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杜氏利什曼原虫(利杜体、鞭毛体)。 (5)(血涂片观察)间日疟(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 (6)(血涂片观察)恶性疟(环状体、配子体)。 2.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标本示教) (1)蚊。 (2)蝇。 (3)白蛉。 (4)蚤。 (5)虱(体虱、阴虱)。 (6)蜱(硬蜱、软蜱)。 (7)恙螨、疥螨。 3.实验报告撰写(课堂作业)原虫绘图、思考题 【教学方式】 实验操作示范、示教讲解、部分教学内容讲授、讨论、课堂作业。 三、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内容 实验时数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 2 第二章抗原 2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 2 第四章补体系统 2 第五章MHC分子 2 第六章 免疫细胞及其相关分子 3 第七章 免疫应答 2 第八章超敏反应 3 第九章 免疫学应用 2 第十章医学微生物学绪论 1 第十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2 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3 第十二章细菌的生理与培养 2 第十三章细菌的遗传变异 2 第十四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1 实验二细菌感染的检测 3 第十五章 常见致病菌(一) 3 第十六章 常见致病菌(二) 2 第十七章致病真菌 1 第十八章病毒的基本性状 2 ·139·
·139· (4)杜氏利什曼原虫(利杜体、鞭毛体)。 (5)(血涂片观察)间日疟(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 (6)(血涂片观察)恶性疟(环状体、配子体)。 2.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标本示教) (1)蚊。 (2)蝇。 (3)白蛉。 (4)蚤。 (5)虱(体虱、阴虱)。 (6)蜱(硬蜱、软蜱)。 (7)恙螨、疥螨。 3.实验报告撰写(课堂作业)原虫绘图、思考题 【教学方式】 实验操作示范、示教讲解、部分教学内容讲授、讨论、课堂作业。 三、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内容 实验时数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第二章 抗原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第四章 补体系统 第五章 MHC 分子 第六章 免疫细胞及其相关分子 第七章 免疫应答 第八章 超敏反应 第九章 免疫学应用 第十章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 第十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十二章 细菌的生理与培养 第十三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 第十四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十五章 常见致病菌(一) 第十六章 常见致病菌(二) 第十七章 致病真菌 第十八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2 2 2 2 2 3 2 3 2 1 2 2 2 1 3 2 1 2 实验一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实验二 细菌感染的检测 3 3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内容 实验时数 第十九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1 实验三病毒感染的检测 3 第二十章常见致病病毒(一) 第二十一章常见致病病毒(二) 2 第二十二章人体寄生虫学绪论 2 第二十三章医学原虫 4 第二十四章医学蠕虫 A 实验四医学蠕虫的形态 3 与检测 第二十五章医学节肢动物 2 实验五医学原虫的形态 3 与检测 合计 55 15 四、大纲使用说明 1.本大纲供中医学专业(医药结合、医院管理、中医、骨伤方向)、护理学专业、 针推学专业、药学专业本科及部分七年制学生使用。本大纲仅适用于必修科目,不作其 他用途。 2.建议使用本大纲时,讲课内容以免疫学在先、病原生物学随后为优。更有利于学生 对相关内容的掌握与理解。 3.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必须严格完成大纲规定的掌握、熟悉内容,对了解内容可 酌情安排、调整。 大纲推荐的教学方式仅供任课教师参考,不作统一要求。 五、主要参考书目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第1版,杨黎青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 《Fundamental Immunology》Fourth Edition,Paul,W.E.科学出版社,2003年: 《Cel1 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Abul K.Abbas,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年: 《医学免疫学》第1版,孙汶生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 《医学免疫学》第4版,陈慰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医学微生物学》第6版,周正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Medical Microbiology》Twenty-Second Edition,Geo.F.Brooke,人民卫生出版t社, 2001年: 《Medical Microbiology&Immunology》Sixth Edition,Warren..Levinson,科学出 版社,2001年。 ·140·
·140·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内容 实验时数 第十九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第二十章 常见致病病毒(一) 第二十一章 常见致病病毒(二) 第二十二章 人体寄生虫学绪论 第二十三章 医学原虫 第二十四章 医学蠕虫 第二十五章 医学节肢动物 1 4 2 2 4 4 2 实验三 病毒感染的检测 实验四 医学蠕虫的形态 与检测 实验五 医学原虫的形态 与检测 3 3 3 合计 55 15 四、大纲使用说明 1.本大纲供中医学专业(医药结合、医院管理、中医、骨伤方向)、护理学专业、 针推学专业、药学专业本科及部分七年制学生使用。本大纲仅适用于必修科目,不作其 他用途。 2.建议使用本大纲时,讲课内容以免疫学在先、病原生物学随后为优。更有利于学生 对相关内容的掌握与理解。 3.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必须严格完成大纲规定的掌握、熟悉内容,对了解内容可 酌情安排、调整。 大纲推荐的教学方式仅供任课教师参考,不作统一要求。 五、主要参考书目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第 1 版,杨黎青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年; 《Fundamental Immunology》Fourth Edition,Paul,W.E.科学出版社,2003 年;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Abul K.Abbas,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年; 《医学免疫学》第 1 版,孙汶生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 年; 《医学免疫学》第 4 版,陈慰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医学微生物学》第 6 版,周正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年; 《Medical Microbiology》Twenty-Second Edition,Geo.F.Brooke,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年; 《Medical Microbiology & Immunology》Sixth Edition ,Warren.Levinson,科学出 版社,2001 年
