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13届高三5月适应性练习(三)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滔天 饕餮 韬略 赴汤蹈火 B、混沌 驽钝 囤聚 顿足插胸 C、孱弱 蝉联 岣岩 溪水潺溪 D、聆听 拎包 泠然 伶牙俐齿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辉映 禀赋 浑然天成 贻人口实 B、搁浅 枯槁 看风驶舵 手足无措 C、筹划 歉收 空谷足音 方兴未艾 D、告馨 攻艰 溢于言表 照然若揭 3、依次填入下面橫线处的词语,最恰当一组是 (1)1984年,中方代表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了《中央关 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上海市公安海警支队的“相约20日为民服务队”的官兵们,14年如一日, 为民服务活动从未间断,和驻地百姓结下了深厚的 (3)中国古代的诗词、曲赋、随笔、小说乃至谚语、歌谣,在简练的语句中往 往蕴含精辟的见解和深奥的哲理,发人深省,启人 A、签署 情谊 神 B、签署 情 智义C智志 神志 签订 情义 神 D、签订 情谊 神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青年演员蔡蝶在近期播岀的两部电视剧《锁梦楼》和《雳剑》中,塑造了性 格上南辕北辙的两个角色,表现出精湛的演技,受到观众好评 B、选择出国留学需要深思熟虑,瞻前顾后,既要考虑所造学校的国际排名,也 要考虑专业是否适合自己,更要顾及到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C、现在的党员干部都把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当做清规戒律来严格 要求自己,在群众当中赢得了很好的声誉。 D、网络语言离开特定的网络环境和受众,就可能会失去生命力,所以传统媒体 和政府机关要谨慎使用网络用语,以免让人不知所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党内存在的“长、空、假”的不良文风不仅降低的党的威信,疏离了党和群 众的关系,更损害了为文者自身的形象,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 B、随着寿光地区髙污染的造纸和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破坏了当地的绿色蔬菜种 植环境,影响了驰名全国的寿光蔬菜的质量。 C、国家发改委日前发文规范了各级医院的各项医疗服务价格,并要求医院不得 借口更新医疗设备、购置新的医用试剂为名增加收费项目 D、微博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议政平台,许多政府部门陆续建立起官方微博,及时 发布相关信息,主动采纳民间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山东省烟台市 2013 届高三 5 月适应性练习(三) 第 I 卷(选择题 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滔天 饕餮 韬略 赴汤蹈火 B、混沌 驽钝 囤聚 顿足插胸 C、孱弱 蝉联 岣岩 溪水潺溪 D、聆听 拎包 泠然 伶牙俐齿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辉映 禀赋 浑然天成 贻人口实 B、搁浅 枯槁 看风驶舵 手足无 措 C、筹划 歉收 空谷足音 方兴未艾 D、告馨 攻艰 溢于言表 照然若揭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一组是 (1)1984 年,中方代表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了《中央关 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上海市公安海警支队的“相约 20 日为民服务队”的官兵们,14 年如一日, 为民服务活动从未间断,和驻地百姓结下了深厚的 。 (3)中国古代的诗词、曲赋、随笔、小说乃至谚语、歌谣,在简练的语句中往 往蕴含精辟的见解和深奥的哲理,发人深省,启人 。 A、签署 情谊 神 智 B、签署 情 义 神志 C、签订 情义 神 智 D、签订 情谊 神 志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青年演员蔡蝶在近期播出的两部电视剧《锁梦楼》和《雳剑》中,塑造了性 格上南辕北辙的两个角色,表现出精湛的演技,受到观众好评。 B、选择出国留学需要深思熟虑,瞻前顾后,既要考虑所造学校的国际排名,也 要考虑专业是否适合自己,更要顾及到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C、现在的党员干部都把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当做清规戒律来严格 要求自己,在群众当中赢得了很好的声誉。 