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 语言兴衰论 言人。” Robert L.Miller 199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meri- can Linguistics65卷373-375页上的书评:“迪克森写了本讲述 裂变一聚变模型如何运用于历史语言学研究的小册子,涉及到历 史语言学中所有重要原则问题,例证取自各大洲和太平洋岛屿,可 读性极强,说服力极强。无论对历史语言学课程学习者,还是对语 言学有兴趣的一般读者,此书都是极佳的补充读物。” 英文版《语言的兴衰》多次重印。日文版《言語)興亡》(大角 翠译)也于2001年由东京岩波书店出版,并又重印。阿拉伯文的 译本也在进行中。从根本上说,此书做了三件事: (1)介绍适用于历史语言学的方法论。 (2)为十万年多来的语言发展提出了一个“裂变一聚变”的全 新演化模式。 (3)强调了当今语言学家面临的主要任务。当今世界大约有 五千多种语言,其中大多数只有数千,甚至数百个使用者。所有语 言都受到全球化浪潮的影响,其中绝大部分在今后几百年中将消 失殆尽。因此,目前最最重要的就是,受过训练的语言学家应该承 担起广泛的田野调查任务,全面描写这些语言,别到时太晚就来不 及了。描写应按照语言学基元理论来进行,这是过去几十年来用 于几乎所有好的语法描与的框架。 本书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裂变·聚变”的设想。我们仅能重 建过去六千至八千年的语言史,而人类使用语言至少有十万年以 上。我认为,对于长久的年代一也许数万年一某个特定地域 的语言会处于一种聚变的平衡状态。在这个聚变区内,语言特质 会在部分或全体语言中传播。平衡态会被第6章中讨论的几种因 素打断,于是语言会分裂,散布各处。语言间亲属关系的“谱系树” 模式只有在裂变期(一般只延续数百年)才适用。一旦裂变期结 束,一个新的聚变期又重新出现,而原先的谱系树形式的关系又渐 渐湮灭。 这个“裂变一聚变”的想法是从我三十年来试图理解澳大利亚 土著语情况的努力中得出来的。我花了很多时间探讨这些土著语
中文版序 003 之间的“谱系树”关系,但它实在经不起严格的审视。有个Pama- Nyungan谱系树的观点讨论得很多,但没看到有提供详尽科学论 证的。就是从这个个案研究中生发出了“裂变一聚变”观点。《语 言的兴衰》本质上是-一本大书的序言,那是积攒了好几十年的研究 成果,2002年于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Australian Languages, Their Nature and Development《澳洲土著语的性质和发展》,又于 2007年出了平装版。该书为《兴衰》中的很多观点提供了详尽例 证,还有很多地图显示各种语言特征在250种澳洲土著语中的扩 散(每种特征都有少许不同的地域分布)。 “裂变一聚变”模型是想运用于年代久远的语言演变的。有些 人想把它运用于本地区数十年中的语言变化研究,这不合适。 在第7章结束处,我讨论到藏缅语(一个公认的语系①)和汉语 (另一个公认的语系)的关系。有证据表明藏缅语和汉语具有谱系 关系,但性质似乎颇为独特。也许我书中的观点能协助学者们澄 清这一关系的确切性质,并进一步解释汉语系中谱系和区域交互 发展的情。 从l994年起,我和Alexandra Y.Aikhenvald教授密切合作, 进行现代语言学的主要任务一一全面描写先前未知的语言,在归 纳的基础上对人类语言的属性进行类型学探讨,并出版了以下语 法书: 1972.R.M.W.Dixon.The Dyirbal Language of North Queensland《北昆土兰的Dyirbal语》,剑桥大学出版社,xiv,420 页。平装本1976。 ·l977.R.M.W.Dixon.A Grammar of Yidin《Yidin语 法》,剑桥大学出版社,xxiii,563页。 1988.R.M.W.Dixon.A Grammar of Boumaa Fijian ①译者按:迪克森用到的language family是较宽松的含义,并不完全等 同于我们的‘语系?所具有的那种最高等级的语言家族。由于大部分情况下构 拟都是试探性的,两个小的语系在以后的研究中很可能被发现可组成更高一 级的语系
004 语言兴哀论 《Boumaa Fijian语语法》,芝加哥大学出版社,xix,375页。 2003.Alexandra Y.Aikhenvald.A Gram mar of Tariana,From Northwest Amazonia《西北亚马逊的Tariana语 语法》,剑桥大学出版社,705页。平装本2006。 2004.R.M.W.Dixon.The Jarawara Language of Southern Ama之onia《南亚马逊的Jarawara语语》,牛津大学出版 社,xxi,636页。 2008.Alexandra Y.Aikhenvald.The Manambu Language of East Sepik,Papua New Guinea.《巴布亚新几内亚的Manambu语》, 牛津大学出版社,Xxvi,702页。 我们的学生也出版了几十种语言的语法书,还有词典,以及语 料汇编。 此外,我还出版了研究我的母语语法的两个版本。 1991.A New Approach to English Grammar,on Semantic Principles《基于语义学原理的英语语法新探》,Oxford:Clarendon Press.xvi,398页。六次重印。