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雅礼中学 2012届高三月考试卷(四)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0分。 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这个词现在似乎成为人们的新宠,一些“秀女”辗转秀场,拼的就是“亮出我自己 无奈时运不济、道行不深,往往屡战屡败。( heng) B.当年挑灯夜战时用过的煤油灯,至今还保留在许多中国人的记忆深处,成为众多人 对当年秉烛夜读的一种深情缅怀。(tio) C.又见六月。六月是高校学子一段激情难忘的日子。数以百万计的应届毕业生即将离 开校园,跑招聘、走面试、找工作成为他们生活的主题。(ymng) D.春晚伴随国人穿越了三十年,今天已经成为大家的一道精神年夜饭。但在一种无形 的重压之下,创作上却似乎产生了矫揉造作、闭门造车的黔驴技穷感。(jao)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24日在统一俄罗斯党代表大会上宣布了一条令人石破天惊 的消息:提议普京作为该政党候选人参加2012年总统选举 B.对于围棋,古力说自己的愿望就是想成为棋坛的“常青树”,而不想做昙花一现的棋 手,希望在40岁的时候还能进世界大赛的决赛。 C.年轻英俊的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疾书,《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霞 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从此在文坛熠熠生辉。 D.有人救了一猫头鹰,令人想不到的是,这只猫头鹰康复后锲而不舍报恩4年,每天 扑捉蛇和老鼠给恩人家里的猫吃,甚至给恩人也带上一份。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继“嫦娥1号”取得重大突破之后,中国的深空探测迈入了快速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时 期,神州八号已与“中国空间站”的“天宫一号”完成无人对接任务。 B.如何防止展览会的贵重物品免遭盗窃,是一件深感头痛的事,因此,主办方和参展 方都做足了安全防范工作。 C.标准的城市生活是一种昼夜被电灯操控、季节被空调控制、山水被镶进画框的生活, 也就是说,是一种越来越远离自然的生活。 D.预计未来3年内,“旅游金融体”将会逐步实现企业内部的融通“大循环”,充分发挥 内生“电子货币银行”功能必然受到公众的追捧 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小说中,大象的墓地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它仿佛一束强光,把周围的一些事物照
湖南雅礼中学 2012 届高三月考试卷(四) 语 文 试 题 本试题卷共 7 道大题,21 道 小题,共 10 页,时量 150 分钟,满分 1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秀”这个词现在似乎成为人们的新宠,一些“秀女”辗转秀场,拼的就是“亮出我自己”, 无奈时运不济、道行.不深,往往屡战屡败。(héng) B.当年挑.灯夜战时用过的煤油灯,至今还保留在许多中国人的记忆深处,成为众多人 对当年秉烛夜读的一种深情缅怀。(tiāo) C.又见六月。六月是高校学子一段激情难忘的日子。数以百万计的应.届毕业生即将离 开校园,跑招聘、走面试、找工作成为他们生活的主题。(yīng) D.春晚伴随国人穿越了三十年,今天已经成为大家的一道精神年夜饭。但在一种无形 的重压之下,创作上却似乎产生了矫.揉造作、闭门造车的黔驴技穷感。(jiǎo)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 ) A.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 24 日在统一俄罗斯党代表大会上宣布了一条令人石破天惊 .... 的消息:提议普京作为该政党候选人参加 2012 年总统选举。 B.对于围棋,古力说自己的愿望就是想成为棋坛的“常青树”,而不想做昙花一现 ....的棋 手,希望在 40 岁的时候还能进世界大赛的决赛。 C.年轻英俊的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疾书,《滕王阁序》喷薄而出 ....,“落霞 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从此在文坛熠熠生辉。 D.有人救了一猫头鹰,令人想不到的是,这只猫头鹰康复后锲而不舍 ....报恩 4 年,每天 扑捉蛇和老鼠给恩人家里的猫吃,甚至给恩人也带上一份。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 ) A.继“嫦娥 1 号”取得重大突破之后,中国的深空探测迈入了快速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时 期,神州八号已与“中国空间站”的“天宫一号”完成无人对接任务。 B.如何防止展览会的贵重物品免遭盗窃,是一件深感头痛的事,因此,主办方和参展 方都做足了安全防范工作。 C.标准的城市生活是一种昼夜被电灯操控、季节被空调控制、山水被镶进画框的生活, 也就是说,是一种越来越远离自然的生活。 D.预计未来 3 年内,“旅游金融体”将会逐步实现企业内部的融通“大循环”,充分发挥 内生“电子货币银行”功能必然受到公众的追捧。 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在小说中,大象的墓地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它仿佛一束强光,把周围的一些事物照
