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中考试卷议论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王强整理 23.答案示例:①建立起“目光”这一具体表情与内在思想品质之间的联系:眼睛是心灵的 窗户,目光是灵魂的折射。所以写“目光”就是写心灵,写思想,写品质。②“目光”与具 体生活的关系更直接、更密切。将具体形象的目光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而表现对自然、 社会、人生的思考感悟,既避免了空洞说教,又不落俗套,使文章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 的感染力。评分:答对一点得3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4.答案示例:示例一,“无家可归的燕子欢迎它或者拒绝它”,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燕子 以人的心理情态,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物的态度。示例二,第⑨段采用设问句式,有问 有答,以问作答,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美与善的向往与追求、对生态环境的忧思、对 生命的关爱和亲近自然的渴望,有效引发了读者对该存放怎样的目光的思考。示例三,“这 样的目光灬消融于长夜”,运用比喻,将圣人高质量的“目光”描绘得具体形象、生动可感。 评分:举例1分,赏析2分,共3分。只举出例句不得分。其他答案符合要求即可。 25.答案示例:示例一,一个人以真善美的心灵对待他人和自然万物,那么,他人和自然万 物就会变得真善美:我们大家都以真善美的心灵对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的质量就会变得更 好更高。示例二,作者渴望用真善美涵养人们的心灵,表达了对真善美品质的呼唤和对美好 世界的向往。评分:答对一种得3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017海南)(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8-21题。(11分) 俭以养德 张玮 ①诸葛亮在《诚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追求奢侈,衣服买名牌,手机带高档。但你们知道吗,著名主持人汪 涵的手机居然是个便宜的“老古董”,甚至连智能手机都不是。现在的他身价与日俱增, 但他从不把多余的时间浪费在生活消费上,而是潜心学习,专心工作。因此,他的主持功 力越来越强,修养和学识也不断提升,成为了中国主持界的翘楚。鲁迅说:“生活太安逸 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生活和工作是相连的,一个人一旦在生活上抛弃了节俭的品 格,追求了享受和安逸,他在工作上也就很难再经受住艰苦的考验,甚至会日渐堕落。 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一辈革命家堪称俭与廉的典范。周恩来总理一贯倡 导勤俭节约,要求一切招待用品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不能铺张华丽。1962年夏 天,周恩来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 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余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 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新中国成立之初,物资匮乏,百废待兴,毛泽东主席一件睡衣穿了多 年,朱德同志每顿不过是一碗米饭、三小碟菜、一个汤。回溯历史,从井冈山、延安到西 柏坡,从“两个务必”到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我们党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奢 靡享乐,发扬俭以养德的优良传统。 ④可是有些人,终究不能坚守节俭底线,迷恋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最终把自己送 进了监狱。云南省省委书记白恩培自己一年工资十来万,爱人是央企领导,一年也有几十 万收入,足够过上宽裕的生活。但他还是不能坚守“俭”字,丢弃了节俭的意识,纵容自 己的贪欲,结果一步步滑向了罪恶的深渊,最终害人害己。在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 中,他面对镜头失声痛哭、追悔莫及 ⑤《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 源,勤俭节约不仅给人们带来富裕安宁的生活,还给人们带来许多益处。它培养人们自我 克制的习惯,它使精明、谨慎渗入人们的生活,它使人们拥有安逸、闲适平和的心态。而 奢侈是一只无形的魔爪,它会把你推向犯罪的深渊,难以回头。因为你获得越多,就愈贪 婪,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正如白居易所说的“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2017 中考试卷议论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 王强 整理 23.答案示例:①建立起“目光”这一具体表情与内在思想品质之间的联系:眼睛是心灵的 窗户,目光是灵魂的折射。所以写“目光”就是写心灵,写思想,写品质。②“目光”与具 体生活的关系更直接、更密切。将具体形象的目光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而表现对自然、 社会、人生的思考感悟,既避免了空洞说教,又不落俗套,使文章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 的感染力。