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葡萄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查要点。 5.链球菌的生物学特性。 6.链球菌的致病性、免疫性。 7.链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8.肺炎链球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 9.肠道杆菌科细菌的共同生物学特性。 10.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学特性。 11.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性。 12.大肠埃希菌微生物学检查要点。 13.沙门氏菌属主要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14.沙门氏菌属主要致病菌的致病性。 15.沙门氏菌属主要致病菌的微生物学检查要点。 16.志贺氏菌属主要致病菌的致病性。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十六章常见致病细菌(二) 【目的要求】 1,掌握真细菌的概念与其他原核细胞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2.熟悉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致病支原体的致病性。 3.熟悉立克次体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致病立克次体的致病性。 4.熟悉衣原体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致病衣原体的致病性。 5.熟悉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致病螺旋体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6.了解放线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 【教学内容】 1.真细菌与其他原核细胞微生物(真细菌概念、四体一菌概念)。 2.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 3.主要致病支原体的致病性。 4.立克次体的生物学特性。 5.主要致病立克次体的致病性。 6.衣原体的生物学特性。 7.主要致病衣原体的致病性。 8.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 9.主要致病螺旋体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10.放线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简介。 ·129·
·129· 4.葡萄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查要点。 5.链球菌的生物学特性。 6.链球菌的致病性、免疫性。 7.链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8.肺炎链球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 9.肠道杆菌科细菌的共同生物学特性。 10.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学特性。 11.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性。 12.大肠埃希菌微生物学检查要点。 13.沙门氏菌属主要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14.沙门氏菌属主要致病菌的致病性。 15.沙门氏菌属主要致病菌的微生物学检查要点。 16.志贺氏菌属主要致病菌的致病性。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十六章 常见致病细菌(二) 【目的要求】 1.掌握真细菌的概念与其他原核细胞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2.熟悉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致病支原体的致病性。 3.熟悉立克次体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致病立克次体的致病性。 4.熟悉衣原体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致病衣原体的致病性。 5.熟悉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致病螺旋体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6.了解放线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 【教学内容】 1.真细菌与其他原核细胞微生物(真细菌概念、四体一菌概念)。 2.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 3.主要致病支原体的致病性。 4.立克次体的生物学特性。 5.主要致病立克次体的致病性。 6.衣原体的生物学特性。 7.主要致病衣原体的致病性。 8.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 9.主要致病螺旋体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10.放线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简介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十七章致病真菌 【目的要求】 1,掌握真菌的一般形态特点及结构。 2.掌握主要病原性真菌的致病性。 3.熟悉病原性真菌的主要致病机制。 4.了解病原性真菌的一般生物学形状、感染特点及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真菌概述(生物学形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 2.主要病原性真菌的致病性(皮肤癣菌、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黄曲霉菌)。 3.白假丝酵母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微生物学检查。 4.新生隐球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微生物学检查。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十八章病毒的基本性状 【目的要求】 1.掌握病毒的基本概念。 2.掌握病毒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 3.熟悉病毒的增殖过程。 4.熟悉病毒的异常增殖现象。 5.了解病毒的遗传与变异特点及其意义。 6.了解病毒的分类。 【教学内容】 1.病毒的基本概念(生物学特点、与人类关系)。 2.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化学组成(病毒的形态、病毒的结构、病毒的化学组成)。 3.病毒的增殖过程(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4.病毒的异常增殖现象(缺陷病毒、顿挫感染、干扰现象)。 5.病毒的遗传与变异(变异特点、抗原性变异、毒力变异的概念与意义)。 6.病毒的分类(生物学分类、临床分类)。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130·
