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完善的人格、崇高的品质、良好的素质,大学生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经得住考验。因此,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当代大学生必须在注重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高度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高等教育在处理智育与德育的关系时,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起着主导作用,包含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倾向、理想、道德、情操等内容,是人的灵魂,是一切活动的主宰,决定着人们行动的目的和方向。法治素养也是人的基本素质,包括法律知识、法律观念、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能力等。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不是先天具备、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后天的教育和长期的修养才能获得和提高。学习这门课,大学生可以系统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掌握启迪智慧、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方法,为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和法治素养,从而更好地成才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完善的人格、崇高的品质、良好的素质,大学生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经 得住考验。因此,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当代大学生必须在注重提高科学文 化素质的同时,高度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高等教育在处理智育与德育的关系时,必须 更加重视德育,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 质起着主导作用,包含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倾向、理想、道德、情操等内容, 是人的灵魂,是一切活动的主宰,决定着人们行动的目的和方向。法治素养也是人的基本素 质,包括法律知识、法律观念、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能力等。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不 是先天具备、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后天的教育和长期的修养才能获得和提高。学习这门课, 大学生可以系统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掌握启迪智慧、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方法,为 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和法治素养,从而更好地成才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案第 节课授课时间2024年10月一11月星期章节名称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关于人生及人生观的基本理论,科学认识“人的本质”“人应该怎样生活”“什么是有意义的人生”等问题,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确立高尚的人生追求,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为自己人生价值的教学目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能自觉与各种错误的人生观作斗争,并树立起正确的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和荣辱观,让学生懂得只有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正确的人生观,做实践的主体、做生活的强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成就出彩人生。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重点)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重点)教学重点3.高尚的人生追求。(重点)4.正确评价人生价值。(重点)5.成就出彩人生。(重点)1.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难点)教学难点2.辩证对待人生矛盾。(难点)教学方法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6学时安排课程资源准备教材、多媒体、PPT主要内容、逻辑结构、课时建议本章第一节第一目首先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进行阐述,使学生对“人的本质”有科学的认识。其次从理论层面阐述“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使学生明确应把自已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第一节第二目阐述“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明确人生观的三个主要方面。最后阐述人生观与世界观、价值观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指导,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指导。第一节是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与第
教 案 授课时间 2024 年 10 月-11 月 星期 第 节课 章节名称 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关于人生及人生观 的基本理论,科学认识“人的本质”“人应该怎样生活”“什么 是有意义的人生”等问题,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确立高 尚的人生追求,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为自己人生价值的 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能自觉与各种错误的人生观作斗争,并 树立起正确的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和荣辱观,让 学生懂得只有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正确的人生观,做实 践的主体、做生活的强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贡献自己 的力量,才能成就出彩人生。 教学重点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重点)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重点) 3.高尚的人生追求。(重点) 4.正确评价人生价值。(重点) 5.成就出彩人生。(重点) 教学难点 1.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难点) 2.辩证对待人生矛盾。(难点) 教学方法 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 学时安排 6 课程资源准备 教材、多媒体、PPT 主要内容、逻辑结构、课时建议 本章第一节第一目首先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进行阐述,使学生对“人 的本质”有科学的认识。其次从理论层面阐述“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使学生明确应把自 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 值。第一节第二目阐述“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明确人生观的三个主要方面。最后阐 述人生观与世界观、价值观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 学世界观的指导,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指导。第一节是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与第
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内容的逻辑起点,为其提供理论依据。第二节具体阐述何为正确的人生观,即应确立怎样的人生追求(人生目的)、应保持怎样的人生态度、应掌握怎样的评价人生价值的方法,以及应如何把握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第三节第一目阐述大学生应辩证对待人生矛盾,正确看待得与失、苦与乐、顺与逆、生与死、荣与辱,是人生观的具体应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第二目将错误人生观单独列出,旨在使学生认清错误人生观的实质,警惕并自觉抵制它们的侵蚀。第三目“成就出彩人生”旨在使学生明确在新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责任下创造有意义的人生的途径,即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以奋斗为青春底色,书写新的辉煌业绩。依据本章的教学内容与逻辑结构,可以依照教材内容以节为教学模块展开教学,第一节教学时长为2课时,第二节教学时长为2课时,第三节教学时长为2课时,共6课时。教学中需要讲清楚的基本问题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首先需要对人和人的本质有科学的认识。人对自身的认识,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常新的问题。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人的本质。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他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关注的是现实的、具体的人,强调从社会关系出发去把握变化着的人的本质,为人们认识人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因此,认识人的本质,只能立足于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的人,而不能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更不能依靠所谓神的启示。正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面对各种各样的境遇,在客观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实践人生,通过现实的生活逐渐地感悟人生,形成了相应的人生观。2.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社会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所有人利益的有机统一。社会利益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
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内容的逻辑起点,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节具体阐述何为正确的人生观,即应确立怎样的人生追求(人生目的)、应保持怎 样的人生态度、应掌握怎样的评价人生价值的方法,以及应如何把握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第三节第一目阐述大学生应辩证对待人生矛盾,正确看待得与失、苦与乐、顺与逆、 生与死、荣与辱,是人生观的具体应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第二目将错误人生观单 独列出,旨在使学生认清错误人生观的实质,警惕并自觉抵制它们的侵蚀。第三目“成就出 彩人生”旨在使学生明确在新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责任下创造有意义的人生的途径,即与历 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以奋斗为青春底色,书写 新的辉煌业绩。 依据本章的教学内容与逻辑结构,可以依照教材内容以节为教学模块展开教学,第一 节教学时长为 2 课时,第二节教学时长为 2 课时,第三节教学时长为 2 课时,共 6 课时。 教学中需要讲清楚的基本问题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 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首先需要对人和人的本质有科学的认识。人对自身的 认识,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常新的问题。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人的本质。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 他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一论断关注的是现实的、具体的人,强调从社会关系出发去把握变化着的人的本质,为人 们认识人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因此,认识人的本质,只能立足于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的人,而不能从 抽象的人性论出发,更不能依靠所谓神的启示。正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面对各 种各样的境遇,在客观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实践人生,通过现实的生活逐渐地感悟人生, 形成了相应的人生观。 2.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 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个人与社会的 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社会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所 有人利益的有机统一。社会利益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
