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卷一O汉本纪第一O 为武定军。夏四月,契丹陷德州。沿河巡检使梁进败之,取德州。甲寅,至自澶州,赦京师。己未, 马全节及契丹战于定丰,败之。辛酉,率借民财。五月戊寅,李守贞讨杨光远。丁亥,邺都留守张 从恩为贝州行营都部署。辛卯,李守贞为青州行营都部署。六月,克淄州。丙午,复置枢密使。丁 未,侍中桑维翰为中书令、充枢密使。丙辰,河决滑州,环梁山,入于汶、济。秋七月辛未朔,大 赦,改元。己丑,太子太傅刘昫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八月辛丑朔,刘知远为北 面行营都统。顺德军节度使杜威为都招讨使。戊辰,旌表陈州项城民史仁诩门闾。九月丙子,契丹 寇遂城、乐寿。代州刺史白文珂及契丹战于七里烽,败之。冬十月庚戌,武宁军节度使赵在礼为北 面行营副都统,邺都留守马全节为招讨使。十二月己亥朔,射兔于皋门。丁巳,杨承勋囚其父光远 以降,杀之。出帝已许其不死,既而命李守贞自杀之,故不书“伏诛”。闰月乙酉,德音赦青州囚 契丹寇恒州。 年春正月,契丹陷秦州。壬子,马全节及契丹战于榆林,两军皆溃。戊午,幸南庄。张从恩 留守东都。辛酉,高行周为御营使。乙丑,北征,契丹去。二月己巳,幸黎阳。横海军节度使田武 为东北面行营都部署,以备契丹。曰“以备契丹”,嫌契丹去而命将。丙子,大阅于戚城。丙戌,阅 马于铁丘。丙申,端明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冯玉为户部尚书、枢密使。三月戊戌,契丹陷祁州。 刺史沈斌死之。丁未,畋于戚城。庚戌,马全节克秦州。辛亥,易州戍将孙方谏及契丹谐里战于狼 山,败之。甲寅,杜威克满城。乙卯,克遂城。庚申,杜威及契丹战于阳城,败之。追奔至于卫村, 又败之。夏四月戊寅,劳旋于戚城。己卯,劳旋于王莽河。甲申,至自澶州。赦左右军囚。庚寅, 大赏军功。五月丙申朔,大赦。丙午,幸南庄。六月丁卯,射于繁台,幸杜威第。旱。秋八月甲子 朔,废二舞。丙寅,和凝罢。冯玉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辛未,阅马于茂泽陂。丁丑,括 马。九月己亥,阅马于万龙冈。幸李守贞第。冬十月丁丑,高丽使其广评侍郎韩玄珪、礼宾卿金廉 等来。戊寅,射兔于砚台。戊子,高丽使其兵部侍郎刘崇珪、内军卿朴艺言来。十一月戊戌,封王 武为高丽国王。己巳,射兔于皋门。幸沙台。十二月丁丑,腊,畋于郊。丁亥,桑维翰罢。开封尹 赵莹为中书令,李崧守侍中、枢密使 年春二月丙子,回鹘使突厥陆来。壬午,射鸭于板桥。幸南庄。夏六月,孙方谏以狼山叛附 于契丹。丙寅,契丹寇边。己丑,李守贞为行营都部署、义成军节度使,皇甫遇为副。河决渔池 大饥,群盗起。秋七月,大雨,水,河决杨刘、朝城、武德。八月辛酉,河溢历亭。九月,河决澶、 滑、怀州。辛丑,行营马军排阵使张彦泽及契丹战于新兴,败之。癸卯,刘知远及契丹战于朔州, 败之。大雨霖,河决临黄。冬十月,河决卫州。丙寅,河决原武。辛未,杜威为北面行营都招讨使。 李守贞为兵马都监。十一月,永静军节度使梁汉璋及契丹战于灜州,败绩。契丹寇镇定。十二月己 未,杜威军于中渡。壬戌,奉国都指挥使王清及契丹战于滹沱,败绩,死之。战将殁于阵、守将殁 于城,而不书“死”者,以其志未可知也。或欲走而不得,或欲降而未暇,遽以被杀尔。若不走、 不降而死节明者,自书“死”,如清是已。杜威、李守贞、张彦泽以其军叛降于契丹。庚午,射兔于 沙台。壬申,张彦泽犯京师,杀开封尹桑维翰。契丹灭晋。出帝虽存,而晋则亡,已故书“灭”。 呜呼!余书“封子重贵为郑王”,又书“追封皇伯敬儒为宋王”者,岂无意哉?《礼》:“兄弟之 子,犹子也”。重贵书“子”,可矣。敬儒,出帝父也,书曰“皇伯”者,何哉?出帝立不以正,而 绝其所生也。盖出帝于高祖得为子,而不得为后者,高祖自有子也。方高祖疾病,抱其子重睿,置 于冯道怀中,而托之。出帝岂得立邪?晋之大臣既违礼废命而立之,以谓出帝为高祖子,则得立; 为敬儒子,则不得立。于是深讳其所生而绝之,以欺天下为真高祖子也。《礼》曰:“为人后者,为 其父母服。”使高祖无子,出帝得为后而立以正,则不待绝其所生以为欺也。故余书曰“追封皇伯敬 儒为宋王者”以见其立不以正,而灭绝天性,臣其父而爵之,以欺天下也。 新五代史卷一汉本纪第一 高祖隐帝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姓刘氏,初名知远。其先沙陀部人也,其后世居于太原。知远弱 第21页
新五代史卷一○ 汉本纪第一○ 第 21 页 为武定军。夏四月,契丹陷德州。沿河巡检使梁进败之,取德州。甲寅,至自澶州,赦京师。己未, 马全节及契丹战于定丰,败之。辛酉,率借民财。五月戊寅,李守贞讨杨光远。丁亥,邺都留守张 从恩为贝州行营都部署。辛卯,李守贞为青州行营都部署。六月,克淄州。丙午,复置枢密使。丁 未,侍中桑维翰为中书令、充枢密使。丙辰,河决滑州,环梁山,入于汶、济。秋七月辛未朔,大 赦,改元。己丑,太子太傅刘昫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八月辛丑朔,刘知远为北 面行营都统。顺德军节度使杜威为都招讨使。戊辰,旌表陈州项城民史仁诩门闾。九月丙子,契丹 寇遂城、乐寿。代州刺史白文珂及契丹战于七里烽,败之。冬十月庚戌,武宁军节度使赵在礼为北 面行营副都统,邺都留守马全节为招讨使。十二月己亥朔,射兔于皋门。丁巳,杨承勋囚其父光远 以降,杀之。出帝已许其不死,既而命李守贞自杀之,故不书“伏诛”。闰月乙酉,德音赦青州囚。 契丹寇恒州。 二年春正月,契丹陷秦州。壬子,马全节及契丹战于榆林,两军皆溃。戊午,幸南庄。张从恩 留守东都。辛酉,高行周为御营使。乙丑,北征,契丹去。二月己巳,幸黎阳。横海军节度使田武 为东北面行营都部署,以备契丹。