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題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 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国5000年文明史的见证。作为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 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所在,它以规模宏大的古城、功能复杂的水利系 统、分等级墓地等一系列相关遗址,以及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玉器,实证了 5000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史前社会稻作农业发展的高度成就。 1936年施昕更先生对良渚遗址的发掘,代表良渚文化研究的开端。1959年,良 渚文化才被命名。良渚玉器虽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发现,但直到1973年江苏吴 县草鞋山遗址发掘,玉琮、玉璧和良渚陶器一起出土,大家才意识到这些玉器可 能是4000年前的。而对良渚文化的认知真正达到新高度,是从上世纪80年代晚 期开始的。1986年我们第一次在反山发掘到良渚贵族大墓,精美的玉器将我们 带回5000年前神王的世界;1987年瑶山的发掘,第一次发现了良渚人的祭坛及 埋在祭坛上的贵族墓地;1992年莫角山遗址发掘,那片夯筑考究的沙土广场让 我们相信这里就是王者们曾经居住过的宫殿;2006年葡萄畈村庄下的那片石头, 开启了我们寻找王城的大门,2007年依次发现了西城墙、北城墙、东城墙。当 11月最终发现南城墙时,这座被历史泥沙淹没了4000多年的王城,就真的在我 们脚下 从2009年彭公岗公岭水坝发现起,我们的视野被引到距良渚古城十几公里外的 苕溪上游,开始对古城外围治水工程调査研究,至2015年初步搞清水坝的分布 年代与堆筑情况。发现的11条水坝在古城上游西北部地区形成一个庞大的水利 体系,具有防洪、运输和灌溉等综合功能。这是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统,也是 世界最早的拦洪大坝系统,直接保护了当年王城外围1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在 2015年老虎岭的发掘现场,我们选其中一条水坝,利用当地百姓取土破坏的剖 面进行铲刮,其草裏泥堆筑的方式在今天依然可以见到。 独特的玉器是良渚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双重代表,反映了一个以神权为纽带的 文明模式。著名的神徽图案在整个太湖流域非常一致,有着类似标准化的制作工 艺,这说明在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有着统一的信仰崇拜,而 良渚玉器系统的产生,主要体现了巫师和神权的力量 良渚玉琮经历了从圆到方、鼻线加高的演变过程。玉琮后来被用到天圆地方“苍 壁礼天、黄琮礼地”的概念中,实际是用了良渚玉器后期的概念,而良渚早期的 圆形玉琮,主要还是一个神像载体的概念。在稍晚的龙山时代,陶寺遗址的玉器 显然也受到良渚玉琮的影响。从殷墟妇好墓到金沙遗址,都有玉琮发现,都与良 渚文化的玉琮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山东省烟台市 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題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 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国 5000 年文明史的见证。作为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 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所在,它以规模宏大的古城、功能复杂的水利系 统、分等级墓地等一系列相关遗址,以及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玉器,实证了 5000 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史前社会稻作农业发展的高度成就。 1936 年施昕更先生对良渚遗址的发掘,代表良渚文化研究的开端。1959 年,良 渚文化才被命名。良渚玉器虽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发现,但直到 1973 年江苏吴 县草鞋山遗址发掘,玉琮、玉璧和良渚陶器一起出土,大家才意识到这些玉器可 能是 4000 年前的。而对良渚文化的认知真正达到新高度,是从上世纪 80 年代晚 期开始的。1986 年我们第一次在反山发掘到良渚贵族大墓,精美的玉器将我们 带回 5000 年前神王的世界;1987 年瑶山的发掘,第一次发现了良渚人的祭坛及 埋在祭坛上的贵族墓地;1992 年莫角山遗址发掘,那片夯筑考究的沙土广场让 我们相信这里就是王者们曾经居住过的宫殿;2006 年葡萄畈村庄下的那片石头, 开启了我们寻找王城的大门,2007 年依次发现了西城墙、北城墙、东城墙。当 11 月最终发现南城墙时,这座被历史泥沙淹没了 4000 多年的王城,就真的在我 们脚下。 从 2009 年彭公岗公岭水坝发现起,我们的视野被引到距良渚古城十几公里外的 苕溪上游,开始对古城外围治水工程调查研究,至 2015 年初步搞清水坝的分布、 年代与堆筑情况。