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医学蠕虫 【目的要求】 1.掌握医学蠕虫、土源性蠕虫、生物源性蠕虫的概念。 2.掌握线虫纲、吸虫纲、绦虫纲医学蠕虫的形态特点。 3.掌握主要医学蠕虫的致病性。 4.掌握日本裂体吸虫的生物学性状、生活史、致病性、流行环节及防治原则。 5.熟悉日本裂体吸虫的实验室诊断与流行现状。 【教学内容】 1.蠕虫、医学蠕虫、土源性蠕虫、生物源性蠕虫的概念。 2.蠕虫分类(线虫纲、吸虫纲、绦虫纲)。 3.线虫纲主要医学蠕虫的致病性(似蚓蛔线虫、蠕形住肠线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美洲板口线虫)。 4.吸虫纲主要医学蠕虫的致病性(华支睾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 5,绦虫纲主要医学蠕虫的致病性(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 6.日本裂体吸虫的生物学性状(毛蚴、尾蚴、成虫形态)。 7.日本裂体吸虫的生活史(中间宿主、终宿主)。 8.日本裂体吸虫的致病性(急性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 9.日本裂体吸虫感染的免疫(伴随免疫与免疫逃避现象)。 10.日本裂体吸虫的病原学、免疫学诊断。 11.日本裂体吸虫的流行因素与防治原则。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二十五章医学节肢动物 【目的要求】 1.掌握主要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 2.掌握主要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方式、传病方式及传播疾病谱。 3.熟悉主要代表性医学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 4.熟悉蚊科传病蚊种的形态特点、生活习性及所传播疾病。 5.了解主要医学节肢动物的防治。 【教学内容】 1.主要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与分类、生长发育史。 2.主要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方式、传病方式及传播疾病谱。 3.蚊科传病蚊种的形态特点、生活史、生态和生活习性。 4.蚊科传病蚊种传播的主要疾病谱。 ·134·
·134· 第二十四章 医学蠕虫 【目的要求】 1.掌握医学蠕虫、土源性蠕虫、生物源性蠕虫的概念。 2.掌握线虫纲、吸虫纲、绦虫纲医学蠕虫的形态特点。 3.掌握主要医学蠕虫的致病性。 4.掌握日本裂体吸虫的生物学性状、生活史、致病性、流行环节及防治原则。 5.熟悉日本裂体吸虫的实验室诊断与流行现状。 【教学内容】 1.蠕虫、医学蠕虫、土源性蠕虫、生物源性蠕虫的概念。 2.蠕虫分类(线虫纲、吸虫纲、绦虫纲)。 3.线虫纲主要医学蠕虫的致病性(似蚓蛔线虫、蠕形住肠线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美洲板口线虫)。 4.吸虫纲主要医学蠕虫的致病性(华支睾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 5.绦虫纲主要医学蠕虫的致病性(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 6.日本裂体吸虫的生物学性状(毛蚴、尾蚴、成虫形态)。 7.日本裂体吸虫的生活史(中间宿主、终宿主)。 8.日本裂体吸虫的致病性(急性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 9.日本裂体吸虫感染的免疫(伴随免疫与免疫逃避现象)。 10.日本裂体吸虫的病原学、免疫学诊断。 11.日本裂体吸虫的流行因素与防治原则。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二十五章 医学节肢动物 【目的要求】 1.掌握主要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 2.掌握主要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方式、传病方式及传播疾病谱。 