曰“以备契丹”,嫌契丹去而命将。丙子,大阅于戚城。丙戌,阅 马于铁丘。丙申,端明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冯玉为户部尚书、枢密使。三月戊戌,契丹陷祁州。 刺史沈斌死之。丁未,畋于戚城。庚戌,马全节克秦州。辛亥,易州戍将孙方谏及契丹谐里战于狼 山,败之。甲寅,杜威克满城。乙卯,克遂城。庚申,杜威及契丹战于阳城,败之。追奔至于卫村, 又败之。夏四月戊寅,劳旋于戚城。己卯,劳旋于王莽河。甲申,至自澶州。赦左右军囚。庚寅, 大赏军功。五月丙申朔,大赦。丙午,幸南庄。六月丁卯,射于繁台,幸杜威第。旱。秋八月甲子 朔,废二舞。丙寅,和凝罢。冯玉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辛未,阅马于茂泽陂。丁丑,括 马。九月己亥,阅马于万龙冈。幸李守贞第。冬十月丁丑,高丽使其广评侍郎韩玄珪、礼宾卿金廉 等来。戊寅,射兔于砚台。戊子,高丽使其兵部侍郎刘崇珪、内军卿朴艺言来。十一月戊戌,封王 武为高丽国王。己巳,射兔于皋门。幸沙台。十二月丁丑,腊,畋于郊。丁亥,桑维翰罢。开封尹 赵莹为中书令,李崧守侍中、枢密使。 三年春二月丙子,回鹘使突厥陆来。壬午,射鸭于板桥。幸南庄。夏六月,孙方谏以狼山叛附 于契丹。丙寅,契丹寇边。己丑,李守贞为行营都部署、义成军节度使,皇甫遇为副。河决渔池。 大饥,群盗起。秋七月,大雨,水,河决杨刘、朝城、武德。八月辛酉,河溢历亭。九月,河决澶、 滑、怀州。辛丑,行营马军排阵使张彦泽及契丹战于新兴,败之。癸卯,刘知远及契丹战于朔州, 败之。大雨霖,河决临黄。冬十月,河决卫州。丙寅,河决原武。辛未,杜威为北面行营都招讨使。 李守贞为兵马都监。十一月,永静军节度使梁汉璋及契丹战于瀛州,败绩。契丹寇镇定。十二月己 未,杜威军于中渡。壬戌,奉国都指挥使王清及契丹战于滹沱,败绩,死之。战将殁于阵、守将殁 于城,而不书“死”者,以其志未可知也。或欲走而不得,或欲降而未暇,遽以被杀尔。若不走、 不降而死节明者,自书“死”,如清是已。杜威、李守贞、张彦泽以其军叛降于契丹。庚午,射兔于 沙台。壬申,张彦泽犯京师,杀开封尹桑维翰。契丹灭晋。出帝虽存,而晋则亡,已故书“灭”。 呜呼!余书“封子重贵为郑王”,又书“追封皇伯敬儒为宋王”者,岂无意哉?《礼》:“兄弟之 子,犹子也”。重贵书“子”,可矣。敬儒,出帝父也,书曰“皇伯”者,何哉?出帝立不以正,而 绝其所生也。盖出帝于高祖得为子,而不得为后者,高祖自有子也。方高祖疾病,抱其子重睿,置 于冯道怀中,而托之。出帝岂得立邪?晋之大臣既违礼废命而立之,以谓出帝为高祖子,则得立; 为敬儒子,则不得立。于是深讳其所生而绝之,以欺天下为真高祖子也。《礼》曰:“为人后者,为 其父母服。”使高祖无子,出帝得为后而立以正,则不待绝其所生以为欺也。故余书曰“追封皇伯敬 儒为宋王者”以见其立不以正,而灭绝天性,臣其父而爵之,以欺天下也。 新五代史卷一○ 汉本纪第一○ 高祖 隐帝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姓刘氏,初名知远。其先沙陀部人也,其后世居于太原。知远弱
新五代史卷一O汉本纪第一O 不好弄,严重寡言,面紫色,目多白睛,凛如也。与晋高祖俱事明宗,为偏将。明宗及梁人战德胜, 晋高祖马甲断,梁兵几及,知远以所乘马授之,复取高祖马殿而还。高祖德之。高祖留守北京,知 远为押衙。潞王从珂反,愍帝出奔,高祖自镇州朝京师,遇愍帝于卫州,止传舍,知远遣勇士石敢 袖铁槌侍高祖,以虞变。高祖与愍帝议事未决,左右欲兵之,知远拥高祖入室,敢与左右格斗而死。 知远即率兵尽杀愍帝左右,留帝传舍而去 废帝入立,高祖复镇河东。已而有隙,高祖将举兵,知远与桑维翰密为高祖谋画,赞成之。高 祖即位于太原,以知远为侍卫亲军都虞侯,领保义军节度使。契丹耶律德光送高祖至潞州,临决指 知远曰:“此都军甚操剌,世俗谓勇猛为操剌,录其本语。无大故勿弃之, 天福二年,迁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领忠武军节度使。已而以杜重威代知远领忠武,徙知远领 归德。知远耻与重威同制,杜门不出。高祖怒,欲罢其兵职。宰相赵莹以为不可,高祖乃遺端明殿 学士和凝就第宣谕,知远乃受命。 五年,徙邺都留守。九月,朝京师,高祖幸其第 六年,拜河东节度使、北京留守。 七年,高祖崩。 知远从高祖起太原,有佐命功。自出帝立,与契丹绝盟,用兵北方,常疑知远勋位已高,幸晋 多故而有异志,每优尊之。拜中书令,封太原王、幽州道行营招讨使。又拜北面行营都统。 开运二年四月,封北平王 年五月,加守太尉。然王未尝出兵。契丹寇澶州,别遣伟王攻雁门,败之于秀容。八月,杀 吐浑白承福等族,取其赀巨万,良马数千。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儿”,赐以木拐,虏 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 国,乃议建国。二月戊辰,河东行军司马张彦威等上笺劝进。辛未,皇帝即位,称天福十二年。天 福,晋高祖年号也。天福止八年,改元开运,至此四年矣。汉虽建国,而未有国号,又称晋年号。 舍开运而追续天福为十二年,初无义理,但书其实尔。磁州贼首梁晖取相州来归。变来降曰“来归”, 哀斯人也。是时,天下无主,得其主则往归之,与乎叛于彼而来于此者异矣。汉高祖非有德之君 惶惶斯人之无所归者,犹得而归也。故曰“归”。武节都指挥使弘肇取代州,杀其刺史王晖。晋州将 药可俦杀其守将骆从朗及括钱使、谏议大夫赵熙来归。辛巳,陕州留后赵晖、潞州留后王守恩来归 三月丙戌朔,蠲河东杂税。辛卯,延州军乱,逐其节度使周密。壬辰,丹州指挥使高彦询以其州来 归。壬寅,契丹遁。闻汉起太原,畏而去,故与自去异其文。“遁”者,退避之称。