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实验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164.5.1 课程名称:组织学实验技术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Of Histology 开课(二级)学院:基础医学院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3学分 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4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12学时,实验操作30学时。 前期课程:组织学生物化学医用化学 授课对象:中医学(基础医学方向)七年制 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平时成绩评定(包括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其中理 论考试占70%,实验态度和实验操作占20%,实验报告占10%。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组织学实验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研究技能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和 掌握组织切片技术、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基本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 今后开展实验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of Histology 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the basic medical research. The main purpose is to help the students master or be familiar with the basic skills such as tissue sectioning,histochemistry,immunohistochemistry etc.,foster the practical abilities for the students and lay down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experimental research.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组织学实验技术》是一门以实验操作为主的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 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操作的实践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和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操作训练,可培养学生对形态科学研究工作的认识和兴趣,提高他们 独立工作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创造条件。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组织切片染色、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方法的 基本原理,以及基本操作,学会应用现代医学中的形态学研究方法为中医中药的研究服务。 ·248·
·248· 《组织学实验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164.5.1 课程名称:组织学实验技术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Of Histology 开课(二级)学院:基础医学院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3 学分 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 42 学时 ,其中课堂讲授 12 学时,实验操作 30 学时。 前期课程:组织学 生物化学 医用化学 授课对象:中医学(基础医学方向)七年制 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平时成绩评定(包括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其中理 论考试占 70%,实验态度和实验操作占 20%,实验报告占 10%。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组织学实验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研究技能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和 掌握组织切片技术、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基本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 今后开展实验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of Histology 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the basic medical research. The main purpose is to help the students master or be familiar with the basic skills such as tissue sectioning, histochemistry, immunohistochemistry etc., foster the practical abilities for the students and lay down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experimental research.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组织学实验技术》是一门以实验操作为主的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 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操作的实践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和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操作训练,可培养学生对形态科学研究工作的认识和兴趣,提高他们 独立工作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创造条件。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组织切片染色、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方法的 基本原理,以及基本操作,学会应用现代医学中的形态学研究方法为中医中药的研究服务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第一章组织学常规制片基本技术 【目的要求】 1.了解固定组织的研究方法及有关的概念:组织学制片的基本方法。 2.掌握石蜡切片及H.E染色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教学内容】 1.组织学常规技术简介。 2.组织学制片的主要程序。 3.动物的取材、标本固定及固定剂的配制方法介绍。 4.石蜡切片及H.E染色方法及原理。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以实验操作为主。 【实验内容】 1.动物致死及标本取材、固定剂的配制及标本固定。 2.梯度酒精的配制:H.E染料配制。石蜡切片、H.E染色操作。 第二章组织化学概论 【目的要求】 1.了解组织化学的种类。 2.掌握组织化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要求、组织的固定及切片的制备。 【教学内容】 1.组织化学方法的种类。 2.组织化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3.组织化学方法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三章核酸、多糖及脂类的组织化学 【目的要求】 1.了解核酸的显示原理。 2.了解显示核酸、多糖及脂类的各种实验试剂的配制。 3.掌握Feulgen's反应显示DNA的原理及实验操作。 4.掌握PAS反应显示多糖的原理及实验操作。 5.掌握苏丹黑染料显示脂肪的原理及实验操作。 ·249·
