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中考试卷议论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王强整理 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 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 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 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文有删改) 17.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经?(3分) 答 18.文章①③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答 19.文章④⑤段论证了读书的好处,请你再为“读书有益”补充一个道理论据。(3分) 20.简述本文的论征过程。(3分) 21.联系你的阅读经历,谈谈读书给你带来的好处。(3分) 答 答案:(三)阅读《最美的姿态》,完成17-21题。(16分) 17.(3分)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18.(4分)对比论证(或正反对比论证)(2分),通过对比,论证了阅读与不阅读,会区别出 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如在方式,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2分) 19.(3分,所写道理论据契合“读书有益”即可) 示例一:腹有诗书气自华。 示例二: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0.(3分,简述论证过程时,做到思路清晰、表述准确即可得分 示例:文章首先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分析了读书 的好处;最后得出了“人类最美的姿态是读书”这一结论。 21.(3分)学生能联系自身的“阅读经历”谈读书的好处,言之成理即可。 (2017江苏常州)阅读议论文,完成11~15题。(共13分) 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高国成 ①拿破仑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一利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 ②一名军人过硬的本领,是拳头暴是意志;一支军队可持的法宝,是武器装备更是战斗 精神。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无论是对抗反动派军队,还是对垒日本侵略军,我们从来没在 武器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总能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军 县有“逢敌亮剑、英勇顽强”的血性虎气,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这也 充分印证了这样一句真理: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③如今,少数吃着薯片、看着大片、玩着芯片长大的年轻官兵,对强敌有少许“恐高心 态”,对精神能否战胜利剑有所怀疑,对传承军人血性的意义认知不足,对立足现有装备打 胜仗的信心、决心不足。有的唯技术论,认为技不如人,打赢胜算不大:还有的唯武器论, 认为器不如人,无法与对手较量 ④剑之利靠科技,剑之雄靠士气,剑之魂靠血性。战场不仅是武器装备的对抗,更是军 人血性和勇气的较量。精神上有了“恐高症”,战场上就无法抢占胜利的“制高点”。武器上 的差距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观念上有“代差”、精神上有“落差”。武器装备上的不足可以通 过意志、精神和信念等因素来弥补,而心理上的“恐高”不消除,精神上的“准备”不到位
2017 中考试卷议论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 王强 整理 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 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 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 型台……这一切场 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文有删改) 17.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经?(3 分) 答: 18.文章①-③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 分) 答: 19.文章④⑤段论证了读书的好处,请你再为“读书有益”补充一个道理论据。(3 分) 答: 20.简述本文的论征过程。 (3 分) 答: 21.联系你的阅读经历,谈谈读书给你带来的好处。(3 分) 答: 答案:(三)阅读《最美的姿态》,完成 17-21 题。(16 分) 17. (3 分)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18. (4 分)对比论证(或正反对比论证)(2 分),通过对比,论证了阅读与不阅读,会区别出 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如在方式,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 2 分) 19. (3 分,所写道理论据契合“读书有益”即可) 示例一:腹有诗书气自华。 示例二: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0. (3 分,简述论证过程时,做到思路清晰、表述准确即可得分 示例:文章首先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分析了读书 的 好处;最后得出了“人类最美的姿态是读书”这一结论。 21. (3 分)学生能联系自身的“阅读经历”谈读书的好处,言之成理即可。 (2017 江苏常州)阅读议论文,完成 11~15 题。(共 13 分) 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高国成 ①拿破仑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 ②一名军人过硬的本领,是拳头暴是意志;一支军队可持的法宝,是武器装备更是战斗 精神。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无论是对抗反动派军队,还是对垒日本侵略军,我们从来没在 武器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总能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军 具有“逢敌亮剑、英勇顽强”的血性虎气,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这也 充分印证了这样一句真理: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③如今,少数吃着薯片、看着大片、玩着芯片长大的年轻官兵,对强敌有少许“恐高心 态”,对精神能否战胜利剑有所怀疑,对传承军人血性的意义认知不足,对立足现有装备打 胜仗的信心、决心不足。有的唯技术论,认为技不如人,打赢胜算不大;还有的唯武器论, 认为器不如人,无法与对手较量。 ④剑之利靠科技,剑之雄靠士气,剑之魂靠血性。战场不仅是武器装备的对抗,更是军 人血性和勇气的较量。精神上有了“恐高症”,战场上就无法抢占胜利的“制高点”。武器上 的差距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观念上有“代差”、精神上有“落差”。武器装备上的不足可以通 过意志、精神和信念等因素来弥补,而心理上的“恐高”不消除,精神上的“准备”不到位