《免疫学技术的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134.5.1 课程名称:免疫学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Theory and Method of Immunoassay 开课学院:基础医学院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2.5学分 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12学时,实验教学24学时。 前期课程: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 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方向七年制) 考核方式:期末卷面考试占50%、实验考核(包括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占50%。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本课程面向具备一定免疫学基础知识的学生。要求学生经学习后能够较为准确、全面 地掌握“免疫学技术”概念,熟悉和了解不同类型免疫学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本 课程为实验为主的综合技术性课程,要求学生有选择的掌握一部分常用免疫学技术的具体 操作过程、原理、方法和结果分析。并培养学生严谨、严肃、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Introduction:Theory and Method Of Immunological Technology is provided for seven-year program students(Basic Medical Science)who have had the basic knowledge of immunology. Through learning this course,students could master the concept of"immunological technology" correctly and completely and be familiar or acquainted with the principals,methods and application of various immunological technology.This course is an integrated experiment-based course.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the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master concrete procedures, fundamentals,methods,result analyses of immunological technology.The students could foster the scientific spirits of preciseness,seriousness,factualism,innovation through learning this course.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免疫学技术的原理与方法属小学期实践课程,系为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方向) 学生专门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此课程主要介绍免疫学应用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一免 ·141·
·141· 《免疫学技术的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134.5.1 课程名称:免疫学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Theory and Method of Immunoassay 开课学院:基础医学院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2.5 学分 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 36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 12 学时,实验教学 24 学时。 前期课程: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 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方向七年制) 考核方式:期末卷面考试占 50%、实验考核(包括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占 50%。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本课程面向具备一定免疫学基础知识的学生。要求学生经学习后能够较为准确、全面 地掌握“免疫学技术”概念,熟悉和了解不同类型免疫学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本 课程为实验为主的综合技术性课程,要求学生有选择的掌握一部分常用免疫学技术的具体 操作过程、原理、方法和结果分析。并培养学生严谨、严肃、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Introduction: Theory and Method Of Immunological Technology is provided for seven-year program students (Basic Medical Science) who have had the basic knowledge of immunology. Through learning this course, students could master the concept of “immunological technology” correctly and completely and be familiar or acquainted with the principal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of various immunological technology. This course is an integrated experiment-based course.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he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master concrete procedures, fundamentals, methods, result analyses of immunological technology. The students could foster the scientific spirits of preciseness, seriousness, factualism, innovation through learning this course.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免疫学技术的原理与方法属小学期实践课程,系为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方向) 学生专门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此课程主要介绍免疫学应用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免