亮。——琐碎庸常的世俗生活,复杂莫测的同事关系, 小说意欲表达的, 或许是一个关涉精神的话题——精神的归宿,以及灵魂的安居 ①在这块墓地前,尘世间所有的恩怨是非都微不足道 ②在这束强光下,尘世间所有的恩怨是非都黯然失色 ③孤独的老人守着老屋等“魂 ④守着老屋等“魂”的孤独老人 A.①④ C.①③ 二、文言文阅读(23分。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叙小修诗 袁宏道 弟小修°,少也慧,独喜读老子、庄周、列御寇诸家言,皆自作注疏,多言外趣。既长, 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然以豪杰自命。泛舟西陵,走马塞上,穷览燕、赵、齐、鲁、吴、 越之地,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 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然 予则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气习故也。 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欲准于秦、汉,诗则必欲准于盛唐,剿袭模拟,影响步趋, 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则共指以为野狐外道。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曷尝字字学《六 经》欤?诗准盛唐矣,盛唐人曷尝字字学汉、魏欤?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 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 欲废焉而不能;雷同则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虽欲存焉而不能。故吾谓今之诗文不传矣。 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 故多真声,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发展,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 是可喜也。 盖弟既不得志于时,多感慨;贫复不任贫,病复不任病,故多愁。愁极则吟,故尝以贫 病无聊之苦,发之于诗,每每若哭若骂,不胜其哀生失路之感。予读而悲之。大概情至之语, 自能感人,是谓真诗,可传也。而或者犹以太露病之,曾不知情随境变,字逐情生,但恐不
亮。 ——琐碎庸常的世俗生活,复杂莫测的同事关系, ……小说意欲表达的, 或许是一个关涉精神的话题——精神的归宿,以及灵魂的安居。 ①在这块墓地前,尘世间所有的恩怨是非都微不足道 ②在这束强光下,尘世间所有的恩怨是非都黯然失色 ③孤独的老人守着老屋等“魂” ④守着老屋等“魂”的孤独老人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二、文言文阅读(23 分。选择题 9 分,每小题 3 分;简答题 4 分;翻译题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叙小修诗 袁宏道 弟小修①,少也慧,独喜读老子、庄周、列御寇诸家言,皆自作注疏,多言外趣。既长, 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然以豪杰自命。泛舟西陵,走马塞上,穷览燕、赵、齐、鲁、吴、 越之地,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 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然 予则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气习故也。 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欲准于秦、汉,诗则必欲准于盛唐,剿袭模拟,影响..步趋, 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则共指以为野狐外道。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曷尝字字学《六 经》欤?诗准盛唐矣,盛唐人曷尝字字学汉、魏欤?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 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 欲废焉而不能;雷同则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虽欲存焉而不能。故吾谓今之诗文不传矣。 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 故多真声,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发展,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 是可喜也。 盖弟既不得志于时,多感慨;贫复不任贫,病复不任病,故多愁。愁极则吟,故尝以贫 病无聊之苦,发之于诗,每每若哭若骂,不胜其哀生失路..之感。予读而.悲之。大概情至之语, 自能感人,是谓真诗,可传也。而或者犹以太露病之,曾不知情随境变,字逐情生,但恐不
