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111.0.2 课程名称:正常人体解剖学 Human Anatomy 开课(二级)学院:基础医学院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6学分 学时:84学时 前期课程:无要求 授课对象:医(七)、中西(七)、针英(七)、药(七)、基(七)、中西(五)、医针推、 康复、护理、骨伤、运动、管理专业(本科) 考试方式:考试。期中、期末考试占70%,平时考核(考勤、作业等)占30%。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正常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按照人体九大系统来讲授各器官的 形态结构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人体各系统的器官组成、位置和 重要的形态结构,了解本学科在相关专业的应用,为学习后期各门课程打下基础。 "Human Anatomy",an important basic medical course,is a morphologic and structural science that being taught according to the nine systems of the human body.Its aims are that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composing,place and the important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can learn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subject in the related major and can establish the basis for learning following subjects after learning this course.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正常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为其他各门医学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以讲述人体九大系统的形态结构为主要内容,在运动系统教学中突出重要关节和主 要肌肉、骨性和肌性标志、皮肤标志,这样能更好地为中医骨伤、中医外科、针灸取穴定 位、推拿科服务:在消化、呼吸系统教学中重点突出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各脏器名 称、组成、体表投影和毗邻关系,为内、外、儿科诊断和治疗提供形态学基础:在泌尿、 生殖系统教学中突出各脏器名称、体表投影和毗邻关系,为泌尿科和妇科服务:在心血管 。1
·1· 《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111.0.2 课程名称:正常人体解剖学 Human Anatomy 开课(二级)学院:基础医学院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6 学分 学时:84 学时 前期课程:无要求 授课对象:医(七)、中西(七)、针英(七)、药(七)、基(七)、中西(五)、医针推、 康复、护理、骨伤、运动、管理专业(本科) 考试方式:考试。期中、期末考试占 70%,平时考核(考勤、作业等)占 30%。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正常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按照人体九大系统来讲授各器官的 形态结构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人体各系统的器官组成、位置和 重要的形态结构,了解本学科在相关专业的应用,为学习后期各门课程打下基础。 “Human Anatomy”, an important basic medical course, is a morphologic and structural science that being taught according to the nine systems of the human body. Its aims are that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composing,place and the important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can learn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subject in the related major and can establish the basis for learning following subjects after learning this course.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正常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为其他各门医学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以讲述人体九大系统的形态结构为主要内容,在运动系统教学中突出重要关节和主 要肌肉、骨性和肌性标志、皮肤标志,这样能更好地为中医骨伤、中医外科、针灸取穴定 位、推拿科服务;在消化、呼吸系统教学中重点突出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各脏器名 称、组成、体表投影和毗邻关系,为内、外、儿科诊断和治疗提供形态学基础;在泌尿、 生殖系统教学中突出各脏器名称、体表投影和毗邻关系,为泌尿科和妇科服务;在心血管
系统教学中突出心脏瓣膜、传导系、全身大血管组成和投影,为心血管疾病打下解剖学基 础:在淋巴系统教学中突出二条淋巴导管、九条淋巴干、各部主要淋巴结,为肿瘤细胞转 移提供形态学基础:在内分泌系统教学中介绍内分泌器官的形态和功能,为甲亢、糖尿病 等内分泌疾病提供解剖学基础:在感觉器教学中介绍眼、耳的组成、形态和功能,为五官 科、眼科打好形态结构基础:在神经系统教学中介绍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组成、形态结构、 各部位损伤的临床表现,为神经科、骨伤科、推拿科提供解剖学基础。 【教学要求】 1.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三级要求,即掌握、熟悉和了解,要求掌握内容必须充分理解、 牢固记忆、融会贯通。 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和形式,注重启发式教学,应用多媒体课件, 配合各种直观教具(如挂图、模型、标本、自身触摸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自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本课程总学时为8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80学时,实验4学时。 