评分:答对一点得 3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4.答案示例:示例一,“无家可归的燕子„„欢迎它或者拒绝它”,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燕子 以人的心理情态,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物的态度。示例二,第⑨段采用设问句式,有问 有答,以问作答,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美与善的向往与追求、对生态环境的忧思、对 生命的关爱和亲近自然的渴望,有效引发了读者对该存放怎样的目光的思考。示例三,“这 样的目光„„消融于长夜”,运用比喻,将圣人高质量的“目光”描绘得具体形象、生动可感。 评分:举例 1 分,赏析 2 分,共 3 分。只举出例句不得分。其他答案符合要求即可。 25.答案示例:示例一,一个人以真善美的心灵对待他人和自然万物,那么,他人和自然万 物就会变得真善美;我们大家都以真善美的心灵对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的质量就会变得更 好更高。示例二,作者渴望用真善美涵养人们的心灵,表达了对真善美品质的呼唤和对美好 世界的向往。评分:答对一种得 3 分,共 3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017 海南)(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 18-21 题。(11 分) 俭以养德 张玮 ①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追求奢侈,衣服买名牌,手机带高档。但你们知道吗,著名主持人汪 涵的手机居然是个便宜的“老古董”,甚至连智能手机都不是。现在的他身价与日俱增, 但他从不把多余的时间浪费在生活消费上,而是潜心学习,专心工作。因此,他的主持功 力越来越强,修养和学识也不断提升,成为了中国主持界的翘楚。鲁迅说:“生活太安逸 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生活和工作是相连的,一个人一旦在生活上抛弃了节俭的品 格,追求了享受和安逸,他在工作上也就很难再经受住艰苦的考验,甚至会日渐堕落。 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一辈革命家堪称俭与廉的典范。周恩来总理一贯倡 导勤俭节约,要求一切招待用品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不能铺张华丽。1962 年夏 天, 周恩来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 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 20 余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 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新中国成立之初,物资匮乏,百废待兴,毛泽东主席一件睡衣穿了多 年,朱德同志每顿不过是一碗米饭、三小碟菜、一个汤。回溯历史,从井冈山、延安到西 柏坡,从“两个务必”到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我们党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奢 靡享乐,发扬俭以养 德的优良传统。 ④可是有些人,终究不能坚守节俭底线,迷恋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最终把自己送 进了监狱。云南省省委书记白恩培自己一年工资十来万,爱人是央企领导,一年也有几十 万收入,足够过上宽裕的生活。但他还是不能坚守“俭”字,丢弃了节俭的意识,纵容自 己的贪欲,结果一步步滑向了罪恶的深渊,最终害人害己。在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 中, 他面对镜头失声痛哭、追悔莫及。 ⑤《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 源,勤俭节约不仅给人们带来富裕安宁的生活,还给人们带来许多益处。它培养人们自我 克制的习惯,它使精明、谨慎渗入人们的生活,它使人们拥有安逸、闲适平和的心态。而 奢侈是一只无形的魔爪,它会把你推向犯罪的深渊,难以回头。因为你获得越多,就愈贪 婪,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正如白居易所说的“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017中考试卷议论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王强整理 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个人要成功,社会要进步,国 家要发展,就要不忘初心、坚持不懈,保持简朴的作风。试想,如果汪涵取得成就后,就 开始追逐名利和享受,他还能不断取得进步成为主持界的精英吗?如果老一辈革命家不坚 守节俭底线,而是贪图享乐,我们国家还能历经艰险成长起来吗? 选自《演讲与口才》2017年04期有删改)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摘录原文语句回答。(2分) 答 19.文章第④、第⑤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0.下面四个例子均来自课文,能够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2分) A.在买牡蛎时,我给于勒10个铜子的小费,母亲吓了一跳,骂我是疯子。