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2014届语文5月热身考 本试卷分五大题,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 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 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 笔迹清楚。 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在答题卡上填写所选题目的 序号。 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 题卡一并交回。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锲而不舍, 。(《荀子·劝 学》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寄》) 抱明月 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4)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 《滕王阁序》)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 《陈情表》) (6)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 《游山西村》) (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养狸述 (唐)舒元舆 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吾得之干狸。狸之性,憎鼠而喜爱。其体趫°、其 文班。予爱其能息鼠窃,近乎正且勇。尝观虞人(掌管山泽的官吏)生致者,因得 请归,致新昌里客舍。舍之初未为某居时,曾为富商家廪,墉堵地面,甚足鼠窍, 日有鼠络绎然。某既居,果遭其暴耗。常白日为群,虽敲拍叱吓,略不畏忌。或 暂黾侻蹬缩,须臾复来,日数十度。其穿巾孔箱之患,继晷而有。昼或出游, 及归,其什器服物,悉已破碎。若夜时长留续晨,与役夫更吻驱呵,甚累神抱。 或知之,借椟以收拾衣服,未顷,则椟又孔矣。予心深闷,当其意欲掘地诛剪, 始二三十日间,未果。颇患之,若抱痒疾。 自获此狸,尝阖关实窦,纵于室中,潜伺之。见轩首引鼻,似有鼠气,则凝蹲不 动。斯须,果有鼠数十辈接尾而出,狸忽跃起,张爪呀牙,划泄怒声,鼠党帖伏 不敢窜。狸遂搏击,瞬视间,群鼠肝脑涂地。迨夜始背潜窥,室内洒然,予以是
厦门 2014 届语文 5 月热身考 本试卷分五大题,共 10 页。满分 150 分,考试 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 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 笔迹清楚。 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在答题卡上填写所选题目的 序号。 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 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⑴锲而不舍, 。 (《荀子·劝 学》) ⑵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寄》) ⑶ ,抱明月 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⑷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 《滕王阁序》) ⑸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 《陈情表》) ⑹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 《游山西村》) ㈡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养狸述 (唐)舒元舆 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吾得之于狸。狸之性,憎鼠而喜爱①。其体趫②、其 文班。予爱其能息鼠窃,近乎正且勇。尝观虞人(掌管山泽的官吏)生致者,因得 请归,致新昌里客舍。舍之初未为某居时,曾为富商家廪,墉堵地面,甚足鼠窍, 日有鼠络绎然。某既居,果遭其暴耗。常白日为群,虽敲拍叱吓,略不畏忌。或 暂黾侻跧③缩,须臾复来,日数十度。其穿巾孔箱之患,继晷而有。昼或出游, 及归,其什器服物,悉已破碎。若夜时长留 ④续晨,与役夫更吻驱呵,甚累神抱。 或知之,借椟以收拾衣服,未顷,则椟又孔矣。予心深闷,当其意欲掘地诛剪, 始二三十日间,未果。颇患之,若抱痒疾。 自获此狸,尝阖关实窦,纵于室中,潜伺之。见轩首引鼻,似有鼠气,则凝蹲不 动。斯须,果有鼠数十辈接尾而出,狸忽跃起,张爪呀牙,划泄怒声,鼠党帖伏 不敢窜。狸遂搏击,瞬视间,群鼠肝脑涂地。迨夜始背潜窥,室内洒然,予以是