以其将萧翰为宣 武军节度使,守汴州。夏四月己未,右都押衙杨邠为枢密使,蕃汉兵马都孔目官郭威权枢密副使。 契丹陷相州,杀梁晖。癸亥,立魏国夫人李氏为皇后。甲子,河东节度判官苏逢吉、观察推官苏禹 珪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乙丑,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史弘肇取潞州。戊辰,奉国指挥使 武行德以河阳来归。史弘肇取泽州。丙子,契丹耶律德光卒于栾城,契丹入于镇州。五月甲午,太 原尹刘崇为北京留守。丙申,如东京。萧翰遁归于契丹。以郇国公李从益知南朝军国事。戊申,次 绛州。刺史李从朗来归。六月丙辰,次河阳,杀李从益及其母于京师。甲子,至自太原。戊辰,改 国号“汉”。高祖初建国无国号,盖其制诏皆无明文,故阙不书。然称天福十二年,则国仍号晋可知, 但无明据,故慎于所疑尔。此书改国号“汉”,则未改之前宜有所称,此可以推知也。赦罪人,蠲民 税。于阗遣使者来。是夏,刘昫薨。秋闰七月乙丑,禁造契丹服器。天雄军节度使杜重威反。杜重 威于晋出帝时,避出帝名去“重”,至汉而复之。天平军节度使高行周为邺都行营都部署,以讨之。 庚辰,追尊祖考为皇帝,妣为皇后。高祖湍谥曰“明元”,庙号文祖:祖妣李氏谥曰“明贞”。曾祖 昂谥“恭僖”,庙号德祖:祖妣杨氏谥曰“恭惠”。祖僎谥曰“昭宪”,庙号翼祖;祖妣李氏谥曰“ 穆”。考璵谥曰“章圣”,庙号显祖:妣安氏谥曰“章懿”。以汉高皇帝为高祖,光武皇帝为世祖,皆 不祧。八月,护圣指挥使白再荣逐契丹,以镇州来归。丙申,安国军节度使薛怀让杀契丹之将,刘 铎入于邢州。九月甲戌,吏部尚书窦贞固守司空、兼门下侍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李涛为中书侍 第22页
新五代史卷一○ 汉本纪第一○ 第 22 页 不好弄,严重寡言,面紫色,目多白睛,凛如也。与晋高祖俱事明宗,为偏将。明宗及梁人战德胜, 晋高祖马甲断,梁兵几及,知远以所乘马授之,复取高祖马殿而还。高祖德之。高祖留守北京,知 远为押衙。潞王从珂反,愍帝出奔,高祖自镇州朝京师,遇愍帝于卫州,止传舍,知远遣勇士石敢 袖铁槌侍高祖,以虞变。高祖与愍帝议事未决,左右欲兵之,知远拥高祖入室,敢与左右格斗而死。 知远即率兵尽杀愍帝左右,留帝传舍而去。 废帝入立,高祖复镇河东。已而有隙,高祖将举兵,知远与桑维翰密为高祖谋画,赞成之。高 祖即位于太原,以知远为侍卫亲军都虞侯,领保义军节度使。契丹耶律德光送高祖至潞州,临决指 知远曰:“此都军甚操剌,世俗谓勇猛为操剌,录其本语。无大故勿弃之。” 天福二年,迁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领忠武军节度使。已而以杜重威代知远领忠武,徙知远领 归德。知远耻与重威同制,杜门不出。高祖怒,欲罢其兵职。宰相赵莹以为不可,高祖乃遣端明殿 学士和凝就第宣谕,知远乃受命。 五年,徙邺都留守。九月,朝京师,高祖幸其第。 六年,拜河东节度使、北京留守。 七年,高祖崩。 知远从高祖起太原,有佐命功。自出帝立,与契丹绝盟,用兵北方,常疑知远勋位已高,幸晋 多故而有异志,每优尊之。拜中书令,封太原王、幽州道行营招讨使。又拜北面行营都统。 开运二年四月,封北平王。 三年五月,加守太尉。然王未尝出兵。契丹寇澶州,别遣伟王攻雁门,败之于秀容。八月,杀 吐浑白承福等族,取其赀巨万,良马数千。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儿”,赐以木拐,虏 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 国,乃议建国。二月戊辰,河东行军司马张彦威等上笺劝进。辛未,皇帝即位,称天福十二年。天 福,晋高祖年号也。天福止八年,改元开运,至此四年矣。汉虽建国,而未有国号,又称晋年号。 舍开运而追续天福为十二年,初无义理,但书其实尔。磁州贼首梁晖取相州来归。变来降曰“来归”, 哀斯人也。是时,天下无主,得其主则往归之,与乎叛于彼而来于此者异矣。汉高祖非有德之君, 惶惶斯人之无所归者,犹得而归也。故曰“归”。武节都指挥使弘肇取代州,杀其刺史王晖。晋州将 药可俦杀其守将骆从朗及括钱使、谏议大夫赵熙来归。辛巳,陕州留后赵晖、潞州留后王守恩来归。 三月丙戌朔,蠲河东杂税。辛卯,延州军乱,逐其节度使周密。壬辰,丹州指挥使高彦询以其州来 归。壬寅,契丹遁。闻汉起太原,畏而去,故与自去异其文。“遁”者,退避之称。以其将萧翰为宣 武军节度使,守汴州。夏四月己未,右都押衙杨邠为枢密使,蕃汉兵马都孔目官郭威权枢密副使。 契丹陷相州,杀梁晖。癸亥,立魏国夫人李氏为皇后。甲子,河东节度判官苏逢吉、观察推官苏禹 珪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乙丑,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史弘肇取潞州。戊辰,奉国指挥使 武行德以河阳来归。史弘肇取泽州。丙子,契丹耶律德光卒于栾城,契丹入于镇州。五月甲午,太 原尹刘崇为北京留守。丙申,如东京。萧翰遁归于契丹。以郇国公李从益知南朝军国事。戊申,次 绛州。刺史李从朗来归。六月丙辰,次河阳,杀李从益及其母于京师。甲子,至自太原。戊辰,改 国号“汉”。高祖初建国无国号,盖其制诏皆无明文,故阙不书。然称天福十二年,则国仍号晋可知, 但无明据,故慎于所疑尔。此书改国号“汉”,则未改之前宜有所称,此可以推知也。赦罪人,蠲民 税。于阗遣使者来。是夏,刘昫薨。秋闰七月乙丑,禁造契丹服器。天雄军节度使杜重威反。杜重 威于晋出帝时,避出帝名去“重”,至汉而复之。天平军节度使高行周为邺都行营都部署,以讨之。 庚辰,追尊祖考为皇帝,妣为皇后。高祖湍谥曰“明元”,庙号文祖;祖妣李氏谥曰“明贞”。曾祖 昂谥“恭僖”,庙号德祖;祖妣杨氏谥曰“恭惠”。祖僎谥曰“昭宪”,庙号翼祖;祖妣李氏谥曰“昭 穆”。考琠谥曰“章圣”,庙号显祖;妣安氏谥曰“章懿”。以汉高皇帝为高祖,光武皇帝为世祖,皆 不祧。八月,护圣指挥使白再荣逐契丹,以镇州来归。丙申,安国军节度使薛怀让杀契丹之将,刘 铎入于邢州。九月甲戌,吏部尚书窦贞固守司空、兼门下侍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李涛为中书侍