一—《我的叔 叔于勒》 父亲为了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今天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回一片瓦,再就是 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一—《台阶》 C.在鲁镇,只有阔绰的穿长衫的人才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 长衫的唯一的人 《孔乙己》 D.杨二嫂由于生活不景气,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每日必到,或是拿走手套,或是拿 碗碟等小东西。《故乡》 21.请在第⑦段的横线上给文章补写结尾,回应论点,总结全文。(3分) 答案 《俭以养德》(11分) 18.(2分)俭以养德(或“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9.(4分)第④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云南省省委书记白恩培这一典型的事例, 从反面有力地论证了“不能坚守节俭的底线,最终害人害己”的论点。 第⑤段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引用了《左传》和白居易的名言警句有力的论证了“节俭 可以给人带来益处,奢侈会把人推向深渊”这一论点 【评分标准:4分。论证方法2分,作用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语文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2页(共3页 20.(2分)B 21.(3分)示例:俭以养德,一个“俭”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做到,我们才能 保持自己的操守,硪砺自己的德行,不断提升自己! 【评分标准:3分。回应论点给1分,能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语言总结全文给2分。有欠 缺酌情扣分】 (2017湖南娄底市)(四)品读经典,聆听高处的声音 白龙 ①站在不同高度的书籍上,人们看到的风景各异:从低处的一叶障目到高处的霞光万丈,阅 读的厚度,决定了人生格局与眼界心胸。如果把人类文明比做一座山峰,那么雄踞高山之巅 的,就是历经世代淘洗而筛选出的经典文本 ②阅读经典,如同聆听山巅之城的智者们穿越时空的遥远回响。经典作品代表着人类精神的 复杂性,标志着我们共同的先辈曾经抵达过的精神高度和思想深度。它对人心的理解和体恤, 犹如一双越过时空的温暖臂膀,环住一个个困在冰冷湖面的灵魂。它以锐利的穿透力,让那 些只知和现实讨价还价的人们,懂得什么叫对这个世界爱得深沉、情之激越,什么叫思想的
2017 中考试卷议论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 王强 整理 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个人要成功,社会要进步,国 家要发展,就要不忘初心、坚持不懈,保持简朴的作风。试想,如果汪涵取得成就后,就 开始追逐名利和享受,他还能不断取得进步成为主持界的精英吗?如果老一辈革命家不坚 守节俭底线,而是贪图享乐,我们国家还能历经艰险成长起来吗? ⑦ 。 (选自《演讲与口才》2017 年 04 期有删改) 18.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摘录原文语句回答。(2 分) 答: 19. 文章第④、第⑤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答: 20. 下面四个例子均来自课文,能够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2 分) A.在买牡蛎时,我给于勒 10 个铜子的小费,母亲吓了一跳,骂我是疯子。——《我的叔 叔于勒》 B.父亲为了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今天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回一片瓦,再就是 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台阶》 C.在鲁镇,只有阔绰的穿长衫的人才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 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 D.杨二嫂由于生活不景气,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每日必到,或是拿走手套,或是拿 碗碟等小东西。 《故乡》 21. 请在第⑦段的横线上给文章补写结尾,回应论点,总结全文。(3 分) 答: 答案: (二) 《俭以养德》(11 分) 18. (2 分)俭以养德(或“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9. (4 分)第④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云南省省委书记白恩培这一典型的事例, 从反面有力地论证了“不能坚守节俭的底线,最终害人害己”的论点。 第⑤段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引用了《左传》和白居易的名言警句有力的论证了“节俭 可以给人带来益处,奢侈会把人推向深渊”这一论点。 【评分标准:4 分。论证方法 2 分,作用 2 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语文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 2 页(共 3 页) 20. (2 分)B 21. (3 分)示例:俭以养德,一个“俭”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做到,我们才能 保持自己的操守,硪砺自己的德行,不断提升自己! 【评分标准:3 分。回应论点给 1 分,能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语言总结全文给 2 分。有欠 缺 酌情扣分】 (2017 湖南娄底市)(四)品读经典,聆听高处的声音 白 龙 ①站在不同高度的书籍上,人们看到的风景各异;从低处的一叶障目到高处的霞光万丈,阅 读的厚度,决定了人生格局与眼界心胸。如果把人类文明比做一座山峰,那么雄踞高山之巅 的,就是历经世代淘洗而筛选出的经典文本。 ②阅读经典,如同聆听山巅之城的智者们穿越时空的遥远回响。经典作品代表着人类精神的 复杂性,标志着我们共同的先辈曾经抵达过的精神高度和思想深度。它对人心的理解和体恤, 犹如一双越过时空的温暖臂膀,环住一个个困在冰冷湖面的灵魂。它以锐利的穿透力,让那 些只知和现实讨价还价的人们,懂得什么叫对这个世界爱得深沉、情之激越,什么叫思想的
