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卷 周本纪第一二 酉,幸潞州。己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伏诛。壬寅,天雄军节度使符彦 卿为河东行营都部署。夏四月乙卯,葬神圣文武恭肃孝皇帝于嵩陵。在郑州新郑县。汾州防御使董 希颜叛于汉来附。丙辰,辽州刺史张汉超叛于汉来附。辛酉,取岚宪州。壬戌,立卫国夫人符氏为 皇后。取石沁州。乙丑,冯道薨。庚午,赦潞州流罪以下囚。如太原。忻州监军李勍杀其刺史赵皋 叛于汉来附。五月丙子,代州守将郑处谦叛于汉来附。契丹救汉。丁酉,回鹘使因难敌略来。符彦 卿及契丹战于忻口,败绩。先锋都指挥使史彦超死之。六月乙巳,班师。乙丑,次新郑,遂拜嵩陵 庚午,至自太原。秋七月庚辰,阅稼于南御庄。癸巳,枢密院直学士、工部侍郎景范为中书侍郎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魏仁浦为枢密使。冬十月甲辰,杀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 二年五代乱世,以嗣君即位者五,而改元不依古者四。梁末帝、晋出帝即位,逾年,宜改元而 不改,又明年然后改。汉隐帝、周世宗皆仍称先帝年号,终其世不改,而《本纪》无讥者,但书其 实,自见其失也。春二月,御札求直言。夏五月辛未,宣徽南院使向训、凤翔节度使王景伐蜀。甲 戌,大毁佛寺,禁民亲无侍养,而为僧尼及私自度者。秋九月丙寅朔,颁铜禁。闰月癸丑,向训克 秦州。冬十月辛未,取成州。戊寅,高丽使王子太相融来。取阶州。十一月乙未朔,李榖为淮南道 行营都部署,以伐唐。戊申,王景克凤州。十二月丙戌,郑仁诲薨。 三年春正月,增筑京城。庚子,向训留守东京。壬寅,南征。辛亥,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 及唐人战于正阳,败之。甲寅,重进为淮南道行营都招讨使。二月丙寅,幸下蔡浮桥。壬申,克滁 州。甲戌,李景来求成,不答。壬午,景使其臣钟谟来奉表。丙戌,取扬州。辛卯,取泰州。三月 庚子,内外马步军都头袁彦为竹龙都部署。是月,取光、舒、常州。书“是月”,见取三州,不同日。 夏四月,常、泰州复入于唐。五月乙卯,至自淮南,赦京师囚。六月壬申,德音赦淮南囚。秋七月 皇后崩。扬、光、舒、滁州复入于唐。八月乙丑,课民种木及韭。九月丙午,端明殿学士、左散骑 常侍王朴为尚书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冬十月辛酉,葬宣懿皇后于懿陵。十一月庚寅,废诸祠不在 祀典者。乙巳,杀李景之臣孙晟。书“杀景臣”而不书晟死,盖已深罪周杀忠臣,则晟之死节自著。 四年春正月己丑朔,赦非死罪囚。二月甲戌,王朴留守东京。乙亥,南征。三月丁未,克寿州 不书刘仁瞻降,事见《死节传》。盖仁瞻实不降,故书周自克之尔。“克”者,难取之名也。寿难取 则见仁瞻之节著。不书“死之”者,仁瞻自以病死,以其至死守节,故列之《死节传》。夏四月己巳, 至自寿州。己卯,放降卒八百归于蜀。癸未,追册彭城郡夫人刘氏为皇后。五月丙申,杀密州防御 使侯希进。秋八月乙亥,李榖罢,王朴为枢密使。癸未,蜀人来归我濮州刺史胡立。冬十月己巳, 王朴留守东京。三司使张美为大内都点检。壬申,南征。十二月乙卯,泗州守将范再遇叛于唐,以 其州来降。庚申,濠州团练使郭廷谓以其州来降。身居其地而来降者,书“附”。再遇、廷谓虽以地 降,既降而不居其地,故不书“附”而书“降”。廷谓不书“叛”,事见《南唐世家》。丁丑,取泰州 五年春正月丁亥,取海州。壬辰,取静海军。丁未,克楚州,守将张彦卿、郑昭业死之。自四 年十二月辛酉攻之,彦卿等坚守四十余日乃克之。其不走不降可知。故予其死。《本纪》书“死”者 十余人,宋令询及李遐、彦卿、昭业皆以事迹不完,不能立传。然所贵者死尔,《本纪》著其大节可 矣。二月甲寅,取雄州。丁卯,如扬州。癸酉,如瓜州。三月壬午朔,如泰州。丁亥,复如扬州 辛卯,幸迎銮。己亥,克淮南十有四州,以江为界。并前所得通十四州耳。书之,见其本志所止。 三月辛亥,李景来买宴。四月庚申,拊五室神主于新庙。壬申,至自淮南。回鹘、达靼遣使来。六 月辛未,放降卒四千六百于唐。秋七月乙酉,水部员外郎韩彦卿市铜于高丽。丁亥,颁《均田图》。 九月,占城国王释利因德缦使莆诃散来。冬十月丁酉,括民租。十一月庚戌,作《通礼》、《正乐》。 十二月丙戌,罢州县课户、俸户。 六年春正月,高丽王昭遣使者来。辛酉,女真使阿辨来。三月己酉,甘州回鹘来献玉,却之 庚申,王朴薨。丙寅,宣徽南院使吴延祚留守东京。癸酉,停给铜鱼。甲戌,北征。是月,吴延祚 为左骁卫上将军、枢密使。夏四月壬辰,取乾宁军。辛丑,取益津关以为霸州。癸卯,取瓦桥关以 为雄州。州县废置不书,此书重复中国故地。世宗下三关、瓦桥、益津以建州及见,淤口关止置寨, 故旧史、实录皆阙不书,遂不见其取得时日,今信安军是也。五月乙巳朔,取瀛州。复中国故地 第26页