达,何露之有?穷愁之时,痛哭流涕,颠倒反覆,不暇择音,怨矣,宁有不伤者?且燥湿异 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 【注】①小修:即袁中道,字小修,湖北公安县人。与其兄宗道、宏道都是明朝文学家。 本文是袁宏道对其弟创作的评述,有删节。②怼(dui)怨恨。 5.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剿袭模拟,影响步趋影响:模仿,仿效。 B.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粉饰:修饰,雕琢(文辞) C.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升降:盛衰,兴亡 D.不胜其哀生失路之感失路:失势,失去依靠。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予则极喜其疵处 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B.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C.不效颦于汉、魏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予读而悲之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7.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 A.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 B.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 C.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 D.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3分) (2)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曷尝字字学《六经》欤?(4分) (3)而或者犹以太露病之。(3分) 9.袁宏道为什么对他弟弟的诗文竟是“极喜其疵处”?可见他抱有怎样文学主张?结合全文 简要回答。(4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2分) 10.阅读下面的元曲,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双调]水仙子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 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①乔吉,太原人,寓居杭州,落魄江湖四十年,至正五年(1345)病卒于家。② 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之中,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③缟袂绡裳:缟袂( gaomei) 素绢的衣袖。绡(xiao)裳:薄绸的下衣 该曲未着一“梅”字,却让人时时感觉梅花的存在。试就全篇赏析这一巧妙的艺术构思
达,何露之有?穷愁之时,痛哭流涕,颠倒反覆,不暇择音,怨矣,宁有不伤者?且燥湿异 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②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 【注】①小修:即袁中道,字小修,湖北公安县人。与其兄宗道、宏道都是明朝文学家。 本文是袁宏道对其弟创作的评述,有删节。②怼(duì)怨恨。 5.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剿袭模拟,影响..步趋 影响:模仿,仿效。 B.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 粉饰:修饰,雕琢(文辞)。 C.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 升降:盛衰,兴亡。 D.不胜其哀生失路..之感 失路:失势,失去依靠。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然予则极喜其.疵处 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B.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C.不效颦于.汉、魏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予读而.悲之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7.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 ( ) A.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 B.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 C.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 D.