益宝狸矣。常自驯饲之,到今仅半年矣,狸不复杀鼠,鼠不复出穴。穴口有土虫 丝,封闭欲合。向之韫椟服物,皆纵横抛掷,无所损坏 噫!微狸,鼠不独耗吾物,亦将咬啮吾身矣。是以知吾得高枕坦卧,绝疮痛之忧, 皆斯狸之功。异乎!鼠本统乎阴虫,其用合昼伏夕动,常怯怕人者也。向之暴耗, 非有大胆壮力,能凌侮于人,以其人无御之之术,故得恣横若此。今人之家苟无 狸之用,则红墉皓壁,固为鼠室宅矣。甘醴鲜肥,又资鼠口腹矣,虽乏,人智其 奈之何?呜呼!覆焘(天地)之间,首圆足方,窃盗圣人之教,甚于鼠者有之矣。 若时不容端人,则白日之下,故得骋于阴私。故桀朝鼠多而关龙逢斩,纣朝鼠多 而比干剖,鲁国鼠多而仲尼去,楚国鼠多而屈原沉。以此推之,明小人道长而不 知用君子以正之,犹向之鼠窃而不知用狸而止遏,纵其暴横,则五行七曜,亦必 反常于天矣。岂直流患于人间耶! (节选自《全唐文》,文字略有删改) 注]①爱:通“”,隐蔽。②趫(qio):行动轻捷。③黾侻蹬:黾(min 勉强。侻(tuo):狡猾。蹬(qun):蜷缩。④:油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观虞人生致者 致:抓获、捉到 B.某既居,果遭其暴耗 暴:突然 C.其穿巾孔箱之患 孔:打洞,使动用法 D.予以是益宝狸矣 宝:珍视,意动用法 3.下列全都直接表现新昌里客舍老鼠“恣横”的一组是()(3分) ①墉堵地面,甚足鼠窍,日有鼠络绎然②虽敲拍叱吓,略不畏忌③或 暂黾侻蹬缩,须臾复来,日数十度④昼或出游,及归,其什器服物,悉已 破碎⑤借椟以收拾衣服,未顷,则椟又孔矣⑥斯须,果有鼠数十辈接 尾而出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④⑤ 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住新舍后,果然遭到鼠患。老鼠们常常白天成群出没,不怕人吓唬,作 者颇为忧虑,如同得了痒病。 B.自从得到那只狸猫后,效果极为明显,只有半年的时间,老鼠泂口已结蛛丝, 原先藏在柜里的衣物,都随便放置,没有再被老鼠损坏的 C.作者认为原先被严重骚扰时,不是因为老鼠胆大强壮,欺凌到人的头上来, 而是因为人没有抵御它们的办法。 D.作者在末段用讽喻手法指出,若不任用君子来端正方向,就会如同放纵老鼠 盗窃一样,放纵小人横行和暴戾,就会祸害人间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吾得之于狸。(3分) (2)微狸,鼠不独耗吾物,亦将咬啮吾身矣。(3分)
益宝狸矣。常自驯饲之,到今仅半年矣,狸不复杀鼠,鼠不复出穴。穴口有土虫 丝,封闭欲合。向之韫椟服物,皆纵横抛掷,无所损坏。 噫!微狸,鼠不独耗吾物,亦将咬啮吾身矣。是以知吾得高枕坦卧,绝疮痛之忧, 皆斯狸之功。异乎!鼠本统乎阴虫,其用合昼伏夕动,常怯怕人者也。向之暴耗, 非有大胆壮力,能凌侮于人,以其人无御之之术,故得恣横若此。今人之家苟无 狸之用,则红墉皓壁,固为鼠室宅矣。甘醲鲜肥,又资鼠口腹矣,虽乏,人智其 奈之何?呜呼!覆焘(天地)之间,首圆足方,窃盗圣人之教,甚于鼠者有之矣。 若时不容端人,则白日之下,故得骋于阴私。故桀朝鼠多而关龙逢斩,纣朝鼠多 而比干剖,鲁国鼠多而仲尼去,楚国鼠多而屈原沉。以此推之,明小人道长而不 知用君子以正之,犹向之鼠窃而不知用狸而止遏,纵其暴横,则五行七曜,亦必 反常于天矣。岂直流患于人间耶! (节选自《全唐文》,文字略有删改) [注] ①爱:通“ ”,隐蔽。 ②趫(qiáo):行动轻捷。 ③黾侻跧:黾(mǐn): 勉强。侻(tuō):狡猾。跧(quán):蜷缩。 ④ :油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尝观虞人生致者 致:抓获、捉到 B.某既居,果遭其暴耗 暴:突然 C.其穿巾孔箱之患 孔:打洞,使动用法 D.予以是益宝狸矣 宝:珍视,意动用法 3.下列全都直接表现新昌里客舍老鼠“恣横”的一组是( ) (3 分) ①墉堵地面,甚足鼠窍,日有鼠络绎然 ②虽敲拍叱吓,略不畏忌 ③或 暂黾侻跧缩,须臾复来,日数十度 ④昼或出游,及归,其什器服物,悉已 破碎 ⑤借椟以收拾衣服,未顷,则椟又孔矣 ⑥斯须,果有鼠数十辈接 尾而出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④⑤ D .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住新舍后,果然遭到鼠患。老鼠们常常白天成群出没,不怕人吓唬,作 者颇为忧虑,如同得了痒病。 B.自从得到那只狸猫后,效果极为明显,只有半年的时间,老鼠洞口已结蛛丝, 原先藏在柜里的衣物,都随便放置,没有再被老鼠损坏的。 C.作者认为原先被严重骚扰时,不是因为老鼠胆大强壮,欺凌到人的头上来, 而是因为人没有抵御它们的办法。 D.作者在末段用讽喻手法指出,若不任用君子来端正方向,就会如同放纵老鼠 盗窃一样,放纵小人横行和暴戾,就会祸害人间。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⑴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吾得之于狸。(3 分) ⑵微狸,鼠不独耗吾物,亦将咬啮吾身矣。(3 分)