4.本课程使用教材为《正常人体解剖学》(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严 振国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人体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和目的,解剖学姿势和方位术语。 2.熟悉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轴。 3.了解解剖学发展简史,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教学内容】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人体器官组成和系统的划分,解剖学的分科及学习方法,解剖学 姿势,常用方位术语。 【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辅以教学课件。 2.自学内容:解剖学发展简史。 第一章运动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骨的形态和构造。 2.掌握躯干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主要形态结构。如椎孔、椎管、椎间孔、横突孔、 骶管、骶管裂孔、骶角、骶前孔、骶后孔、胸骨角等。 3.掌握上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主要形态结构。如肩胛冈、肩峰、关节盂和喙突: ·2·
·2· 系统教学中突出心脏瓣膜、传导系、全身大血管组成和投影,为心血管疾病打下解剖学基 础;在淋巴系统教学中突出二条淋巴导管、九条淋巴干、各部主要淋巴结,为肿瘤细胞转 移提供形态学基础;在内分泌系统教学中介绍内分泌器官的形态和功能,为甲亢、糖尿病 等内分泌疾病提供解剖学基础;在感觉器教学中介绍眼、耳的组成、形态和功能,为五官 科、眼科打好形态结构基础;在神经系统教学中介绍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组成、形态结构、 各部位损伤的临床表现,为神经科、骨伤科、推拿科提供解剖学基础。 【教学要求】 1.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三级要求,即掌握、熟悉和了解,要求掌握内容必须充分理解、 牢固记忆、融会贯通。 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和形式,注重启发式教学,应用多媒体课件, 配合各种直观教具(如挂图、模型、标本、自身触摸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自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本课程总学时为 84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 80 学时,实验 4 学时。 4.本课程使用教材为《正常人体解剖学》(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严 振国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年 8 月,第 1 版)。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人体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和目的,解剖学姿势和方位术语。 2.熟悉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轴。 3.了解解剖学发展简史,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教学内容】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人体器官组成和系统的划分,解剖学的分科及学习方法,解剖学 姿势,常用方位术语。 【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辅以教学课件。 2.自学内容:解剖学发展简史。 第一章 运动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骨的形态和构造。 2.掌握躯干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主要形态结构。如椎孔、椎管、椎间孔、横突孔、 骶管、骶管裂孔、骶角、骶前孔、骶后孔、胸骨角等。 3.掌握上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主要形态结构。如肩胛冈、肩峰、关节盂和喙突;
肱骨头,肱骨大结节、肱骨小结节、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肱骨滑车、肱骨小头、肱骨 内上髁、肱骨外上髁和尺神经沟:桡骨头、桡骨粗隆、桡骨茎突、尺切迹:鹰嘴、冠突、 桡切迹、尺骨头、尺骨茎突:腕骨的名称及位置排列关系。 4.掌握下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主要形态结构。如髂骨、耻骨、坐骨、髋白、闭 孔、髂嵴、髂前及髂后上棘、髂结节和耻骨结节: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臀肌粗隆、 股骨内、外侧髁以及股骨内、外上髁:腓骨头、腓骨颈和外踝。 5.掌握颅骨的名称、数目及主要的孔道和结构。如眶上孔、眶下孔、枕骨大孔、茎乳 孔、翼点、枕外隆凸、枕髁、乳突、颧弓、下颌窝、下颌头、下颌角、咬肌粗隆,鼻旁窦 的名称、位置和开口。 6.掌握关节的主要结构和关节的运动形式。 7.掌握脊柱的组成和生理弯曲,胸廓组成及胸廓上口的围成,骨盆的组成、分部和 性差。 8.掌握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的组成、特点和运动。 9.掌握斜方肌、背阔肌、胸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股四头肌、 小腿三头肌、胸锁乳突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膈的位置、孔裂和作用,竖脊肌的位置和 作用。 10.熟悉运动系统的主要功能,眶和骨性鼻腔的构成。 11.熟悉直接连结和关节的辅助结构。 12.熟悉椎骨间的连结、前臂骨间的连结和小腿骨间的连结。 13.熟悉肘关节、桡腕关节、距小腿关节和颢下颌关节的组成、特点和运动。 14.熟悉肌的起止和肌的辅助装置。 15.熟悉全身各部重要的体表标志。 16.了解胸锁关节和肩锁关节的构成,手关节和足关节的名称和组成。 17.了解髋骨与骶骨、髋骨与髋骨之间的连结,足弓的概念。 18.了解肌的形态和构造,腹直肌鞘的位置及组成,前臂屈肌群、伸肌群各肌的名称和 位置排列关系,手肌的分群。 19.了解枕额肌、颊肌、口轮匝肌、眼轮匝肌、咬肌、颢肌的位置和作用。 20.了解肋间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肱肌、缝匠肌、大腿 内收肌群、大腿后肌群、小腿前肌群、小腿外侧肌群、小腿后肌群的位置和作用。 【教学内容】 1.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骨的形态、构造和理化特性,椎骨、胸骨和肋,锁骨、肩 胛骨、肱骨、桡骨、尺骨和手骨,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和足骨,脑颅骨、面颅 骨、颅的整体观和新生儿颅骨。 2.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椎骨间的连结、脊柱和胸廓,上肢带连结和自由上肢连结, 下肢带连结和自由下肢连结,题下颌关节。 。3