新五代史卷一O汉本纪第一O 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庚辰,北征。冬十月甲申,次韦城,赦河北。十一月壬申,杜重威降。十二 月癸巳,至自邺都。 乾祐元年春正月乙卯,大赦,改元。已未,更名暠。丁丑,皇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四 隐帝,高祖第二子,承祐也。高祖即位,拜右卫上将军、大内都点检。魏王承训长而贤,高祖 爱之,方属以为嗣,承训薨。高祖不豫,悲哀疾剧,乃以承祐属诸将相。宰相苏逢吉曰:“皇子承祐 未封王,请亟封之。”未及封,而高祖崩,秘不发丧,杀杜重威 乾祐元年二月辛巳,封承祐周王。是日,皇帝即位于柩前。壬辰,右卫大将军、凤翔巡检使王 景崇及蜀人战于大散关,败之。癸巳,大赦。三月壬戌,窦贞固为大行皇帝山陵使,吏部侍郎段希 尧为副,太常卿张昭为礼仪使,兵部侍郎卢价为卤簿使,御史中丞边蔚为仪仗使。丁丑,李涛罢 护国军节度使李守贞反,陷潼关。夏四月辛巳,陕州兵马都监王玉克潼关。壬午,永兴军将赵思绾 叛附于李守贞,客省使王峻帅师屯于关西。峻,不命为将,又不令讨贼,但令以兵实关西,下文乃 见命将。杨邠为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郭威为枢密使,镇宁军节度使郭从义为永 兴军兵马都部署。戊子,保义军节度使白文珂为河中兵马都部署。河决原武。五月己未,回鹘遣使 者来。乙亥,魏州内黄民武进妻一产三男子。河决滑州。鱼池旱、蝗。秋七月戊申朔,彰德军节度 使王继弘杀其判官张易。鸛鹆食蝗。丙辰,禁捕鸛鹆。庚申,郭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癸亥,契丹 鄭州刺史王彦徽来奔。庚午,杀成德军副使张鹏。乙亥,王景崇叛附于李守贞。八月壬午,郭威讨 李守贞。九月,西面行营都虞侯尚弘迁及赵思绾战,败绩。冬十月甲申,吐蕃使斯漫笃蔺毡药斯来。 十一月甲寅,杀太子太傅李崧,灭其族。壬申,葬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于睿陵。在河南告城县。十 二月己卯,彰武军节度使高允权杀太子太师致仕刘景岩。 二年隐帝即位至此,宜改元而不改元,具周显德二年注。而帝名承祐,年名乾祐,举国臣民共 称而不改避,当时莫大之失本纪无讥者,但书其实。后世自见也。春正月乙已朔,赦囚。二月丙子, 蠲民纽配租。夏五月,李守贞之将周光逊降。乙丑,赵思绾降。六月辛卯,回鹘首领杨彦珣来。西 凉府遣使者来。蝗。秋七月丁巳,郭威杀华州留后赵思绾于京兆。甲子,克河中。守贞自焚死, 不书伏诛。八月,郭从义杀前永兴巡检乔守温。丙戌,郭威使来,献俘。冬十月,契丹寇赵、魏, 群臣进添都马。契丹陷内丘。己丑,郭威及宣徽南院使王峻伐契丹。十一月,契丹遁。 年春正月,西面行营都部署赵晖克凤翔。景崇自焚死,故不书伏诛。丙午,郭威进添都马 壬子,赵晖献馘俘。二月甲戌,旌表颍州汝阴民曲温门闾。三月己酉,寒食,望祭于南御园。夏四 月壬午,郭威以枢密使为天雄军节度。六月癸卯,河决原武。秋八月,达靼来附。冬十一月丙子, 杀杨邠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史弘肇、三司使王章,皆灭其族。郭威反。庚辰,义成军节度使宋延渥 叛附于威。壬午,威犯封丘,泰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军于七里店。癸未,劳军于北郊。甲申,劳军 于刘子陂。慕容彦超及郭威战,败绩。开封尹侯益叛降于威。郭允明反。乙酉,皇帝崩。年二十。 周广顺元年葬之许州阳翟县,号颍陵。为贼所葬,故不书。苏逢吉自杀,汉亡。自隐帝崩后四十」 日,周太祖始即位。而断自帝崩书“汉亡”者,见帝崩而汉亡矣。其太后临朝,湘阴公嗣立,皆周 所假托,非诚实,所以破其奸,故书曰“汉亡”。见周之立迟也,迟,而难于自立,则犹有自愧之心 呜呼!人君即位称元年,常事尔,古不以为重也。孔子未修《春秋》其前,固已如此。虽暴君 昏主妄庸之史,其记事先后远近,莫不以岁月一二数之,乃理之自然也。其谓一为元,亦未尝有法, 盖古人之语尔。古谓岁之一月,亦不云一,而曰“正月”。《国语》言:六品曰元间大吕,《周易》列 六爻曰初九。大抵古人言数多不云一,不独谓年为元也。及后世曲学之士,始谓孔子书“元年”为 《春秋》大法,遂以改元为重事。自汉以后,又名年以建元,而正伪纷杂,称号遂多,不胜其纪也 五代,乱世也,其事无法,而不合于理者,多矣。皆不足道也。至其年号乖错以惑后世,则不可以 不明。梁太祖以乾化二年遇弑,明年,末帝已诛,友珪黜其凤历之号,复称“乾化三年”尚为有说。 至汉高祖建国,黜晋出帝“开运四年”,复称“天福十二年”者,何哉?盖以其爱憎之私尔。方出帝 时,汉高祖居太原,常愤愤下视晋,而晋亦阳优礼之,幸而未见其隙。及契丹灭晋,汉未尝有赴难 第23页