新五代史卷一二 周本纪第一二 第 26 页 酉,幸潞州。己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伏诛。壬寅,天雄军节度使符彦 卿为河东行营都部署。夏四月乙卯,葬神圣文武恭肃孝皇帝于嵩陵。在郑州新郑县。汾州防御使董 希颜叛于汉来附。丙辰,辽州刺史张汉超叛于汉来附。辛酉,取岚宪州。壬戌,立卫国夫人符氏为 皇后。取石沁州。乙丑,冯道薨。庚午,赦潞州流罪以下囚。如太原。忻州监军李勍杀其刺史赵皋, 叛于汉来附。五月丙子,代州守将郑处谦叛于汉来附。契丹救汉。丁酉,回鹘使因难敌略来。符彦 卿及契丹战于忻口,败绩。先锋都指挥使史彦超死之。六月乙巳,班师。乙丑,次新郑,遂拜嵩陵。 庚午,至自太原。秋七月庚辰,阅稼于南御庄。癸巳,枢密院直学士、工部侍郎景范为中书侍郎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魏仁浦为枢密使。冬十月甲辰,杀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 二年五代乱世,以嗣君即位者五,而改元不依古者四。梁末帝、晋出帝即位,逾年,宜改元而 不改,又明年然后改。汉隐帝、周世宗皆仍称先帝年号,终其世不改,而《本纪》无讥者,但书其 实,自见其失也。春二月,御札求直言。夏五月辛未,宣徽南院使向训、凤翔节度使王景伐蜀。甲 戌,大毁佛寺,禁民亲无侍养,而为僧尼及私自度者。秋九月丙寅朔,颁铜禁。闰月癸丑,向训克 秦州。冬十月辛未,取成州。戊寅,高丽使王子太相融来。取阶州。十一月乙未朔,李榖为淮南道 行营都部署,以伐唐。戊申,王景克凤州。十二月丙戌,郑仁诲薨。 三年春正月,增筑京城。庚子,向训留守东京。壬寅,南征。辛亥,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 及唐人战于正阳,败之。甲寅,重进为淮南道行营都招讨使。二月丙寅,幸下蔡浮桥。壬申,克滁 州。甲戌,李景来求成,不答。壬午,景使其臣钟谟来奉表。丙戌,取扬州。辛卯,取泰州。三月 庚子,内外马步军都头袁彦为竹龙都部署。是月,取光、舒、常州。书“是月”,见取三州,不同日。 夏四月,常、泰州复入于唐。五月乙卯,至自淮南,赦京师囚。六月壬申,德音赦淮南囚。秋七月, 皇后崩。扬、光、舒、滁州复入于唐。八月乙丑,课民种木及韭。九月丙午,端明殿学士、左散骑 常侍王朴为尚书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冬十月辛酉,葬宣懿皇后于懿陵。十一月庚寅,废诸祠不在 祀典者。乙巳,杀李景之臣孙晟。书“杀景臣”而不书晟死,盖已深罪周杀忠臣,则晟之死节自著。 四年春正月己丑朔,赦非死罪囚。二月甲戌,王朴留守东京。乙亥,南征。三月丁未,克寿州。 不书刘仁瞻降,事见《死节传》。盖仁瞻实不降,故书周自克之尔。“克”者,难取之名也。寿难取, 则见仁瞻之节著。不书“死之”者,仁瞻自以病死,以其至死守节,故列之《死节传》。夏四月己巳, 至自寿州。己卯,放降卒八百归于蜀。癸未,追册彭城郡夫人刘氏为皇后。五月丙申,杀密州防御 使侯希进。秋八月乙亥,李榖罢,王朴为枢密使。癸未,蜀人来归我濮州刺史胡立。冬十月己巳, 王朴留守东京。三司使张美为大内都点检。壬申,南征。十二月乙卯,泗州守将范再遇叛于唐,以 其州来降。庚申,濠州团练使郭廷谓以其州来降。身居其地而来降者,书“附”。再遇、廷谓虽以地 降,既降而不居其地,故不书“附”而书“降”。廷谓不书“叛”,事见《南唐世家》。丁丑,取泰州。 五年春正月丁亥,取海州。壬辰,取静海军。丁未,克楚州,守将张彦卿、郑昭业死之。自四 年十二月辛酉攻之,彦卿等坚守四十余日乃克之。其不走不降可知。故予其死。《本纪》书“死”者 十余人,宋令询及李遐、彦卿、昭业皆以事迹不完,不能立传。然所贵者死尔,《本纪》著其大节可 矣。二月甲寅,取雄州。丁卯,如扬州。癸酉,如瓜州。三月壬午朔,如泰州。丁亥,复如扬州。 辛卯,幸迎銮。己亥,克淮南十有四州,以江为界。并前所得通十四州耳。书之,见其本志所止。 三月辛亥,李景来买宴。四月庚申,祔五室神主于新庙。壬申,至自淮南。回鹘、达靼遣使来。六 月辛未,放降卒四千六百于唐。秋七月乙酉,水部员外郎韩彦卿市铜于高丽。丁亥,颁《均田图》。 九月,占城国王释利因德缦使莆诃散来。冬十月丁酉,括民租。十一月庚戌,作《通礼》、《正乐》。 十二月丙戌,罢州县课户、俸户。 六年春正月,高丽王昭遣使者来。辛酉,女真使阿辨来。三月己酉,甘州回鹘来献玉,却之。 庚申,王朴薨。丙寅,宣徽南院使吴延祚留守东京。癸酉,停给铜鱼。甲戌,北征。是月,吴延祚 为左骁卫上将军、枢密使。夏四月壬辰,取乾宁军。辛丑,取益津关以为霸州。癸卯,取瓦桥关以 为雄州。州县废置不书,此书重复中国故地。世宗下三关、瓦桥、益津以建州及见,淤口关止置寨, 故旧史、实录皆阙不书,遂不见其取得时日,今信安军是也。五月乙巳朔,取瀛州。复中国故地