017中考试卷议论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王强整理 未战先怯、遇敌先怂,何足一战? ⑤战争的胜负,四分之三取决于精神因素,只有四分之一取决于实际力量的对比。抗美 援朝战争中,美军一个军拥有坦克430辆,我初入朝的6个军无一辆坦克:美军一个步兵师 拥有电台1600部,我一个军才数十部,仅装备到营,营以下通信依然靠军号和哨子。但是, 志愿军打赢了战争,获得了对手的尊敬,靠的就是“东方之谜”的神奇、“钢少气多”的魅 力,以及“原木在移动①”的震撼。! ⑥气为兵神,勇为兵本。气实则斗,气夺则走。缺失战斗意志,丧失必胜信念,打仗必 败!甲午战争中,清军与日军的装备差距不大,但少数官兵没有敢于亮剑、刺刀见红的拼命 精神,一遇强敌,要么逃跑,要么投降。如此恐惧心理、恐战心态,再先进的武器也挽救不 了覆灭的命运。 ⑦枪是不会自己动的,需要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驾驭。朱德元帅也说过:“勇敢加 技术,就战无不胜。”未来战争中,武器在战斗力要素中的;比重有所提升。但武器依然要 靠人来操作,人始终是武器的灵魂和主宰。有了人的现代化,有了人的智慧和血性,人与装 备才能完美结合,发挥最大战斗力。 ⑧心胜则兴,心败则衰。真正的力量,发自内心。如果内心缺乏力量而期待装备力量 技术力量来弥补,那么不管外部力量多么壮观、多么强大,恐怕都难以支撑。除了胜利一无 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具有敢于亮剑、血战到底的意志 性和精神。 (选自《解放军报>) 注】①原木在移动:朝鲜战场上,被冻僵的志愿军战士,虽动作僵硬如原木,但仍冲 锋不止,视死如归,让敌军肝胆俱裂。于是联合国军士兵用“原木”来称呼让他们震惊不已 的中国军人 11.请简述本文的写作目的。(2分) 12.请分析文章第⑤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分) 13.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3分) 精神上有了“恐高症”,战场上就无法抢占胜利的“制高点” 14.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第⑥段的观点?请说明理由。(3分) 进攻意大利时,为了出奇制胜,拿破仑派了一支部队翻越高山,经过一条冒险的“死亡 之路”。每当部队遇到特殊困难,雄壮的冲锋号声就会响彻群山之巅。尽管在危险的攀登中 到处充满了障碍,导致部队被拉长到30公里,但始终没有一个士兵掉队。四天之后,这支 部队犹如神兵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平原。 通读全文,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2分 A.文章开头引用拿破仑的名言,是专门为了引出本文的论题:利剑与精神 B.本文论证思路清晰:第①段提出问题,②至⑥段分析问题,⑦至⑧段得出结论 C.作者认为,未来战争中,武器在战斗力要素中的比重会有所提升。武器是灵魂和主
2017 中考试卷议论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 王强 整理 未战先怯、遇敌先怂,何足一战? ⑤战争的胜负,四分之三取决于精神因素,只有四分之一取决于实际力量的对比。抗美 援朝战争中,美军一个军拥有坦克 430 辆,我初入朝的 6 个军无一辆坦克;美军一个步兵师 拥有电台 1600 部,我一个军才数十部,仅装备到营,营以下通信依然靠军号和哨子。但是, 志愿军打赢了战争,获得了对手的尊敬,靠的就是“东方之谜”的神奇、“钢少气多”的魅 力,以及“原木在移动①”的震撼。! ⑥气为兵神,勇为兵本。气实则斗,气夺则走。缺失战斗意志,丧失必胜信念,打仗必 败!甲午战争中,清军与日军的装备差距不大,但少数官兵没有敢于亮剑、刺刀见红的拼命 精神,一遇强敌,要么逃跑,要么投降。如此恐惧心理、恐战心态,再先进的武器也挽救不 了覆灭的命运。 ⑦枪是不会自己动的,需要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驾驭。朱德元帅也说过:“勇敢加 技术,就战无不胜。”未来战争中,武器在战斗力要素中的;比重有所提升。但武器依然要 靠人来操作,人始终是武器的灵魂和主宰。有了人的现代化,有了人的智慧和血性,人与装 备才能完美结合,发挥最大战斗力。 ⑧心胜则兴,心败则衰。真正的力量,发自内心。如果内心缺乏力量而期待装备力量、 技术力量来弥补,那么不管外部力量多么壮观、多么强大,恐怕都难以支撑。除了胜利一无 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具有敢于亮剑、血战到底的意志、血 性和精神。 (选自《解放军报>) 【注】①原木在移动:朝鲜战场上,被冻僵的志愿军战士,虽动作僵硬如原木,但仍冲 锋不止,视死如归,让敌军肝胆俱裂。于是联合国军士兵用“原木”来称呼让他们震惊不已 的中国军人。 11.请简述本文的写作目的。(2 分) 12.请分析文章第⑤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 分) 13.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3 分) 精神上有了“恐高症 ...”,战场上就无法抢占胜利的“制高点 ...”。 14.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第⑥段的观点?请说明理由。(3 分) 进攻意大利时,为了出奇制胜,拿破仑派了一支部队翻越高山,经过一条冒险的“死亡 之路”。每当部队遇到特殊困难,雄壮的冲锋号声就会响彻群山之巅。尽管在危险的攀登中 到处充满了障碍,导致部队被拉长到 30 公里,但始终没有一个士兵掉队。四天之后,这支 部队犹如神兵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平原。 15.通读全文,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2 分)( ) A.文章开头引用拿破仑的名言,是专门为了引出本文的论题:利剑与精神。 B.本文论证思路清晰:第①段提出问题,②至⑥段分析问题,⑦至⑧段得出结论。 C.作者认为,未来战争中,武器在战斗力要素中的比重会有所提升。武器是灵魂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