·249·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第一章 组织学常规制片基本技术 【目的要求】 1.了解固定组织的研究方法及有关的概念;组织学制片的基本方法。 2.掌握石蜡切片及 H.E 染色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教学内容】 1.组织学常规技术简介。 2.组织学制片的主要程序。 3.动物的取材、标本固定及固定剂的配制方法介绍。 4.石蜡切片及 H.E 染色方法及原理。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以实验操作为主。 【实验内容】 1.动物致死及标本取材、固定剂的配制及标本固定。 2.梯度酒精的配制;H.E 染料配制。石蜡切片、H.E 染色操作。 第二章 组织化学概论 【目的要求】 1.了解组织化学的种类。 2.掌握组织化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要求、组织的固定及切片的制备。 【教学内容】 1.组织化学方法的种类。 2.组织化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3.组织化学方法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三章 核酸、多糖及脂类的组织化学 【目的要求】 1.了解核酸的显示原理。 2.了解显示核酸、多糖及脂类的各种实验试剂的配制。 3.掌握 Feulgen, s 反应显示 DNA 的原理及实验操作。 4.掌握 PAS 反应显示多糖的原理及实验操作。 5.掌握苏丹黑染料显示脂肪的原理及实验操作
【教学内容】 1.核酸的组织化学方法及Feulgen's反应原理及方法。 2.多糖的组织化学方法及PAS反应原理及方法。 3.脂类的组织化学反应原理及方法。 4.有关试剂的配制。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以实验操作为主。 【实验内容】 1.Feulgen's反应显示DNA操作。 2.过碘酸-雪夫氏反应显示糖原操作。 3.苏丹黑B显示脂类操作。 第四章酶的组织化学 【目的要求】 1.了解组织细胞中酶的保存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掌握酶的组织化学反应方法的基本原理。 3.掌握酶的组织化学反应中各类作用液的配制。 4.掌握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的作用原理及操作。 5.掌握琥珀酸脱氢酶(SDH)及单胺氧化酶(MAO)的反应原理和操作。 【教学内容】 1.酶的保存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的组织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水解酶类(碱性磷 酸酶及酸性磷酸酶)的作用原理,作用液的配制。 2.氧化还原酶类(琥珀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及单胺氧化酶)的反应原理及方法,作 用液的配制。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以实验操作为主。 【实验内容】 1,金属沉淀法显示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的操作。 2.电子传递方法显示琥珀酸脱氢酶(SDH)及单胺氧化酶(MAO)的操作。 第五章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原理,PAP、ABC、LSAB法免疫染色的原理及区别。 2.掌握免疫染色的共同条件、非特异性着色的常见原因及对策。 3.了解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的特征与制备方法。 ·250·
·250· 【教学内容】 1.核酸的组织化学方法及 Feulgen, s 反应原理及方法。 2.多糖的组织化学方法及 PAS 反应原理及方法。 3.脂类的组织化学反应原理及方法。 4.有关试剂的配制。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以实验操作为主。 【实验内容】 1.Feulgen, s 反应显示 DNA 操作。 2.过碘酸-雪夫氏反应显示糖原操作。 3.苏丹黑 B 显示脂类操作。 第四章 酶的组织化学 【目的要求】 1.了解组织细胞中酶的保存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掌握酶的组织化学反应方法的基本原理。 3.掌握酶的组织化学反应中各类作用液的配制。 4.掌握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的作用原理及操作。 5.掌握琥珀酸脱氢酶(SDH)及单胺氧化酶(MAO)的反应原理和操作。 【教学内容】 1.酶的保存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的组织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水解酶类(碱性磷 酸酶及酸性磷酸酶)的作用原理,作用液的配制。 2.氧化还原酶类(琥珀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及单胺氧化酶)的反应原理及方法,作 用液的配制。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以实验操作为主。 【实验内容】 1.金属沉淀法显示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的操作。 2.电子传递方法显示琥珀酸脱氢酶(SDH)及单胺氧化酶(MAO)的操作。 第五章 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原理,PAP、ABC、LSAB 法免疫染色的原理及区别。 2.掌握免疫染色的共同条件、非特异性着色的常见原因及对策。 3.了解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的特征与制备方法
【教学内容】 1.抗原、抗体的基本属性,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的特征,抗体标记物的种类及各 自的优缺点。 2.免疫酶法组织化学的基本原理。 3.组织材料制备的注意事项。 4.PAP,ABC,LSAB免疫染色法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5.固定液和有关试剂的的配制。 6.动物的灌流固定;免疫染色结果判断时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以实验操作为主。 【实验内容】 动物灌流固定示教和操作:LSAB法免疫染色的操作。 三、参考性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内容 讲授课时 实验时数 总时数 第一章组织学常规制片基本技术 2 9 11 第二章组织化学概论 2 2 第三章酸多糖及脂类的组织化学 2 7 9 第四章酶的组织化学 2 6 8 第五章免疫组织化学 4 8 12 合计 12 30 42 四、大纲使用说明 1.本大纲供七年制中基专业使用,亦适用于其他专业选修或辅修本课程的学生。 2.讲课内容顺序按本大纲安排进行。 3.在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本大纲所规定的讲课、实验时间 比例及实验内容略加调整,但不能影响本课程的基本体系。 五、主要参考书目 《组织细胞分子学实验原理与方法》,赵宗江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 《医学分子生物学理论与研究技术》,温进坤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 《分子病理学》,李玉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病理组织制片和染色技术》,龚志锦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新技术及应用》,倪灿荣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 .251·
·251· 【教学内容】 1.抗原、抗体的基本属性,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的特征,抗体标记物的种类及各 自的优缺点。 2.免疫酶法组织化学的基本原理。 3.组织材料制备的注意事项。 4.PAP, ABC, LSAB 免疫染色法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5.固定液和有关试剂的的配制。 6.动物的灌流固定;免疫染色结果判断时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以实验操作为主。 【实验内容】 动物灌流固定示教和操作;LSAB 法免疫染色的操作。 三、参考性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内容 讲授课时 实验时数 总时数 第一章 组织学常规制片基本技术 第二章 组织化学概论 第三章 核酸、多糖及脂类的组织化学 第四章 酶的组织化学 第五章 免疫组织化学 2 2 2 2 4 9 7 6 8 11 2 9 8 12 合计 12 30 42 四、大纲使用说明 1.本大纲供七年制中基专业使用,亦适用于其他专业选修或辅修本课程的学生。 2.讲课内容顺序按本大纲安排进行。 3.在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本大纲所规定的讲课、实验时间 比例及实验内容略加调整,但不能影响本课程的基本体系。 五、主要参考书目 《组织细胞分子学实验原理与方法》,赵宗江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年; 《医学分子生物学理论与研究技术》,温进坤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 年; 《分子病理学》,李玉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年; 《病理组织制片和染色技术》,龚志锦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年;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新技术及应用》,倪灿荣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年