新五代史卷一三梁家人传第 故不书“契丹”。甲戌,至自雄州。六月癸未,立皇后符氏。符氏无国爵,不曰“立符氏为皇后”, 嫌同于不正也。盖其位先定而后娶,故书曰“立皇后符氏”,文理宜然,无褒贬也。封子宗训为梁王、 宗谊燕国公。戊子,占城使莆诃散来。己丑,范质、王溥参知枢密院事,魏仁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癸巳,皇帝崩于滋德殿。年三十九。 恭皇帝,世宗第四子宗训也。世宗即位,大臣请封皇子为王,世宗谦抑,久之。及北取三关, 遇疾还京师,始封宗训梁王,时年七岁 显德六年六月癸巳,世宗崩。甲午,皇帝即位于柩前。癸卯,范质为大行皇帝山陵使,翰林学 士窦俨为礼仪使,兵部尚书张昭为卤簿使,御史中丞边归谠为仪仗使,宣徽南院使、判开封府事昝 居润为桥道顿递使。秋七月丁未,户部尚书李涛为山陵副使,度支郎中卢亿为判官。八月庚寅,封 弟煕让为曹王、煕谨纪王、煕诲蕲王。壬寅,高丽遣使者来。九月丙寅,左骁卫大将军戴交使于高 丽。冬十一月壬寅,葬睿武孝文皇帝于庆陵。在郑州管城县。高丽遣使者来 七年春正月甲辰,逊于位。 宋兴。五代之亡,所书不同,随事为文尔。“梁亡”见唐之速,“汉亡”见周之迟也。唐欺天下 以讨贼,周欺天下以立贇。故书“梁亡”,见唐之立速,则知其志不在讨贼也:“汉亡”,见周之立迟, 则知立贇者伪也。唐亡无辞,庄宗之弑,唐已亡矣。而明宗又称唐,愍帝之奔,唐又亡矣,而废帝 又称唐。其亡也不可以屡书,故不书也。晋亡曰“契丹灭晋”,明言以深戒。周曰“逊于位”,逊, 顺也,能顺乎天命也 呜呼!五代本纪备矣。备,谓丧乱之事无所不有。君臣之际,可胜道哉!梁之友珪反唐,戕克 宁而杀存乂、从璨,则父子骨肉之恩几何其不绝矣。太妃薨而辍朝,立刘氏、冯氏为皇后,则夫妇 之义几何其不乖,而不至于禽兽矣。寒食野祭而焚纸钱,居丧改元而用乐,杀马延及任圜,则礼乐 刑政几何其不坏矣。至于赛雷山传箭而扑马,则中国几何其不夷狄矣。可谓乱世也欤!而世宗区区 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 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其为人明达英果,论议伟然。即位之明年,废天 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是时,中国乏钱,乃诏悉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尝曰:“吾闻佛说以身世为 妄,而以利人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于世,犹欲割截,况此铜像,岂其所惜哉?”由是,群臣 皆不敢言。尝夜读书,见唐元稹《均田图》,慨然叹曰:“此致治之本也,王者之政自此始!”乃诏颁 其图法,使吏民先习知之,期以一岁大均天下之田,其规为志意岂小哉!其伐南唐,问宰相李榖以 计策。后克淮南,出榖疏,使学士陶榖为赞,而盛以锦囊,尝置之坐侧,其英武之材可谓雄杰。及 其虚心听纳,用人不疑,岂非所谓贤主哉!其北取三关,兵不血刃,而史家犹讥其轻社稷之重,而 侥幸一胜于仓卒,殊不知其料强弱、较彼我而乘述律之殆,得不可失之机,此非明于决胜者,孰能 至哉?诚非史氏之所及也! 新五代史卷一三梁家人传第一 太祖文惠皇后王氏元贞皇后张氏陈昭仪李昭容末帝妃张氏妃郭氏太祖子友裕友 珪友璋友雍友徽友孜友文兄全昱全昱子友谅友能友诲兄友子友宁友伦 呜呼!梁之恶极矣。自其起盗贼,至于亡唐,其遗毒流于天下。天下豪杰四面并起,孰不欲戡 刃于胸。然卒不能少挫其锋以得志,梁之无敌于天下,可谓虎狼之强矣。及其败也,因于一二女子 之娱,至于洞胸流肠,判若羊豕,祸生父子之间,乃知女色之能败人矣。自古女祸大者,亡天下; 其次,亡家;其次,亡身:身苟免矣,犹及其子孙。虽迟速不同,未有无祸者也。然原其本末,未 始不起于忽微。《易坤》之初六曰:“履霜,坚冰至。”《家人》之初九曰:“闲有家,悔亡。”其言 至矣,可不戒哉!梁之家事,《诗》所谓“不可道”者,至于唐、晋以后,亲疏嫡庶乱矣。作《家人 传》。 梁太祖母,曰文惠皇后王氏,单州单父人也。其生三子:长曰广王全昱,次曰朗王存,其次太 祖。后少寡,携其三子佣食萧县人刘崇家。 第27页
新五代史卷一三 梁家人传第一 第 27 页 故不书“契丹”。甲戌,至自雄州。六月癸未,立皇后符氏。符氏无国爵,不曰“立符氏为皇后”, 嫌同于不正也。盖其位先定而后娶,故书曰“立皇后符氏”,文理宜然,无褒贬也。封子宗训为梁王、 宗谊燕国公。戊子,占城使莆诃散来。己丑,范质、王溥参知枢密院事,魏仁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癸巳,皇帝崩于滋德殿。年三十九。 恭皇帝,世宗第四子宗训也。世宗即位,大臣请封皇子为王,世宗谦抑,久之。及北取三关, 遇疾还京师,始封宗训梁王,时年七岁。 显德六年六月癸巳,世宗崩。甲午,皇帝即位于柩前。癸卯,范质为大行皇帝山陵使,翰林学 士窦俨为礼仪使,兵部尚书张昭为卤簿使,御史中丞边归谠为仪仗使,宣徽南院使、判开封府事昝 居润为桥道顿递使。秋七月丁未,户部尚书李涛为山陵副使,度支郎中卢亿为判官。八月庚寅,封 弟熙让为曹王、熙谨纪王、熙诲蕲王。壬寅,高丽遣使者来。九月丙寅,左骁卫大将军戴交使于高 丽。冬十一月壬寅,葬睿武孝文皇帝于庆陵。在郑州管城县。高丽遣使者来。 七年春正月甲辰,逊于位。 宋兴。五代之亡,所书不同,随事为文尔。“梁亡”见唐之速,“汉亡”见周之迟也。唐欺天下 以讨贼,周欺天下以立贇。故书“梁亡”,见唐之立速,则知其志不在讨贼也;“汉亡”,见周之立迟, 则知立贇者伪也。唐亡无辞,庄宗之弑,唐已亡矣。而明宗又称唐,愍帝之奔,唐又亡矣,而废帝 又称唐。其亡也不可以屡书,故不书也。晋亡曰“契丹灭晋”,明言以深戒。周曰“逊于位”,逊, 顺也,能顺乎天命也。 呜呼!五代本纪备矣。备,谓丧乱之事无所不有。君臣之际,可胜道哉!梁之友珪反唐,戕克 宁而杀存乂、从璨,则父子骨肉之恩几何其不绝矣。太妃薨而辍朝,立刘氏、冯氏为皇后,则夫妇 之义几何其不乖,而不至于禽兽矣。