新五代史卷一○ 汉本纪第一○ 第 23 页 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庚辰,北征。冬十月甲申,次韦城,赦河北。十一月壬申,杜重威降。十二 月癸巳,至自邺都。 乾祐元年春正月乙卯,大赦,改元。己未,更名暠。丁丑,皇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四。 隐帝,高祖第二子,承祐也。高祖即位,拜右卫上将军、大内都点检。魏王承训长而贤,高祖 爱之,方属以为嗣,承训薨。高祖不豫,悲哀疾剧,乃以承祐属诸将相。宰相苏逢吉曰:“皇子承祐 未封王,请亟封之。”未及封,而高祖崩,秘不发丧,杀杜重威。 乾祐元年二月辛巳,封承祐周王。是日,皇帝即位于柩前。壬辰,右卫大将军、凤翔巡检使王 景崇及蜀人战于大散关,败之。癸巳,大赦。三月壬戌,窦贞固为大行皇帝山陵使,吏部侍郎段希 尧为副,太常卿张昭为礼仪使,兵部侍郎卢价为卤簿使,御史中丞边蔚为仪仗使。丁丑,李涛罢。 护国军节度使李守贞反,陷潼关。夏四月辛巳,陕州兵马都监王玉克潼关。壬午,永兴军将赵思绾 叛附于李守贞,客省使王峻帅师屯于关西。峻,不命为将,又不令讨贼,但令以兵实关西,下文乃 见命将。杨邠为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郭威为枢密使,镇宁军节度使郭从义为永 兴军兵马都部署。戊子,保义军节度使白文珂为河中兵马都部署。河决原武。五月己未,回鹘遣使 者来。乙亥,魏州内黄民武进妻一产三男子。河决滑州。鱼池旱、蝗。秋七月戊申朔,彰德军节度 使王继弘杀其判官张易。鸜鹆食蝗。丙辰,禁捕鸜鹆。庚申,郭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癸亥,契丹 鄚州刺史王彦徽来奔。庚午,杀成德军副使张鹏。乙亥,王景崇叛附于李守贞。八月壬午,郭威讨 李守贞。九月,西面行营都虞侯尚弘迁及赵思绾战,败绩。冬十月甲申,吐蕃使斯漫笃蔺毡药斯来。 十一月甲寅,杀太子太傅李崧,灭其族。壬申,葬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于睿陵。在河南告城县。十 二月己卯,彰武军节度使高允权杀太子太师致仕刘景岩。 二年隐帝即位至此,宜改元而不改元,具周显德二年注。而帝名承祐,年名乾祐,举国臣民共 称而不改避,当时莫大之失本纪无讥者,但书其实。后世自见也。春正月乙巳朔,赦囚。二月丙子, 蠲民纽配租。夏五月,李守贞之将周光逊降。乙丑,赵思绾降。六月辛卯,回鹘首领杨彦珣来。西 凉府遣使者来。蝗。秋七月丁巳,郭威杀华州留后赵思绾于京兆。甲子,克河中。守贞自焚死,故 不书伏诛。八月,郭从义杀前永兴巡检乔守温。丙戌,郭威使来,献俘。冬十月,契丹寇赵、魏, 群臣进添都马。契丹陷内丘。己丑,郭威及宣徽南院使王峻伐契丹。十一月,契丹遁。 三年春正月,西面行营都部署赵晖克凤翔。景崇自焚死,故不书伏诛。丙午,郭威进添都马。 壬子,赵晖献馘俘。二月甲戌,旌表颍州汝阴民曲温门闾。三月己酉,寒食,望祭于南御园。夏四 月壬午,郭威以枢密使为天雄军节度。六月癸卯,河决原武。秋八月,达靼来附。冬十一月丙子, 杀杨邠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史弘肇、三司使王章,皆灭其族。郭威反。庚辰,义成军节度使宋延渥 叛附于威。壬午,威犯封丘,泰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军于七里店。癸未,劳军于北郊。甲申,劳军 于刘子陂。慕容彦超及郭威战,败绩。开封尹侯益叛降于威。郭允明反。乙酉,皇帝崩。年二十。 周广顺元年葬之许州阳翟县,号颍陵。为贼所葬,故不书。苏逢吉自杀,汉亡。自隐帝崩后四十二 日,周太祖始即位。而断自帝崩书“汉亡”者,见帝崩而汉亡矣。其太后临朝,湘阴公嗣立,皆周 所假托,非诚实,所以破其奸,故书曰“汉亡”。见周之立迟也,迟,而难于自立,则犹有自愧之心 焉。 呜呼!人君即位称元年,常事尔,古不以为重也。孔子未修《春秋》其前,固已如此。虽暴君 昏主妄庸之史,其记事先后远近,莫不以岁月一二数之,乃理之自然也。其谓一为元,亦未尝有法, 盖古人之语尔。古谓岁之一月,亦不云一,而曰“正月”。《国语》言:六品曰元间大吕,《周易》列 六爻曰初九。大抵古人言数多不云一,不独谓年为元也。及后世曲学之士,始谓孔子书“元年”为 《春秋》大法,遂以改元为重事。自汉以后,又名年以建元,而正伪纷杂,称号遂多,不胜其纪也。 五代,乱世也,其事无法,而不合于理者,多矣。皆不足道也。至其年号乖错以惑后世,则不可以 不明。梁太祖以乾化二年遇弑,明年,末帝已诛,友珪黜其凤历之号,复称“乾化三年”尚为有说。 至汉高祖建国,黜晋出帝“开运四年”,复称“天福十二年”者,何哉?盖以其爱憎之私尔。方出帝 时,汉高祖居太原,常愤愤下视晋,而晋亦阳优礼之,幸而未见其隙。及契丹灭晋,汉未尝有赴难
新五代史卷 周本纪第 之意,出帝已北迁,方阳以兵声言,追之至土门而还。及其即位,改元而黜“开运”之号,则其用 心可知矣。盖其于出帝无复君臣之义,而幸祸以为利者,其素志也。可胜叹哉!夫所谓有诸中,必 形于外者,其见于是乎? 新五代史卷一—周本纪第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皇帝,姓郭氏,邢州尧山人也。父简事晋,为顺州刺史。刘仁恭攻破顺州, 简见杀。子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 潞州留后李继韬募勇敢士为军卒,威年十八,以勇力应募。为人负气,好使酒,继韬特奇之 威尝游于市,市有屠者,常以勇服其市人。威酒醉呼屠者,使进几割肉,割不如法,叱之。屠者披 其腹,示之曰:“尔勇者能杀我乎?”威即前取刀刺杀之,一市皆惊。威颇自如。为吏所执,继韬惜 其勇,阴纵之,使亡。已而,复召置麾下。继韬叛晋附于梁后,庄宗灭梁,继韬诛死,其麾下兵悉 隶从马直,威以通书算补为军吏。好读《阃外春秋》,略知兵法,后为侍卫军吏。汉高祖为侍卫亲军 都虞侯,尤亲爱之。后高祖所临镇,尝以威从。契丹灭晋,汉高祖起兵太原,即皇帝位,拜威枢密 副使。 乾祐元年正月,高祖疾,大渐,以隐帝托威及史弘肇等。隐帝即位,拜威枢密使。