发现的 11 条水坝在古城上游西北部地区形成一个庞大的水利 体系,具有防洪、运输和灌溉等综合功能。这是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统,也是 世界最早的拦洪大坝系统,直接保护了当年王城外围 100 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在 2015 年老虎岭的发掘现场,我们选其中一条水坝,利用当地百姓取土破坏的剖 面进行铲刮,其草裏泥堆筑的方式在今天依然可以见到。 独特的玉器是良渚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双重代表,反映了一个以神权为纽带的 文明模式。著名的神徽图案在整个太湖流域非常一致,有着类似标准化的制作工 艺,这说明在距今 5000 年左右,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有着统一的信仰崇拜,而 良渚玉器系统的产生,主要体现了巫师和神权的力量。 良渚玉琮经历了从圆到方、鼻线加高的演变过程。玉琮后来被用到天圆地方“苍 壁礼天、黄琮礼地”的概念中,实际是用了良渚玉器后期的概念,而良渚早期的 圆形玉琮,主要还是一个神像载体的概念。在稍晚的龙山时代,陶寺遗址的玉器 显然也受到良渚玉琮的影响。从殷墟妇好墓到金沙遗址,都有玉琮发现,都与良 渚文化的玉琮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5000年前是一个平台,世界各地陆续进入早期国家阶段。古埃及、苏美尔及古 印度都在这个时间形成王国阶段,现在我们也找到了与之相对应的国家文化。从 水坝修建的工程量、玉器雕琢的精细度与墓葬的等级分化,都可证明当时中囯社 会发展的程度不低于其他文明 (摘编自刘斌《良渚:5000年文明并不遥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考古发现看,良渚文化是史前稻作农业高度发展的有力证明,体现了早期国 家特征。 B.对良渚遗址的发掘和研究,经历了一个先慢后快的过程,近30年来进展明显 加快 C.良渚古城水利系统由11条水坝组成,在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史上都有着重要的 意义。 D.良渚玉器中神徽图案的一致,表明良渚文化同处一个神权文明,有统一的信仰 祟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段交代了良渚古城遗址对于我们今天研究5000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史前社会 文明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意义,总领全文。 B.第段概述了良渚遗址及古城外围治水工程的发掘过程,从1936年开始,到2015 年发掘工作基本结束,条理清晰 C.第段从良渚玉器切入,揭示了良渚文化属于一个以神权为纽带的文明模式, 并以玉琮为例说明其对其他区域文化的影响。 D.第段同文章开头相呼应,收束全文,将良渚文明与其他文明进行比较,肯定了 它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1987年瑶山发掘第一次发现了良渚人的祭坛和埋在祭坛上的贵族墓地,此项 发现让我们第一次认识到良渚社会的等级分化。 B良渚古城的水利工程在当时保护了王城外围1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功能强大, 其草裏泥的堆筑方式直到今天仍被采用 C.良渚早期的圆形玉琮是一个神像的载体,后来因与其他区域文化相互融合而发 生演变,形状变方,鼻线加高,承载的概念也发生相应变化。 D.与古埃及、苏美尔和古印度相比,我国此前一直未能找到在5000年前形成王 国的实证,而良渚文化的研究成果填补了这一空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完成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军号 申志远 支衣衫褴褛的队伍行进在草地上,远远的,一个人走在前头,他的影子在天际 线下,是一个小黑点,后面,很远很远的地方,是打着军旗行进的红军。 从茨坪出发,过湘江,一直走到这一眼看不到边的草地,陆青一直都走在这支队 伍的前头,他是号手,军号一响,红军战士就要向前冲锋。陆青19岁,曾经是 茨坪的一个喇叭匠,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都少不了他,老表们都叫他“喇叭青” 那年,镇上闹红军,他跟了私塾的教书先生一起投了红军。 政委问他:“娃子,你会干啥?”“我会吹喇叭。”“吹喇叭?那去当号兵吧!” 政委一句话,喇叭换成军号,从此,陆青成了号兵
5000 年前是一个平台,世界各地陆续进入早期国家阶段。古埃及、苏美尔及古 印度都在这个时间形成王国阶段,现在我们也找到了与之相对应的国家文化。从 水坝修建的工程量、玉器雕琢的精细度与墓葬的等级分化,都可证明当时中囯社 会发展的程度不低于其他文明。 (摘编自刘斌《良渚:5000 年文明并不遥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考古发现看,良渚文化是史前稻作农业高度发展的有力证明,体现了早期国 家特征。 B.对良渚遗址的发掘和研究,经历了一个先慢后快的过程,近 30 年来进展明显 加快。 C.良渚古城水利系统由 11 条水坝组成,在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史上都有着重要的 意义。 D.