寒食野祭而焚纸钱,居丧改元而用乐,杀马延及任圜,则礼乐 刑政几何其不坏矣。至于赛雷山传箭而扑马,则中国几何其不夷狄矣。可谓乱世也欤!而世宗区区 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 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其为人明达英果,论议伟然。即位之明年,废天 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是时,中国乏钱,乃诏悉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尝曰:“吾闻佛说以身世为 妄,而以利人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于世,犹欲割截,况此铜像,岂其所惜哉?”由是,群臣 皆不敢言。尝夜读书,见唐元稹《均田图》,慨然叹曰:“此致治之本也,王者之政自此始!”乃诏颁 其图法,使吏民先习知之,期以一岁大均天下之田,其规为志意岂小哉!其伐南唐,问宰相李榖以 计策。后克淮南,出榖疏,使学士陶榖为赞,而盛以锦囊,尝置之坐侧,其英武之材可谓雄杰。及 其虚心听纳,用人不疑,岂非所谓贤主哉!其北取三关,兵不血刃,而史家犹讥其轻社稷之重,而 侥幸一胜于仓卒,殊不知其料强弱、较彼我而乘述律之殆,得不可失之机,此非明于决胜者,孰能 至哉?诚非史氏之所及也! 新五代史卷一三 梁家人传第一 太祖文惠皇后王氏 元贞皇后张氏 陈昭仪 李昭容 末帝妃张氏 妃郭氏 太祖子友裕 友 珪 友璋 友雍 友徽 友孜 友文 兄全昱 全昱子友谅 友能 友诲 兄友子友宁 友伦 呜呼!梁之恶极矣。自其起盗贼,至于亡唐,其遗毒流于天下。天下豪杰四面并起,孰不欲戡 刃于胸。然卒不能少挫其锋以得志,梁之无敌于天下,可谓虎狼之强矣。及其败也,因于一二女子 之娱,至于洞胸流肠,刲若羊豕,祸生父子之间,乃知女色之能败人矣。自古女祸大者,亡天下; 其次,亡家;其次,亡身;身苟免矣,犹及其子孙。虽迟速不同,未有无祸者也。然原其本末,未 始不起于忽微。《易·坤》之初六曰:“履霜,坚冰至。”《家人》之初九曰:“闲有家,悔亡。”其言 至矣,可不戒哉!梁之家事,《诗》所谓“不可道”者,至于唐、晋以后,亲疏嫡庶乱矣。作《家人 传》。 梁太祖母,曰文惠皇后王氏,单州单父人也。其生三子:长曰广王全昱,次曰朗王存,其次太 祖。后少寡,携其三子佣食萧县人刘崇家
新五代史卷一三梁家人传第 太祖壮而无赖,县中皆厌苦之。崇患太祖慵堕不作业,数加笞责,独崇母怜之。时时自为栉沐, 戒家人曰:“朱三,非常人也,宜善遇之!” 黄巢起,太祖与存俱亡为盗,从黄巢。攻广州,存战死。居数岁,太祖背巢降唐,反以破巢, 遂镇宣武。乃遣人以车马之萧县,迎后于崇家。使者至门,后惶恐走避,谓刘氏曰:“朱三落魄无行, 作贼死矣,何以至此邪?”使者具道太祖所以然,后乃惊喜泣下,与崇母俱载以归,封晋国太夫人。 太祖置酒太夫人前,举觞为寿,欢甚。太祖启曰:“朱五经平生读书,不登一第,有子为节度使, 无忝于先人也。”后恻然良久,曰:“汝能至此,可谓英特,然行义,未必得如先人也!”太祖莫知其 故,后曰:“朱二与汝俱从黄巢,独死蛮岭,其孤皆在午沟,汝今富贵,独不念之乎?”太祖泣涕谢 罪,乃悉召存诸子以归。 太祖刚暴多杀戮,后每诫之,多赖以全活。大顺二年秋,后疾,卜者曰:“宜还故乡。”乃归 卒于午沟。太祖即位,立四庙,追尊皇考为穆皇帝,后曰文惠皇后。 太祖元贞皇后张氏,单州砀山县渠亭里富家子也。太祖少以妇聘之,生末帝。太祖贵,封魏国 夫人 后贤明精悍,动有礼法,虽太祖刚暴,亦尝畏之。太祖每以外事访之,后言多中。太祖时时暴 怒杀戮,后尝救护,人赖以获全。太祖尝出兵行至中途,后意以为不然,驰一介召之,如期而至 郴王友裕攻徐州,破朱瑾于石佛山,瑾走,友裕不追。太祖大怒,夺其兵。友裕惶恐,与数骑亡山 中。久之,自匿于广王。后阴使人教友裕脱身自归,友裕晨驰入见太祖,拜伏庭中,泣涕请死。太 祖怒甚,使左右摔出将斩之,后闻之,不及履走庭中,持友裕泣曰:“汝束身归罪,岂不欲明非反乎? 太祖意解,乃免 太祖已破朱瑾,纳其妻以归,后迎太祖于封丘,太祖告之,后遽见瑾妻。瑾妻再拜,后亦拜, 凄然泣下,曰:“兖、郓与司空同姓之国,昆仲之间以小故兴干戈,而使吾姒至此;若不幸汴州失守, 妾亦如此矣!”言已又泣。太祖为之感动,乃送瑾妻为尼,后尝给其衣食。司空,太祖时检校官也 天祐元年,后以疾卒。太祖即位,追册为贤妃。初葬开封县润色乡。末帝立,追谥曰元贞皇太后, 拊于宣陵。后已死,太祖始为荒淫,卒以及祸云 昭仪陈氏,宋州人也。少以色进,太祖已贵,嫔妾数百,而昭仪专宠。太祖尝疾,昭仪与尼数 十人昼夜为佛法,未尝少懈,太祖以为爱己,尤宠之。开平三年,度为尼,居宋州佛寺。 昭容李氏,亦以色进,尤谨愿,未尝去左右。太祖病,昼寝方寐,栋折,独李氏侍侧,遽牵太 祖衣,太祖惊走,栋折寝上。太祖德之,拜昭容。皆不知其所终。 末帝德妃张氏,其父归霸,事太祖,为梁功臣。帝为王时,以妇聘之。帝即位,将册妃为后, 妃请待帝郊天。而帝卒,不得郊。贞明五年,妃病甚,帝遽册为德妃,其夕薨。年二十四 次妃郭氏,父归厚,事梁,为登州刺史。妃少以色进,梁亡,唐庄宗入汴,梁故妃妾,皆号泣 迎拜。贺王友雍妃石氏有色,庄宗召之,石氏谩骂,庄宗杀之。次以召妃,妃惧而听命。