物可以单糖形式被小肠黏膜细胞吸收,如D-Glc,D-Gal可以通过 ()系统,在消耗能量的前提下主动转运进入肠黏膜细胞。D-Fnu则通过 )系统被动转运进入肠黏膜细胞。 46.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氧化、并产生能量的过程称为()。也叫()途 径。实际上葡萄糖有氧分解的前十步反应也与之相同 )酶催化的反应是EMP途径中的第一个氧化反应。()分子中的磷 酸基团转移给ADP生成ATP,是EMP途径中的第一个产生ATP的反应 48.EMP途径中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是()酶催化甘油酸-2-磷酸的分子内 脱水反应,造成分子内能量重新排布,产生高能磷酸键,后者通过酶的作用将 能量传给ADP生成ATP。 49.葡萄糖的无氧分解只能产生()分子AIP,而有氧分解可以产生() 分子ATP。 分子游离的葡萄糖掺入到糖原中,然后在肝脏中重新转变为游离的葡萄糖 这一过程需要消耗()分子ATP。 51.丙二酸是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剂 52.丙酮酸脱氢酶系位于( 上,它所催化的丙酮酸氧化脱羧是葡萄糖代谢中 第一个产生()的反应 53.TCA循环的第一个产物是()。由(),(),和()所催化 的反应是该循环的主要限速反应 54.TCA循环中有二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和()催化。脱去的CO2 中的C原子分别来自于草酰乙酸中的()和() 55.TCA循环中大多数酶位于(),只有()位于线立体内膜 6.糖酵解产生的NADH·H必需依靠()系统或()系统才能进入线 立体,分别转变为线立体中的()和()。 57.戊糖磷酸途径是()代谢的另一条主要途径,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 生物体内,在细胞的()内进行。 58.通过磷酸戊糖途径可以产生(),()和()这些重要化合物 59.戊糖磷酸途径中转酮酶的辅助因子是( 转移的基因是(),对酮 糖供体的要求是 在外周组织中,葡萄糖转变为乳酸,乳酸经血液循环到肝脏,经糖原异生再变 为葡萄糖,这个过程称为()循环,该循环净效应是()能量的 61.光合作用分为 )和()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在叶绿体的 部位进行,第二阶段主要在叶绿体的()部位进行 62.绿色植物中主要的光敏色素是(),其它光敏色素有()等。 63.糖异生主要在()中进行,饥饿或酸中毒等病理条件下( 可进行 糖异生。 64.乳酸脱氢酶在体内有5种同工酶,其中肌肉中的乳酸脱氢酶对()亲和力
45.糖类化合物可以单糖形式被小肠黏膜细胞吸收,如 D-Glc,D-Gal 可以通过 ( )系统,在消耗能量的前提下主动转运进入肠黏膜细胞。D-Fru 则通过 ( )系统被动转运进入肠黏膜细胞。 46.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氧化、并产生能量的过程称为( )。也叫( )途 径。实际上葡萄糖有氧分解的前十步反应也与之相同。 47.( )酶催化的反应是 EMP 途径中的第一个氧化反应。( )分子中的磷 酸基团转移给 ADP 生成 ATP,是 EMP 途径中的第一个产生 ATP 的反应。 48.EMP 途径中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是( )酶催化甘油酸-2-磷酸的分子内 脱水反应,造成分子内能量重新排布,产生高能磷酸键,后者通过酶的作用将 能量传给 ADP 生成 ATP。 49.葡萄糖的无氧分解只能产生( )分子 ATP,而有氧分解可以产生( ) 分子 ATP。 50.一分子游离的葡萄糖掺入到糖原中,然后在肝脏中重新转变为游离的葡萄糖, 这一过程需要消耗( )分子 ATP。 51.丙二酸是琥珀酸脱氢酶的( )抑制剂。 52.丙酮酸脱氢酶系位于( )上,它所催化的丙酮酸氧化脱羧是葡萄糖代谢中 第一个产生( )的反应。 53.TCA 循环的第一个产物是( )。由( ),( ),和( )所催化 的反应是该循环的主要限速反应。 54.TCA 循环中有二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 )和( )催化。脱去的 CO2 中的 C 原子分别来自于草酰乙酸中的( )和( )。 55.TCA 循环中大多数酶位于( ),只有( )位于线立体内膜。 56.糖酵解产生的 NADH·H+必需依靠( )系统或( )系统才能进入线 立体,分别转变为线立体中的( )和( )。 57.戊糖磷酸途径是( )代谢的另一条主要途径,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 生物体内,在细胞的( )内进行。 58.通过磷酸戊糖途径可以产生( ),( )和( )这些重要化合物。 59.戊糖磷酸途径中转酮酶的辅助因子是( ),转移的基因是( ), 对酮 糖供体的要求是( )。 60.在外周组织中,葡萄糖转变为乳酸,乳酸经血液循环到肝脏,经糖原异生再变 为葡萄糖,这个过程称为( )循环,该循环净效应是( )能量的。 61.光合作用分为( )和( )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在叶绿体的( ) 部位进行,第二阶段主要在叶绿体的( )部位进行。 62.绿色植物中主要的光敏色素是( ),其它光敏色素有( )等。 63.糖异生主要在( )中进行,饥饿或酸中毒等病理条件下( )也可进行 糖异生。 64.乳酸脱氢酶在体内有 5 种同工酶,其中肌肉中的乳酸脱氢酶对( )亲和力
特别高,主要催化()反应。 65.糖酵途径中的三个调节酶是()、()、()。 66.糖酵途径中底物水平的磷酸化反应有①()②() 67.UDP一半乳糖在 )作用下可生成UDP一葡萄糖。 68.1一磷酸果糖在磷酸果糖醛缩酶催化下可生成()、和()。 9.a一酮戊二酸脱氢酶系包括3种酶,它们是()、()、() 70.催化丙酮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酶是(),它需要()和 作为辅助因子。 丌1.糖原磷酸化酶的活力受共价修饰调控()是正效应调节物,()是负 效应调节物。 合成糖原的前体分子是(),糖原分解的产物是 73.植物中淀粉彻底分解为葡萄糖需要多种酶协同作用,它们是()、()、 74.植物中将淀粉磷酸解为G-1一P,需()、()、()三种酶协同作 用 75.a一淀粉酶可用()抑制,β一淀粉酶可用()抑制。 选择题 糖酵解的终产物是() A丙酮酸 B葡萄糖 C果糖 D乳糖 E乳酸 2.