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3 分) (2)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曷尝字字学《六经》欤?(4 分) (3)而或者犹以太露病之。(3 分) 9.袁宏道为什么对他弟弟的诗文竟是“极喜其疵处”?可见他抱有怎样文学主张?结合全文 简要回答。(4 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2 分) 10.阅读下面的元曲,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 分) [双调]水仙子·寻梅 乔 吉 ①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②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 裳 ③。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①乔吉,太原人,寓居杭州,落魄江湖四十年,至正五年(1345)病卒于家。② 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之中,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③缟袂绡裳:缟袂(gǎomèi): 素绢的衣袖。绡(xiāo)裳:薄绸的下衣。 该曲未着一“梅”字,却让人时时感觉梅花的存在。试就全篇赏析这一巧妙的艺术构思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寒衣处处催刀尺, (杜甫《秋兴八首》) (2)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 ,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4)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分。选择题6分,简答题6分) 达尔文的兰花 1862年,在《物种起源》发表3年后,达尔文出版了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达尔文研 究兰花的目的,是要证明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为《物种起源》提供补充材料 野生兰花有两万多种,花的形状、大小、颜色、香味千奇百怪,但是目的只有一个:用 花香吸引昆虫(或蜂鸟)来采蜜,花粉沾到了它们的身上,就能帮助兰花传粉。因此兰花的 繁衍离不开这些授粉者,不管它有着什么样奇怪的形状、构造,也都是为了适应授粉者。授 粉者为了能采到花蜜,也要适应兰花。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兰花和授粉者会起进化。只 有自然选择才能解释兰花构造的由来,这是达尔文研究兰花-书的主旨。 但是有一种原产马达加斯加的彗星兰却让达尔文感到了为难。这种彗星兰拉丁文学名的 意思是一尺半”,其名称源自它那令人惊骇”(达尔文语)的花的形状:它有又长又细的花 距,从花的开口到底部是一条长达28.6厘米的细管,只有底部3.8厘米处才有花蜜。“什 么样的昆虫能够吸到它的花蜜?达尔文大胆地预测:在马达加斯加必定生活着种蛾,它 们的喙能够伸到25厘米长 1873年,著名博物学家赫曼缪勒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的哥哥曾经在巴西抓到过 喙长达25厘米的天蛾,说明达尔文的预测并不那么荒唐。1903年,这种蛾终于在马达加 斯加被找到了———种长着25厘米长的喙、像小鸟一般大小(展翅13-15厘米)的大型天 蛾。它被命名为预测。这时候距离达尔文做出预测已过了41年。 达尔文之所以敢于做出这个令人惊骇的预测,是因为他深知自然选择的威力。兰花的花 距应该略长于授粉者的喙,这样授粉者在尽量伸长喙去吸花距底部的花蜜时,身体挤压到花
11.古诗文默写。(5 分,每空 1 分) (1)寒衣处处催刀尺, 。(杜甫《秋兴八首》) (2)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 (3) ,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4)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 (5)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 分。选择题 6 分,简答题 6 分) 达尔文的兰花 1862 年,在《物种起源》发表 3 年后,达尔文出版了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达尔文研 究兰花的目的,是要证明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为《物种起源》提供补充材料。 野生兰花有两万多种,花的形状、大小、颜色、香味千奇百怪,但是目的只有一个:用 花香吸引昆虫(或蜂鸟)来采蜜,花粉沾到了它们的身上,就能帮助兰花传粉。因此兰花的 繁衍离不开这些授粉者,不管它有着什么样奇怪的形状、构造,也都是为了适应授粉者。授 粉者为了能采到花蜜,也要适应兰花。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兰花和授粉者会一起进化。只 有自然选择才能解释兰花构造的由来,这是达尔文研究兰花一书的主旨。 但是有一种原产马达加斯加的彗星兰却让达尔文感到了为难。