已而,度 为尼,赐名誓正,居于洛阳。 初,庄宗之入汴也,末帝登建国楼,谓控鹤指挥使皇甫麟曰:“吾,晋世仇也,不可俟彼刀锯 卿可尽我命,无使我落仇人之手!”麟与帝相持恸哭。是夕,进刃于帝,麟亦自刭。庄宗入汴,命河 南张全义葬其尸,藏其首于太社。晋天福三年,诏太社先藏罪人首级,许亲属收葬,乃出末帝首, 遣右卫将军安崇阮与妃同葬之。妃卒洛阳 太祖二兄:曰全昱,曰存。八子:长曰友裕,次曰友珪、友璋、友贞、友雍、友徽、友孜,其 一养子曰友文。 开平元年五月乙酉,封友文为博王、友珪郢王、友璋福王、友贞均王、友雍贺王、友徽建王。 友裕前即位卒,追封郴王。而康王友孜,末帝即位封, 友璋初为寿州团练使、押左右番殿直、监丰德库。友珪时,为郓州留后。末帝时,为忠武军节 度使,徙镇武宁。及友雍、友徽皆不知其所终。 广王全昱,太祖即位封。太祖与仲兄存俱亡为盗,全昱独与其母犹寄食刘崇家。太祖已贵,乃 第28页
新五代史卷一三 梁家人传第一 第 28 页 太祖壮而无赖,县中皆厌苦之。崇患太祖慵堕不作业,数加笞责,独崇母怜之。时时自为栉沐, 戒家人曰:“朱三,非常人也,宜善遇之!” 黄巢起,太祖与存俱亡为盗,从黄巢。攻广州,存战死。居数岁,太祖背巢降唐,反以破巢, 遂镇宣武。乃遣人以车马之萧县,迎后于崇家。使者至门,后惶恐走避,谓刘氏曰:“朱三落魄无行, 作贼死矣,何以至此邪?”使者具道太祖所以然,后乃惊喜泣下,与崇母俱载以归,封晋国太夫人。 太祖置酒太夫人前,举觞为寿,欢甚。太祖启曰:“朱五经平生读书,不登一第,有子为节度使, 无忝于先人也。”后恻然良久,曰:“汝能至此,可谓英特,然行义,未必得如先人也!”太祖莫知其 故,后曰:“朱二与汝俱从黄巢,独死蛮岭,其孤皆在午沟,汝今富贵,独不念之乎?”太祖泣涕谢 罪,乃悉召存诸子以归。 太祖刚暴多杀戮,后每诫之,多赖以全活。大顺二年秋,后疾,卜者曰:“宜还故乡。”乃归, 卒于午沟。太祖即位,立四庙,追尊皇考为穆皇帝,后曰文惠皇后。 太祖元贞皇后张氏,单州砀山县渠亭里富家子也。太祖少以妇聘之,生末帝。太祖贵,封魏国 夫人。 后贤明精悍,动有礼法,虽太祖刚暴,亦尝畏之。太祖每以外事访之,后言多中。太祖时时暴 怒杀戮,后尝救护,人赖以获全。太祖尝出兵行至中途,后意以为不然,驰一介召之,如期而至。 郴王友裕攻徐州,破朱瑾于石佛山,瑾走,友裕不追。太祖大怒,夺其兵。友裕惶恐,与数骑亡山 中。久之,自匿于广王。后阴使人教友裕脱身自归,友裕晨驰入见太祖,拜伏庭中,泣涕请死。太 祖怒甚,使左右捽出将斩之,后闻之,不及履走庭中,持友裕泣曰:“汝束身归罪,岂不欲明非反乎?” 太祖意解,乃免。 太祖已破朱瑾,纳其妻以归,后迎太祖于封丘,太祖告之,后遽见瑾妻。瑾妻再拜,后亦拜, 凄然泣下,曰:“兖、郓与司空同姓之国,昆仲之间以小故兴干戈,而使吾姒至此;若不幸汴州失守, 妾亦如此矣!”言已又泣。太祖为之感动,乃送瑾妻为尼,后尝给其衣食。司空,太祖时检校官也。 天祐元年,后以疾卒。太祖即位,追册为贤妃。初葬开封县润色乡。末帝立,追谥曰元贞皇太后, 祔于宣陵。后已死,太祖始为荒淫,卒以及祸云。 昭仪陈氏,宋州人也。少以色进,太祖已贵,嫔妾数百,而昭仪专宠。太祖尝疾,昭仪与尼数 十人昼夜为佛法,未尝少懈,太祖以为爱己,尤宠之。开平三年,度为尼,居宋州佛寺。 昭容李氏,亦以色进,尤谨愿,未尝去左右。太祖病,昼寝方寐,栋折,独李氏侍侧,遽牵太 祖衣,太祖惊走,栋折寝上。太祖德之,拜昭容。皆不知其所终。 末帝德妃张氏,其父归霸,事太祖,为梁功臣。帝为王时,以妇聘之。帝即位,将册妃为后, 妃请待帝郊天。而帝卒,不得郊。贞明五年,妃病甚,帝遽册为德妃,其夕薨。年二十四。 次妃郭氏,父归厚,事梁,为登州刺史。妃少以色进,梁亡,唐庄宗入汴,梁故妃妾,皆号泣 迎拜。贺王友雍妃石氏有色,庄宗召之,石氏谩骂,庄宗杀之。次以召妃,妃惧而听命。已而,度 为尼,赐名誓正,居于洛阳。 初,庄宗之入汴也,末帝登建国楼,谓控鹤指挥使皇甫麟曰:“吾,晋世仇也,不可俟彼刀锯, 卿可尽我命,无使我落仇人之手!”麟与帝相持恸哭。是夕,进刃于帝,麟亦自刭。庄宗入汴,命河 南张全义葬其尸,藏其首于太社。晋天福三年,诏太社先藏罪人首级,许亲属收葬,乃出末帝首, 遣右卫将军安崇阮与妃同葬之。妃卒洛阳。 太祖二兄:曰全昱,曰存。八子:长曰友裕,次曰友珪、友璋、友贞、友雍、友徽、友孜,其 一养子曰友文。 开平元年五月乙酉,封友文为博王、友珪郢王、友璋福王、友贞均王、友雍贺王、友徽建王。 友裕前即位卒,追封郴王。而康王友孜,末帝即位封。 友璋初为寿州团练使、押左右番殿直、监丰德库。友珪时,为郓州留后。末帝时,为忠武军节 度使,徙镇武宁。及友雍、友徽皆不知其所终。 广王全昱,太祖即位封。太祖与仲兄存俱亡为盗,全昱独与其母犹寄食刘崇家。太祖已贵,乃