3.熟悉主要代表性医学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 4.熟悉蚊科传病蚊种的形态特点、生活习性及所传播疾病。 5.了解主要医学节肢动物的防治。 【教学内容】 1.主要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与分类、生长发育史。 2.主要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方式、传病方式及传播疾病谱。 3.蚊科传病蚊种的形态特点、生活史、生态和生活习性。 4.蚊科传病蚊种传播的主要疾病谱
5.蚊科传病蚊种的防治原则。 6.其他昆虫纲医学节肢动物简介(蝇、白蛉、蚤、虱)。 7.蛛形纲医学节肢动物简介(蜱、螨)。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及特殊结构。 2.掌握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方法。 3.熟悉真菌的基本形态与培养特点。 【教学内容】 1.实验目的要求与实验室规则介绍(讲授)。 2.显微镜使用(油镜)介绍(讲授)。 3.细菌的基本形态观察(镜下示教)。 (1)葡萄球菌(G+球菌)。 (2)链球菌(G+球菌)。 (3)淋球菌(G-球菌)。 (4)大肠杆菌(G-杆菌)。 (5)白喉杆菌(Neisser染色)。 (6)产气荚膜杆菌(G+杆菌)。 (7)霍乱弧菌(G-弧菌)。 (8)结核杆菌(抗酸染色阳性)。 4.细菌的特殊结构观察(镜下示教): (1)肺炎球菌(荚膜)。 (2)伤寒杆菌(鞭毛)。 (3)破伤风梭菌(芽胞)。 5.真菌的基本形态(镜下示教) 小分生孢子、大分生孢子。 6.真菌的培养特点(实物示教) 酵母型、类酵母型、丝状型菌落小培养。 7.细菌的革兰染色(实验操作) 8.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讲授) 9.实验报告撰写(课堂作业) 革兰染色原理、操作过程记录,细菌形态及结构绘图 ·135·
·135· 5.蚊科传病蚊种的防治原则。 6.其他昆虫纲医学节肢动物简介(蝇、白蛉、蚤、虱)。 7.蛛形纲医学节肢动物简介(蜱、螨)。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实验一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及特殊结构。 2.掌握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方法。 3.熟悉真菌的基本形态与培养特点。 【教学内容】 1.实验目的要求与实验室规则介绍(讲授)。 2.显微镜使用(油镜)介绍(讲授)。 3.细菌的基本形态观察(镜下示教)。 (1)葡萄球菌(G+球菌)。 (2)链球菌(G+球菌)。 (3)淋球菌(G-球菌)。 (4)大肠杆菌(G-杆菌)。 (5)白喉杆菌(Neisser 染色)。 (6)产气荚膜杆菌(G+杆菌)。 (7)霍乱弧菌(G-弧菌)。 (8)结核杆菌(抗酸染色阳性)。 4.细菌的特殊结构观察(镜下示教): (1)肺炎球菌(荚膜)。 (2)伤寒杆菌(鞭毛)。 (3)破伤风梭菌(芽胞)。 5.真菌的基本形态(镜下示教) 小分生孢子、大分生孢子。 6.真菌的培养特点(实物示教) 酵母型、类酵母型、丝状型菌落小培养。 7.细菌的革兰染色(实验操作) 8.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讲授) 9.实验报告撰写(课堂作业) 革兰染色原理、操作过程记录,细菌形态及结构绘图
【教学方式】 实验操作示范、示教讲解、部分教学内容讲授、讨论、课堂作业。 实验二细菌感染的检测 【目的要求】 1.掌握肠道杆菌的鉴定: 2.掌握肠道杆菌系列生化反应的原理。 3.掌握肥达氏反应原理。 4.熟悉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的测定。 【教学内容】 1.培养基制备方法介绍(讲授)。 2.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综合实验。 (1)肠道标本分离培养SS平板接种(实验操作)。 (2)可疑菌落半固体培养基、五糖管接种(实验操作)。 (3)肠道杆菌系列生化反应(实物示教)。 (4)肠道杆菌血清学试验(玻片凝集反应)(实验操作)。 (5)肥达反应(实物示教)。 (6)肠道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实物示教)。 (7)实验报告撰写(课堂作业) 肠道杆菌鉴定的试验过程及结果记录。 【教学方式】 实验操作、示教讲解、部分教学内容讲授、讨论、课堂作业。 实验三病毒感染的检测 【目的要求】 1.掌握血凝试验反应原理及方法。 2.熟悉鸡胚接种的方法。 3.了解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1.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讲授)。 2.病毒的细胞病变效应(镜下示教)。 (1)病变空斑(单纯疱疹病毒)。 (2)包涵体(狂犬病病毒内基氏小体)。 3.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综合实验: (1)鸡胚尿囊腔接种(实验操作)。 (2)血凝试验(实验操作)。 ·136·
·136· 【教学方式】 实验操作示范、示教讲解、部分教学内容讲授、讨论、课堂作业。 实验二 细菌感染的检测 【目的要求】 1.掌握肠道杆菌的鉴定; 2.掌握肠道杆菌系列生化反应的原理。 3.掌握肥达氏反应原理。 4.熟悉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的测定。 【教学内容】 1.培养基制备方法介绍(讲授)。 2.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综合实验。 (1)肠道标本分离培养 SS 平板接种(实验操作)。 (2)可疑菌落半固体培养基、五糖管接种(实验操作)。 (3)肠道杆菌系列生化反应(实物示教)。 (4)肠道杆菌血清学试验(玻片凝集反应)(实验操作)。 (5)肥达反应(实物示教)。 (6)肠道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实物示教)。 (7)实验报告撰写(课堂作业) 肠道杆菌鉴定的试验过程及结果记录。 【教学方式】 实验操作、示教讲解、部分教学内容讲授、讨论、课堂作业。 实验三 病毒感染的检测 【目的要求】 1.掌握血凝试验反应原理及方法。 2.熟悉鸡胚接种的方法。 3.了解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1.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讲授)。 2.病毒的细胞病变效应(镜下示教)。 (1)病变空斑(单纯疱疹病毒)。 (2)包涵体 (狂犬病病毒内基氏小体) 。 3.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综合实验: (1)鸡胚尿囊腔接种(实验操作)。 (2)血凝试验(实验操作)
(3)血凝抑制实验(实物示教)。 4.实验报告撰写(课堂作业)记录并分析病毒的培养、分离、鉴定及结果、病毒包涵体 绘图。 【教学方式】 实验操作、示教讲解、部分教学内容讲授、讨论、课堂作业。 实验四医学蠕虫感染的检测 【目的要求】 1.掌握似蚓蛔线虫、蠕形住肠线虫、布氏姜片吸虫成虫的形态特征。 2.掌握丝虫、旋毛形线虫、链状带绦虫的幼虫形态特征。 3.掌握常见蠕虫卵的形态特征。 4.熟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美洲板口线虫、毛首鞭形线虫成虫的形态特征。 5.熟悉华支睾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日本裂体吸虫成虫的形态特征。 6.熟悉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和细粒棘球绦虫成虫的形态特征。 7.熟悉各类吸虫的中间宿主形态。 8.熟悉常用蠕虫诊断实验技术的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 1.线虫的形态特征(标本示教》 (1)似蚓蛔线虫。 (2)蠕形住肠线虫。 (3)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4)美洲板口线虫。 (5)旋毛形线虫(幼虫)。 2.吸虫的形态特征(标本示教) (1)华支睾吸虫。 (2)布氏姜片吸虫。 (3)卫氏并殖吸虫。 (4)日本裂体吸虫。 3.绦虫的形态特征(标本示教) (1)链状带绦虫(成虫、头节和孕节、囊尾蚴)。 (2)肥胖带绦虫(成虫、头节和孕节)。 (3)细粒棘球绦虫(成虫、棘球蚴)。 4.各类蠕虫虫卵观察(标本观察) (1)似蚓蛔线虫。 (2)毛首鞭形线虫。 ·137·
