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西方哲学家论体验: 伽达默尔:“体验”这个概念是十九世纪 七十年代由狄尔泰加以概念化的。“体验” 的德语原文(Erlebnis)是“经历” (erleben)的名词化,而“经历”又是生 命、生存、生活(leben)的动词化。因此, “体验”是一种跟生命、生存、生活密切 关联的经历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西方哲学家论体验: 伽达默尔: “体验”这个概念是十九世纪 七十年代由狄尔泰加以概念化的。 “体验” 的德语原文(Erlebnis)是“经历” (erleben)的名词化,而“经历” 又是生 命、生存、生活(leben)的动词化。因此, “体验”是一种跟生命、生存、生活密切 关联的经历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王夫之从印度因明学中引进“现量”的概念,用来 说明美感(审美活动)的性质: “现量”,“现”者有“现在”义,有“现成”义, 有“显现真实”义。 “现在”,不缘过去作影; “现成”,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 “显现真实”,乃彼之体性本自如此,显现无疑 不参虚妄。 “现量”Vs“比量”“非量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王夫之从印度因明学中引进“现量”的概念,用来 说明美感(审美活动)的性质: “现量” , “现”者有“现在”义,有“现成”义, 有“显现真实”义。 “现在” ,不缘过去作影; “现成” ,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 “显现真实” ,乃彼之体性本自如此,显现无疑, 不参虚妄。 “现量” vs “比量”“非量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王夫之: “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 禅宗: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曰:“庭前柏树子!” 曰:“和尚莫将境示人?” 师曰:“不将境示人。” 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曰:“庭前柏树子。” 一《五灯会元》
• 王夫之: “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 ”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禅宗: 问: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曰: “庭前柏树子!” 曰: “和尚莫将境示人?” 师曰: “不将境示人。 ” 曰: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曰: “庭前柏树子。 ” ——《五灯会元》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卡西尔:“在科学中,我们力图把各种现象追溯到它们的终 极因,追溯到它们的一般规律和原理。在艺术中,我们专注 于现象的直接外观,并且最充分地欣赏着这种外观的全部丰 富性和多样性。” 伽达默尔:“一种审美体验总是包含着某个无限整体的经 验。 朱光潜:“在观赏的一刹那中,观赏者的意识只被一个完整 而单纯的意象占住,微尘对于他便是大千;他忘记时光的飞 驰,刹那对于他便是终古。” 宗自华:“把玩‘现在’,在刹那的现量的生活里求极量的 丰富和充实” 王夫之: “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 陆机:“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文赋》)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 “在科学中,我们力图把各种现象追溯到它们的终 极因,追溯到它们的一般规律和原理。在艺术中,我们专注 于现象的直接外观,并且最充分地欣赏着这种外观的全部丰 富性和多样性。 ” : “一种审美体验总是包含着某个无限整体的经 验。 ” : “在观赏的一刹那中,观赏者的意识只被一个完整 而单纯的意象占住,微尘对于他便是大千;他忘记时光的飞 驰,刹那对于他便是终古。 ” : “把玩‘现在’ ,在刹那的现量的生活里求极量的 丰富和充实” : “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 。 :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文赋》)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美感 与人的 当下、 瞬间直 充满意 “华奕照 (体验) 生命、 直接的 觉到一 蕴的感 耀,动 人生紧 经验 个整体 性世界 人无际” 密相联 的经验 认识 孤立地 抽象的 在逻辑 限定的、 “理论是 研究对 概念认 思维中 抽象的 灰色的” 象世界 识 把事物 概念体 的整体 系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美感 (体验) 与人的 生命、 人生紧 密相联 的经验 当下、 直接的 经验 瞬间直 觉到一 个整体 充满意 蕴的感 性世界 “华奕照 耀,动 人无际” 认识 孤立地 研究对 象世界 抽象的 概念认 识 在逻辑 思维中 把事物 的整体 限定的、 抽象的 概念体 系 “理论是 灰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