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在纸上写道“我们要知道你的生平,把你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 们了解你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 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地坐着,写 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较任何乐器上演 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 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 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 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峰岭己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 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断写下笔记。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 聋”之中,这犹如一座永无天日的幽囚的小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反过来在 另一方面,“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所 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譬.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 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登和巴哈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 队的生活。贝多芬还向他的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出席指挥音乐会 他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 真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选自《文艺春秋副刊》, 1947年2月15日第1卷第2期,略有改动) 18.贝多芬把客人的来访称为“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是因为他知道别 人把他视为难以接近、难以了解的怪人,厌恶别人打扰:了解到客人来访的意图 后,他感到欣慰,语带幽默。(4分)
客人在纸上写道“我们要知道你的生平,把你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 们了解你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 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地坐着,写 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较任何乐器上演 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 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 好……” 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峰岭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 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断写下笔记。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 聋”之中,这犹如一座永无天日的幽囚的小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反过来在 另一方面,“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所 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譬.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 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登和巴哈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 队的生活。贝多芬还向他的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出席指挥音乐会…… 他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 真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选自《文艺春秋副刊》, 1947 年 2 月 15 日第 1 卷第 2 期,略有改动) 18.贝多芬把客人的来访称为“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是因为他知道别 人把他视为难以接近、难以了解的怪人,厌恶别人打扰;了解到客人来访的意图 后,他感到欣慰,语带幽默。(4 分)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重要的句子包括语意含蓄的 句子、抽象的句子和深奥的句子等。理解它们就是要将其显明化、具体化和浅易 化。理解句意,既要分析其本身的内在含义,更要把它放在具体语境中进行分析。 本题中“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是一比喻句,理解比喻句的关键点是找到喻 体的本体,“兽穴”指什么,其特点是什么;“老狮的毛”又是指什么,其特点是什 么,再结合上下文是可以找到较为准确的答案的。答题语言的关键词应是“难以 接近、难以了解欣慰幽默”。本题能力层次为C级。 19.“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贝多芬被感动了。他的态度与心理发生了 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贝多芬了解到客人并不像一般人那样把他看作一个 厌世者,而是认为他有着“真主的好灵魂”,并准备把他(生平、消息、真实的好 灵魂)介绍给大众。(4分) 分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项能力。要求找到贝多芬态度与心理发生变化的 原因,能力层级仍为C级。根据上下文,他态度与心理发生变化的背景是客人 的到来并说要将其好的灵魂告诉万千大众,这在他心理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反差 因此忍不住感动得流泪了。 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尤其是对人物形 象的把握,与贝多芬为伴的“永恒”指的是心里的音乐:大自然;生的意志和高尚 的精神。(4分) 分析:对“永恒”理解,首先要分析永恒所指代的对象。在这里,“永恒”不是形 容词,而是活用为名词,但还有一定的形容词性的特征,它在文中有所指。要答 全它,必须在依据题干中“全文”和“人物形象”二词的把握。 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5分) (1)巨人”的述说 -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2)老狮”的画像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重要的句子包括语意含蓄的 句子、抽象的句子和深奥的句子等。理解它们就是要将其显明化、具体化和浅易 化。理解句意,既要分析其本身的内在含义,更要把它放在具体语境中进行分析。 本题中“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是一比喻句,理解比喻句的关键点是找到喻 体的本体,“兽穴”指什么,其特点是什么;“老狮的毛”又是指什么,其特点是什 么,再结合上下文是可以找到较为准确的答案的。答题语言的关键词应是 “难以 接近、难以了解”“欣慰”“幽默”。本题能力层次为 C 级。 19. “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贝多芬被感动了。他的态度与心理发生了 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贝多芬了解到客人并不像一般人那样把他看作一个 厌世者,而是认为他有着“真主的好灵魂”,并准备把他(生平、消息、真实的好 灵魂)介绍给大众。(4 分) 分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项能力。要求找到贝多芬态度与心理发生变化的 原因,能力层级仍为 C 级。根据上下文,他态度与心理发生变化的背景是客人 的到来并说要将其好的灵魂告诉万千大众,这在他心理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反差, 因此忍不住感动得流泪了。 20.“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尤其是对人物形 象的把握,与贝多芬为伴的“永恒”指的是心里的音乐;大自然;生的意志和高尚 的精神。 (4 分) 分析:对“永恒”理解,首先要分析永恒所指代的对象。在这里,“永恒”不是形 容词,而是活用为名词,但还有一定的形容词性的特征,它在文中有所指。要答 全它,必须在依据题干中“全文”和“人物形象”二词的把握。 21.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5 分) (1)“巨人”的述说 ——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2)“老狮”的画像