·137· (3)血凝抑制实验(实物示教)。 4.实验报告撰写(课堂作业)记录并分析病毒的培养、分离、鉴定及结果、病毒包涵体 绘图。 【教学方式】 实验操作、示教讲解、部分教学内容讲授、讨论、课堂作业。 实验四 医学蠕虫感染的检测 【目的要求】 1.掌握似蚓蛔线虫、蠕形住肠线虫、布氏姜片吸虫成虫的形态特征。 2.掌握丝虫、旋毛形线虫、链状带绦虫的幼虫形态特征。 3.掌握常见蠕虫卵的形态特征。 4.熟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美洲板口线虫、毛首鞭形线虫成虫的形态特征。 5.熟悉华支睾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日本裂体吸虫成虫的形态特征。 6.熟悉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和细粒棘球绦虫成虫的形态特征。 7.熟悉各类吸虫的中间宿主形态。 8.熟悉常用蠕虫诊断实验技术的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 1.线虫的形态特征(标本示教) (1)似蚓蛔线虫。 (2)蠕形住肠线虫。 (3)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4)美洲板口线虫。 (5)旋毛形线虫(幼虫)。 2.吸虫的形态特征(标本示教) (1)华支睾吸虫。 (2)布氏姜片吸虫。 (3)卫氏并殖吸虫。 (4)日本裂体吸虫。 3.绦虫的形态特征(标本示教) (1)链状带绦虫(成虫、头节和孕节、囊尾蚴)。 (2)肥胖带绦虫(成虫、头节和孕节)。 (3)细粒棘球绦虫(成虫、棘球蚴)。 4.各类蠕虫虫卵观察(标本观察) (1)似蚓蛔线虫。 (2)毛首鞭形线虫
(3)蠕形住肠线虫。 (4)钩虫。 (5)华支睾吸虫。 (6)日本裂体吸虫。 (7)绦虫。 5.吸虫中间宿主(标本示教) (1)小白螺。 (2)川卷螺。 (3)扁卷螺。 (4)钉螺。 (5)淡水鱼。 (6)淡水虾。 (7)荸荠。 (8)石蟹。 (9)喇蛄。 6.实验诊断方法(操作示教) (1)直接涂片法。 (2)饱和盐水漂浮法。 (3)钩蚴培养法。 (4)透明胶纸法。 (5)粪便沉淀孵化法。 7.实验报告撰写(课堂作业)蠕虫虫卵绘图、思考题。 【教学方式】 实验操作示范、示教讲解、部分教学内容讲授、讨论、课堂作业。 实验五医学原虫感染的检测及节肢动物观察 【目的要求】 1.掌握两种阿米巴原虫、阴道毛滴虫的形态特征。 2.掌握杜氏利什曼原虫、疟原虫的形态特征。 3.熟悉常见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 【教学内容】 1.医学原虫的形态特征(镜下示教)。 (1)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包囊)。 (2)结肠内阿米巴(包囊)。 (3)阴道毛滴虫。 ·138·
·138· (3)蠕形住肠线虫。 (4)钩虫。 (5)华支睾吸虫。 (6)日本裂体吸虫。 (7)绦虫。 5.吸虫中间宿主(标本示教) (1)小白螺。 (2)川卷螺。 (3)扁卷螺。 (4)钉螺。 (5)淡水鱼。 (6)淡水虾。 (7)荸荠。 (8)石蟹。 (9)喇蛄。 6.实验诊断方法(操作示教) (1)直接涂片法。 (2)饱和盐水漂浮法。 (3)钩蚴培养法。 (4)透明胶纸法。 (5)粪便沉淀孵化法。 7.实验报告撰写(课堂作业)蠕虫虫卵绘图、思考题。 【教学方式】 实验操作示范、示教讲解、部分教学内容讲授、讨论、课堂作业。 实验五 医学原虫感染的检测及节肢动物观察 【目的要求】 1.掌握两种阿米巴原虫、阴道毛滴虫的形态特征。 2.掌握杜氏利什曼原虫、疟原虫的形态特征。 3.熟悉常见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 【教学内容】 1.医学原虫的形态特征(镜下示教)。 (1)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包囊)。 (2)结肠内阿米巴(包囊)。 (3)阴道毛滴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