·130·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十七章 致病真菌 【目的要求】 1.掌握真菌的一般形态特点及结构。 2.掌握主要病原性真菌的致病性。 3.熟悉病原性真菌的主要致病机制。 4.了解病原性真菌的一般生物学形状、感染特点及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真菌概述(生物学形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 2.主要病原性真菌的致病性(皮肤癣菌、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黄曲霉菌)。 3.白假丝酵母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微生物学检查。 4.新生隐球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微生物学检查。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十八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目的要求】 1.掌握病毒的基本概念。 2.掌握病毒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 3.熟悉病毒的增殖过程。 4.熟悉病毒的异常增殖现象。 5.了解病毒的遗传与变异特点及其意义。 6.了解病毒的分类。 【教学内容】 1.病毒的基本概念(生物学特点、与人类关系)。 2.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化学组成(病毒的形态、病毒的结构、病毒的化学组成)。 3.病毒的增殖过程(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4.病毒的异常增殖现象(缺陷病毒、顿挫感染、干扰现象)。 5.病毒的遗传与变异(变异特点、抗原性变异、毒力变异的概念与意义)。 6.病毒的分类(生物学分类、临床分类)。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十九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目的要求】 1.掌握病毒的感染途径与方式。 2.掌握病毒感染的临床类型。 3.掌握抗病毒免疫的组成与特点。 4.熟悉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5.熟悉干扰素的定义、种类、抗病毒作用机理、生物学活性。 【教学内容】 1.病毒感染的途径与方式(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垂直传播的概念、细胞间、 细胞外、细胞核播散的概念)。 2.病毒临床感染的类型(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 染的概念)。 3.病毒的致病机制(直接损伤作用、间接损伤作用)。 4.抗病毒免疫的组成与特点(先天性抗病毒免疫的组成与作用、获得性抗病毒免疫的 组成与作用)。 5.干扰素(定义、种类、生物学活性、抗病毒作用机理)。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二十章常见致病病毒(一) 【目的要求】 1.掌握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肝炎病毒的概念与种类。 2.掌握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抗原变异及其意义。 3.掌握肠道病毒属的共同生物学特点与传播方式。 4.掌握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预防原则。 5.熟悉流感病毒的分型、命名、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测、防治原则。 6.熟悉各类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及致病特点。 7.了解主要呼吸道病毒致病性。 8.了解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的致病性。 【教学内容】 1.呼吸道病毒概述(主要种类、所致疾病)。 2.流感病毒(结构、分型、抗原性变异及其意义、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与 特异性防治原则)。 3.肠道病毒属概述(主要种类、生物学特点与传播方式)。 4.其他肠道病毒简介(人类轮状病毒的致病性)。 ·131·
·131· 第十九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目的要求】 1.掌握病毒的感染途径与方式。 2.掌握病毒感染的临床类型。 3.掌握抗病毒免疫的组成与特点。 4.熟悉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5.熟悉干扰素的定义、种类、抗病毒作用机理、生物学活性。 【教学内容】 1.病毒感染的途径与方式(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垂直传播的概念、细胞间、 细胞外、细胞核播散的概念)。 2.病毒临床感染的类型(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 染的概念)。 3.病毒的致病机制(直接损伤作用、间接损伤作用)。 4.抗病毒免疫的组成与特点(先天性抗病毒免疫的组成与作用、获得性抗病毒免疫的 组成与作用)。 5.干扰素(定义、种类、生物学活性、抗病毒作用机理)。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二十章 常见致病病毒(一) 【目的要求】 1.掌握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肝炎病毒的概念与种类。 2.掌握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抗原变异及其意义。 3.掌握肠道病毒属的共同生物学特点与传播方式。 4.掌握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预防原则。 5.熟悉流感病毒的分型、命名、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测、防治原则。 6.熟悉各类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及致病特点。 7.了解主要呼吸道病毒致病性。 8.了解柯萨奇病毒、ECHO 病毒的致病性。 【教学内容】 1.呼吸道病毒概述(主要种类、所致疾病)。 2.流感病毒(结构、分型、抗原性变异及其意义、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与 特异性防治原则)。 3.肠道病毒属概述(主要种类、生物学特点与传播方式)。 4.其他肠道病毒简介(人类轮状病毒的致病性)
5.肝炎病毒概述(肝炎病毒的种类及主要特点)。 6.乙型肝炎病毒(主要生物学性状、基因组结构、抗原组成、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 及预防原则)。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二十一章 常见致病病毒(二) 【目的要求】 1.掌握疱疹病毒、逆转录病毒的概念与种类。 2.掌握单纯疱疹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3.掌握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4.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5.熟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疱疹病毒概述(共同特点、种类、引起疾病)。 2.单纯疱疹病毒分型、培养特性:致病特点:防治原则:微生物学检查法。 3.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的致病性:防治原则。 4.逆转录病毒科概述(亚科、代表病毒、引起疾病)。 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基因组结构、编码蛋白、复制过程、 培养特性)。 6.