—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3)他者的视角 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 说明:今年语文湖南卷在去年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动作:砍去 了往年题型中12分的第六大题,将其中的9分放置在现代文阅读题里,(另外 3分分别分配在文言翻译1分,名句默写2分)这是湖南高考语文命题改革步子 迈得最大的地方,也是最出新出彩的地方。首先现代文大阅读材料限定为文学作 品,有助于引导中学语文教与学加强人文素养的熏陶,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其次 是赏析范围涉及作品主旨及其表现、结构特点、表现手法等,还可细分为很多小 类,这样可以多方面多层面考查学生;三是任选三题中的一题写一篇赏析短文, 给了考生更多的选择自由,这也有利于降低因第一次命题所带来的难度。 示例(2)“老狮”的画像 这是一位巨人,一位不为世人了解的音乐巨人。他,自比为老狮”,我想 这是一只蓬松着毛发,对外界的一切都很敏感的,且饱经沧桑的“老狮”。这不, 何为先生就用一支略显沉滞的硬笔将音乐巨人贝多芬推到了读者的面前。 对于一个普通人,耳聋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于一个把音乐当成生命的音 乐人来说更是一个难以接受的打击。他下楼时沉重的脚步,衣服背心显得十分陈 旧,甚至不洁丽:早已失去效用却仍拖在背后的助听器无不表现出他耳聋后的精 神状态 他“五呎左右,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和命运的担子”,使 人感觉到的是那种在命运的重压下不屈的生命,他表现出来的是“能担当得起 他的“一张涵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头发,“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的深 邃的眼睛,紧闭的嘴,略带方形的下颔,整个描绘出一种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起初,他“无视屋内的人”,“不耐烦”客人的来访,当他知道客人的来意后,他 虽然严肃却露出善良的微笑,并幽默地自嘲了一下,而当客人表示敬畏和理解时
——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3)他者的视角 ——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 说明:今年语文湖南卷在去年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动作:砍去 了往年题型中 12 分的第六大题,将其中的 9 分放置在现代文阅读题里,(另外 3 分分别分配在文言翻译 1 分,名句默写 2 分)这是湖南高考语文命题改革步子 迈得最大的地方,也是最出新出彩的地方。首先现代文大阅读材料限定为文学作 品,有助于引导中学语文教与学加强人文素养的熏陶,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其次 是赏析范围涉及作品主旨及其表现、结构特点、表现手法等,还可细分为很多小 类,这样可以多方面多层面考查学生;三是任选三题中的一题写一篇赏析短文, 给了考生更多的选择自由,这也有利于降低因第一次命题所带来的难度。 示例(2)“老狮”的画像 这是一位巨人,一位不为世人了解的音乐巨人。他,自比为“老狮”,我想, 这是一只蓬松着毛发,对外界的一切都很敏感的,且饱经沧桑的“老狮”。这不, 何为先生就用一支略显沉滞的硬笔将音乐巨人贝多芬推到了读者的面前。 对于一个普通人,耳聋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于一个把音乐当成生命的音 乐人来说更是一个难以接受的打击。他下楼时沉重的脚步,衣服背心显得十分陈 旧,甚至不洁丽;早已失去效用却仍拖在背后的助听器无不表现出他耳聋后的精 神状态。 他“五呎左右,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和命运的担子”,使 人感觉到的是那种在命运的重压下不屈的生命,他表现出来的是“能担当得起”, 他的“一张涵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头发,“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的深 邃的眼睛,紧闭的嘴,略带方形的下颔,整个描绘出一种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起初,他“无视屋内的人”,“不耐烦”客人的来访,当他知道客人的来意后,他 虽然严肃却露出善良的微笑,并幽默地自嘲了一下,而当客人表示敬畏和理解时
贝多芬甚至流泪,他激动地表达自己的神经之地,都表现了他坚强的意志和积极 的生活态度 总之,这篇写人散文,作者将语言描写和肖像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这位 音乐巨人也是生命的巨人描上了浓重的一笔 【200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在山阴道上方令孺 撩起窗幕,看初升的红日,可把它五彩的光华撒在湖上了么?可是,湖水呈现着 片冷清清的铅色,天空也云气沉沉。难道今天的旅行又要被风雨来阻挡么?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像童话 样,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 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 锋,终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湖水轻轻地拍岸,像是赞同我的决心,天空也对我显出无可奈何的气色。七点钟 我们就从北山下乘车前去。这时云雾渐渐稀散,清风吹送着月桂的芳香,阳光从 薄云后面透射出来,像放下轻轻的纱帐,爱护似的,笼罩着大地。 汽车一转弯,将要到钱塘江大桥了,我看见高大的六和塔,岿然坐在林木蓊郁的 山岗上,背负着远山与高空,下临浩渺的白水,气象非常雄伟。 在髙楼钱塘江大桥有两层,底层走火车,上层走汽车,因此说像高楼一样的大桥 样的大桥上,俯看江水,像一条潇洒的阔带,从西面群山之下,一撇而来,越 流越宽,向东长逝,到眼睛所能见到的尽头,水和云都融合成一片混沌。 山川的壮丽和我心里正在思想的巨人形象,也融合在一起。 车在奔驰,风在欢笑,将要成熟的晚稻,沉沉地压在整片大地上。远处是重重叠 叠、连绵不断的山峰,山峰青得像透明的水晶,可又不那么沉静,我们的车子奔
