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导论第二版 弗里德里希·温格瑞尔 〔德) 著 汉斯一尤格·施密特 彭利贞 许国萍 赵微译 西·方·语·言·学·经·典·教·材 仅供个人阅读研究所用,不得用于商业或其他非法目的。切勿在他处转发! 本电子书制作者 復日人多出版社
认知语言学导论 第二版 弗里德里希·温格瑞尔 (他 著 汉斯一尤格·施密特 彭利贞 许国萍 赵微 译 熊学亮 刘翼斌 赵旻燕 审校 西方·语言·学经”典“教 復人琴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认知语言学导论.第二版/〔德〕弗里德里希·温格瑞尔,〔德〕汉斯- 尤格·施密特著;彭利贞,许国萍,赵微译。一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4 书名原文: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Second Edition ISBN978-7-309-06314-1 I.认…Ⅱ.①温…②汉…③彭…④许…⑤赵…Ⅲ.认知科学: 语言学V.H0-0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8)第153986号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6 This translation of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Second Edition is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图字:09-2009-148 认知语言学导论第二版 〔德〕弗里德里希·温格瑞尔〔德〕汉斯-尤格·施密特 著 彭利贞许国萍赵微译 出版发行 復旦大墨出版社 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86-2165642857(门市零售) 86-2165100562(团体订购) 86-2165109143(外埠邮购) fupnet@fudanpress.com http://www.fudanpress.com 责任编辑 韩结根 出品人贺圣遂 印 刷 常熟市华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 890×1240 1/32 印 张14.125 字 数393千 版 次2009年4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书 号ISBN978-7-30906314-1/H·1251 定 价32.00元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向复旦大学出版社发行部调换。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序 PREFACE 戴耀晶 大概从2002年开始,我们用温格瑞尔和施密特的《认知语言学 导论》(第一版,1996)给博士生做“语言学名著选读”这门课程的阅读 材料。在准备课堂讨论的过程中,2002级听课的几位博士研究生非 常认真,有些同学几乎把整章逐字逐句对译过来进行介绍,因此也就 提议把全书翻译过来。后来恰好复旦大学出版社有一个出版“西方 语言学经典教材系列”丛书的计划,我把本书的译稿推荐给丛书编辑 委员会,纳入了出版计划。几位主要译者把第一版译稿交给出版社 后,出版社因该书的第二版即将面世,要求译者根据第二版重译。历 时数载,几易其稿,好事多磨,便有了现在读者见到的这个《认知语言 学导论》(第二版,2006)中文译本。 《认知语言学导论》是认知语言学教科书中较早出现、流行较广 的一种,该书的第一版2001年在中国大陆就有了由陈治安先生和文 旭先生导读、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引进的原版;与第一版时隔整 整10年的第二版,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不只是内容和参考文献的 一般意义上的更新”,而是反映了认知语言学的最新发展。在第一版 的基础上,第二版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篇幅从原来的6章扩大到 7章。明显的政变有:增加了现在的第六章“整合和关联”,主要讨论 1
学导论 以整合为主要机制的语言在线处理和关联理论;第五章增加了第四 节“构式语法”,介绍了构式语法研究的新进展,题目也由原来的“框 架和注意理论”变成了现在的“框架及构式”;第二章的内容也作了较 多的调整,对概念层级中的整体-部分关系作了更深入的探讨。第七 章(第一版的第六章)的篇幅几乎增加了一倍,特别是讨论象似性和 认知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部分,增加了很多新材料和新见解。 与第一版相比,现在译出的第二版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认知语言学的 各个方面,是现在能见到的比较全面的认知语言学教科书。两位作 者本身就多年从事认知语言学研究,本书不但全面地反映了认知语 言学研究的最新概貌,而且不乏自已的研究成果与创见。 本书的作者认为,经验观、凸显观和注意观这三种互锁的研究方 法形成了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区域,在新版中加入以整合为主的语言 在线处理和关联理论,是为了把认知语言学跟认知心理学和语用理 论联系起来。本书从经验观、凸显观和注意观这个总体框架来安排 全书内容:第一章到第三章主要在经验观的框架下讨论了认知范畴、 原型、范畴层次、概念隐喻与转喻等重要概念;第四章在凸显观的范 围内讨论框架及与之相关的构式,第五章讨论了注意观的解释潜力; 第六章讨论了以整合为核心的语言在线(或日“即时”)处理,并与关 联理论的一些信条联系起来。第七章讨论认知理论在象似性、语法 化、词汇演变中的解释力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如果要问最后 两章与三种研究方法的关系,大概可以认为是对经验观、凸显观和注 意观的综合运用。下面是本书讨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讨论了认知范畴的特点。作者认为,早期对认知范畴的 心理学研究产生了范畴化的原型模式,所有范畴都定位于在概念上 凸出的原型,原型在范畴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认知范畴边界模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