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致病性(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引起疾病)。 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 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防治原则(预防措施、疫苗研制、治疗方案)。 9.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流行现状。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二十二章人体寄生虫学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寄生、寄生虫的基本概念。 2.掌握人体寄生虫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3.熟悉寄生虫生物学的基本内容与相关概念。 4.熟悉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及防治原则。 5.了解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 ·132·
·132· 5.肝炎病毒概述(肝炎病毒的种类及主要特点)。 6.乙型肝炎病毒(主要生物学性状、基因组结构、抗原组成、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 及预防原则)。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二十一章 常见致病病毒(二) 【目的要求】 1.掌握疱疹病毒、逆转录病毒的概念与种类。 2.掌握单纯疱疹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3.掌握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4.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5.熟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疱疹病毒概述(共同特点、种类、引起疾病)。 2.单纯疱疹病毒分型、培养特性;致病特点;防治原则;微生物学检查法。 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致病性;防治原则。 4.逆转录病毒科概述(亚科、代表病毒、引起疾病)。 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基因组结构、编码蛋白、复制过程、 培养特性)。 6.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致病性(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引起疾病)。 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 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防治原则(预防措施、疫苗研制、治疗方案)。 9.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流行现状。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二十二章 人体寄生虫学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寄生、寄生虫的基本概念。 2.掌握人体寄生虫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3.熟悉寄生虫生物学的基本内容与相关概念。 4.熟悉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及防治原则。 5.了解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
【教学内容】 1.寄生、寄生虫的基本概念(共生现象、寄生现象、寄生虫)。 2.寄生虫生物学的基本内容与相关概念(终宿主、中间宿主、储存宿主、感染期、生 活史、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体寄生虫的类型)。 3.人体寄生虫的致病性与免疫性(人体寄生虫的致病作用、人体寄生虫的免疫性、消 除性免疫、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的概念)。 4.寄生虫病的感染特点(寄生虫病、带虫者、慢性感染、隐性感染、机会致病性 寄生虫)。 5.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6.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7.寄生虫病的危害性(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现状)。 8.寄生虫病防治原则。 9.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二十三章医学原虫 【目的要求】 1,掌握主要医学原虫的一般形态结构、生物学性状与致病性。 2.掌握疟原虫的生物学性状、生活史、致病性、流行环节及防治原则。 3.熟悉疟原虫的实验室诊断与流行现状。 【教学内容】 1.主要医学原虫的一般形态结构和生物学性状简介(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 阴道毛滴虫、杜氏利什曼原虫)。 2.主要医学原虫的致病性简介(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杜氏 利什曼原虫)。 3.疟原虫的生物学性状(种类、形态)。 4.疟原虫的生活史(红细胞外期、红细胞内期、蚊体配子生殖、孢子生殖期)。 5.疟原虫的致病性与致病机理。 6.疟原虫感染的免疫(带虫免疫)。 7.疟原虫的实验室诊断与流行现状。 8.疟原虫防治原则。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133·
·133· 【教学内容】 1.寄生、寄生虫的基本概念(共生现象、寄生现象、寄生虫)。 2.寄生虫生物学的基本内容与相关概念(终宿主、中间宿主、储存宿主、感染期、生 活史、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体寄生虫的类型)。 3.人体寄生虫的致病性与免疫性(人体寄生虫的致病作用、人体寄生虫的免疫性、消 除性免疫、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的概念)。 4.寄生虫病的感染特点(寄生虫病、带虫者、慢性感染、隐性感染、机会致病性 寄生虫)。 5.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6.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7.寄生虫病的危害性(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现状)。 8.寄生虫病防治原则。 9.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二十三章 医学原虫 【目的要求】 1.掌握主要医学原虫的一般形态结构、生物学性状与致病性。 2.掌握疟原虫的生物学性状、生活史、致病性、流行环节及防治原则。 3.熟悉疟原虫的实验室诊断与流行现状。 【教学内容】 1.主要医学原虫的一般形态结构和生物学性状简介(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 阴道毛滴虫、杜氏利什曼原虫)。 2.主要医学原虫的致病性简介(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杜氏 利什曼原虫)。 3.疟原虫的生物学性状(种类、形态)。 4.疟原虫的生活史(红细胞外期、红细胞内期、蚊体配子生殖、孢子生殖期)。 5.疟原虫的致病性与致病机理。 6.疟原虫感染的免疫(带虫免疫)。 7.疟原虫的实验室诊断与流行现状。 8.疟原虫防治原则。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