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图书馆与图书馆职业的前景 ②近代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工具 15世纪有三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改变了图书馆仅仅是 “知识宝库”的面貌。 是古登堡对于活字印刷术的改进,书籍的批量生产变得 容易起来,流通的社会领域也扩大了,修道院图书馆中抄写工 作衰落了,新出现的图书馆越来越多。 二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掀起,知识分子热衷古典文化的探究, 使得搜集古写卷、抄本的社会风气盛行,社会对图书馆的关注 不仅有所提高,而且良好的感知也建立起来。 三是大学的普遍兴起,教师研究用书与学生对教辅读物 的需要刺激了大学图书馆的发展
未来图书馆与图书馆职业的前景 ②近代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工具 ◼ 15世纪有三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改变了图书馆仅仅是 “知识宝库”的面貌。 一是古登堡对于活字印刷术的改进,书籍的批量生产变得 容易起来,流通的社会领域也扩大了,修道院图书馆中抄写工 作衰落了,新出现的图书馆越来越多。 二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掀起,知识分子热衷古典文化的探究, 使得搜集古写卷、抄本的社会风气盛行,社会对图书馆的关注 不仅有所提高,而且良好的感知也建立起来。 三是大学的普遍兴起,教师研究用书与学生对教辅读物 的需要刺激了大学图书馆的发展
未来图书馆与图书馆职业的前景 尤其大学几乎都拥有了自己的图书馆。大学图书馆 真实、生动地展示了图书馆在教育事业中重要价值: 图书馆不仅能承担教育功能,它们本身就可 以成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1876年哈佛大学校 长埃利奥特( Eliot)在年度报告中曾提到到“图 书馆是大学的心脏”。 大学图书馆的成功,刺激了图书馆在其他社 会教育组织中的发展,如中小学图书馆的建立。也 使得图书馆对教育职能的追求成为一种自觉。后来 发展起来的公共图书馆无不强调乃至强化这一职能。 公共图书馆在美国有“民众的大学”( People's University)之称
未来图书馆与图书馆职业的前景 ◼ 尤其大学几乎都拥有了自己的图书馆。大学图书馆 真实、生动地展示了图书馆在教育事业中重要价值: ——图书馆不仅能承担教育功能,它们本身就可 以成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1876年哈佛大学校 长埃利奥特(Eliot)在年度报告中曾提到到“图 书馆是大学的心脏” 。 ——大学图书馆的成功,刺激了图书馆在其他社 会教育组织中的发展,如中小学图书馆的建立。也 使得图书馆对教育职能的追求成为一种自觉。后来 发展起来的公共图书馆无不强调乃至强化这一职能。 公共图书馆在美国有“民众的大学”(People’s University)之称
未来图书馆与图书馆职业的前景 ③现代图书馆:知识平等、自由的基础设施 17世纪末到18世纪的启蒙运动将欧洲带入了一个“理 性的时代”。19世纪中叶兴起于英国的公共图书馆, 也是力践启蒙精神的产物。 早在古罗马时代,面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就已经 出现了,不仅允许市民借书,还设有演讲厅、浴室, 显然是一个公共场所。不过,来图书馆借阅书籍的人 基本上是小众—有知识的贵族。真正具有现代意义 的公共图书馆,是19世纪中叶以后欧美国家依照《图 书馆法》,用纳税人的资金建立起来的免费服务的图 书馆
未来图书馆与图书馆职业的前景 ③现代图书馆:知识平等、自由的基础设施 ◼ 17世纪末到18世纪的启蒙运动将欧洲带入了一个“理 性的时代” 。19世纪中叶兴起于英国的公共图书馆, 也是力践启蒙精神的产物。 ◼ 早在古罗马时代,面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就已经 出现了,不仅允许市民借书,还设有演讲厅、浴室, 显然是一个公共场所。不过,来图书馆借阅书籍的人 基本上是小众——有知识的贵族。真正具有现代意义 的公共图书馆,是19世纪中叶以后欧美国家依照《图 书馆法》,用纳税人的资金建立起来的免费服务的图 书馆
未来图书馆与图书馆职业的前景 ■19世纪的英国经济实力世界称雄(如铁产量超过了世 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棉布占全球的二半以 农村人口外流,城市人口也已经超过了60%。 但社会两极分化士分严重,工人阶级成为机器的附属 品,饥寒交迫。哈贝马斯说,从18世纪初起,英国 半以上的人生活在最低生活线上:“广大群众不仅 直目不识 且普遍处于赤贫状态,书籍他们是断 然买不起的。”为了缓解阶级矛盾,弥和两极分化, 改善劳动者素质,培养人民对财产权的尊重,防范劳 工的骚动等。一些知识精英如国会议员尤尔特 Ewart)、图书馆事业家爱德华兹( Edwards)力 倡建立服务大众的公共图书馆,希望免费服务可以克 服书价带来的获取知识的障碍,相信自我教育的可能 认为阅读可提升道德情操,使人民更具生产力并兼具 德行
未来图书馆与图书馆职业的前景 ◼ 19世纪的英国经济实力世界称雄(如铁产量超过了世 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 上),农村人口外流,城市人口也已经超过了60%。 但社会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工人阶级成为机器的附属 品,饥寒交迫。哈贝马斯说,从18世纪初起,英国一 半以上的人生活在最低生活线上:“广大群众不仅一 直目不识丁,而且普遍处于赤贫状态,书籍他们是断 然买不起的。”为了缓解阶级矛盾,弥和两极分化, 改善劳动者素质,培养人民对财产权的尊重,防范劳 工的骚动等。一些知识精英如国会议员尤尔特 ( Ewart)、图书馆事业家爱德华兹(Edwards)力 倡建立服务大众的公共图书馆,希望免费服务可以克 服书价带来的获取知识的障碍,相信自我教育的可能, 认为阅读可提升道德情操,使人民更具生产力并兼具 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