017中考试卷议论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王强整理 力道和思考的痛感 ③然而,在纷纭万状的信息社会,进入经典文本所构成的精神世界是困难的,也是奢侈的 那似乎是一个和我们厕身其间的世界相平行的空间,独立、缥缈而易碎,一个电话或者微信 的侵扰,就能迅速把我们拉回现实。古人说,闭门即是深 奔波忙碌的现代人来说,仅仅闭门恐怕是不够的,只有在静谧无声的夜晩,待一天的工作结 束,关上手机,才能翻开泛黄的书页,小心翼翼地捕捉来自遥远时空的细弱声响。那个高处 的世界并不许诺我们具体的好处,但入得其门,自然会感受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产生一种 “只有高贵纯洁心灵能够感受的欢愉” ④正如登山需要阶梯,进入经典作品的世界同样需要拾阶而上。有时,理解经典作品的主题 是困难的,需要借助思想的阶梯。理解经典作品中的主题,一般历千载而不变,充满泛着古 老铜绿的端庄大词,重如千钧、庄严肃穆。诸如民族和命运、历史与兴衰等等。有时,通过 部经典去理解另一部经典,方能参透义理之精妙,醉心于云蒸霞蔚的经典意象,比如国学 上“以传注经”的传统就是如此。有时,理解经典也需要人生的准备。正如陈年老茶需要用 沸水才能浇出厚重余味,理解经典也需要我们用老水手般的人生阅历,用经久不息的温热内 心,浇开经典作品中只属于独特个体的专属气息。惟其如此,方能找到每个人心中的哈姆雷 特,让经典的鉴赏者代代不绝 ⑤经典只会让人变得谦逊,因为见识了大海而更懂得什么叫沉潜往复,登上了群山之巅而更 能体会山花的璀璨只若指间流沙。而愈了解人类精神的由来和思想的系谱,人们才会愈发认 清自己在这个世界所处的位置,从而拥抱真正属于自己的未来,写下属于我们时代的经典。 (2017年04月25日《人民网》,有改动) (1)选文第③段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在选文第⑤段中,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去理解经典? (3)在互联网+时代,有不少同学热衷于网络小说、动漫作品,觉得这些比经典作品要通俗 有趣、刺激。结合选文,说说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答 答案:13.对比论证,将古人与现代人的阅读环境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在纷纭万狀的信 息社会,进入经典文本所构成的精神世界是困难的,也是奢侈的”观点,使论证更加深刻 阅读经典,理解经典,关键要读懂经典中暗貪的精神,表现出的思想内涵-;我认为这些同 学的观点是不对的,经典是思想丰富的作品,它重如千钧、庄严肃穆,阅读之后会让人 厚重,给人以“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而网络小说、动漫作品虽然通俗、有趣、刺激,但思 想肤浅,没有教育意义,甚至还会将读者引入歧途,作为一时的娱乐可以,长期阅读还是经 典能提升一个人的气质与精神, (2017青海西宁)(二)阅读张保振的《交友之道》一文,回答问题。(15分) 交友之道 ①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说明朋友的重要。《诗·小雅》言:“虽有兄 弟,不如友生”,说明朋友的至要。《孟子·滕文公上》载:“出入相友”,说明朋友的必 要。朋友的重要、至要、必要,在古人看来,是“友也者,友其德也”的。所以,与朋友 交,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也就是说,交友要有选择,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 ②那么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交友呢? ③交友之道首先是择友。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对朋友,古人们看得很重,认为 是“五伦之一”,是“平居可与共道德,缓急可与共患难。”并认为,“友则两相关切。 若酒肉饮博,相与往还,此党也,非友也。”(蒲松龄语)所以,择友,就要或道同相
2017 中考试卷议论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 王强 整理 力道和思考的痛感。 ③然而,在纷纭万状的信息社会,进入经典文本所构成的精神世界是困难的,也是奢侈的。 那似乎是一个和我们厕身其间的世界相平行的空间,独立、缥缈而易碎,一个电话或者微信 的侵扰,就能迅速把我们拉回现实。古人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而现在,对于 奔波忙碌的现代人来说,仅仅闭门恐怕是不够的,只有在静谧无声的夜晚,待一天的工作结 束,关上手机,才能翻开泛黄的书页,小心翼翼地捕捉来自遥远时空的细弱声响。那个高处 的世界并不许诺我们具体的好处,但入得其门,自然会感受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产生一种 “只有高贵纯洁心灵能够感受的欢愉”。 ④正如登山需要阶梯,进入经典作品的世界同样需要拾阶而上。有时,理解经典作品的主题 是困难的,需要借助思想的阶梯。理解经典作品中的主题,一般历千载而不变,充满泛着古 老铜绿的端庄大词,重如千钧、庄严肃穆。