·3· 肱骨头,肱骨大结节、肱骨小结节、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肱骨滑车、肱骨小头、肱骨 内上髁、肱骨外上髁和尺神经沟;桡骨头、桡骨粗隆、桡骨茎突、尺切迹;鹰嘴、冠突、 桡切迹、尺骨头、尺骨茎突;腕骨的名称及位置排列关系。 4.掌握下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主要形态结构。如髂骨、耻骨、坐骨、髋臼、闭 孔、髂嵴、髂前及髂后上棘、髂结节和耻骨结节;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臀肌粗隆、 股骨内、外侧髁以及股骨内、外上髁;腓骨头、腓骨颈和外踝。 5.掌握颅骨的名称、数目及主要的孔道和结构。如眶上孔、眶下孔、枕骨大孔、茎乳 孔、翼点、枕外隆凸、枕髁、乳突、颧弓、下颌窝、下颌头、下颌角、咬肌粗隆,鼻旁窦 的名称、位置和开口。 6.掌握关节的主要结构和关节的运动形式。 7.掌握脊柱的组成和生理弯曲,胸廓组成及胸廓上口的围成,骨盆的组成、分部和 性差。 8.掌握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的组成、特点和运动。 9.掌握斜方肌、背阔肌、胸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股四头肌、 小腿三头肌、胸锁乳突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膈的位置、孔裂和作用,竖脊肌的位置和 作用。 10.熟悉运动系统的主要功能,眶和骨性鼻腔的构成。 11.熟悉直接连结和关节的辅助结构。 12.熟悉椎骨间的连结、前臂骨间的连结和小腿骨间的连结。 13.熟悉肘关节、桡腕关节、距小腿关节和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特点和运动。 14.熟悉肌的起止和肌的辅助装置。 15.熟悉全身各部重要的体表标志。 16.了解胸锁关节和肩锁关节的构成,手关节和足关节的名称和组成。 17.了解髋骨与骶骨、髋骨与髋骨之间的连结,足弓的概念。 18.了解肌的形态和构造,腹直肌鞘的位置及组成,前臂屈肌群、伸肌群各肌的名称和 位置排列关系,手肌的分群。 19.了解枕额肌、颊肌、口轮匝肌、眼轮匝肌、咬肌、颞肌的位置和作用。 20.了解肋间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肱肌、缝匠肌、大腿 内收肌群、大腿后肌群、小腿前肌群、小腿外侧肌群、小腿后肌群的位置和作用。 【教学内容】 1.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骨的形态、构造和理化特性,椎骨、胸骨和肋,锁骨、肩 胛骨、肱骨、桡骨、尺骨和手骨,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和足骨,脑颅骨、面颅 骨、颅的整体观和新生儿颅骨。 2.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椎骨间的连结、脊柱和胸廓,上肢带连结和自由上肢连结, 下肢带连结和自由下肢连结,颞下颌关节
3.肌的形态和构造,肌的起止和作用,肌的辅助装置,背肌、胸肌、膈和腹肌,头肌 和颈肌,肩肌、臂肌、前臂肌和手肌,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教学课件、标本和模型教具。 2.自学内容:上肢的局部记载、下肢的局部记载、体表标志。 3.自习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照实验室内的骨骼标本以及关节和肌肉的模型进 行辨认和记忆。 【实验内容】 全身主要关节、全身各部主要肌肉的标本示教。 第二章消化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 2.掌握咽峡的组成,腭扁桃体的位置,舌的形态构造,腮腺的位置及腮腺管的开口部 位,咽的形态、分部、结构及各部的交通,食管的位置和三个生理狭窄,胃的形态、分部 和位置,小肠的分部(包括十二指肠的分部和十二指肠大乳头的位置),大肠的形态特征、 分部和位置,阑尾的位置及其根部的体表投影,直肠的位置、弯曲及肛管结构(肛窦、齿 状线)。 3.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和体表投影,掌握胆囊的形态、分部、位置及胆囊底的体表投 影,胰的形态、位置和胰管的开口部位。 4.掌握腹膜腔的概念,男、女性盆腔内的腹膜陷凹的名称、位置。 5.熟悉消化管的一般构造,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6.熟悉口腔壁的构造和分部,牙的形态、结构、出牙和牙式,胃壁的构造。 7.熟悉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总管的开口部位以及胆汁排出的途径。 8.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小网膜、大网膜和系膜的概念。 9.了解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肝的主要功能,胰的主要功能。 10.了解下颌下腺与舌下腺的位置及腺管开口部位,食管的形态和分部。 【教学内容】 1.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消化管的一般构造,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2.口腔的构造和分部、口腔内结构、大唾液腺,咽的形态、位置、分部和结构,食管 的形态、分部、位置和狭窄,胃的形态、分部、位置和胃壁的构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 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3.肝的形态、位置、体表投影和肝外胆道,胰的形态、分部和位置。 【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辅以教学课件和模型教具。 。4