糖酵解的脱氢反应步骤是() A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B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C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 D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 E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 3.糖酵解过程中催化lmol六碳糖裂解为2mol三碳糖的反应酶是() A磷酸己糖异构酶 B磷酸果糖激酶 C醛缩酶 D磷酸丙糖异构酶 E烯醇化酶 4.糖酵解过程中 NADPH+H的去路为() A使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特别高,主要催化( )反应。 65.糖酵途径中的三个调节酶是( )、( )、( )。 66.糖酵途径中底物水平的磷酸化反应有①( )②( )。 67.UDP 一半乳糖在( )作用下可生成 UDP-葡萄糖。 68.1 一磷酸果糖在磷酸果糖醛缩酶催化下可生成( )、和( )。 69.a 一酮戊二酸脱氢酶系包括 3 种酶,它们是( )、( )、( )。 70.催化丙酮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酶是( ),它需要( )和( ) 作为辅助因子。 71.糖原磷酸化酶的活力受共价修饰调控( )是正效应调节物,( )是负 效应调节物。 72.合成糖原的前体分子是( ),糖原分解的产物是( )。 73.植物中淀粉彻底分解为葡萄糖需要多种酶协同作用,它们是( )、( )、 ( )、( )。 74.植物中将淀粉磷酸解为 G-1-P,需( )、( )、( )三种酶协同作 用。 75.α一淀粉酶可用( )抑制,β一淀粉酶可用( )抑制。 三、选择题: 1.糖酵解的终产物是( ) A 丙酮酸 B 葡萄糖 C 果糖 D 乳糖 E 乳酸 2.糖酵解的脱氢反应步骤是( ) A 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B 3-磷酸甘油醛→ 磷酸二羟丙酮 C 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 D 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 E 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 3.糖酵解过程中催化 1mol 六碳糖裂解为 2mol 三碳糖的反应酶是( ) A 磷酸己糖异构酶 B 磷酸果糖激酶 C 醛缩酶 D 磷酸丙糖异构酶 E 烯醇化酶 4.糖酵解过程中 NADPH+H+的去路为( ) A 使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B使α-磷酸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 C经苹果酸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 Dα-磷酸甘油酸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 E以上都对 5.糖酵解不需要的酶是() A丙酮酸羧化酶 B醛缩酶 C丙酮酸激酶 D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6.反应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需那些条件 A果糖二磷酸酶AIP和Mg2+ B果糖二磷酸酶 ADP Pi和Mg2 C磷酸果糖激酶AP和Mg2+ D磷酸果糖激酶ADP、Pi和Mg2 7.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 AAIP水解为ADP和Pi B底物经分子重排后形成高能磷酸键,经磷酸基团转移,使ADP磷酸化为AP 分子 C呼吸链上的H传递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为ATP分子 D使底物分子加上一个磷酸根 E使底物分子水解掉一个ATP分子 8.糖酵解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酶是() A己糖激酶 B6-磷酸果糖激酶Ⅰ C丙酮酸激酶 D6-磷酸果糖激酶Ⅱ E果糖双磷酸酶 9.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最终接受底物脱下的2H的辅助因子是() A FAD B硫辛酸 C辅酶A D NAD ETPP 10.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转乙酰化酶的辅基是( A TPP B硫辛酸 COASH
B 使 α-磷酸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 C 经苹果酸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 D α-磷酸甘油酸还原为 3-磷酸甘油醛 E 以上都对 5.糖酵解不需要的酶是( ) A 丙酮酸羧化酶 B 醛缩酶 C 丙酮酸激酶 D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6.反应 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需那些条件( ) A 果糖二磷酸酶 ATP 和 Mg 2+ B 果糖二磷酸酶 ADP Pi 和 Mg2+ C 磷酸果糖激酶 ATP 和 Mg2+ D 磷酸果糖激酶 ADP、Pi 和 Mg2+ 7.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 ) A ATP 水解为 ADP 和 Pi B 底物经分子重排后形成高能磷酸键,经磷酸基团转移,使 ADP 磷酸化为 ATP 分子 C 呼吸链上的 H+传递过程中释放能量使 ADP 磷酸化为 ATP 分子 D 使底物分子加上一个磷酸根 E 使底物分子水解掉一个 ATP 分子 8.糖酵解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酶是( ) A 己糖激酶 B 6-磷酸果糖激酶Ⅰ C 丙酮酸激酶 D 6-磷酸果糖激酶Ⅱ E 果糖双磷酸酶 9.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最终接受底物脱下的 2H 的辅助因子是( ) A FAD B 硫辛酸 C 辅酶 A D NAD+ E TPP 10.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转乙酰化酶的辅基是( ) A TPP B 硫辛酸 C Co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