诸如民族和命运、历史与兴衰等等。有时,通过 一部经典去理解另一部经典,方能参透义理之精妙,醉心于云蒸霞蔚的经典意象,比如国学 上“以传注经”的传统就是如此。有时,理解经典也需要人生的准备。正如陈年老茶需要用 沸水才能浇出厚重余味,理解经典也需要我们用老水手般的人生阅历,用经久不息的温热内 心,浇开经典作品中只属于独特个体的专属气息。惟其如此,方能找到每个人心中的哈姆雷 特,让经典的鉴赏者代代不绝。 ⑤经典只会让人变得谦逊,因为见识了大海而更懂得什么叫沉潜往复,登上了群山之巅而更 能体会山花的璀璨只若指间流沙。而愈了解人类精神的由来和思想的系谱,人们才会愈发认 清自己在这个世界所处的位置,从而拥抱真正属于自己的未来,写下属于我们时代的经典。 (2017 年 04 月 25 日《人民网》,有改动) (1)选文第③段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2)在选文第⑤段中,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去理解经典? 答: (3)在互联网+时代,有不少同学热衷于网络小说、动漫作品,觉得这些比经典作品要通俗、 有趣、刺激。结合选文,说说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答: 。 答案:13.对比论证,将古人与现代人的阅读环境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在纷纭万状的信 息社会,进入经典文本所构成的精神世界是困难的,也是奢侈的”观点,使论证更加深刻.; 阅读经典,理解经典,关键要读懂经典中暗含的精神,表现出的思想内涵.;我认为这些同 学的观点是不对的.经典是思想丰富的作品,它重如千钧、庄严肃穆,阅读之后会让人思想 厚重,给人以“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而网络小说、动漫作品虽然通俗、有趣、刺激,但思 想肤浅,没有教育意义,甚至还会将读者引入歧途,作为一时的娱乐可以,长期阅读还是经 典能提升一个人的气质与精神.; (2017 青海西宁)(二)阅读张保振的《交友之道》一文,回答问题。(15 分) 交友之道 ①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说明朋友的重要。《诗•小雅》言:“虽有兄 弟,不如友生”,说明朋友的至要。《孟子•滕文公上》载:“出入相友”,说明朋友的必 要。朋友的重要、至要、必要,在古人看来,是“友也者,友其德也”的。所以,与朋友 交,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也就是说,交友要有选择,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 ②那么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交友呢? ③交友之道首先是择友。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对朋友,古人们看得很重,认为 是“五伦之一”,是“平居可与共道德,缓急可与共患难。”并认为,“友则两相关切。 若酒肉饮博,相与往还,此党也,非友也。”(蒲松龄语)所以,择友,就要或道同相
017中考试卷议论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王强整理 助,或品德相亲,或学问相成,或气节相感,或然诺相信,或才技相合,或诗文相尚等, 要两相共赢,昭昭可鉴。毕竟,择友只有志趣相投,互为“人镜”,补充提高,才能获取 增加一倍的智慧,放大一倍的力量,才能如同读一本圣贤经传,或一篇名人诗篇,使身心 得到滋补,境界得以升华。而这,是从一般人那里难以得到的 ④交友之道关键是取友。世间尽管有“一见如旧识,一言知道心”的交友取友之道,但取 友毕竟是取优,故不可等闲视之、草率取之。自古至今,为人称颂的取友之道,“慢热 型”的居多。这种慢热型,往往是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初次见面,就亲热得 不得了,未必是真友、至友,很可能是遇上了“见面熟”。这种“见面熟”式的朋友,当 你遇到挫折,甚至将要掉进深渊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拉住你;当你·帆风 顺, 。取友,就是要智可以砥砺,行可以辅弼,有了错误可以 指正。司马迁在《史记·汲郑列传》中说:“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贵一贱,交情乃见。”这“六个一”,全在人生的关节点,道出了取友的最佳点。所 以,对贫贱之交、生死之交,不仅终生不可忘,而且要始终一契之 ⑤交友之道重点是结友。结友要结真友。无疑,在生活中,友有面友、真友之分。面友 者,友而不心也。真友者,生无请言,死无托辞也。交友就要交真友。真友是需要风浪的 考验、时间的检验的。人的一生不可能年年顺意,事事行时。在遇到人生的逆境、背时 才能对面友或真友看得清,分得明。这方面的教训很多。如战国中期有一对同习兵法 师之徒的同窗朋友孙膑与庞溳,由于孙膑的才能略髙一点而招致庞溳嫉恨在心,以至利甩 自己先到魏国并深得魏王重用的机会,密招孙膑入魏,口言善,说是要向魏王力荐:身行 恶,实则借刀杀人,对孙膑施以膑刑①,“断其两足而黥之”,使孙膑成为一个“刑余之 途。这就警示人们,饮酒要饮醇,结交要结真。否则,不仅自己会吃尽 苦头,而且连残至死都不知啥个原因。 ⑥交友要交优。只有多看朋友的长处,把朋友的长处吸收为自己的长处,从而让朋友的优 点、优势也能体现在自己身上,才能在人生路上肩并肩手挽手,共谱新篇章 【注】①膑刑:古代剔除膝盖骨的酷刑。 21.阅读全文,指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答2答 22.文章开头用俗语和古籍中的语录有何作用?(3分) 23.文章第②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4.指出第③段和第⑤段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分 (1)对朋友,古人们看得很重,认为是“五伦之一”,是“平居可与共道德,缓急可与共 患难。”并认为,“友则两相关切。若酒肉饮博,相与往还,此党也,非友也。”(蒲松 龄语 论证方法 作用 (2)如战国中期有一对同习兵法、一师之徒的同窗朋友孙膑与庞涓,由于孙膑的才能略高 点而招致庞涓嫉恨在心,以至利用自己先到魏国并深得魏王重用的机会,密招孙膑入 魏,口言善,说是要向魏王力荐:身行恶,实则借刀杀人,对孙膑施以膑刑,“断其两足 而黥之”,使孙膑成为一个“刑余之人”而不能进入仕途。 论证方法 作用