·4· 3.肌的形态和构造,肌的起止和作用,肌的辅助装置,背肌、胸肌、膈和腹肌,头肌 和颈肌,肩肌、臂肌、前臂肌和手肌,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教学课件、标本和模型教具。 2.自学内容:上肢的局部记载、下肢的局部记载、体表标志。 3.自习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照实验室内的骨骼标本以及关节和肌肉的模型进 行辨认和记忆。 【实验内容】 全身主要关节、全身各部主要肌肉的标本示教。 第二章 消化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 2.掌握咽峡的组成,腭扁桃体的位置,舌的形态构造,腮腺的位置及腮腺管的开口部 位,咽的形态、分部、结构及各部的交通,食管的位置和三个生理狭窄,胃的形态、分部 和位置,小肠的分部(包括十二指肠的分部和十二指肠大乳头的位置),大肠的形态特征、 分部和位置,阑尾的位置及其根部的体表投影,直肠的位置、弯曲及肛管结构(肛窦、齿 状线)。 3.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和体表投影,掌握胆囊的形态、分部、位置及胆囊底的体表投 影,胰的形态、位置和胰管的开口部位。 4.掌握腹膜腔的概念,男、女性盆腔内的腹膜陷凹的名称、位置。 5.熟悉消化管的一般构造,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6.熟悉口腔壁的构造和分部,牙的形态、结构、出牙和牙式,胃壁的构造。 7.熟悉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总管的开口部位以及胆汁排出的途径。 8.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小网膜、大网膜和系膜的概念。 9.了解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肝的主要功能,胰的主要功能。 10.了解下颌下腺与舌下腺的位置及腺管开口部位,食管的形态和分部。 【教学内容】 1.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消化管的一般构造,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2.口腔的构造和分部、口腔内结构、大唾液腺,咽的形态、位置、分部和结构,食管 的形态、分部、位置和狭窄,胃的形态、分部、位置和胃壁的构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 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3.肝的形态、位置、体表投影和肝外胆道,胰的形态、分部和位置。 【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辅以教学课件和模型教具
2.自学内容:咽肌、胃的毗邻、肝的主要功能、胰的主要功能。 3.自习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照实验室内的消化系统各器官的模型进行辨认和 记忆。 【实验内容】 消化系统各器官的标本示教。 第三章呼吸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上、下呼吸道的划分。 2.掌握鼻甲、鼻道、鼻中隔的位置,喉的位置、主要喉软骨的名称、喉黏膜的主要形 态结构和喉腔分部,气管位置及结构,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肺的形态、结构和位置。 3.掌握壁胸膜的分部,胸膜腔的概念,胸膜顶和肋膈隐窝的位置,胸膜下界和肺下缘 的体表投影。 4.熟悉鼻腔的分部、固有鼻腔黏膜分部,胸膜和纵膈的概念。 5.了解外鼻的形态结构,弹性圆锥,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纵隔的位置和分部。 【教学内容】 1.呼吸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外鼻和鼻腔,喉的位置和结构,气管和主支气管,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3.胸膜和纵膈。 【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辅以教学课件和模型教具。 2.自学内容:喉肌、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 3.自习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照实验室内的呼吸系统各器官的模型进行辨认和 记忆。 【实验内容】 呼吸系统各器官的标本示教。 第四章泌尿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 2.掌握肾的形态和位置,输尿管的分段和三个狭窄部位,膀胱的形态、位置和膀胱三 角的特点,女性尿道的位置、结构特点及开口部位。 3.熟悉肾的内部结构和肾的被膜。 4.了解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输尿管的走行位置和毗邻。 。5✉
·5· 2.自学内容:咽肌、胃的毗邻、肝的主要功能、胰的主要功能。 3.自习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照实验室内的消化系统各器官的模型进行辨认和 记忆。 【实验内容】 消化系统各器官的标本示教。 第三章 呼吸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上、下呼吸道的划分。 2.掌握鼻甲、鼻道、鼻中隔的位置,喉的位置、主要喉软骨的名称、喉黏膜的主要形 态结构和喉腔分部,气管位置及结构,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肺的形态、结构和位置。 3.掌握壁胸膜的分部,胸膜腔的概念,胸膜顶和肋膈隐窝的位置,胸膜下界和肺下缘 的体表投影。 4.熟悉鼻腔的分部、固有鼻腔黏膜分部,胸膜和纵膈的概念。 5.了解外鼻的形态结构,弹性圆锥,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纵隔的位置和分部。 【教学内容】 1.呼吸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外鼻和鼻腔,喉的位置和结构,气管和主支气管,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3.胸膜和纵膈。 【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辅以教学课件和模型教具。 2.自学内容:喉肌、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 3.自习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照实验室内的呼吸系统各器官的模型进行辨认和 记忆。 【实验内容】 呼吸系统各器官的标本示教。 第四章 泌尿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 2.掌握肾的形态和位置,输尿管的分段和三个狭窄部位,膀胱的形态、位置和膀胱三 角的特点,女性尿道的位置、结构特点及开口部位。 3.熟悉肾的内部结构和肾的被膜。 4.了解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输尿管的走行位置和毗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