良渚玉器中神徽图案的一致,表明良渚文化同处一个神权文明,有统一的信仰 祟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段交代了良渚古城遗址对于我们今天研究 5000 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史前社会 文明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意义,总领全文。 B.第段概述了良渚遗址及古城外围治水工程的发掘过程,从 1936 年开始,到 2015 年发掘工作基本结束,条理清晰。 C.第段从良渚玉器切入,揭示了良渚文化属于一个以神权为纽带的文明模式, 并以玉琮为例说明其对其他区域文化的影响。 D.第段同文章开头相呼应,收束全文,将良渚文明与其他文明进行比较,肯定了 它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1987 年瑶山发掘第一次发现了良渚人的祭坛和埋在祭坛上的贵族墓地,此项 发现让我们第一次认识到良渚社会的等级分化。 B 良渚古城的水利工程在当时保护了王城外围 100 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功能强大, 其草裹泥的堆筑方式直到今天仍被采用。 C.良渚早期的圆形玉琮是一个神像的载体,后来因与其他区域文化相互融合而发 生演变,形状变方,鼻线加高,承载的概念也发生相应变化。 D.与古埃及、苏美尔和古印度相比,我国此前一直未能找到在 5000 年前形成王 国的实证,而良渚文化的研究成果填补了这一空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完成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军号 申志远 一支衣衫褴褛的队伍行进在草地上,远远的,一个人走在前头,他的影子在天际 线下,是一个小黑点,后面,很远很远的地方,是打着军旗行进的红军。 从茨坪出发,过湘江,一直走到这一眼看不到边的草地,陆青一直都走在这支队 伍的前头,他是号手,军号一响,红军战士就要向前冲锋。陆青 19 岁,曾经是 茨坪的一个喇叭匠,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都少不了他,老表们都叫他“喇叭青”。 那年,镇上闹红军,他跟了私塾的教书先生一起投了红军。 政委问他:“娃子,你会干啥?”“我会吹喇叭。”“吹喇叭?那去当号兵吧!” 政委一句话,喇叭换成军号,从此,陆青成了号兵
军号是德国的,铜的,铮亮铮亮的,能照见号兵的脸。一吹,声音特别嘹亮,十 里八里都能听见。军号的主人叫阿贵,每天号不离手。阿贵是广东人,读过学堂, 从南昌暴动开始,一路吹到井冈山。号谱虽然复杂,但对喇叭匠陆青来说不是难 事,很快就学会了 阿贵把军号用一个牛皮套套着,拴了一大块红绸子,时刻带在身边。号兵陆青跟 屁虫似的追着阿贵,想着有一天自己成为这军号的主人 有一天,阿贵说:“喇叭青,我要是牺牲了,你得继续吹,吹到革命胜利……” 陆青回答:“我想要军号,可不想你死,我们要一起吹着军号去见毛委员 湘江之役,白匪用了飞机大炮,红军的浮桥被打断,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湘江…… 号兵阿贵在湘江渡口吹响了冲锋号,一颗炸弹在江边爆炸,号声戛然而止,阿贵 的脑袋被弹片削掉了,一团血雾喷过来,鲜血浸透了红绸。血喷了陆青一脸,他 拾起军号,用尽平生的气力吹响,他的脸和军号、军旗都融在湘江猩红的血色中, 号声呜咽,号声嘹亮……红军在付出巨大的牺牲后,成功突围。 以后,这军号跟了陆青,跟着主力红军,一路走来。 松潘草原的天气,一会儿一变,刚刚是万里晴空,一下子就暴雨如注。陆青行进 在草地上,任雨水浇过头顶,他把军号塞进背包,打开背上破旧的油纸雨伞,冒 雨前行。雨雾中的陆青感到特别疲惫,他走不动了。雷鸣电闪中,他仿佛看到了 阿贵在和他说军号的事 暴雨过后,草原上弥漫着雨雾,天边还出现了一道彩虹,陆青又饿又乏,放眼回 望,军旗变成一个小点。 前方,是一块绿色的草坪,过了草坪就是一大片灌木丛,陆青喝光水壶中最后 口水,扔掉了被雨打烂的油纸伞,擦了擦军号,整理了一下背包,踏上了绿色的 草坪。 脚下去,陆青感觉自己飞了起来,而后整个身子迅速地沉下去,仿佛大地里仲 出一只手在拽他,他挣扎着,越挣扎陷得越深。陆青试图扔掉身上的背包,可是 根本摘不下来,就这样,他一点一点被绿色的泥浆包围。时间似乎静止了,他听 到了自己的心跳声 陆青半个身子没在沼泽里,他脑子是清醒的,用尽最后的力量,他吹响了军号, 号声嘹亮,号声鸣咽… 吹号加速了陆青的下沉,很快,淤泥没了他的脖子,陆青想,战友们呢,能听到 号声吗?一瞬间,他的眼晴模糊了,他清晰地看到了阿贵,张开双臂从红色的湘 江走来,他睁不开眼睛了,但是他觉得自己的脚踏在一块石头上,他用左臂,高 高地举起军号,他要让战友们看到军号 红军队伍走到这里,正是晚霞满天的时候。一望无垠的草地上,只见陆青的手在 髙髙地擎起,军号紧握在他的手里,像个路标,红绸子在风中飘舞… 政委和红军战士们向着军号敬了军礼,绕过这片死沼,向远方,向红霞灿烂的地 方走去 (选自2018年第4期《北方文学》,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小说前半部分交代了陆青成长为一名真正号兵的经历,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故事情节更加合理,同时使行文跌宕起伏,更具可读性 B.阿贵与陆青两人尽管有着不同的出身经历,但是对军号的珍视和对号兵责任的 恪守却惊人相似,两人也都有着同样高贵的精神追求