新五代史卷一三梁家人传第 与其母俱归宣武,领山南西道节度使,以太师致仕。太祖将受禅,有司备礼前殿,全昱视之,顾太 祖曰:“朱三,尔作得否?”太祖宴居宫中,与王饮博,全昱酒酣,取骰子击盆而进之,呼太祖曰: 朱三,尔砀山一百姓,遭逢天子用汝,为四镇节度使,于汝何负?而灭他唐家三百年社稷,吾将 见汝赤其族矣,安用博为!”太祖不悦,罢会。全昱亦不乐。在京师,常居砀山故里。三子皆封王 友谅衡王、友能惠王、友诲邵王。 乾化元年,升宋州为宣武军,以友谅为节度使。友谅进瑞麦,一茎三穗,太祖怒曰:“今年宋州 大水,何用此为?”乃罢友谅,居京师。太祖卧病,全昱来视疾,与太祖相持恸哭,太祖为释友谅, 使与东归。贞明二年,全昱以疾薨,徙衡王友谅嗣封 广王友能为宋、滑二州留后、陈州刺史,所至为不法,奸人多依倚之。而陈俗好淫祠左道,其 学佛者自立一法,号曰“上乘”,昼夜伏聚,男女杂乱。妖人母乙、董乙聚众称天子,建置官属。友 能初纵之,乙等攻劫州县,末帝发兵击灭之。自康王友孜谋反伏诛,末帝始疏斥宗室。宗室皆反仄 贞明四年,友能以陈州兵反,犯京师,至陈留兵败,还走陈州。后数月降。末帝赦之,降为房陵侯。 友诲为陕州节度使,欲以州兵为乱。末帝召还京师,与友谅、友能皆被幽囚。梁亡,庄宗入汴, 皆见杀 朗王存,初与太祖俱从黄巢,攻广州,存战死。存子友宁、友伦。 友宁字安仁,幼聪敏,喜愠不形于色。太祖以为军校。善用弓剑。迁衙内制胜都指挥使、龚州 刺史。太祖围凤翔,遣友宁东备宣武。王师范袭梁,围齐州,友宁引兵击之,夺马千匹,斩首数千 级。太祖奉昭宗还京师,拜友宁建武军节度使,赐号“迎銮毅勇功臣”。太祖复遣攻师范,围博昌, 屠之,清河为之不流。战于石楼,兵败。友宁堕马见杀。 友伦幼亦明敏,通《论语》、小学,晓音律。存已死,太祖以友伦为元从马军指挥使,表右威武 将军。燕人攻魏内黄,友伦以前锋夜渡河,夺马千匹。李罕之以潞州降梁,晋人攻潞,友伦以兵入 潞州,取罕之以归。累迁检校司空,领藤州刺史。太祖围凤翔,晋人袭梁,友伦以兵三万至矾山 晋人乃却。友伦西会太祖于凤翔。昭宗还长安,拜友伦宁远军节度使。太祖东归,留友伦宿卫,伺 察昭宗所为。友伦击鞠,坠马死。太祖大怒,以兵七万至河中。昭宗涕泣,不知所为。将奔太原, 不果。宰相崔胤遣人止太祖,太祖以为友伦胤等杀之,奏请诛胤等,昭宗未从。乃遣友谅至京师, 以兵围开化坊,杀胤及京兆尹郑元规、皇城使王建勋、飞龙使陈班、阁门使王建袭、客省使王建乂、 前左仆射张濬。太祖即位,已封宗室。中书上议,故皇兄存、皇侄建武军节度使友宁、宁远军节度 使友伦,皆当封。于是追封存朗王、友宁安王、友伦密王。 郴王友裕,字端夫。幼善骑射,从太祖征伐,能以宽厚得士卒心。太祖与晋围黄邺于西华,邺 卒荷稍登城骂敌,晋王使胡骑连射不能中。太祖顾友裕,一发中之,军中皆大欢呼。晋王喜,遗友 裕良弓百矢。太祖镇宣武,以为衙内都指挥使 景福元年,太祖攻郓,友裕以先锋次斗门。郓兵夜击之,友裕败走。太祖从后来,不知友裕之 败也,前军遇敌多死。太祖至村落间,始与友裕相得。是时,朱宣在濮州,太祖乃遣友裕先以二百 骑前,太祖后至,与友裕相失。太祖卒与敌遇,败而走。敌兵追之甚急,前至大沟,几不免,赖沟 中有积薪,马乃得过。梁将李璠等死者十余人。冬,友裕取濮州,遂围时溥于徐州。朱瑾以兵二万 救溥,友裕败瑾于石佛山,瑾走。都虞候朱友恭谗之太祖,以为瑾可追而友裕不追。太祖大怒,夺 其兵属庞师古。以友裕属吏,使者误致书于友裕,友裕惶恐,不知所为,赖张皇后教之,得免。权 知许州。许州近蔡,苦于大寇,居民残破。友裕招抚流散,增户三万余。迁诸军都指挥使,与平兖、 郓,还领许州。崔洪奔淮南,友裕引兵定蔡州,市不易肆。太祖兼镇护国军,以友裕为留后。迁忠 武军节度使。太祖攻凤翔,未下,去。攻邠州,友裕破灵台、良原,下陇州。杨崇本以邠州降。后 崇本复叛,太祖遣友裕攻之,屯于永寿。友裕以疾卒。 博王友文,字德明,本姓康名勤。幼美风姿,好学,善谈论,颇能为诗。太祖养以为子。太祖 领四镇,以友文为度支盐铁制置使。太祖用兵四方,友文征赋聚敛以供军实。太祖即位,以故所领 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四镇征赋,置建昌宫总之,以友文为使,封博王。太祖幸西都,友文留守 第29页
新五代史卷一三 梁家人传第一 第 29 页 与其母俱归宣武,领山南西道节度使,以太师致仕。太祖将受禅,有司备礼前殿,全昱视之,顾太 祖曰:“朱三,尔作得否?”太祖宴居宫中,与王饮博,全昱酒酣,取骰子击盆而迸之,呼太祖曰: “朱三,尔砀山一百姓,遭逢天子用汝,为四镇节度使,于汝何负?而灭他唐家三百年社稷,吾将 见汝赤其族矣,安用博为!”太祖不悦,罢会。全昱亦不乐。在京师,常居砀山故里。三子皆封王: 友谅衡王、友能惠王、友诲邵王。 乾化元年,升宋州为宣武军,以友谅为节度使。友谅进瑞麦,一茎三穗,太祖怒曰:“今年宋州 大水,何用此为?”乃罢友谅,居京师。太祖卧病,全昱来视疾,与太祖相持恸哭,太祖为释友谅, 使与东归。贞明二年,全昱以疾薨,徙衡王友谅嗣封。 广王友能为宋、滑二州留后、陈州刺史,所至为不法,奸人多依倚之。而陈俗好淫祠左道,其 学佛者自立一法,号曰“上乘”,昼夜伏聚,男女杂乱。妖人母乙、董乙聚众称天子,建置官属。友 能初纵之,乙等攻劫州县,末帝发兵击灭之。自康王友孜谋反伏诛,末帝始疏斥宗室。宗室皆反仄。 贞明四年,友能以陈州兵反,犯京师,至陈留兵败,还走陈州。后数月降。末帝赦之,降为房陵侯。 友诲为陕州节度使,欲以州兵为乱。末帝召还京师,与友谅、友能皆被幽囚。梁亡,庄宗入汴, 皆见杀。 朗王存,初与太祖俱从黄巢,攻广州,存战死。存子友宁、友伦。 友宁字安仁,幼聪敏,喜愠不形于色。太祖以为军校。善用弓剑。迁衙内制胜都指挥使、龚州 刺史。太祖围凤翔,遣友宁东备宣武。王师范袭梁,围齐州,友宁引兵击之,夺马千匹,斩首数千 级。太祖奉昭宗还京师,拜友宁建武军节度使,赐号“迎銮毅勇功臣”。太祖复遣攻师范,围博昌, 屠之,清河为之不流。战于石楼,兵败。友宁堕马见杀。 友伦幼亦明敏,通《论语》、小学,晓音律。存已死,太祖以友伦为元从马军指挥使,表右威武 将军。