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3 分) (2)联系全诗的情感,对尾联“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作简要赏析。(3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觉慧说服了姑妈张太太,让躲在同学家的觉民与琴见了面。两个饱受相 思之苦的情人见面后,抱头痛哭,诉说着别后的思念。(《家》) B.吴荪甫对屠维岳委以重任,并派车送他回厂,但又对他浪漫颓废的作风 很不满意,就打电话给莫干丞命令其暗中监视屠维岳。(《子夜》 C.克洛德告诉爱斯梅拉达在目睹对她的用刑时,他用藏在教士服下面的匕 首一刀刀割自己的胸膛,他还掀开教士服,让她看伤口。(《巴黎圣母院》) D.马斯洛娃被判刑后,涅赫柳多夫便想退掉大宅子,把佣人都打发了,自 己搬到旅馆去住,但由于女管家一再劝说,他放弃了这种想法。(《复活》) E.査理觉得咖啡太苦想加些糖,尽管父亲霹雳般的目光瞪着她,使她惊慌 到心都碎了,但欧也妮还是把父亲藏起的糖碟子重新拿来放上桌子。(《欧也妮 葛朗台》)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孔明曰:“如雄狮到日,即当远接犒劳。”鲁肃暗喜,宴罢辞回。玄德问孔明曰 “此是何意?”孔明大笑曰:“周瑜死日近矣!这等计策,小儿也瞒不过!” “这等计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结果怎样?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 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 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 这是谁说的话?她因为何事而说此话?她的最终结局是怎样的? 答第()题
㈢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 分) 旅 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⑴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3 分) ⑵联系全诗的情感,对尾联“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作简要赏析。(3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㈠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 分) A.觉慧说服了姑妈张太太,让躲在同学家的觉民与琴见了面。两个饱受相 思之苦的情人见面后,抱头痛哭,诉说着别后的思念。(《家》) B.吴荪甫对屠维岳委以重任,并派车送他回厂,但又对他浪漫颓废的作风 很不满意,就打电话给莫干丞命令其暗中监视屠维岳。(《子夜》) C.克洛德告诉爱斯梅拉达在目睹对她的用刑时,他用藏在教士服下面的匕 首一刀刀割自己的胸膛,他还掀开教士服,让她看伤口。(《巴黎圣母院》) D.马斯洛娃被判刑后,涅赫柳多夫便想退掉大宅子,把佣人都打发了,自 己搬到旅馆去住,但由于女管家一再劝说,他放弃了这种想法。(《复活》) E.查理觉得咖啡太苦想加些糖,尽管父亲霹雳般的目光瞪着她,使她惊慌 到心都碎了,但欧也妮还是把父亲藏起的糖碟子重新拿来放上桌子。(《欧也妮 •葛朗台》) 8.简答题。(任选一题)(5 分) ⑴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孔明曰:“如雄狮到日,即当远接犒劳。”鲁肃暗喜,宴罢辞回。玄德问孔明曰: “此是何意?”孔明大笑曰:“周瑜死日近矣!这等计策,小儿也瞒不过!” “这等计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结果怎样? ⑵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 ‘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 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 这是谁说的话?她因为何事而说此话?她的最终结局是怎样的? 答第()题:
(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子曰:“放①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 ②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②,亦不入于室。”(《论语·先进》 ③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③为善者,舜之徒也;鸡呜而起,孳孳为 利者,摭④之徒也。欲知舜与摭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⑤也。”(《孟子·尽 心上》) [注]①放:依据。②践迹:踩着别人的脚印走。③孳孳:即“孜孜”。 ④匯:亦作“跖”,春秋时的大盗。⑤间:不同 (1)孔子和孟子都批评了什么样的人?请简要说明。(2分) (2)如何才能成为“善”人,孔子与孟子有何不同的见解?请简要分析。(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世界需要“中国新思想” 乐黛云 ①1937年,林语堂用英文写了一本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的书一一《生活 的艺术》。书一出版就引起轰动,持续52个星期位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 在美国重印40多次,被翻译成10多种不同的文字。这种现象说明世界需要于中 国的,是不同于他们自己原有思想的另一种思想,不同于他们惯常生活方式的另 种生活方式 ②但是,百余年来,我们很少有这样的自觉。对中国文化来说,通过今 人的自觉,从深厚的中国文化土壤中生长出“中国新思想”,是根本之道。 ③当代世界深陷各种冲突之中。从军事战争到经济战争,从资源争夺到 社会斗争,从国际冲突到文化对峙,如何克服冲突、形成合作,是人类一直未能 解决的最大问题