军号是德国的,铜的,铮亮铮亮的,能照见号兵的脸。一吹,声音特别嘹亮,十 里八里都能听见。军号的主人叫阿贵,每天号不离手。阿贵是广东人,读过学堂, 从南昌暴动开始,一路吹到井冈山。号谱虽然复杂,但对喇叭匠陆青来说不是难 事,很快就学会了。 阿贵把军号用一个牛皮套套着,拴了一大块红绸子,时刻带在身边。号兵陆青跟 屁虫似的追着阿贵,想着有一天自己成为这军号的主人。 有一天,阿贵说:“喇叭青,我要是牺牲了,你得继续吹,吹到革命胜利……” 陆青回答:“我想要军号,可不想你死,我们要一起吹着军号去见毛委员!” 湘江之役,白匪用了飞机大炮,红军的浮桥被打断,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湘江…… 号兵阿贵在湘江渡口吹响了冲锋号,一颗炸弹在江边爆炸,号声戛然而止,阿贵 的脑袋被弹片削掉了,一团血雾喷过来,鲜血浸透了红绸。血喷了陆青一脸,他 拾起军号,用尽平生的气力吹响,他的脸和军号、军旗都融在湘江猩红的血色中, 号声呜咽,号声嘹亮……红军在付出巨大的牺牲后,成功突围。 以后,这军号跟了陆青,跟着主力红军,一路走来。 松潘草原的天气,一会儿一变,刚刚是万里晴空,一下子就暴雨如注。陆青行进 在草地上,任雨水浇过头顶,他把军号塞进背包,打开背上破旧的油纸雨伞,冒 雨前行。雨雾中的陆青感到特别疲惫,他走不动了。雷鸣电闪中,他仿佛看到了 阿贵在和他说军号的事…… 暴雨过后,草原上弥漫着雨雾,天边还出现了一道彩虹,陆青又饿又乏,放眼回 望,军旗变成一个小点。 前方,是一块绿色的草坪,过了草坪就是一大片灌木丛,陆青喝光水壶中最后一 口水,扔掉了被雨打烂的油纸伞,擦了擦军号,整理了一下背包,踏上了绿色的 草坪。 一脚下去,陆青感觉自己飞了起来,而后整个身子迅速地沉下去,仿佛大地里仲 出一只手在拽他,他挣扎着,越挣扎陷得越深。陆青试图扔掉身上的背包,可是 根本摘不下来,就这样,他一点一点被绿色的泥浆包围。时间似乎静止了,他听 到了自己的心跳声…… 陆青半个身子没在沼泽里,他脑子是清醒的,用尽最后的力量,他吹响了军号, 号声嘹亮,号声鸣咽…… 吹号加速了陆青的下沉,很快,淤泥没了他的脖子,陆青想,战友们呢,能听到 号声吗?一瞬间,他的眼晴模糊了,他清晰地看到了阿贵,张开双臂从红色的湘 江走来,他睁不开眼睛了,但是他觉得自己的脚踏在一块石头上,他用左臂,高 高地举起军号,他要让战友们看到军号…… 红军队伍走到这里,正是晚霞满天的时候。一望无垠的草地上,只见陆青的手在 高高地擎起,军号紧握在他的手里,像个路标,红绸子在风中飘舞…… 政委和红军战士们向着军号敬了军礼,绕过这片死沼,向远方,向红霞灿烂的地 方走去…… (选自 2018 年第 4 期《北方文学》,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前半部分交代了陆青成长为一名真正号兵的经历,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故事情节更加合理,同时使行文跌宕起伏,更具可读性。 B.阿贵与陆青两人尽管有着不同的出身经历,但是对军号的珍视和对号兵责任的 恪守却惊人相似,两人也都有着同样高贵的精神追求
C.陆青在距离大部队很远的前方引路,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做法造成自己最终深 陷沼泽而无人救援的后果,作者在对其褒扬中也暗含批判 D.小说结尾处“向远方,向红霞灿烂的地方走去”,富有象征意义,预示着革命 队伍走向光明和胜利,言简意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5.文中两次写到“号声”,试分析二者的内涵有何异同。(6分) 6.小说以“军号”为题,有哪些作用?试结合全文,分条作答。(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2016年12月,我国首个全民阅读规划一一《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 发布,首次明确全民阅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随后,2017年3月1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施行,2018年1月1日,公 共图书馆法正式施行,都对开展全民阅读提出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全民阅读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全民阅读对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文化支撑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文化立法的进程,直接推动了全民阅读的发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 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表示,公共图书馆法要求公共图书馆把全民阅读作 为重要功能,意味着图书馆要从藏书、管书为主,转向提供阅读服务为主;而公 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则要求地方政府把全民阅读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中,这也为一些社会组织参与全民阅读建设提供了机会 (摘编自李范、孙嘉靖《书香中国更可期》) 材料二: 4月18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 我国城镇成年居民2017年的图书阅读率为67.5%,农村成年居民的图书阅读率 为49.3%;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纸质图书阅读量为5.83本,农村居民纸质图 书阅读量为3.35本。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阅读率和阅读量 均有所上升,但农村的调查结果不乐观,两项调查结果均表现为不升反降。 国民阅读率调查项目负责人徐升国也表示,阅读基础设施建好后,要进一步激活 农家书屋的使用效率,提升其价值。