D、网络语言离开特定的网络环境和受众,就可能会失去生命力,所以传统媒体 和政府机关要谨慎使用网络用语,以免让人不知所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党内存在的“长、空、假”的不良文风不仅降低的党的威信,疏离了党和群 众的关系,更损害了为文者自身的形象,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 B、随着寿光地区高污染的造纸和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破坏了当地的绿色蔬菜种 植环境,影响了驰 名全国的寿光蔬菜的质量。 C、国家发改委日前发文规范了各级医院的各项医疗服务价格,并要求医院不得 借口更新医疗设备、购置新的医用试剂为名增加收费项目。 D、微博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议政平台,许多政府部门陆续建立起官方微博,及时 发布相关信息,主动采纳民间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表现性是书法的一大基本审美特征。书法的表现性审美特征贯穿于中国书法史的 始终。从书法和文字的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一种表现性特征。书法表现的是人 类最基本的审美情感。书法的载体一一汉字,本身就是表现人类生活与情感的符 号。早期的书法史,如史前刻符、商周甲骨金文、先秦篆籀、两汉刻石等,都具 有表现性的特征,直到东汉末年,书法的表现性才被作为一种成熟的理论而上升 到美学的高度。东汉书论家蔡邕说“夫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 然后书之”,理论性地指出了书法是一门表现人的主体情感的艺术。而到了魏晋, 文人艺术和文人书法家的产生,使得书法艺术的表现性得到了高度的体现 表现性是与再现性相区别的一个基本审美特征,它是中国的书法艺术所独有 的。所谓再现性,是指艺术家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摹而幻化为自身情感,当然这 种情感侧重于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直观、形象和具象的描绘,着重反映对象的客观 性和具象性特征。表现性则是指运用艺术手段,表达艺术家主体的情感体验和审 美理想,它徐若昭基本不受客观事物、客观创作条件和技法的约束,强调艺术创 作的自由心境和自在状态。概括地说,再现性侧重于客观描摹,表现性侧重于主 观情感的表达。 更为重要的是,书法艺术的表现性更强调通过作品笔墨线条的夸张、变异 与抽象表达来达到其高度的精神需求,它所反映的是艺术线条的高度情感化和符 号化。这在魏晋以降的文人书法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大草和狂草艺术尤其如此。 诸如王羲之、颜真卿、张旭、怀素、黄庭坚、徐渭等人,都是书法表现主义的重 镇。兹以晚明徐渭为例。徐渭的狂草,是非理性主义的产物,而这种非理性主义 主要是基于对现实强烈不满的情感本体而产生的,徐渭既是非理性主义的代表, 也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他将书法的表现性审美特征发挥到了极致 书法的表现性是通过时空一体化的线条结构形式而体现的。书法之“线” 在这里主要指用毛笔和墨在纸上所划出来的汉字字形,它是具体的,同时,它又 是抽象的,它所展现的是对生命意识、对人的艺术理想意味的非具象描述。而这 种“意味”,是隐藏在事物表象背后,并赋予不同事物以不同意味的东西,它既 是具象的,又是抽象的。西汉学者杨雄云“书者,心画也”,这个“心”,可 谓抓住了书法形象特征的本质、本源。书法的“线”是书之“心”所寓之物,或 者说,这“线”即是“心”的抽象与概括,书法的线条显然不是具体事物的具象 描述、再现,而是个体事物在“心”的运作之后的抽象,①从这个意义上说,可 谓与“心”同构。换句话说,书法的“表现性”,强调的是主观感情,不循规蹈 矩,不机械模仿,不求绝对真实效果,而应当把扎实的基本功隐藏在背后,并能 充分地运用书法艺术的各种符号形式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趣。所以,我们说书 法线条的抽象是书法艺术形式语言的基础,其根源则来自于中国人“天人合一” 的审美思维和“物我一体”“纵横通会”的直觉体验传统。也可以说,书法的表 现性,精妙地体现和诠释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审美思维 (选自《艺术教育》2012年第8期,有删改 6、关于“书法艺术的表现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艺术的表现性”是中国书法艺术所特有的、与侧重于客观描摹的再 现性相区别的一个基本的审美特征。 B、“书法艺术的表现性”是在东汉末年被作为一种成熟的书法理论上升到美学 高度的、侧重于主观情感表达的审美特征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表现性是书法的一大基本审美特征。