燕人攻魏内黄,友伦以前锋夜渡河,夺马千匹。李罕之以潞州降梁,晋人攻潞,友伦以兵入 潞州,取罕之以归。累迁检校司空,领藤州刺史。太祖围凤翔,晋人袭梁,友伦以兵三万至矾山, 晋人乃却。友伦西会太祖于凤翔。昭宗还长安,拜友伦宁远军节度使。太祖东归,留友伦宿卫,伺 察昭宗所为。友伦击鞠,坠马死。太祖大怒,以兵七万至河中。昭宗涕泣,不知所为。将奔太原, 不果。宰相崔胤遣人止太祖,太祖以为友伦胤等杀之,奏请诛胤等,昭宗未从。乃遣友谅至京师, 以兵围开化坊,杀胤及京兆尹郑元规、皇城使王建勋、飞龙使陈班、阁门使王建袭、客省使王建乂、 前左仆射张濬。太祖即位,已封宗室。中书上议,故皇兄存、皇侄建武军节度使友宁、宁远军节度 使友伦,皆当封。于是追封存朗王、友宁安王、友伦密王。 郴王友裕,字端夫。幼善骑射,从太祖征伐,能以宽厚得士卒心。太祖与晋围黄邺于西华,邺 卒荷矟登城骂敌,晋王使胡骑连射不能中。太祖顾友裕,一发中之,军中皆大欢呼。晋王喜,遗友 裕良弓百矢。太祖镇宣武,以为衙内都指挥使。 景福元年,太祖攻郓,友裕以先锋次斗门。郓兵夜击之,友裕败走。太祖从后来,不知友裕之 败也,前军遇敌多死。太祖至村落间,始与友裕相得。是时,朱宣在濮州,太祖乃遣友裕先以二百 骑前,太祖后至,与友裕相失。太祖卒与敌遇,败而走。敌兵追之甚急,前至大沟,几不免,赖沟 中有积薪,马乃得过。梁将李璠等死者十余人。冬,友裕取濮州,遂围时溥于徐州。朱瑾以兵二万 救溥,友裕败瑾于石佛山,瑾走。都虞候朱友恭谗之太祖,以为瑾可追而友裕不追。太祖大怒,夺 其兵属庞师古。以友裕属吏,使者误致书于友裕,友裕惶恐,不知所为,赖张皇后教之,得免。权 知许州。许州近蔡,苦于大寇,居民残破。友裕招抚流散,增户三万余。迁诸军都指挥使,与平兖、 郓,还领许州。崔洪奔淮南,友裕引兵定蔡州,市不易肆。太祖兼镇护国军,以友裕为留后。迁忠 武军节度使。太祖攻凤翔,未下,去。攻邠州,友裕破灵台、良原,下陇州。杨崇本以邠州降。后 崇本复叛,太祖遣友裕攻之,屯于永寿。友裕以疾卒。 博王友文,字德明,本姓康名勤。幼美风姿,好学,善谈论,颇能为诗。太祖养以为子。太祖 领四镇,以友文为度支盐铁制置使。太祖用兵四方,友文征赋聚敛以供军实。太祖即位,以故所领 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四镇征赋,置建昌宫总之,以友文为使,封博王。太祖幸西都,友文留守
新五代史卷一四唐太祖家人传第 东京。 庶人友珪者,太祖初镇宣武,略地宋、亳间,与逆旅妇人野合而生也。长而辩黠多智。博王友 文多材艺,太祖爱之,而年又长。太祖即位,嫡嗣未立,心尝独属友文。太祖自张皇后崩,无继室 诸子在镇,皆邀其妇入侍。友文妻王氏有色,尤宠之。太祖病久,王氏与友珪妻张氏,尝专房侍疾。 太祖病少间,谓王氏曰:“吾知终不起,汝之东都,召友文来,吾与之决。”盖心欲以后事属之。乃 谓敬翔曰:“友珪可与一郡,趣使之任。”乃以友珪为莱州刺史。太祖素刚暴,既病而喜怒难测。是 时,左降者必有后命,友珪大惧,其妻张氏曰:“大家以传国宝与王氏,使如东都召友文,君今受祸 矣!”夫妇相对而泣。左右劝友珪曰:“事急计生,何不早自为图?”友珪乃易衣服,微行入左龙虎 军,见统军韩勍计事。勍夜以牙兵五百随友珪,杂控鹤卫士而入。夜三鼓,斩关入万春门,至寝中, 侍疾者皆走。太祖惶骇,起呼曰:“我疑此贼久矣,恨不早杀之,逆贼忍杀父乎?”友珪亲吏冯廷谔 以剑犯太祖,太祖旋柱而走,剑击柱者三,太祖惫,仆于床,廷谔以剑中之,洞其腹,肠胃皆流。 友珪以铟褥裏之寝中,秘丧四日。乃出府库,大赉群臣及诸军。遣受旨丁昭浦矫诏驰至东都,杀友 文。又下诏曰:“朕艰难创业,逾三十年。托于人上,忽焉六载,中外叶力,期于小康。岂意友文阴 畜异图,将行大逆。昨二日夜,甲士突入大内,赖友勍忠孝,领兵剿戮,保全朕躬。然而,疾恙震 惊,弥所危殆。友珪克平凶逆,厥功靡伦,宜委权主军国。”然后发丧。乾化二年六月既望,友珪于 柩前即皇帝位,拜韩勍忠武军节度使,以末帝为汴州留后、河中朱友谦为中书令。友谦不受命。而 怀州龙骧军三千劫其将刘重霸,据怀州,自言讨贼。三年正月,友珪祀天于洛阳南郊,改元曰凤历 太祖外孙袁象先与驸马都尉赵岩等,谋与末帝讨贼。二月,象先以禁兵入宫,友珪与妻张氏趋北垣 楼下,将逾城以走,不果,使冯廷谔进刃其妻及己,廷谔亦自杀。末帝即位,复友文官爵,废友珪 为庶人。 康王友孜,目重瞳子,尝窃自负,以为当为天子。贞明元年,末帝德妃薨,将葬,友孜使刺客 夜入寝中。末帝方寐,梦人害己,既寤,闻榻上宝剑锵然有声,跃起,抽剑曰:“将有变邪!”乃索 寝中,得刺客,手杀之,遂诛友孜。明日,谓赵岩、张汉杰曰:“几与卿辈不相见。”由此遂疏弱宗 室,而信任赵、张,以至于败亡。 呜呼,《春秋》之法,是非与夺之际,难矣哉!或问:“梁太祖以臣弑君,友珪以子弑父,一也 与弑即位,逾年改元,《春秋》之法,皆以君书,而友珪不得列于本纪,何也?且父子之恶均,而夺 其子,是与其父也,岂《春秋》之旨哉!”予应之曰:“梁事著矣。其父之恶,不待与夺,其子而后 彰。然末帝之志,不可以不伸也。《春秋》之法,君弑而贼不讨者,国之臣子任其责。予于友珪之事, 所以伸讨贼者之志也。” 新五代史卷一四唐太祖家人传第二 太祖刘太妃贞简皇后曹氏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淑妃韩氏德妃伊氏太祖子存美存霸 存礼存渥存乂存确存纪太祖弟克让克脩克恭克宁庄宗子继岌继潼继嵩继 蟾继峣 太祖正室刘氏,代北人也。