仅就目前而言,农村居民的阅读问题确实存 在短板,全社会要尽量向农村和农民子弟倾斜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还显示,我国成年国民对当地举办全民阅读活动 的呼声较高,2017年有65.2%的农村成年居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 读书节。也就是说,全国三分之二的农村成年居民想通过阅读了解大山之外的世 界,希望能与中国古人和东西方名家、大家成为面对面交流的朋友,渴望在字里 行间丈量世界。 魏玉山和徐升国一致认为,培养农村居民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 有条件的农村要找喜欢阅读的村民来管理农家书屋,带领大家定期开展有规模有 计划的读书活动,引领村民走进字里行间。 (摘编自刘彬《农村需要阅读推广人》) 材料 自“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后,中国出版界便积极行动起来 经过周密的顶层设计和精心准备,由权威的图书评测专业机构一一中国图书评论
C.陆青在距离大部队很远的前方引路,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做法造成自己最终深 陷沼泽而无人救援的后果,作者在对其褒扬中也暗含批判。 D.小说结尾处“向远方,向红霞灿烂的地方走去”,富有象征意义,预示着革命 队伍走向光明和胜利,言简意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5.文中两次写到“号声”,试分析二者的内涵有何异同。(6 分) 6.小说以“军号”为题,有哪些作用?试结合全文,分条作答。(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2016 年 12 月,我国首个全民阅读规划——《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 发布,首次明确全民阅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随后,2017 年 3 月 1 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施行,2018 年 1 月 1 日,公 共图书馆法正式施行,都对开展全民阅读提出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全民阅读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全民阅读对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文化支撑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文化立法的进程,直接推动了全民阅读的发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 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表示,公共图书馆法要求公共图书馆把全民阅读作 为重要功能,意味着图书馆要从藏书、管书为主,转向提供阅读服务为主;而公 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则要求地方政府把全民阅读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中,这也为一些社会组织参与全民阅读建设提供了机会。 (摘编自李范、孙嘉靖《书香中国更可期》) 材料二: 4 月 18 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 我国城镇成年居民 2017 年的图书阅读率为 67.5%,农村成年居民的图书阅读率 为 49.3%;2017 年我国城镇居民的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5.83 本,农村居民纸质图 书阅读量为 3.35 本。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2017 年我国城镇居民的阅读率和阅读量 均有所上升,但农村的调查结果不乐观,两项调查结果均表现为不升反降。 国民阅读率调查项目负责人徐升国也表示,阅读基础设施建好后,要进一步激活 农家书屋的使用效率,提升其价值。仅就目前而言,农村居民的阅读问题确实存 在短板,全社会要尽量向农村和农民子弟倾斜。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还显示,我国成年国民对当地举办全民阅读活动 的呼声较高,2017 年有 65.2%的农村成年居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 读书节。也就是说,全国三分之二的农村成年居民想通过阅读了解大山之外的世 界,希望能与中国古人和东西方名家、大家成为面对面交流的朋友,渴望在字里 行间丈量世界。 魏玉山和徐升国一致认为,培养农村居民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 有条件的农村要找喜欢阅读的村民来管理农家书屋,带领大家定期开展有规模有 计划的读书活动,引领村民走进字里行间。 (摘编自刘彬《农村需要阅读推广人》) 材料三: 自“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后,中国出版界便积极行动起来。 经过周密的顶层设计和精心准备,由权威的图书评测专业机构——中国图书评论