书法的表现性审美特征贯穿于中国书法史的 始终。从书法和文字的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一种表现性特征。书法表现的是人 类最基本的审美情感。书法的载体——汉字,本身就是表现人类生活与情感的符 号。早期的书法史,如史前刻符、商周甲骨金文、先秦篆籀、两汉刻石等,都具 有表现性的特征,直到东汉末年,书法的表现性才被作为一种成熟的理论而上升 到美学的高度。东汉书论家蔡邕说“夫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 然后书之”,理论性地指出了书法是一门表现人的主体情感的艺术。而到了魏晋, 文人艺术和文人书法家的产生,使得书法艺术的表现性得到了高度的体现。 表现性是与再现性相区别的一个基本审美特征,它是中国的书法艺术所独有 的。所谓再现性,是指艺术家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摹而幻化为自身情感,当然这 种情感侧重于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直观、形象和具象的描绘,着重反映对象的客观 性和具象性特征。表现性则是指运用艺术手段,表达艺术家主体的情感体验和审 美理想,它徐若昭基本不受客观事物、客观创作条件和技法的约束,强调艺术创 作的自由心境和自在状态。概括地说,再现性侧重于客观描摹,表现性侧重于主 观情感的表达。 更为重要的是,书法艺术的表现性更强调通过作品笔墨线条的夸张、变异 与抽象表达来达到其高度的精神需求,它所反映的是艺术线条的高度情感化和符 号化。这在魏晋以降的文人书法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大草和狂草艺术尤其如此。 诸如王羲之、颜真卿、张旭、怀素、黄庭坚、徐渭等人,都是书法表现主义的重 镇。兹以晚明徐渭为例。徐渭的狂草,是非理性主义的产物,而这种非理性主义 主要是基于对现实强烈不满的情感本体而产生的,徐渭既是非理性主义的代表, 也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他将书法的表现性审美特征发挥到了极致。 书法的表现性是通过时空一体化的线条结构形式而体现的。书法之“线”, 在这里主要指用毛笔和墨在纸上所划出来的汉字字形,它是具体的,同时,它又 是抽象的,它所展现的是对生命意识、对人的艺术理想意味的非具象描述。而这 种“意味”,是隐藏在事物表象背后,并赋予不同事物以不同意味的东西,它既 是具象的,又是抽象的。西汉学者杨雄云“书者,心画也”,这个“ 心”,可 谓抓住了书法形象特征的本质、本源。书法的“线”是书之“心”所寓之物,或 者说,这“线”即是“心”的抽象与概括,书法的线条显然不是具体事物的具象 描述、再现,而是个体事物在“心”的运作之后的抽象,①从这个意义上说,可 谓与“心”同构。换句话说,书法的“表现性”,强调的是主观感情,不循规蹈 矩,不机械模仿,不求绝对真实效果,而应当把扎实的基本功隐藏在背后,并能 充分地运用书法艺术的各种符号形式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趣。所以,我们说书 法线条的抽象是书法艺术形式语言的基础,其根源则来自于中国人“天人合一” 的审美思维和“物我一体”“纵横通会”的直觉体验传统。也可以说,书法的表 现性,精妙地体现和诠释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审美思维。 (选自《艺术教育》2012 年第 8 期,有删改) 6、关于“书法艺术的表现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 艺术的表现性”是 中国书法艺术所特有的、与侧重于客观描摹的再 现性相区别的一个基本的审美特征。 B、“书法艺术的表现性”是在东汉末年被作为一种成熟的书法理论上升到美学 高度的、侧重于主观情感表达的审美特征
C、“书法艺术的表现性”是不爱客观事物的客观创作条件的约束、强调艺术创 作的自由心境和自在状态的审美特征。 D、“书法艺术的表现性”是表达书法家主体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并诠释着 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审美思维的审美特征。 7、以下是有关书法线条结构(即“线”)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艺术的“线”主要指用毛笔和墨在纸上所划出来的汉字的字形,所展现 的是对生命意识、对人的艺术理想意味的非具象描述 B、书法艺术的“线”不是具体事物的具象描述和再现,而是个体事物在“心” 的运作之后的抽象:后者“心”是前者“线”的载体。 C、书法的表现性强调的是主观感情,而不是客观真实,因此书法线条结构也不 追求绝对真实的效果,往往呈现出夸张、变异的特点。 D、书法线条结构的抽象是书法艺术语言的基础,它植根于中国人“天人合一” 的审美思维和“物我一体”的直觉体验传统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甲骨金文、先秦篆籀和两汉刻石等早期的书法,具有表现性特征;魏晋文人 艺术和文人书法家的产生,使得书法艺术的表现性得到了高度的体现。 