2017 中考试卷议论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 王强 整理 助,或品德相亲,或学问相成,或气节相感,或然诺相信,或才技相合,或诗文相尚等, 要两相共赢,昭昭可鉴。毕竟,择友只有志趣相投,互为“人镜”,补充提高,才能获取 增加一倍的智慧,放大一倍的力量,才能如同读一本圣贤经传,或一篇名人诗篇,使身心 得到滋补,境界得以升华。而这,是从一般人那里难以得到的。 ④交友之道关键是取友。世间尽管有“一见如旧识,一言知道心”的交友取友之道,但取 友毕竟是取优,故不可等闲视之、草率取之。自古至今,为人称颂的取友之道,“慢热 型”的居多。这种慢热型,往往是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初次见面,就亲热得 不得了,未必是真友、至友,很可能是遇上了“见面熟”。这种“见面熟”式的朋友,当 你遇到挫折,甚至将要掉进深渊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拉住你;当你一帆风 顺, 。取友,就是要智可以砥砺,行可以辅弼,有了错误可以 指正。司马迁在《史记•汲郑列传》中说:“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这“六个一”,全在人生的关节点,道出了取友的最佳点。所 以,对贫贱之交、生死之交,不仅终生不可忘,而且要始终一契之。 ⑤交友之道重点是结友。结友要结真友。无疑,在生活中,友有面友、真友之分。面友 者,友而不心也。真友者,生无请言,死无托辞也。交友就要交真友。真友是需要风浪的 考验、时间的检验的。人的一生不可能年年顺意,事事行时。在遇到人生的逆境、背时, 才能对面友或真友看得清,分得明。这方面的教训很多。如战国中期有一对同习兵法、一 师之徒的同窗朋友孙膑与庞涓,由于孙膑的才能略高一点而招致庞涓嫉恨在心,以至利用 自己先到魏国并深得魏王重用的机会,密招孙膑入魏,口言善,说是要向魏王力荐;身行 恶,实则借刀杀人,对孙膑施以膑刑①,“断其两足而黥之”,使孙膑成为一个“刑余之 人”而不能进入仕途。这就警示人们,饮酒要饮醇,结交要结真。否则,不仅自己会吃尽 苦头,而且连残至死都不知啥个原因。 ⑥交友要交优。只有多看朋友的长处,把朋友的长处吸收为自己的长处,从而让朋友的优 点、优势也能体现在自己身上,才能在人生路上肩并肩手挽手,共谱新篇章。 【注】①膑刑:古代剔除膝盖骨的酷刑。 21.阅读全文,指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 分) 答: 22.文章开头用俗语和古籍中的语录有何作用?(3 分) 答: 23.文章第②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 24.指出第③段和第⑤段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 分) (1)对朋友,古人们看得很重,认为是“五伦之一”,是“平居可与共道德,缓急可与共 患难。”并认为,“友则两相关切。若酒肉饮博,相与往还,此党也,非友也。”(蒲松 龄语) 论证方法: 作用: (2)如战国中期有一对同习兵法、一师之徒的同窗朋友孙膑与庞涓,由于孙膑的才能略高 一点而招致庞涓嫉恨在心,以至利用自己先到魏国并深得魏王重用的机会,密招孙膑入 魏,口言善,说是要向魏王力荐;身行恶,实则借刀杀人,对孙膑施以膑刑,“断其两足 而黥之”,使孙膑成为一个“刑余之人”而不能进入仕途。 论证方法: 作用:
017中考试卷议论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王强整理 25.阅读第四段,仿照画线句子,在“当你一帆风顺”之后再续写一个句子,是上下文语义 连贯。(3分) 仿照:当你遇到挫折,甚至将要掉进深渊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拉住你 续写:当你一帆风顺 答案:(二)阅读《交友之道》(15分 21.“与朋友交,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或“交友要有选择,更要看重并学习朋友的 优良品德。”或“友也者,友其德也”。(共2分) 22.开头用俗语以及古籍(《诗·小雅》和《孟子·滕文公上》)中的语录做道理论据,既表 明我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交友之道,又顺势自然引出并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同时也 为开启下文做引导和铺垫。(3分) 3.在内容上作者用设问句进一步提出了要论述的问题:起到了引导读者思考的作用:同时 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由古到今的)过渡衔接的作用。(共3分) 24.(1)论证方法:引证法(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 作用:引用古人的语录,进一步论证了作者“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一定要慎重 择友的”的观点.或进一步论证作者“交友之道首先是择友”的观点 (2)论证方法:例证法(举例论证) 作用:列举战国时期同窗朋友孙膑与庞涓的事例,以此来直接论证“在遇到人生的逆境 背时,才能对面友或真友看得清,分得明.”的观点,从而进一步(从反面)论证“饮酒 要饮醉,结交要结真”(“交友就要交真友”)的观点。(每小题2分,其中论证方法、 作用各1分。共4分) 25.略。(示例:乐不思蜀(乐在其中),甚至误入歧途而执迷不悟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指 引你。) (其中句式相同,字数相同,句意相近,各1分,共3分 (2017内蒙古赤峰市)(三)阅读《最美的姿态》,回答17-21题。