㈡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 分) ①子曰:“放①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 ②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②,亦不入于室。”(《论语·先进》) ③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③为善者,舜之徒也;鸡呜而起,孳孳为 利者,蹠④之徒也。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⑤也。”(《孟子·尽 心上》) [注]①放:依据。②践迹:踩着别人的脚印走。③孳孳:即“孜孜”。 ④ 蹠:亦作“跖”,春秋时的大盗。⑤间:不同。 (1)孔子和孟子都批评了什么样的人?请简要说明。(2 分) (2)如何才能成为“善”人,孔子与孟子有何不同的见解?请简要分析。(4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世界需要“中国新思想” 乐黛云 ①1937 年,林语堂用英文写了一本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的书——《生活 的艺术》。书一出版就引起轰动,持续 52 个星期位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 在美国重印 40 多次,被翻译成 10 多种不同的文字。这种现象说明世界需要于中 国的,是不同于他们自己原有思想的另一种思想,不同于他们惯常生活方式的另 一种生活方式。 ②但是,百余年来,我们很少有这样的自觉。对中国文化来说,通过今 人的自觉,从深厚的中国文化土壤中生长出“中国新思想”,是根本之道。 ③当代世界深陷各种冲突之中。从军事战争到经济战争,从资源争夺到 社会斗争,从国际冲突到文化对峙,如何克服冲突、形成合作,是人类一直未能 解决的最大问题
④中国先哲认为,个人无法独立生存,人的初始状态就是与父母和他人 的关系,这首先就是一种社会合作状态。社会的基因不是个人,而是人与人的关 系。我国学者从中国文化的这个立场出发,参与世界大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这种 出发点已引起国际学术界重视。中国学者李泽厚在《伦理学纲要》中,提出了中 国文化的“情本体”,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国的“情理”与西方“理性”的 讨论,也引发西方文明对自身的反思 ⑤中国文化的影响,并不是按我们的主观愿望设计制作好再端出去的 盘点心,而是在长期互动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双向自由选择逐渐形成的。中 国文化面向世界,与他种文化进行对话沟通,已有悠久的历史。18世纪以来, 中国文化通过伏尔泰、莱布尼兹、荣格、白璧德、布莱希特①等人吸收,包括误 读和改写,才真正进入西方文化主流。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⑥当西方学者吸收中国文化时,首先不是大量知识的掌握,而是一种灵 感的共鸣,需要从各自的需要和文化处境出发。我们必须重视长期以来跨文化交 流的历史,尊重对方的处境、意愿和兴趣,而不是主观地强加于人。同时也必须 看到,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一些认识,虽然本来就是真知与误解并存,自有其片 面性,但这些认识也给我们提供了崭新的异文化视角,大大加深了我们对自己文 化的认识。 ⑦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必须看到我们所说的复兴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 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我们所说的发展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发展,这种复兴和 发展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我们有能力对世界文明作 出原创性的贡献,也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这就是我们 面对世界文化的根本出发点 [注]①伏尔泰(1694-1778):法国哲学家、文学家,18世纪启蒙运动的 领袖之一。莱布尼兹(1646-1716):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荣格(1875-1961) 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病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白壁德(1865-1933):美国 文艺评论家、教育家。布莱希特(1898-1956):德国剧作家、诗人 0.