B、“书法是一门表现人的主体情感的艺术”的理论,确立了蔡邕作为书论家的 地位,也被视为书法的表现性被为一种成熟的理论上升到美学高度的一个标志。 C、再现性是指对客观事物直观、形象和具象的描绘,着重反映对象的客观性和 具象性特征,往往不能凝聚艺术家自身的情感和精神。 D、晚明徐渭的狂草主要基于他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将书法的表现性审美特征发 挥到极致,这说明优秀的书法伤口均有对现实的批判色彩。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子显字景阳,幼聪慧,文献王异之,爱过诸子。七岁,封宁都县侯。永元末,以 王子例拜给事中。累迁司徒主簿,太尉录事 子显伟容貌,好学,工属文。尝著《鸿序赋》,尚书令沈约见而称曰:“可谓得 明道之高致,盖《幽通》之流也。”又采众家《后汉》,考正同异,为一家之书 又启撰《齐史》,书成,表奏之,诏付秘阁。高祖雅爱子显才,又嘉其容止吐纳, 每御筵待坐,偏顾访焉。尝从容谓子显曰:“我造《通史》,此书若成,众史可 废。”子显对曰:“仲尼赞《易》道,黜《八索》,述职方,除《九丘》,圣制 符同,复在兹日。”时以为名对。三年,以本官领国子博士。高祖所制经义,未 列学官,子显在职,表置助教一人,生十人。又启撰高祖集,并《普通北伐记》 春年迁国子祭酒,又加待中,于学递述高祖《五经义》。五年,迁吏部尚书,侍 中如故。 子显性凝简,颇负其才气。及掌选,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但举扇一挥而已, 衣冠窃恨之。然太宗素重其为人,在东宫时,每引与促宴。子显尝起更衣,太宗 谓坐客曰:“尝闻异人间出,今日始知是萧尚书。”其见重如此而已。大同三年, 出为仁威将军、吴兴太守,致郡未几,卒,时年四十九。诏曰:“仁威将军、吴 兴太守子显,神韵峻举,宗中佳器。分竹未久,奄到丧殒,恻怆于怀。可赠侍 中、中书令。今便举哀。”及葬请谥,手招“恃才做物,宜谥日骄” 子显尝为《自序》,其略云:“余追寻平生,颇好辞藻,虽在名无成,求心已足。 前世贾谊、傅毅之徒,并以文章显,所以屡上歌颂。自比古人。天监十六年,始 预九日朝宴,稠人广坐,独受旨云:‘今云物甚美,卿得不斐然赋诗?’诗既成
C、“书法艺术的表现性”是不爱客观事物的客观创作条件的约束 、强调艺术创 作的自由心境和自在状态的审美特征。 D、“书法艺术的表现性”是表达书法家主体的情感体验和审 美理想、并诠释着 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审美思维的审美特征。 7、以下是有关书法线条结构(即“线”)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艺术的“线”主要指用毛笔和墨在纸上所划出来的汉字的字形,所展现 的是对生命意识、对人的艺术理想意味的非具象描述。 B、书法艺术的“线”不是具体事物的具象描述和再现,而是个体事物在“心” 的运作之后的抽象;后者“心”是前者“线”的载体。 C、书法的表现性强调的是主观感情,而不是客观真实,因此书法线条结构也不 追求绝对真实的效果,往往呈现出夸张、变异的特点。 D、书法线条结构的抽象是书法艺术语言的基础,它植根于中国人“天人合一” 的审美思维和“物我一体”的直觉体验传统。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甲骨金文、先秦篆籀和两汉刻石等早期的书法,具有表现性特征;魏晋文人 艺术和文人书法家的产生,使得书法艺术的表现性得到了高度的体现。 B、“书法是一门表现人的主体情感的艺术”的理论,确立了蔡邕作为书论家的 地位,也被视为书法的表现性被为一种成熟的理论上升到美学高度的一个标志。 C、再现性是指对客观事物直观、形象和具象的描绘,着重反映对象的客观性和 具象性特征,往往不能凝聚艺术家自身的情感和精神。 D、晚明徐渭的狂草主要基于他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将书法的表现性审美特征发 挥到极致,这说明优秀的书法伤口均有对现实的批判色彩。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子显字景阳,幼聪慧,文献王异之,爱过诸子。七岁,封宁都县侯。永元末,以 王子例拜给事中。累迁司徒主簿,太尉录事。 子显伟容貌,好学,工属文。尝著《鸿序赋》,尚书令沈约见而称曰:“可谓得 明道之高致,盖《幽通》之流也。”又采众家《后汉》,考正同异,为一家之书。 又启撰《齐史》,书成,表奏之,诏付秘阁。高祖雅爱子显才,又嘉其容止吐纳, 每御筵待坐,偏顾访焉。尝从容谓子显曰:“我造《通史》,此书若成,众史可 废。”子显对曰:“仲尼赞《易》道,黜《八索》,述职方,除《九丘》,圣制 符同,复在兹日。”时以为名对。三年,以本官领国子博士。高祖所制经义,未 列学官,子显在职,表置助教一人,生十人。又启撰高祖集,并《普通北伐记》。 春年迁国子祭酒,又加待中,于学递述高祖《五经义》。五年,迁吏部尚书,侍 中如故。 子显性凝简,颇负其才气。及掌选,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但举扇一挥而已, 衣冠窃恨之。然太宗素重其为人,在东宫时,每引与促宴。子显尝起更衣,太宗 谓坐客曰:“尝闻异人间出,今日始知是萧尚书。”其见重如此而已。大同三年, 出为仁威将军、吴兴太守,致郡未几,卒,时年四十九。诏曰:“仁威将军、吴 兴太守子显,神韵峻举,宗中佳器。分竹①未久,奄到丧殒,恻怆于怀。可赠侍 中、中书令。今便举哀。”及葬请谥,手招“恃才做物,宜谥日骄”。 子显尝为《自序》,其略云:“余追寻平生,颇好辞藻,虽在名无成,求心已足。 前世贾谊、傅毅之徒,并以文章显,所以屡上歌颂。自比古人。天监十六年,始 预九日朝宴,稠人广坐,独受旨云:‘今云物甚美,卿得不斐然赋诗?’诗既成