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只有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大学生思考人生问题,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自已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成长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人生观的主要内容教师需要讲清楚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了什么活着”这一问题,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这一问题,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这一问题。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2)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决定人生态度,决定人生价值选择。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反过来,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如何,往往又制约着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重要影响。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对他人所具有的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3)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者相互影响、紧密联系: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4.人生观与世界观、价值观(1)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指导。同时,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只有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大学生思 考人生问题,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发展进步 紧密结合起来,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成长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教师需要讲清楚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了 什么活着”这一问题,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这一问题,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 的人生才有价值”这一问题。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 (2)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 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决定人生态度,决定人生 价值选择。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 态。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反过来,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如 何,往往又制约着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重要影响。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人生价值 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 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 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对他人所具有的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 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自 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 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3)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者相互影响、紧密联系: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 对待实际生活的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 的实现,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4.人生观与世界观、价值观 (1)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指导。同时, 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2)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的根本观点,对于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一个人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会直接影响他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等问题的思考,左右他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影响他的人生态度。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指导下,生活于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就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确立正确的人生追求,科学对待人生境遇,以实际行动创造有价值的人生。5.高尚的人生追求“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以其科学而高尚的品质,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不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这一高尚的人生追求,熏陶、感染了一代代革命者和建设者,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应使学生明确,要把为国家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收获成长和进步。大学生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才能清楚地把握人生的奋斗目标,深刻理解人为了什么而活、应走什么样的人生之路等道理;才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以人民利益为重,始终对祖国和人民怀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掌握正确的人生价值标准,才能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自觉用真善美来塑造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6.保持认真、务实、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1)人生须认真。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不能得过且过、放纵生活、游戏人生,否则就会虚挪光阴,甚至误入歧途。(2)人生当务实。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不能好高鹭远、空谈理想、眼高手低、浅尝止,否则就会脱离实际、一事无成。(3)人生应乐观。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真正拥有生活。要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不能因为没有满足自己的期望或者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消极悲观、畏难退缩,甚至颓废堕落、自暴自弃。(4)人生要进取。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大学生要积极进取,不断丰富人生的意义,不能贪图安逸、满足现状、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否则人生就会失去应有的光彩
(2)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的根本观点,对于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个人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会直接影响他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等问题的思考,左 右他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影响他的人生态度。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指导下,生活于现实社会 中的人们,就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确立正确的人生 追求,科学对待人生境遇,以实际行动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5.高尚的人生追求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以其科学而高尚的品质,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 的人生追求。不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这一高尚的 人生追求,熏陶、感染了一代代革命者和建设者,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产生了重要 的推动作用。应使学生明确,要把为国家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在服务 人民、奉献社会中收获成长和进步。 大学生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才能清楚地把握人生的奋斗目标,深 刻理解人为了什么而活、应走什么样的人生之路等道理;才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 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以人民利益为重,始终对祖国和人民怀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服 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掌握正确的人生价值标准,才能懂得人生的 价值首先在于奉献,自觉用真善美来塑造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 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6.保持认真、务实、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1)人生须认真。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 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不能得过且过、放纵生活、游戏人生,否则 就会虚掷光阴,甚至误入歧途。 (2)人生当务实。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以 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不能好高骛远、空谈理想、眼高手低、浅尝 辄止,否则就会脱离实际、一事无成。 (3)人生应乐观。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真正拥有生活。要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人 生态度。不能因为没有满足自己的期望或者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消极悲观、畏难退缩,甚至 颓废堕落、自暴自弃。 (4)人生要进取。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大学生要积极进取,不断丰富人生的意义, 不能贪图安逸、满足现状、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否则人生就会失去应有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