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 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二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离开了工业化, 社会主义攻造就失去了意义。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不 对落后的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工业化也 无法真正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 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 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正如毛泽东所说"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 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 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变革生产关系同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实现过渡的时间安排和步骤上,总路线强 调了两点:一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完成工业化和三大改造,即从1953 年算起,用三个五年计划或更长一点的时间,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二是要“逐 步实现”工业化和三大改造,即有计划、有步骤地,由低级到高级稳步地向社会主 义过旗。这种安排无疑也是比较积极而又慎重的。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虽然改变了原来提出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需要 进行很长时期的新民主主义建设的构想,使社会主义改造明显地提前了。但这种 改变绝不是一时冲动、贸然做出的。除了此时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了新的 认识和思考外,主要还是根据当时国内外情况的发展变化和全国人民要求尽快消 灭剥削制度、摆脱贫穷落后困境,迅速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经过反复思 考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1、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 工业化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落后必然挨打。一部屈 辱的中国近代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加速实现国 家工业化。只有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 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增强国防实力,有效地捍卫国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 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二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离开了工业化, 社会主义攻造就失去了意义。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不 对落后的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工业化也 无法真正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 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 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正如毛泽东所说"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 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 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变革生产关系同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实现过渡的时间安排和步骤上,总路线强 调了两点: 一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完成工业化和三大改造,即从 1953 年算起,用三个五年计划或更长一点的时间,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二是要“逐 步实现”工业化和三大改造,即有计划、有步骤地,由低级到高级稳步地向社会主 义过旗。这种安排无疑也是比较积极而又慎重的。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虽然改变了原来提出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需要 进行很长时期的新民主主义建设的构想,使社会主义改造明显地提前了。但这种 改变绝不是一时冲动、贸然做出的。除了此时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了新的 认识和思考外,主要还是根据当时国内外情况的发展变化和全国人民要求尽快消 灭剥削制度、摆脱贫穷落后困境,迅速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经过反复思 考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1、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 工业化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落后必然挨打。一部屈 辱的中国近代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加速实现国 家工业化。只有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 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增强国防实力,有效地捍卫国
家的独立与安全。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必要的 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充分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国计民生 的积极方面,对恢复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 主义国营经济毕竟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经济制度,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的矛盾, 这就不能不发生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同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 之间,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同本企业职工之间的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的打击投机倒把、调整和改组工商业、进行“五反”运 动、工人监督生产、粮食棉花的统购统销等一系列必要的措施和步骤,必然地把 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 的道路,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迅速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 的条件。 3、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必然需要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农业生产力发展水 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土地改革后的农村,由于农民 重新获得了土地,劳动积极性大为提高,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当时的农业 经济毕竞是-种封闭式的小农经济,不利于现代生产的社会分工,也不利于兴办大 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更无法集中力量抵御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同时,小农经济 的自然发展必然导致农村严重的两极分化,使农民重新陷于解放前那种穷困潦倒 的苦难生活。此外,分散、脆弱的小农经济也无法满足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提 供越来越多的工业原料、资金和市场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一方面对农副产品的需要日益增大,一 方面对农业手工业技术改造的支援日益增强,这也是促进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 向合作化方向发展的一个动力。因此,要发展农业和手工业,以适应社会主义工业 化建设的需要,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必须对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进 行社会主义改造。 总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有其历史必然性,符合中国的 基本国情。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当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关于向社会主义过
家的独立与安全。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必要的 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充分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国计民生 的积极方面,对恢复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 主义国营经济毕竟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经济制度,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的矛盾, 这就不能不发生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同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 之间,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同本企业职工之间的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的打击投机倒把、调整和改组工商业、进行“五反”运 动、工人监督生产、粮食棉花的统购统销等一系列必要的措施和步骤,必然地把 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 的道路,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迅速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 的条件。 3、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必然需要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农业生产力发展水 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土地改革后的农村,由于农民 重新获得了土地,劳动积极性大为提高,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当时的农业 经济毕竟是-种封闭式的小农经济,不利于现代生产的社会分工,也不利于兴办大 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更无法集中力量抵御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同时,小农经济 的自然发展必然导致农村严重的两极分化,使农民重新陷于解放前那种穷困潦倒 的苦难生活。此外,分散、脆弱的小农经济也无法满足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提 供越来越多的工业原料、资金和市场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一方面对农副产品的需要日益增大,一 方面对农业手工业技术改造的支援日益增强,这也是促进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 向合作化方向发展的一个动力。因此,要发展农业和手工业,以适应社会主义工业 化建设的需要,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必须对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进 行社会主义改造。 总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有其历史必然性,符合中国的 基本国情。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当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关于向社会主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