又降帝旨曰:‘可谓才子。’余退谓人曰 顾之恩,非望而至。遂方贾谊何 如哉?未易当也。’每有制作,特寡思功,须其自来,不以力构。 (选自《梁书》,有删改) 【注】①分竹:给予作为权力象征的竹使符,谓封官授权。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学递述高祖《五经义》 递:轮流,顺次。 B、每引与促 宴 促 :靠近 C、奄到丧 殒 奄:停留 D、遂方贾谊何如 哉 方:比拟,相比。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顶是 A、①以王子例拜给事中 ②焉用亡郑以 陪邻 B、①尚书令沈约见而称曰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 之 C、①恻怆于 怀 某所,而母立于兹 D、①前世贾谊、傅毅之徒 ②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1、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萧子显“负其才气”和“见重”的一组是 A、①子显伟容貌,好学,工属文 ②可谓得明道之高致 B、①圣制符同,复在兹日 每御筵侍坐,偏顾访焉 C、①不与交言,但举扇一挥而已 ②在东宫时,每引与 促宴 D、①所以屡上歌颂,自比古人 ②每有制作,特 寡思功 12、下我有关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子显聪慧好学,善于写文章,著有《鸿序赋》《幽通》等文,为人称赏, 并先后编篡《后汉书》《齐史》两本史书。 B、高祖认为他编篡《通史》,完成之后定会超过此前的其他史书,萧子显巧妙 应对,认为此举成就堪比孔子。 第II卷(共114)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祖雅爱子显才,又嘉春容止吐纳,每御筵待坐,偏顾访焉。(5分) (2)及掌选,见九流宾客,不与交方,但举扇一挥而已,衣冠窃恨之。(5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 三花斛三首·右兰花
又降帝旨曰:‘可谓才子。’余退谓人曰:‘一顾之恩,非望而至。遂方贾谊何 如哉?未易当也。’每有制作,特寡思功,须其自来,不以力构。” (选自《梁书》,有删改) 【注】①分竹:给予作为权力象征的竹使符,谓封官授权。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学递述高祖《五经义》 递:轮流,顺次。 B、每引与促 宴 促 :靠近 C、奄到丧 殒 奄:停留 D、遂方贾谊何如 哉 方:比拟,相比。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顶是 A、①以王子例拜给事中 ②焉用亡郑以 陪邻 B、①尚书令沈约见而称曰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 之 C、①恻怆于 怀 ② 某所,而母立于兹 D、①前世贾谊、傅毅之徒 ②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1、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萧子显“负其才气”和“见重”的一组是 A、①子显伟容貌,好学,工属文 ②可谓得明道之高致 B、①圣制符同,复在兹日 ② 每御筵侍坐,偏顾访焉 C、①不与交言,但举扇一挥而已 ②在东宫时,每引与 促宴 D、①所以屡上歌颂,自比古人 ②每有制作,特 寡思功 12、下我有关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子显聪慧好学,善于写文章,著有《鸿序赋》《幽通》等文,为人称赏, 并先后编篡《后汉书》《齐史》两本史书。 B、高祖认为他编篡《通史》,完成之后定 会超过此前的其他史书,萧子显巧妙 应对, 认为此举成就堪比孔子。 第 II 卷(共 114)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高祖雅爱子显才,又嘉春容止吐纳,每御筵待坐,偏顾访焉。(5 分) (2)及掌选,见九流宾客,不与交方,但举扇一挥而已,衣冠窃恨之。(5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 三花斛三首·右兰花