其次妃曹氏,太原人也。太祖封晋王,刘氏封秦国夫人。自太祖起 兵代北,刘氏尝从征伐。为人明敏,多智略,颇习兵机,常教其侍妾骑射,以佐太祖。太祖东追黄 巢,还军过梁,馆于封禅寺。梁王邀太祖入城,置酒上源驿,夜半以兵攻之。太祖左右有先脱归者 以难告夫人,夫人神色不动,立斩告者。阴召大将谋保军以还。迟明,太祖还,与夫人相向恸哭。 因欲举兵击梁。夫人曰:“公本为国讨贼,今梁事未暴,而遽反兵相攻,天下闻之,莫分曲直。不若 敛军还镇,自诉于朝。”太祖从之。其后,太祖击刘仁恭,败归。梁遣氏叔琮、康怀英等连岁攻晋, 围太原,晋兵屡败。太祖忧窘,不知所为。大将李存信等劝太祖亡入北边,收兵以图再举,太祖然 之。入以语夫人,夫人问:“谁为此谋者?”曰:“存信也。”夫人骂曰:“存信,代北牧羊儿耳,安 足与计成败邪!且公尝笑王行瑜弃邠州,走卒为人擒。今乃自为此乎?昔公亡在达靼,几不能自脱, 赖天下多故,乃得南归。今屡败之兵,散亡无几,一失其守,谁肯从公!北边其可至乎?”太祖大 第30页
新五代史卷一四 唐太祖家人传第二 第 30 页 东京。 庶人友珪者,太祖初镇宣武,略地宋、亳间,与逆旅妇人野合而生也。长而辩黠多智。博王友 文多材艺,太祖爱之,而年又长。太祖即位,嫡嗣未立,心尝独属友文。太祖自张皇后崩,无继室, 诸子在镇,皆邀其妇入侍。友文妻王氏有色,尤宠之。太祖病久,王氏与友珪妻张氏,尝专房侍疾。 太祖病少间,谓王氏曰:“吾知终不起,汝之东都,召友文来,吾与之决。”盖心欲以后事属之。乃 谓敬翔曰:“友珪可与一郡,趣使之任。”乃以友珪为莱州刺史。太祖素刚暴,既病而喜怒难测。是 时,左降者必有后命,友珪大惧,其妻张氏曰:“大家以传国宝与王氏,使如东都召友文,君今受祸 矣!”夫妇相对而泣。左右劝友珪曰:“事急计生,何不早自为图?”友珪乃易衣服,微行入左龙虎 军,见统军韩勍计事。勍夜以牙兵五百随友珪,杂控鹤卫士而入。夜三鼓,斩关入万春门,至寝中, 侍疾者皆走。太祖惶骇,起呼曰:“我疑此贼久矣,恨不早杀之,逆贼忍杀父乎?”友珪亲吏冯廷谔 以剑犯太祖,太祖旋柱而走,剑击柱者三,太祖惫,仆于床,廷谔以剑中之,洞其腹,肠胃皆流。 友珪以裀褥裹之寝中,秘丧四日。乃出府库,大赉群臣及诸军。遣受旨丁昭浦矫诏驰至东都,杀友 文。又下诏曰:“朕艰难创业,逾三十年。托于人上,忽焉六载,中外叶力,期于小康。岂意友文阴 畜异图,将行大逆。昨二日夜,甲士突入大内,赖友勍忠孝,领兵剿戮,保全朕躬。然而,疾恙震 惊,弥所危殆。友珪克平凶逆,厥功靡伦,宜委权主军国。”然后发丧。乾化二年六月既望,友珪于 柩前即皇帝位,拜韩勍忠武军节度使,以末帝为汴州留后、河中朱友谦为中书令。友谦不受命。而 怀州龙骧军三千劫其将刘重霸,据怀州,自言讨贼。三年正月,友珪祀天于洛阳南郊,改元曰凤历。 太祖外孙袁象先与驸马都尉赵岩等,谋与末帝讨贼。二月,象先以禁兵入宫,友珪与妻张氏趋北垣 楼下,将逾城以走,不果,使冯廷谔进刃其妻及己,廷谔亦自杀。末帝即位,复友文官爵,废友珪 为庶人。 康王友孜,目重瞳子,尝窃自负,以为当为天子。贞明元年,末帝德妃薨,将葬,友孜使刺客 夜入寝中。末帝方寐,梦人害己,既寤,闻榻上宝剑锵然有声,跃起,抽剑曰:“将有变邪!”乃索 寝中,得刺客,手杀之,遂诛友孜。明日,谓赵岩、张汉杰曰:“几与卿辈不相见。”由此遂疏弱宗 室,而信任赵、张,以至于败亡。 呜呼,《春秋》之法,是非与夺之际,难矣哉!或问:“梁太祖以臣弑君,友珪以子弑父,一也。 与弑即位,逾年改元,《春秋》之法,皆以君书,而友珪不得列于本纪,何也?且父子之恶均,而夺 其子,是与其父也,岂《春秋》之旨哉!”予应之曰:“梁事著矣。其父之恶,不待与夺,其子而后 彰。然末帝之志,不可以不伸也。《春秋》之法,君弑而贼不讨者,国之臣子任其责。予于友珪之事, 所以伸讨贼者之志也。” 新五代史卷一四 唐太祖家人传第二 太祖刘太妃 贞简皇后曹氏 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 淑妃韩氏 德妃伊氏 太祖子存美 存霸 存礼 存渥 存乂 存确 存纪 太祖弟克让 克脩 克恭 克宁 庄宗子继岌 继潼 继嵩 继 蟾 继峣 太祖正室刘氏,代北人也。其次妃曹氏,太原人也。太祖封晋王,刘氏封秦国夫人。自太祖起 兵代北,刘氏尝从征伐。为人明敏,多智略,颇习兵机,常教其侍妾骑射,以佐太祖。太祖东追黄 巢,还军过梁,馆于封禅寺。梁王邀太祖入城,置酒上源驿,夜半以兵攻之。太祖左右有先脱归者, 以难告夫人,夫人神色不动,立斩告者。阴召大将谋保军以还。迟明,太祖还,与夫人相向恸哭。 因欲举兵击梁。夫人曰:“公本为国讨贼,今梁事未暴,而遽反兵相攻,天下闻之,莫分曲直。不若 敛军还镇,自诉于朝。”太祖从之。其后,太祖击刘仁恭,败归。梁遣氏叔琮、康怀英等连岁攻晋, 围太原,晋兵屡败。太祖忧窘,不知所为。大将李存信等劝太祖亡入北边,收兵以图再举,太祖然 之。入以语夫人,夫人问:“谁为此谋者?”曰:“存信也。”夫人骂曰:“存信,代北牧羊儿耳,安 足与计成败邪!且公尝笑王行瑜弃邠州,走卒为人擒。今乃自为此乎?昔公亡在达靼,几不能自脱, 赖天下多故,乃得南归。今屡败之兵,散亡无几,一失其守,谁肯从公!北边其可至乎?”太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