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写《生活的艺术》一书在国外的畅销,引出“世界需要‘中国新思想’” 这一论题 B.“中国新思想”根植于中国文化,是解决国际冲突、文化对峙等重大问题的 根本之道。 C.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是建立在中西文化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在互动中逐 渐形成的。 D.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新思想”的创生对于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有 积极的意义。 11.第④段以李泽厚为例,其论说目的是什么?请根据全文简要分析。(3 分) 12.怎样才能促进中国文化进入西方文化主流?根据全文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简要 分析。(3分)
④中国先哲认为,个人无法独立生存,人的初始状态就是与父母和他人 的关系,这首先就是一种社会合作状态。社会的基因不是个人,而是人与人的关 系。我国学者从中国文化的这个立场出发,参与世界大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这种 出发点已引起国际学术界重视。中国学者李泽厚在《伦理学纲要》中,提出了中 国文化的“情本体”,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国的“情理”与西方“理性”的 讨论,也引发西方文明对自身的反思。 ⑤中国文化的影响,并不是按我们的主观愿望设计制作好再端出去的一 盘点心,而是在长期互动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双向自由选择逐渐形成的。中 国文化面向世界,与他种文化进行对话沟通,已有悠久的历史。18 世纪以来, 中国文化通过伏尔泰、莱布尼兹、荣格、白璧德、布莱希特①等人吸收,包括误 读和改写,才真正进入西方文化主流。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⑥当西方学者吸收中国文化时,首先不是大量知识的掌握,而是一种灵 感的共鸣,需要从各自的需要和文化处境出发。我们必须重视长期以来跨文化交 流的历史,尊重对方的处境、意愿和兴趣,而不是主观地强加于人。同时也必须 看到,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一些认识,虽然本来就是真知与误解并存,自有其片 面性,但这些认识也给我们提供了崭新的异文化视角,大大加深了我们对自己文 化的认识。 ⑦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必须看到我们所说的复兴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 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我们所说的发展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发展,这种复兴和 发展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我们有能力对世界文明作 出原创性的贡献,也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这就是我们 面对世界文化的根本出发点。 [注]①伏尔泰(1694—1778):法国哲学家、文学家,18 世纪启蒙运动的 领袖之一。莱布尼兹(1646—1716):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荣格(1875—1961): 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病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白壁德(1865—1933):美国 文艺评论家、教育家。布莱希特(1898—1956):德国剧作家、诗人。 10.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篇写《生活的艺术》一书在国外的畅销,引出“世界需要‘中国新思想’” 这一论题。 B.“中国新思想”根植于中国文化,是解决国际冲突、文化对峙等重大问题的 根本之道。 C.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是建立在中西文化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在互动中逐 渐形成的。 D.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新思想”的创生对于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有 积极的意义。 11.第④段以李泽厚为例,其论说目的是什么?请根据全文简要分析。(3 分) 12.怎样才能促进中国文化进入西方文化主流?根据全文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简要 分析。(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