是岁三月, 河中李守贞、永兴赵思绾、凤翔王景崇相次反,隐帝遣白文珂、郭从义、常思等分讨之。久皆无功。 隐帝谓威曰:“吾欲烦公可乎?”威对曰:“臣不敢请,亦不敢辞,惟陛下命。”乃加拜威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使西督诸将。威居军中,延见宾客,褒衣博带。及临阵行营,幅巾短后,与士卒无异。上 所赐予,与诸将会射,恣其所取,其余悉以分赐士卒。将士皆欢乐。威至河中,自栅其城东,思栅 其南,文珂栅其西。调五县丁二万人筑连垒,以护三栅。诸将皆谓守贞穷寇,破在旦夕,不宜劳人 如此。威不听。已而,守贞数出兵,击坏连垒,威辄补之。守贞辄复出击,每出必有亡失。久之, 城中兵食俱尽。威曰:“可矣。”乃治攻具,为期日,四面攻之,破其罗城。守贞与妻子自焚,死。 思绾、景崇相次降。隐帝劳威以玉带,加检校太师兼侍中。威辞曰:“臣事先帝,见功臣多矣,未尝 以玉带赐之。”因言:“臣幸得率行伍,假汉威灵以破贼者,岂特臣之功?皆将相之贤,有以安朝廷, 抚内外,而馈饷以时,故臣得以专事征伐。”隐帝以威为贤,于是悉召杨邠、史弘肇、苏逢吉、禹珪、 窦贞固、王章等皆赐以玉带,威乃受。威又推功大臣,请加爵赏,于是加贞固司空、逢吉司徒,禹 珪、邠左、右仆射。已而,又曰:“此特汉廷亲近之臣耳。汉诸宗室,天下方镇,外暨荆、浙、湖南, 皆未及也。”由是滥赏遍于天下。是冬,契丹寇边,威以枢密使北伐,至魏州,契丹遁。 年二月,师还。四月,拜威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仍以枢密使之镇。宰相苏逢吉以谓: “枢密使不可以藩镇兼领。”与史弘肇等固争。久之,卒以枢密使行,诏河北诸州皆听威节度。隐帝 与李业等谋,已杀史弘肇等。诏镇宁军节度使李弘义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于澶州。又诏侍卫马军 指挥使郭崇杀威。及宣徽使王峻于魏,诏书先至,澶州弘义恐事不果,反。以诏书示殷,殷与弘义 遣人告威。已而,诏杀威、峻使者,亦驰骑至威,匿诏书,召枢密使院吏魏仁浦谋于卧内,仁浦劝 威反,教威倒用留守印,更为诏书。诏威诛诸将校,以激怒之,将校皆愤然效用。十一月丁丑,威 遂举兵渡河。隐帝遣开封尹侯益、保大军节度使张彦超、客省使阎晋卿等率兵拒威。又遣内养鴷脱 觇威所向。脱为威所得,威乃附脱奏请缚李业等送军中。隐帝得威奏以示业等,业等皆言威反状 已白,乃悉诛威家属于京师。庚辰,威至滑州。义成军节度使宋延渥叛于汉来降。壬午,犯封丘 甲辰,及泰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战于刘子陂。彦超败,奔于兖州。郭允明反,弑隐帝于赵村。丙戌 威入京师,纵火大掠。戊子,率百官朝太后于明德门,请立嗣君。太后下令,文武百寮、六军将校 议择贤明以承大统。庚寅,威率百官诣明德门,请立武宁军节度使贇为嗣。遣太师冯道迎贇于徐州 辛卯,请太后临朝听政,以王峻为枢密使,翰林学士、尚书兵部侍郎范质为副使。十二月甲午朔, 威北伐契丹,军于滑州。癸丑,至澶州而旋。王峻遣郭崇以骑七百逆刘贇于宋州,杀之。其将巩廷 美、杨温为贇守徐州。戊午,次皋门。汉宰相窦贞固、苏禹珪来劝进。庚申,太后制,以威监国 广顺元年春正月丁卯,皇帝即位,大赦,改元。国号“周”。己已,上汉太后尊号曰“昭圣皇太 第24页
新五代史卷一一 周本纪第一一 第 24 页 之意,出帝已北迁,方阳以兵声言,追之至土门而还。及其即位,改元而黜“开运”之号,则其用 心可知矣。盖其于出帝无复君臣之义,而幸祸以为利者,其素志也。可胜叹哉!夫所谓有诸中,必 形于外者,其见于是乎? 新五代史卷一一 周本纪第一一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皇帝,姓郭氏,邢州尧山人也。父简事晋,为顺州刺史。刘仁恭攻破顺州, 简见杀。子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 潞州留后李继韬募勇敢士为军卒,威年十八,以勇力应募。为人负气,好使酒,继韬特奇之。 威尝游于市,市有屠者,常以勇服其市人。威酒醉呼屠者,使进几割肉,割不如法,叱之。屠者披 其腹,示之曰:“尔勇者能杀我乎?”威即前取刀刺杀之,一市皆惊。威颇自如。为吏所执,继韬惜 其勇,阴纵之,使亡。已而,复召置麾下。继韬叛晋附于梁后,庄宗灭梁,继韬诛死,其麾下兵悉 隶从马直,威以通书算补为军吏。好读《阃外春秋》,略知兵法,后为侍卫军吏。汉高祖为侍卫亲军 都虞侯,尤亲爱之。后高祖所临镇,尝以威从。契丹灭晋,汉高祖起兵太原,即皇帝位,拜威枢密 副使。 乾祐元年正月,高祖疾,大渐,以隐帝托威及史弘肇等。隐帝即位,拜威枢密使。是岁三月, 河中李守贞、永兴赵思绾、凤翔王景崇相次反,隐帝遣白文珂、郭从义、常思等分讨之。久皆无功。 隐帝谓威曰:“吾欲烦公可乎?”威对曰:“臣不敢请,亦不敢辞,惟陛下命。”乃加拜威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使西督诸将。威居军中,延见宾客,褒衣博带。及临阵行营,幅巾短后,与士卒无异。上 所赐予,与诸将会射,恣其所取,其余悉以分赐士卒。将士皆欢乐。威至河中,自栅其城东,思栅 其南,文珂栅其西。调五县丁二万人筑连垒,以护三栅。诸将皆谓守贞穷寇,破在旦夕,不宜劳人 如此。威不听。已而,守贞数出兵,击坏连垒,威辄补之。守贞辄复出击,每出必有亡失。久之, 城中兵食俱尽。威曰:“可矣。”乃治攻具,为期日,四面攻之,破其罗城。守贞与妻子自焚,死。 思绾、景崇相次降。隐帝劳威以玉带,加检校太师兼侍中。威辞曰:“臣事先帝,见功臣多矣,未尝 以玉带赐之。”因言:“臣幸得率行伍,假汉威灵以破贼者,岂特臣之功?皆将相之贤,有以安朝廷, 抚内外,而馈饷以时,故臣得以专事征伐。”