《病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171.0.1 课程名称:病理学 Pathology 开课(二级)学院:基础医学院 开课性质:必修课 学分:6学分 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8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66学时,实验18学时。 前期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 授课对象:供五年制龙曙岳中医、护理、运动、骨伤、针推本科学生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其中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共占10%,平时成绩主要通过学生的出勤率 和上课纪律进行评定,占总成绩的5%,实验课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 报告,占总成绩的5%。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 基础学科,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病理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 分。总论主要研究和阐述疾病共同病变、及其发生的共同规律,属普通病理学:各论主要 讲述人体各系统器官主要疾病的具体病理变化及其规律,属于系统病理学,总论和各论之 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The teaching of Pathology consists of a series of images that demonstrate the gross and the microscopic pathologic findings for a variety of diseas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It emphasizes etiology,pathogenesis and tissue changes not only in terms of basic science (e.g., pathologic anatomy,biochemistry,patho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but also presents clinical relevance (e.g.,the symptoms and signs diseases),and explains how diseases affect humans beings socially and psychologically.Possession of the knowledge enables the clinician to analyze the mechanism of production of the symptoms and signs of different disease syndromes. The course of Pathology is composed of General Pathology and Systematic Pathology.In General Pathology,cell adaptations,necrosis,neoplasia,inflammation,vascular,fluid and clotting derangements,and immunologic disease at the cellular and tissue levels are discussed.In Systematic Pathology,focus is on the phenomena at the organ-system level.The subject of Pathology is an essential introduction to clinical medicine and bridge over the two branches of basic medicine and clinical medicine. ·252·
·252· 《病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171.0.1 课程名称:病理学 Pathology 开课(二级)学院:基础医学院 开课性质:必修课 学分:6 学分 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 84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 66 学时,实验 18 学时。 前期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 授课对象:供五年制龙曙岳中医、护理、运动、骨伤、针推本科学生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其中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共占 10%,平时成绩主要通过学生的出勤率 和上课纪律进行评定,占总成绩的 5%,实验课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 报告,占总成绩的 5%。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 基础学科,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病理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 分。总论主要研究和阐述疾病共同病变、及其发生的共同规律,属普通病理学;各论主要 讲述人体各系统器官主要疾病的具体病理变化及其规律,属于系统病理学,总论和各论之 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The teaching of Pathology consists of a series of images that demonstrate the gross and the microscopic pathologic findings for a variety of diseas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t emphasizes etiology, pathogenesis and tissue changes not only in terms of basic science (e.g., pathologic anatomy, biochemistry, patho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but also presents clinical relevance (e.g., the symptoms and signs diseases), and explains how diseases affect humans beings socially and psychologically. Possession of the knowledge enables the clinician to analyze the mechanism of production of the symptoms and signs of different disease syndromes. The course of Pathology is composed of General Pathology and Systematic Pathology. In General Pathology, cell adaptations, necrosis, neoplasia, inflammation, vascular, fluid and clotting derangements, and immunologic disease at the cellular and tissue levels are discussed. In Systematic Pathology, focus is on the phenomena at the organ-system level. The subject of Pathology is an essential introduction to clinical medicine and bridge over the two branches of basic medicine and clinical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