韩文版出版于1995年。 ·2005.A Semantic Approach to English Grammar《语义 学取向的英语语法》,牛津大学出版社,xvii,543页。[此为1991 年版的增订版,增加了三章。] Aikhenvald教授和我出版了以下有关类型学的单行本。 ·1994.R.M.W.Dixon.Ergativity《施格》。剑桥大学出 版社,xxii,271页。多次重印。 2000.Alexandra Y.Aikhenvald.Classifiers:A Typology of Noun Classification Devices《类别词:名词分类机制的类型研 究》,牛津大学出版社,xxvi,535页。平装本2003。 ·2004.Alexandra Y.Aikhenvald..Evidentiality《言据性》, 牛津大学出版社,xxvii,452页。平装版2006。 ·20l0将出,Alexandra Y.Aikhenvald.Imperatives and Com mands《祈使和命令》,牛津大学出版社
中文版序 005 我们组织了九次探讨语言学重要课题的国际性工作坊并出了 书。每本书卷首都有一章某课题的类型学纵览的导论,后面各章 的作者都曾深入研究过一个语言并出版一部语法书,他们各自介 绍在他们调查的语言中是如何表达那个类型学课题的。 由R.M.W.Dixon和Alexandra Y.Aikhenvald主编的书 如下: 2000.Changing Valency:Case Studies in Transitivity 《变价:及物性的个案研究》,剑桥大学出版社,xvi+413页。 ·2002.Word:A Cross-linguistic Typology《词:跨语言类 型学》,剑桥大学出版社,xiii+290页。平装本2007。 2004.Adjective Classes:A Cross-linguistic Typology 《形容词的类别:跨语言类型学》,牛津大学出版社,xxⅱ,370页。 平装本2006。 ·2006.Com plementation:A Cross-linguistic Typology《t补 足方式:跨语言类型学》,牛津大学出版社,xⅵ十288页。平装 本2008。 2009.The Semantics of Clause Linking:A Crosslinguistic Typology《从句连接的语义学:跨语言类型学》,牛津大学出版社。 432页 由Alexandra Y.Aikhenvald和R.M.W.Dixon主编的书 如下: 2001.Areal Diffusion and Genetic Inheritance:Problems in Com parative Linguistics..《区域扩散和谱系遗传:比较语言学 中的问题》,牛津大学出版社,xvi+453页。平装本2006。 ·2003.,Studies in Evidentiality《言据性研究》,Amsterdam: John Benjamins.xiv+347页。 2006.Serial Verb Constructions:A Cross-linguistic Typology《连动结构:跨语言类型学》,牛津大学出版社,xxxiv十 369页。平装本2007。 2006.Grammars in Contact:A Cross-linguistic
006 语言兴衰论 Typology《接触中的语法:跨语言类型学》,牛津大学出版社,xx+ 355页。平装本2008。 我这十年来一直在写一部多卷本的《语言学基元理论》的书。 已经完成头两卷,即将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9。Basic Linguistic Theory《语言学基元理论》卷1, ethodology《方法论》,包括九章:1.基本原理,2.次要原理,3. 语法总览,4.分析、论证和解释,5.术语系统,6,开展类型学,7. 音系学,8.词汇,9.田野语言学。 ·2009。《语言学基元理论》卷2,Grammatical Topics《语法 论题》,也包括九章:10.语法词和音法词,11.区分名动,12.形容 词类,13.及物性,14.系词从句和无动从句,15.代词和指示词, 16.领属,17.关系从句结构,18.补足语从句和补足策略。 预计于2011下半年出版。《语言学基元理论》卷3,Further Grammatical Topics.《语法论题续篇》包括以下章节:非空间设定 (时、体、情态);名词分类机制;数系统;否定;反身代词和互相代 词;被动,反被动,一般非及物机制;使动;双系式;连动结构;中枢, 换指;比较结构;名词收编;疑问;祈使;文化和语言的关系。 Alexandra Y.Aikhenvald正在写一本书,题为The Art of Grammar《语法的艺术》,是指导如何写语法书的,可作为我的《语 言学基元理论》的补充。 最后,我提请大家注意一种有害倾向,是在《语言的兴衰》初版 以来这些年里逐渐成型的。这就是过分使用电子设备。有人说, 从此不用再写书了,只需把“互动材料”(录音、录像)放到网上就 行。这实在误导。全面分析描写一个语言,亦即写-部语法,记录 一篇语料,编纂一部词典,然后用可以长久保存的书籍形式出版, 这种传统手段还未有任何替代物。 拙著《南亚马逊的Jarawara语》一书获得了美国语言学会 2006年列昂纳德·布龙菲尔德奖,此奖授予此前两年中全球语言学 各领域的最佳著作。在获奖感言中我写道: 我要对那些认为融入最新电·子技术就能改进语言学研究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