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 主要内容和基本方针:领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 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 其相互关系:牢记“八荣八耻”的科学内涵。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分析和阐述较简单的 文化现象:培养学生对照“八荣八耻”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指导 思想一元化和文化多元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文化开放性和文化安全性 等“关系性”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鉴别能力、判断能力、选择 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文化强国意识、文化育人意识和 文化安全意识:强化学生“扬荣抑耻”的荣辱情感:激发学生追求较高思想道德 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指导方针: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教学方法与准备 三、教学方法: 1、教师的教法:讲授法:参与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启发思考法: 情感参与法: 2、学生的学法:讨论法:辩论法:网上自主学习法:主题演讲、诗朗诵等: 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网页、视频资料、阅读资料、音乐、辩题 四、课时安排:4学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三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 主要内容和基本方针;领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 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 其相互关系;牢记“八荣八耻”的科学内涵。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分析和阐述较简单的 文化现象;培养学生对照“八荣八耻”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指导 思想一元化和文化多元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文化开放性和文化安全性” 等“关系性”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鉴别能力、判断能力、选择 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文化强国意识、文化育人意识和 文化安全意识;强化学生“扬荣抑耻”的荣辱情感;激发学生追求较高思想道德 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指导方针;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教学方法与准备 三、教学方法: 1、教师的教法:讲授法;参与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启发思考法; 情感参与法; 2、学生的学法:讨论法;辩论法;网上自主学习法;主题演讲、诗朗诵等; 3、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网页、视频资料、阅读资料、音乐、辩题 等 四、课时安排:4学时 五、教学过程: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一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含义及其特征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 总和。狭义的文化即指与政治、经济等并列的即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 道德风尚、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宗教哲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属于狭义的文化概念,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 放以来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一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 会主义文化。”(十五大报告)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 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先进性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构成的有机统一体。我们所要 求的现代化目标是一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全面推进的事业,它不仅要实现经 济的现代化还要实现政治现代化以及文化的现代化,即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 体的统一目标。这一战略目标要求,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 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1)加强文化建设,能够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 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全党和全体人民需要 有坚定的信念、统一的意志、协调的步伐和高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有千百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含义及其特征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 总和。狭义的文化即指与政治、经济等并列的即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 道德风尚、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宗教哲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属于狭义的文化概念,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 放以来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 会主义文化。”(十五大报告)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 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先进性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构成的有机统一体。我们所要 求的现代化目标是一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全面推进的事业,它不仅要实现经 济的现代化还要实现政治现代化以及文化的现代化,即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 体的统一目标。这一战略目标要求,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 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1)加强文化建设,能够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 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全党和全体人民需要 有坚定的信念、统一的意志、协调的步伐和高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有千百
万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并能不断创造发明的高素质人才和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 者,这样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需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来提供。 (2)加强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思想保证。当 今世界名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争错综复杂,我们只有加强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保证其正确的方向: 才能用正确的政治思想去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以相应的伦理、道德和纪律 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抵制和排除消极思想的影响,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 境。 (3)加强文化建设,也是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我国 已经进入小康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较之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善,文化生 活比过去丰富得多了,但是同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面对小康社会人民 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们也必须加强文化建设。 3、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 (1)综合国力的内涵。党的十六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地位和作用界 定如下: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 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 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都离 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 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支持和引导作用。从宏观上来说,文化反 作用于生产方式:从微观上来说,文化产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形式。 (3)文化铸就社会意识和民族精神,形成综合因力的“软实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文化建设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发展、繁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六大指出,在当代中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必须坚持马