隐帝以威为贤,于是悉召杨邠、史弘肇、苏逢吉、禹珪、 窦贞固、王章等皆赐以玉带,威乃受。威又推功大臣,请加爵赏,于是加贞固司空、逢吉司徒,禹 珪、邠左、右仆射。已而,又曰:“此特汉廷亲近之臣耳。汉诸宗室,天下方镇,外暨荆、浙、湖南, 皆未及也。”由是滥赏遍于天下。是冬,契丹寇边,威以枢密使北伐,至魏州,契丹遁。 三年二月,师还。四月,拜威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仍以枢密使之镇。宰相苏逢吉以谓: “枢密使不可以藩镇兼领。”与史弘肇等固争。久之,卒以枢密使行,诏河北诸州皆听威节度。隐帝 与李业等谋,已杀史弘肇等。诏镇宁军节度使李弘义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于澶州。又诏侍卫马军 指挥使郭崇杀威。及宣徽使王峻于魏,诏书先至,澶州弘义恐事不果,反。以诏书示殷,殷与弘义 遣人告威。已而,诏杀威、峻使者,亦驰骑至威,匿诏书,召枢密使院吏魏仁浦谋于卧内,仁浦劝 威反,教威倒用留守印,更为诏书。诏威诛诸将校,以激怒之,将校皆愤然效用。十一月丁丑,威 遂举兵渡河。隐帝遣开封尹侯益、保大军节度使张彦超、客省使阎晋卿等率兵拒威。又遣内养驡脱 觇威所向。驡脱为威所得,威乃附脱奏请缚李业等送军中。隐帝得威奏以示业等,业等皆言威反状 已白,乃悉诛威家属于京师。庚辰,威至滑州。义成军节度使宋延渥叛于汉来降。壬午,犯封丘。 甲辰,及泰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战于刘子陂。彦超败,奔于兖州。郭允明反,弑隐帝于赵村。丙戌, 威入京师,纵火大掠。戊子,率百官朝太后于明德门,请立嗣君。太后下令,文武百寮、六军将校, 议择贤明以承大统。庚寅,威率百官诣明德门,请立武宁军节度使贇为嗣。遣太师冯道迎贇于徐州。 辛卯,请太后临朝听政,以王峻为枢密使,翰林学士、尚书兵部侍郎范质为副使。十二月甲午朔, 威北伐契丹,军于滑州。癸丑,至澶州而旋。王峻遣郭崇以骑七百逆刘贇于宋州,杀之。其将巩廷 美、杨温为贇守徐州。戊午,次皋门。汉宰相窦贞固、苏禹珪来劝进。庚申,太后制,以威监国。 广顺元年春正月丁卯,皇帝即位,大赦,改元。国号“周”。己巳,上汉太后尊号曰“昭圣皇太
新五代史卷 周本纪第一二 后”。戊寅,汉刘崇自立于太原。吴、蜀诸国自立,皆绝而不书,此书与其不屈于周,语在《十国年 谱》论。己卯,冯道为中书令。二月辛丑,西州回鹘使都督来。丁未,契丹兀欲遣使袅骨支来。癸 丑,寒食,望祭于蒲池。蒲池,佛寺名也。丁巳,尚书左丞田敏使于契丹。回鹘使摩尼来。三月甲 戌,武宁军节度使王彦超克徐州。巩延美、杨温不书死之,语在《贇传》。夏四月甲午,立夫人董氏 为德妃。五月辛未,追尊祖考为皇帝,妣为皇后。高祖璟谥曰“睿和”,庙号信祖;妣张氏谥曰“睿 恭”。曾祖谌谥曰“明宪”,庙号僖祖:祖妣申氏谥曰“明孝”。祖蕴谥曰“翼顺”,庙号义祖;祖妣 韩氏谥曰“翼敬”。考谥曰“章肃”,庙号庆祖:妣王氏谥曰“章德”。六月辛亥,范质及户部侍郎判 三司李谷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窦贞固、苏禹珪罢。癸丑,范质参知枢密院事。丁巳,宣 徽北院使翟光邺为枢密副使。秋七月戊寅,幸王峻第。八月壬寅,契丹来归。赵莹之丧。冬十月丙 午,汉人来讨。“讨”加有罪,汉之于周,义所得诛。攻自晋州。云“自晋州”者,见汉兵当诛罪人 于京师,自晋州而入耳。攻城无得失,不书。此书者,许汉来讨。十一月,王峻及建雄军节度使王 彦超拒之。十二月,慕容彦超反。 二年春正月甲子,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曹英为兖州行营都部署。庚午,高丽王昭使其广评侍郎徐 逢来。二月庚寅,府州防御使折德扆克岢岚军。二月丁巳朔,寒食。望祭于郊。戊辰,内客省使郑 仁诲为枢密副使。翟光邺罢。夏五月庚申,东征。李谷留守东都,郑仁诲为大内都点检。癸亥,次 曹州。赦流罪以下囚。乙亥,克兖州。彦超投井死,故不书伏诛。壬午,赦兖州。六月乙酉朔,幸 曲阜,祠孔子。庚子,至自兖州。秋九月乙丑,太仆少卿王演使于高丽。契丹寇边 年春正月乙卯,麟州刺史杨重训叛于汉来附。闰月丙戌,回鹘使独呈相温来。二月甲子,贬 王峻为商州司马。三月甲申,封荣为晋王。不书子者,荣于礼不得为子。不书子则当书其本姓,又 不书者,周人所共讳。丙戌,郑仁诲罢。己丑,棣州团练使王仁镐为右卫大将军、枢密副使。夏六 月,大雨,水。秋七月,契丹卢台军使张藏英来奔。九月,吐浑党富达等来。冬十月庚申,冯道为 奉迎神主使。十一月癸未,党项使吴怗磨五等来。十二月戊申,四庙神主至自西京,迎之于西郊 拊于太庙。壬申,杀天雄军节度使王殷。乙亥,享于太庙。 显德元年春正月丙子朔,有事于南郊。大赦,改元。群臣上尊号。曰:“圣明文武仁德皇帝 戊寅,罢邺都。丙戌,镇宁军节度使郑仁诲为枢密使。壬辰,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王溥为中书侍 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仁镐罢。是日,皇帝崩于滋德殿。年五十一,书“是日”,连上文嫌无崩日 新五代史卷一二周本纪第一二 世宗恭帝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本姓柴氏,邢州龙冈人也。柴氏女适太祖,是为圣穆皇后。后兄守礼子荣, 幼从姑长太祖家,以谨厚见爱,太祖遂以为子。太祖后稍贵,荣亦壮,而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 书史黄老,性沈重寡言。太祖为汉枢密使,荣为左监门卫大将军。太祖镇天雄,荣领贵州刺史、天 雄军牙内都指挥使。 乾祐三年冬,周兵起魏,犯京师。留荣守魏。