疫学技术的概貌,从原理与方法角度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与基本操作技能。为该专业学生 的毕业论文研究实践提供相应的理论与方法。 【教学要求】 免疫学技术的原理与方法课程是一门极其强调实验技能与科学思维方法培养的课程,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重点掌握免疫学技术的基本概念、常用免疫学技术的原 理与方法。希望学生通过理论部分的教学能够全面了解免疫学技术的范畴、种类与进展: 希望学生通过实验性课程的实际操作掌握与熟悉最基本的实验方法与技能。并在此课程的 教学过程中树立严谨、严肃、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学技术的基本范畴。 2.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 3.熟悉免疫学技术应用的特点。 4.了解免疫学检测技术选择与评价的标准。 【教学内容】 1.免疫学技术的基本范畴与应用特点。 2.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 3.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4.免疫学检测技术选择与评价的标准。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二章抗原的提取与制备 【目的要求】 1.掌握抗原的概念、基本属性。 2.掌握抗原纯化与免疫原制备的原则。 3.了解抗原纯化的方法及其原理。 4.了解半抗原与载体交联的方法及其原理。 【教学内容】 1.抗原的概念及基本属性(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 2.抗原纯化与免疫原制备的原则。 3.抗原纯化的方法及其原理。 4.半抗原与载体交联的方法及其原理。 ·142
·142· 疫学技术的概貌,从原理与方法角度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与基本操作技能。为该专业学生 的毕业论文研究实践提供相应的理论与方法。 【教学要求】 免疫学技术的原理与方法课程是一门极其强调实验技能与科学思维方法培养的课程,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重点掌握免疫学技术的基本概念、常用免疫学技术的原 理与方法。希望学生通过理论部分的教学能够全面了解免疫学技术的范畴、种类与进展; 希望学生通过实验性课程的实际操作掌握与熟悉最基本的实验方法与技能。并在此课程的 教学过程中树立严谨、严肃、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学技术的基本范畴。 2.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 3.熟悉免疫学技术应用的特点。 4.了解免疫学检测技术选择与评价的标准。 【教学内容】 1.免疫学技术的基本范畴与应用特点。 2.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 3.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4.免疫学检测技术选择与评价的标准。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二章 抗原的提取与制备 【目的要求】 1.掌握抗原的概念、基本属性。 2.掌握抗原纯化与免疫原制备的原则。 3.了解抗原纯化的方法及其原理。 4.了解半抗原与载体交联的方法及其原理。 【教学内容】 1.抗原的概念及基本属性(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 2.抗原纯化与免疫原制备的原则。 3.抗原纯化的方法及其原理。 4.半抗原与载体交联的方法及其原理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三章抗体的制备与纯化 【目的要求】 1.掌握多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熟悉动物免疫的原则、方法与过程。 3.熟悉抗血清的收集、处理、保存的方法。 4.了解佐剂的作用与应用方法。 5.了解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方法与过程。 【教学内容】 1.多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动物免疫的原则、方法与注意要点。 3.抗血清的收集、处理与保存。 4.佐剂的作用与应用方法。 5.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方法与过程。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四章经典的血清学反应 【目的要求】 1,掌握经典血清学反应的主要类型。 2.掌握主要经典血清学反应的原理、方法与应用。 3.熟悉常用的凝集试验与沉淀试验的方法。 【教学内容】 1.经典血清学反应的类型简介。 2.凝集试验的主要类型、原理、方法与应用。 3.沉淀试验的主要类型、原理、方法与应用。 4.溶血反应与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与应用。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五章免疫标记技术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标记技术基本概念。 ·143·
·143·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三章 抗体的制备与纯化 【目的要求】 1.掌握多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熟悉动物免疫的原则、方法与过程。 3.熟悉抗血清的收集、处理、保存的方法。 4.了解佐剂的作用与应用方法。 5.了解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方法与过程。 【教学内容】 1.多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动物免疫的原则、方法与注意要点。 3.抗血清的收集、处理与保存。 4.佐剂的作用与应用方法。 5.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方法与过程。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四章 经典的血清学反应 【目的要求】 1.掌握经典血清学反应的主要类型。 2.掌握主要经典血清学反应的原理、方法与应用。 3.熟悉常用的凝集试验与沉淀试验的方法。 【教学内容】 1.经典血清学反应的类型简介。 2.凝集试验的主要类型、原理、方法与应用。 3.沉淀试验的主要类型、原理、方法与应用。 4.溶血反应与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与应用。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五章 免疫标记技术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标记技术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