(16分) 最美的姿态 张鸣 ①阅读与不阅读,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錦, 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 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 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偷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 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 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 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 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最美的姿态》阅读附答案《最美的姿态》阅读附答案。 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 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 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 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 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 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
2017 中考试卷议论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 王强 整理 25.阅读第四段,仿照画线句子,在“当你一帆风顺”之后再续写一个句子,是上下文语义 连贯。(3 分) 仿照:当你遇到挫折,甚至将要掉进深渊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拉住你; 续写:当你一帆风顺, 。 答案:(二)阅读《交友之道》(15 分) 21.“与朋友交,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或“交友要有选择,更要看重并学习朋友的 优良品德。”或“友也者,友其德也”。(共 2 分) 22.开头用俗语以及古籍(《诗•小雅》和《孟子•滕文公上》)中的语录做道理论据,既表 明我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交友之道,又顺势自然引出并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同时也 为开启下文做引导和铺垫。(3 分) 23.在内容上作者用设问句进一步提出了要论述的问题;起到了引导读者思考的作用;同时 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由古到今的)过渡衔接的作用。(共 3 分) 24.(1)论证方法:引证法(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 作用:引用古人的语录,进一步论证了作者“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一定要慎重 择友的”的观点.或进一步论证作者“交友之道首先是择友”的观点. (2)论证方法:例证法(举例论证) 作用:列举战国时期同窗朋友孙膑与庞涓的事例,以此来直接论证“在遇到人生的逆境、 背时,才能对面友或真友看得清,分得明.”的观点,从而进一步(从反面)论证“饮酒 要饮醉,结交要结真”(“交友就要交真友”)的观点。(每小题 2 分,其中论证方法、 作用各 1 分。共 4 分) 25.略。(示例:乐不思蜀(乐在其中),甚至误入歧途而执迷不悟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指 引你。) (其中句式相同,字数相同,句意相近,各 1 分,共 3 分) (2017 内蒙古赤峰市) (三)阅读《最美的姿态》,回答 17-21 题。(16 分) 最美的姿态 张鸣 ①阅读与不阅读,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錦, 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 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 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偷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 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 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 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 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最美的姿态》阅读附答案《最美的姿态》阅读附答案。 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 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 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 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 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 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