杨万里 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干家。 政坐国香到朝市,不容霜节老云霞。江芳圃蕙①非吾耦②,付与骚人定等差。 【注】①江蓠:古书上说一种香草。蕙:蕙兰,初夏开花,有香气,供观赏。 ②耦:两人并耕,这里指同列。 (1)请赏析首联中“偷”“乱”二字。(4分) (2)请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抒写情感的。(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三小题 作答)(6分) ,此时无声胜有 声 (白居易《琵琶行》)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兼 (《孟子·告子上》 (2)寄蜉蝣于天 地, (苏轼《郝壁赋》) 知者不惑, ,勇者不 (《论语·子罕》 (3)吾尝跬而望 骄 (《荀子·劝学》 ,以手抚膺坐长 (李白《蜀道难》) (4)念去去,千里烟 波 (柳永《雨霖铃》) 齐彭殇为妄 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 五、(12分) 16、请用一句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4分) 中央出台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为主要内容的禁令后,全国范围内的奢 侈浪费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由于公款消费明显减少,部分髙档酒楼销售额岀现大 幅下滑。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北京市高档餐饮企业收入下降超过35%,上海市下 降超过20%。高档礼品也出现一定程度的滞销。于是有人产生了“反对浪费,会 不会抑制消费”的疑虑。 其实,从国家层面看,减少公款消费,节约的经费会用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 众迫切需要的地方上。这些最终会转化为更高质量的消费需求。从百姓层面看 摆脱了讲究脸面和排场的高档消费这个沉重负担,节省下来的钱,可以用到学习、 健身、休闲旅游等方面。从中长期来看,这都会促进消费,进而带动经济发展。 17、将下面的长句改成4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 原意。(4分)
杨万里 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干家。 政坐国香到朝市,不容霜节老云霞。江芳圃蕙①非吾耦②,付与骚人定等差。 【注】①江蓠:古书上说 一种香草。蕙:蕙兰,初夏开花,有香气,供观赏。 ②耦:两人并耕,这里指同列。 (1)请赏析首联中“偷”“乱”二字。(4 分) (2)请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抒写情感的。(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三小题 作答)(6 分) (1) ,此时无声胜有 声。 (白居易《琵琶行》)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兼, 。 (《孟子·告子上》) (2)寄蜉蝣于天 地, 。 (苏轼《郝壁赋》) 知者不惑, ,勇者不 慎。 (《论语·子罕》) (3)吾尝跬而望 骄, 。 (《荀子·劝学》) ,以手抚膺坐长 叹。 (李白《蜀道难》) (4)念去去,千里烟 波, 。 (柳永《雨霖铃》) ,齐彭殇为妄 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 五、(12 分) 16、请用一句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0 字。(4 分) 中央出台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为主要内容的禁令后,全国范围内的奢 侈浪费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由于公款消费明显减少,部分高档酒楼销售额出现大 幅下滑。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北京市高档餐饮企业收入下降超过 35%,上海市下 降超过 20%。高档礼品也出现一定程度的滞销。于是有人产生了“反对浪费,会 不会抑制消费”的疑虑。 其实,从国家层面看,减少公款消费,节约的经费会用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 众迫切需要的地方上。这些最终会转化为更高质量的消费需求。从百姓层面看, 摆脱了讲究脸面和排场的高档消费这个沉重负担,节省下来的钱,可以用到学习、 健身、休闲旅游等方面。从中长期来看,这都会促进消费,进而带动经济发展。 17、将下面的长句改成 4 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但不 得改变 原意。(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