学会和央视科教频道强强联合,组织开展年度“中国好书”推荐活动,为大众读 者精心打造一份中国图书的权威榜单、一幅中国人的阅读地图。 至2018年,年度“中国好书”推荐活动已成功举办了5届,共有300余名各学 科知名专家学者参与了评审工作。每年优秀图书要历经近10道专业评审程序, 才能从40余万种图书中产生这个好书榜单,上榜率仅为0.00007%。可以说,这 是一个“国家榜单”,更是一幅“心灵榜单 “中国好书”在我国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契 机和动力,出版社纷纷围绕“中国好书”制定精品出版战略方向、方针和策略, 建立精品出版工程机制和目标;“中国好书”也成为大众阅读的风向标,正在满 足大众读者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的阅读需求 (摘编自杨平《为好书寻找读者,为读者寻找好书》) 材料四: 近年来我国国民阅读率情况统计 100% 79.9% 80% 82% 60% 588% 40% 同少 20% 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 20 给合间读→幅图书读默化方触 (摘编自大《中国报告网》) 7.下列关于“全民阅读”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民阅读被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之后,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等方面都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B.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施行,为一些社会组织参与全民阅读建设提供了法律支 持,为全民阅读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C.近年来全民阅读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居民阅读率和阅读量不升反降,其原因是 农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远低于城镇。 D.年度“中国好书”推荐活动的开展,既为出版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动力,也 为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广大农村地区,较低的阅读率和较高的阅读意愿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农村 阅读短板的存在和农民阅读习惯培养的不易 B.参与的专家学者多、评审程序严、上榜率低,无疑提升了“中国好书”推荐书 目的含金量,使其成为全民阅读的上佳选择
学会和央视科教频道强强联合,组织开展年度“中国好书”推荐活动,为大众读 者精心打造一份中国图书的权威榜单、一幅中国人的阅读地图。 至 2018 年,年度“中国好书”推荐活动已成功举办了 5 届,共有 300 余名各学 科知名专家学者参与了评审工作。每年优秀图书要历经近 10 道专业评审程序, 才能从 40 余万种图书中产生这个好书榜单,上榜率仅为 0.00007%。可以说,这 是一个“国家榜单”,更是一幅“心灵榜单”。 “中国好书”在我国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契 机和动力,出版社纷纷围绕“中国好书”制定精品出版战略方向、方针和策略, 建立精品出版工程机制和目标;“中国好书”也成为大众阅读的风向标,正在满 足大众读者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的阅读需求。 (摘编自杨平《为好书寻找读者,为读者寻找好书》) 材料四: 近年来我国国民阅读率情况统计 (摘编自大《中国报告网》) 7.下列关于“全民阅读”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全民阅读被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之后,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等方面都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B.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施行,为一些社会组织参与全民阅读建设提供了法律支 持,为全民阅读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C.近年来全民阅读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居民阅读率和阅读量不升反降,其原因是 农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远低于城镇。 D.年度“中国好书”推荐活动的开展,既为出版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动力,也 为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广大农村地区,较低的阅读率和较高的阅读意愿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农村 阅读短板的存在和农民阅读习惯培养的不易。 B.参与的专家学者多、评审程序严、上榜率低,无疑提升了“中国好书”推荐书 目的含金量,使其成为全民阅读的上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