这种彗星兰拉丁文学名的 意思是“一尺半”,其名称源自它那“令人惊骇”(达尔文语)的花的形状:它有又长又细的花 距,从花的开口到底部是一条长达 28.6 厘米的细管,只有底部 3.8 厘米处才有花蜜。“什 么样的昆虫能够吸到它的花蜜?”达尔文大胆地预测:“在马达加斯加必定生活着一种蛾,它 们的喙能够伸到 25 厘米长!” 1873 年,著名博物学家赫曼·缪勒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的哥哥曾经在巴西抓到过 喙长达 25 厘米的天蛾,说明达尔文的预测并不那么荒唐。1903 年,这种蛾终于在马达加 斯加被找到了——一种长着 25 厘米长的喙、像小鸟一般大小(展翅 13-15 厘米)的大型天 蛾。它被命名为“预测”。这时候距离达尔文做出预测已过了 41 年。 达尔文之所以敢于做出这个令人惊骇的预测,是因为他深知自然选择的威力。兰花的花 距应该略长于授粉者的喙,这样授粉者在尽量伸长喙去吸花距底部的花蜜时,身体挤压到花
冠,花粉才会沾到授粉者的身上。因此,在这样的情形下,兰花的花距越长,就会迫使授粉 者沾到更多的花粉,就越容易留下更多的后代。反过来,授粉者的喙越长,就越容易吸到花 蜜,有更充足的营养,也就越容易留下更多的后代。如此这般长期互相竞赛的结果,使兰花 的花距变得越来越长,天蛾的喙也变得越来越长。 在南非,生活着十几种“长鼻'的蛾类,它们也长着细长的喙,长度可以与ˇ预测ˆ夭蛾相 媲美,但到目前为止,在当地人们还没有发现细长的花距的花。在马达加斯加还有一种与 尺半彗星兰同属的兰花,它的花距还要长,长达40厘米。1991年,美国昆虫学家基因克 里茨基( Gene Kritsky)学达尔文做出预测:在马达加斯加还存在着种未知的大型蛾类, 其喙长达38厘米! 这个预测还未被证实。这种兰花在野外已经绝迹了,靠人工栽培存活了下来。它的传粉 者是否也已灭绝?我们只能希望,它能靠吸取其他花的蜜而生存下去。也许用不着再等41 年,又会有种奇特的天蛾令人惊骇。 12.下列关于彗星兰进化成目前这种形状的原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使授粉者吸花距底部的花蜜时能沾到更多花粉,彗星兰的花距变得越来越长 B.为了使昆虫(或蜂鸟〕能够采到花蜜,彗星兰的花距才进化成细长的奇怪形状 C.彗星兰的花距越长,就越容易留下更多的后代,后代彗星兰的花距也就越来越长 D.彗星兰的花距变得越来越长,是它和天蛾的喙长期互相竞赛,自然选择的结果。 1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达尔文认为只有自然选择才能解释兰花构造的由来,他对于兰花的研究,很好地弥 补了《物种起源》理论的缺陷 B.喙长的天蛾,容易吸到花蜜,营养更充足,容易留下更多后代,于是在自然选择的 作用下,天蛾的喙变成现在这样长, C.1873年,著名博物学家赫曼·缪勒在巴西亲自抓到过喙长达25厘米的天蛾,证明了 达尔文的预测是有科学依据的。 D.马达加斯加还有一种花距长达40厘米的兰花,但在野外已经绝迹了,这是因为现 实中不存在喙长达38厘米大型蛾类 14.有人认为:诞生天才的土地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某物的崇敬心。请结合本文中达 尔文天才的预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冠,花粉才会沾到授粉者的身上。因此,在这样的情形下,兰花的花距越长,就会迫使授粉 者沾到更多的花粉,就越容易留下更多的后代。反过来,授粉者的喙越长,就越容易吸到花 蜜,有更充足的营养,也就越容易留下更多的后代。如此这般长期互相竞赛的结果,使兰花 的花距变得越来越长,天蛾的喙也变得越来越长。 在南非,生活着十几种“长鼻”的蛾类,它们也长着细长的喙,长度可以与“预测”天蛾相 媲美,但到目前为止,在当地人们还没有发现细长的花距的花。在马达加斯加还有一种与“一 尺半”彗星兰同属的兰花,它的花距还要长,长达 40 厘米。1991 年,美国昆虫学家基因·克 里茨基(Gene Kritsky)学达尔文做出预测:在马达加斯加还存在着一种未知的大型蛾类, 其喙长达 38 厘米! 这个预测还未被证实。这种兰花在野外已经绝迹了,靠人工栽培存活了下来。它的传粉 者是否也已灭绝?我们只能希望,它能靠吸取其他花的蜜而生存下去。也许用不着再等 41 年,又会有一种奇特的天蛾令人惊骇。 12.下列关于彗星兰进化成目前这种形状的原因。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为了使授粉者吸花距底部的花蜜时能沾到更多花粉,彗星兰的花距变得越来越长。 B.为了使昆虫(或蜂鸟)能够采到花蜜,彗星兰的花距才进化成细长的奇怪形状。 C.彗星兰的花距越长,就越容易留下更多的后代,后代彗星兰的花距也就越来越长。 D.彗星兰的花距变得越来越长,是它和天蛾的喙长期互相竞赛,自然选择的结果。 1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达尔文认为只有自然选择才能解释兰花构造的由来,他对于兰花的研究,很好地弥 补了《物种起源》理论的缺陷。 B.喙长的天蛾,容易吸到花蜜,营养更充足,容易留下更多后代,于是在自然选择的 作用下,天蛾的喙变成现在这样长。 C.1873 年,著名博物学家赫曼·缪勒在巴西亲自抓到过喙长达 25 厘米的天蛾,证明了 达尔文的预测是有科学依据的。 D.马达加斯加还有一种花距长达 40 厘米的兰花,但在野外已经绝迹了,这是因为现 实中不存在喙长达 38 厘米大型蛾类。 14.有人认为:诞生天才的土地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某物的崇敬心”。请结合本文中达 尔文天才的预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