太祖入立,拜澶州刺史、镇宁军节度使、检校太 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荣素为枢密使王峻所忌,广顺三年正月来朝,不得留。既而峻有罪诛。三 月,拜荣开封尹,封晋王。是冬,卜以来年正月朔旦,有事于南郊。而太祖遇疾,不能视朝者,久 显德元年正月丙子,郊。仅而成礼。即以王判内外兵马事。壬辰,太祖崩,秘不发丧。丙申 发丧,皇帝即位于柩前。于书封晋王,正其非子矣。其余假窃嗣君之礼,不待讥贬而可知,故皆无 异辞。右监门卫大将军魏仁浦为枢密副使。二月庚戌,回鹘遣使者来。丁卯,冯道为大行皇帝山陵 使,太常卿田敏为礼仪使,兵部尚书张昭为卤簿使,御史中丞张煦为仪仗使,开封少尹权判府事王 敏为桥道顿递使。汉人来讨,攻自潞州。三月辛巳,大赦。癸未,郑仁诲留守东京。乙酉,如潞州, 以攻汉。不曰伐,曲在周,不可以大小为言。故用“两相攻”为文。壬辰,次泽州,阅兵于北郊。 癸巳,及刘旻战于高原,败之。与其不屈于周,不与其称帝,故书姓名。追及于高平,又败之。丁 第25页
新五代史卷一二 周本纪第一二 第 25 页 后”。戊寅,汉刘崇自立于太原。吴、蜀诸国自立,皆绝而不书,此书与其不屈于周,语在《十国年 谱》论。己卯,冯道为中书令。二月辛丑,西州回鹘使都督来。丁未,契丹兀欲遣使袅骨支来。癸 丑,寒食,望祭于蒲池。蒲池,佛寺名也。丁巳,尚书左丞田敏使于契丹。回鹘使摩尼来。三月甲 戌,武宁军节度使王彦超克徐州。巩延美、杨温不书死之,语在《贇传》。夏四月甲午,立夫人董氏 为德妃。五月辛未,追尊祖考为皇帝,妣为皇后。高祖璟谥曰“睿和”,庙号信祖;妣张氏谥曰“睿 恭”。曾祖谌谥曰“明宪”,庙号僖祖;祖妣申氏谥曰“明孝”。祖蕴谥曰“翼顺”,庙号义祖;祖妣 韩氏谥曰“翼敬”。考谥曰“章肃”,庙号庆祖;妣王氏谥曰“章德”。六月辛亥,范质及户部侍郎判 三司李谷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窦贞固、苏禹珪罢。癸丑,范质参知枢密院事。丁巳,宣 徽北院使翟光邺为枢密副使。秋七月戊寅,幸王峻第。八月壬寅,契丹来归。赵莹之丧。冬十月丙 午,汉人来讨。“讨”加有罪,汉之于周,义所得诛。攻自晋州。云“自晋州”者,见汉兵当诛罪人 于京师,自晋州而入耳。攻城无得失,不书。此书者,许汉来讨。十一月,王峻及建雄军节度使王 彦超拒之。十二月,慕容彦超反。 二年春正月甲子,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曹英为兖州行营都部署。庚午,高丽王昭使其广评侍郎徐 逢来。二月庚寅,府州防御使折德扆克岢岚军。二月丁巳朔,寒食。望祭于郊。戊辰,内客省使郑 仁诲为枢密副使。翟光邺罢。夏五月庚申,东征。李谷留守东都,郑仁诲为大内都点检。癸亥,次 曹州。赦流罪以下囚。乙亥,克兖州。彦超投井死,故不书伏诛。壬午,赦兖州。六月乙酉朔,幸 曲阜,祠孔子。庚子,至自兖州。秋九月乙丑,太仆少卿王演使于高丽。契丹寇边。 三年春正月乙卯,麟州刺史杨重训叛于汉来附。闰月丙戌,回鹘使独呈相温来。二月甲子,贬 王峻为商州司马。三月甲申,封荣为晋王。不书子者,荣于礼不得为子。不书子则当书其本姓,又 不书者,周人所共讳。丙戌,郑仁诲罢。己丑,棣州团练使王仁镐为右卫大将军、枢密副使。夏六 月,大雨,水。秋七月,契丹卢台军使张藏英来奔。九月,吐浑党富达等来。冬十月庚申,冯道为 奉迎神主使。十一月癸未,党项使吴怗磨五等来。十二月戊申,四庙神主至自西京,迎之于西郊, 祔于太庙。壬申,杀天雄军节度使王殷。乙亥,享于太庙。 显德元年春正月丙子朔,有事于南郊。大赦,改元。群臣上尊号。曰:“圣明文武仁德皇帝”。 戊寅,罢邺都。丙戌,镇宁军节度使郑仁诲为枢密使。壬辰,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王溥为中书侍 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仁镐罢。是日,皇帝崩于滋德殿。年五十一,书“是日”,连上文嫌无崩日。 新五代史卷一二 周本纪第一二 世宗 恭帝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本姓柴氏,邢州龙冈人也。柴氏女适太祖,是为圣穆皇后。后兄守礼子荣, 幼从姑长太祖家,以谨厚见爱,太祖遂以为子。太祖后稍贵,荣亦壮,而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 书史黄老,性沈重寡言。太祖为汉枢密使,荣为左监门卫大将军。太祖镇天雄,荣领贵州刺史、天 雄军牙内都指挥使。 乾祐三年冬,周兵起魏,犯京师。留荣守魏。太祖入立,拜澶州刺史、镇宁军节度使、检校太 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荣素为枢密使王峻所忌,广顺三年正月来朝,不得留。既而峻有罪诛。三 月,拜荣开封尹,封晋王。是冬,卜以来年正月朔旦,有事于南郊。而太祖遇疾,不能视朝者,久 之。 显德元年正月丙子,郊。仅而成礼。即以王判内外兵马事。壬辰,太祖崩,秘不发丧。丙申, 发丧,皇帝即位于柩前。于书封晋王,正其非子矣。其余假窃嗣君之礼,不待讥贬而可知,故皆无 异辞。右监门卫大将军魏仁浦为枢密副使。二月庚戌,回鹘遣使者来。丁卯,冯道为大行皇帝山陵 使,太常卿田敏为礼仪使,兵部尚书张昭为卤簿使,御史中丞张煦为仪仗使,开封少尹权判府事王 敏为桥道顿递使。汉人来讨,攻自潞州。三月辛巳,大赦。癸未,郑仁诲留守东京。乙酉,如潞州, 以攻汉。不曰伐,曲在周,不可以大小为言。故用“两相攻”为文。壬辰,次泽州,阅兵于北郊。 癸巳,及刘旻战于高原,败之。与其不屈于周,不与其称帝,故书姓名。追及于高平,又败之。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