贝多芬甚至流泪,他激动地表达自己的神经之地,都表现了他坚强的意志和积极 的生活态度。 总之,这篇写人散文,作者将语言描写和肖像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这位 音乐巨人也是生命的巨人描上了浓重的一笔。 【200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在山阴道上 方令孺 撩起窗幕,看初升的红日,可把它五彩的光华撒在湖上了么?可是,湖水呈现着 一片冷清清的铅色,天空也云气沉沉。难道今天的旅行又要被风雨来阻挡么?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像童话一 样,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 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 锋,终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湖水轻轻地拍岸,像是赞同我的决心,天空也对我显出无可奈何的气色。七点钟 我们就从北山下乘车前去。这时云雾渐渐稀散,清风吹送着月桂的芳香,阳光从 薄云后面透射出来,像放下轻轻的纱帐,爱护似的,笼罩着大地。 汽车一转弯,将要到钱塘江大桥了,我看见高大的六和塔,岿然坐在林木蓊郁的 山岗上,背负着远山与高空,下临浩渺的白水,气象非常雄伟。 在高楼钱塘江大桥有两层,底层走火车,上层走汽车,因此说像高楼一样的大桥。 一样的大桥上,俯看江水,像一条潇洒的阔带,从西面群山之下,一撇而来,越 流越宽,向东长逝,到眼睛所能见到的尽头,水和云都融合成一片混沌。 山川的壮丽和我心里正在思想的巨人形象,也融合在一起。 车在奔驰,风在欢笑,将要成熟的晚稻,沉沉地压在整片大地上。远处是重重叠 叠、连绵不断的山峰,山峰青得像透明的水晶,可又不那么沉静,我们的车子奔
跑着,远山也像一起一伏的跟着赛跑;萧山、河桥,刚刚落到眼前,却又远远退 到车的后面 中午到了绍兴城。 我们走在青石铺成的古老的街道上,心情是这样严肃又欢愉,眼睛四处张望,处 处都像有生动的故事在牵引人 片粉墙反映着白日的光辉。新台门的门口簇拥着一群红领巾。他们一看到新来 的客人,便又簇拥过来,牵牵客人的衣袖,抚弄客人的围巾,亲密地交谈,并争 先要领路。我就和这些孩子们一道拥进了黑漆的大门。 这是一座古老朴素的房屋,空阒无人,可是,这方桌,这条台,这窗前的一把椅 子都告诉了我们许多故事,就是在这座房子里,鲁迅先生幼年和农民儿子结成朋 友;在父亲的病中分担了母亲的忧愁;从这里他认识了封建社会的欺骗与毒辣 被侮辱与损害的究竟是哪一些人!十七岁的时候,在一个刮风下雨的早晨,带了 点简单的行装,辞别了母亲,走出这座黑漆大门,奔向他一生战斗的长途。 百草园是芳草萋萋的后院。这是幼年鲁迅的乐园。孩子们在园里跑着,笑着,在 那儿寻觅,可还有像人形一样的何首乌?他们又围在亭子旁边,仰着头,望着塑 像;孩子们的脸,像朝阳照耀下初开的百合花,眼睛像星星一样的明亮,亮着无 限亲切爱慕的光。 座曲折如画的小石桥把我和孩子们引到三味书屋。书房里的陈设,正像鲁迅先 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的一样,正中的书桌上,现在还放着寿老先生手 抄的唐诗。好像这儿刚刚放学,老先生和学生们都吃饭去了 今天,我们的孩子,有了明亮的课室,有了大片的草地,还有细沙铺成的球场。 他们有了自由广阔的天地。我这样想着。突然在脑中出现一座勇士的雕像 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我抚摸着身边一个孩子的头发,心中油然生出感激的深情
跑着,远山也像一起一伏的跟着赛跑;萧山、河桥,刚刚落到眼前,却又远远退 到车的后面。 中午到了绍兴城。 我们走在青石铺成的古老的街道上,心情是这样严肃又欢愉,眼睛四处张望,处 处都像有生动的故事在牵引人。 一片粉墙反映着白日的光辉。新台门的门口簇拥着一群红领巾。他们一看到新来 的客人,便又簇拥过来,牵牵客人的衣袖,抚弄客人的围巾,亲密地交谈,并争 先要领路。我就和这些孩子们一道拥进了黑漆的大门。 这是一座古老朴素的房屋,空阒无人,可是,这方桌,这条台,这窗前的一把椅 子都告诉了我们许多故事,就是在这座房子里,鲁迅先生幼年和农民儿子结成朋 友;在父亲的病中分担了母亲的忧愁;从这里他认识了封建社会的欺骗与毒辣; 被侮辱与损害的究竟是哪一些人!十七岁的时候,在一个刮风下雨的早晨,带了 一点简单的行装,辞别了母亲,走出这座黑漆大门,奔向他一生战斗的长途。 百草园是芳草萋萋的后院。这是幼年鲁迅的乐园。孩子们在园里跑着,笑着,在 那儿寻觅,可还有像人形一样的何首乌?他们又围在亭子旁边,仰着头,望着塑 像;孩子们的脸,像朝阳照耀下初开的百合花,眼睛像星星一样的明亮,亮着无 限亲切爱慕的光。 一座曲折如画的小石桥把我和孩子们引到三味书屋。书房里的陈设,正像鲁迅先 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的一样,正中的书桌上,现在还放着寿老先生手 抄的唐诗。好像这儿刚刚放学,老先生和学生们都吃饭去了。 今天,我们的孩子,有了明亮的课室,有了大片的草地,还有细沙铺成的球场。 他们有了自由广阔的天地。我这样想着。突然在脑中出现一座勇士的雕像: 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我抚摸着身边一个孩子的头发,心中油然生出感激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