万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并能不断创造发明的高素质人才和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 者,这样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需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来提供。 (2)加强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思想保证。当 今世界名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争错综复杂,我们只有加强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保证其正确的方向; 才能用正确的政治思想去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以相应的伦理、道德和纪律 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抵制和排除消极思想的影响,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 境。 (3)加强文化建设,也是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我国 已经进入小康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较之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善,文化生 活比过去丰富得多了,但是同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面对小康社会人民 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们也必须加强文化建设。 3、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 (1)综合国力的内涵 。党的十六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地位和作用界 定如下: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 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 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都离 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 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支持和引导作用。从宏观上来说,文化反 作用于生产方式;从微观上来说,文化产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形式。 (3)文化铸就社会意识和民族精神,形成综合国力的“软实力”。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文化建设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发展、繁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 根本保证。 党的十六大指出,在当代中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必须坚持马
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 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 武装人,以正确的奥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 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这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要遵循的指导思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坚持重在建设,以人为本,持之以恒,贵在落实,务求实效。 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的“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3、正确对待祖国的文化遗产、革命文化传统和外国优秀文化,坚持“古为 今用”、“洋为中用”原则。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一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 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党的十六大具体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奋斗目标:全民族的思想道 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 案例 “民族魂”、“血铸中华” 一-爱国主义公益网站 2001年6月,团中央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开通了爱国主义公益网站 “民族魂”、“血铸中华”。发黄的照片,珍贵的史料,赵家楼的火光
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 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 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 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这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要遵循的指导思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坚持重在建设,以人为本,持之以恒,贵在落实,务求实效。 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的“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3、正确对待祖国的文化遗产、革命文化传统和外国优秀文化,坚持“古为 今用”、“洋为中用”原则。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 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党的十六大具体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奋斗目标:全民族的思想道 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 案例 “民族魂” 、 “血铸中华” - 爱国主义公益网站 2001 年 6 月,团中央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开通了爱国主义公益网站 “ 民族魂 ” 、 “ 血铸中华 ” 。发黄的照片,珍贵的史料,赵家楼的火光
近在眼前,救亡图存的呐喊声声声扑面。5月4日,北京十一学校不少学生以 一种特殊的方式度过自己的节日一一登录互联网,浏览刚刚开通的“五四运动 纪念馆”。多媒体、声光电,将85年前那段扣人心弦的历史拽到今天,民族精 神的光焰,在荧屏灼灼跃动。2001年6月28日,也是在北京十一学校,团 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轻击电脑鼠标,伴着《黄河大合唱》的高亢旋律,由共 青团中央、中国社科院、中共党史研究室、国家档案局联袂主办的爱国主义公益 网站一一“民族魂”(m,chinaspirit,net,cn)、“血铸中华” (m.chinal840-1949.net.cn)正式开通。两天后,就是中国共 产党建党80周年纪念日。 一份厚礼,一次探索与出击。所有的努力为寻一个答案:信息时代,如何利 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互联网,能否成为加强青少年爱国主 义教育、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新亮点?筑就网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革命历 史博物馆。“红色的主页,利剑一般的华表镶嵌其间。红色,这是烈火的颜色, 朝阳的颜色,战旗的颜色。坐在电脑前,仿佛嗅到了硝烟的味道,听到了金戈铁 马的鸣响,我的双眼被红色浸染,心在剧烈地震颤.”“民族魂”、“血 铸中华”网站开通10天后,一位署名“静静的吉林”的网友在留言板上 这样写道。小小视窗,浓缩历史风云,汇聚英魂万千。随时随地,轻击鼠标,就 可以掀开历史帷幕的一角,聆听往昔风雨,感悟中国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诠释着什么叫 做民族的脊梁。“为天下人谋永福”的与妻书述说大爱大情,“砍头不要 紧,只要主义真”的绝笔信挥写浩气丹心。闻一多“迸者血泪,呕出一颗心 来”,就想听亿万人同呼“咱们的中国!”朱自清宁可饿死、拒不领美国救 济粮,只为护一腔民族骨气。 “民族魂”和“血铸中华”的诞生,让美好心愿得以实现。充分发挥互联 网容量巨大、跨越时空、方便快捷、利于互动的特点,3年来,“民族魂”收 录了从鸦片战争到抗击非典28万英雄楷模的生平事迹,“血铸中华”则以1840 年至1949年间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展开一幅不屈奋斗的壮美画卷。互联网上, 耸立起永久性、开放式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革命历史博物馆。这是一方崭新的园 地,每天都在生长着创造和惊喜。(摘自《人民日报》,2004一05一18)
近在眼前,救亡图存的呐喊声声声扑面。 5 月 4 日,北京十一学校不少学生以 一种特殊的方式度过自己的节日 ——登录互联网,浏览刚刚开通的 “五四运动 纪念馆 ”。多媒体、声光电,将 85 年前那段扣人心弦的历史拽到今天,民族精 神的光焰,在荧屏灼灼跃动。 2001 年 6 月 28 日,也是在北京十一学校,团 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轻击电脑鼠标,伴着《黄河大合唱》的高亢旋律,由共 青团中央、中国社科院、中共党史研究室、国家档案局联袂主办的爱国主义公益 网站 ——“ 民族魂 ”( www .chinaspirit . net .cn )、 “ 血铸中华 ” ( www . china1840—1949 . net . cn )正式开通。两天后,就是中国共 产党建党 80 周年纪念日。 一份厚礼,一次探索与出击。所有的努力为寻一个答案:信息时代,如何利 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互联网,能否成为加强青少年爱国主 义教育、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新亮点?筑就网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革命历 史博物馆。“ 红色的主页,利剑一般的华表镶嵌其间。红色,这是烈火的颜色, 朝阳的颜色,战旗的颜色。坐在电脑前,仿佛嗅到了硝烟的味道,听到了金戈铁 马的鸣响,我的双眼被红色浸染,心在剧烈地震颤 .”“ 民族魂 ” 、 “ 血 铸中华 ” 网站开通 10 天后,一位署名 “ 静静的吉林 ” 的网友在留言板上 这样写道。小小视窗,浓缩历史风云,汇聚英魂万千。随时随地,轻击鼠标,就 可以掀开历史帷幕的一角,聆听往昔风雨,感悟中国精神:“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 、 “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诠释着什么叫 做民族的脊梁。 “ 为天下人谋永福 ” 的与妻书述说大爱大情, “ 砍头不要 紧,只要主义真 ” 的绝笔信挥写浩气丹心。闻一多 “迸着血泪,呕出一颗心 来”,就想听亿万人同呼 “ 咱们的中国! ” 朱自清宁可饿死、拒不领美国救 济粮,只为护一腔民族骨气。 “民族魂”和“血铸中华”的诞生,让美好心愿得以实现。充分发挥互联 网容量巨大、跨越时空、方便快捷、利于互动的特点,3 年来, “民族魂”收 录了从鸦片战争到抗击非典 28 万英雄楷模的生平事迹,“血铸中华”则以 1840 年至 1949 年间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展开一幅不屈奋斗的壮美画卷。互联网上, 耸立起永久性、开放式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革命历史博物馆。这是一方崭新的园 地,每天都在生长着创造和惊喜。(摘自《人民日报》, 2004 - 05 -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