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14届高三适应性测试(一)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湮没/殷红 果脯/相辅相成 市侩习气/脍炙人口 B.白皙/哂笑腼腆/忝列门墙死有余辜/呱呱而泣 C.土坯/纰漏 箴言/缄默无言 矫枉过正/狡兔三窟 D.剽悍/缥缈 游弋/熠熠生辉 毁家纾难/纡回曲折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仲裁 挤对 阑尾炎 死心塌地 出奇致胜 B.呕气 犒劳 构杞子 蛛丝马迹 掎角之势 恫吓 瑕疵 座右铭 举一反三 攻城略地 D.疏朗 爆料 活性碳 精雕细琢 味同嚼蜡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心理专家告诉我们,遭受突然打击的人在一段时间内性情会变得异 常 ,反复无常,刚刚还是喜笑颜开,一转眼就暴跳如雷,常常让 人捉摸不透。 ②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众多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都日 出来,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敷衍逃避,必须认真解决。 ③唐朝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风格各异,如孥白的诗豪放 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可谓」 ,都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A.乖张凸显平分秋色 B.乖张突显各有千秋 C.乖戾凸显各有干秋 D.乖戾突显平分秋色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北京大学保安队的小伙子们受名校学习氛围的熏陶,在工作之余埋头 苦学,一曝十寒,先后有300多人圆了大学梦,有的甚至考上了研究生。 B.一些音乐类选秀节目的评委水平委实有限,不能从专业角度点评选手 的优缺点,话语虽多却云山雾罩,不知所云。 C.新赛季,巴两籍教练库卡的上任和外援阿洛伊西奥的加盟,对鲁能泰 山队来说简直是为虎傅翼,让本来就志在夺冠的队员更加充满信心。 D.原告律师严正提出,被告人虽是首次犯罪,但给受害者家庭造成严重 伤害,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其罪行擢发难数,理应重判。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日前表示,将加强监督检査,规范各地工矿企业 废渣的排放、转移、收集和集中处置行为,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B.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家长只有严于律己,树立正面形象,为孩子 营造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才能避免孩子今后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C.如今,使用微信聊天已经成为手机族进行交流的又一便捷方式,微信 交流人群范围不断扩大,己由最初的青年人逐渐扩大至中老年人。 D.被称为“中国第一编剧”的邹静之认为,韩剧能够在亚洲地区走红, 主要原因是韩国的编剧和导演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与深度发掘功不可没。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山东省烟台市 2014 届高三适应性测试(一)语文试题 第 I 卷 (选择题 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湮没/殷红 果脯/相辅相成 市侩习气/脍炙人口 B.白皙/哂笑 腼腆/忝列门墙 死有余辜/呱呱而泣 C.土坯/纰漏 箴言/缄默无言 矫枉过正/狡兔三窟 D.剽悍/缥缈 游弋/熠熠生辉 毁家纾难/纡回曲折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仲裁 挤对 阑尾炎 死心塌地 出奇致胜 B.呕气 犒劳 构杞子 蛛丝马迹 掎角之势 C.恫吓 瑕疵 座右铭 举一反三 攻城略地 D.疏朗 爆料 活性碳 精雕细琢 味同嚼蜡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心理专家告诉我们,遭受突然打击的人在一段时间内性情会变得异 常 ,反复无常,刚刚还是喜笑颜开,一转眼就暴跳如雷,常常让 人捉摸不透。 ②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众多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都日 益 出来,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敷衍逃避,必须认真解决。 ③唐朝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风格各异,如孥白的诗豪放 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可谓 ,都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A.乖张 凸显 平分秋色 B.乖张 突显 各有千秋 C.乖戾 凸显 各有干秋 D.乖戾 突显 平分秋色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北京大学保安队的小伙子们受名校学习氛围的熏陶,在工作之余埋头 苦学,一曝十寒,先后有 300 多人圆了大学梦,有的甚至考上了研究生。 B.一些音乐类选秀节目的评委水平委实有限,不能从专业角度点评选手 的优缺点,话语虽多却云山雾罩,不知所云。 C.新赛季,巴两籍教练库卡的上任和外援阿洛伊西奥的加盟,对鲁能泰 山队来说简直是为虎傅翼,让本来就志在夺冠的队员更加充满信心。 D.原告律师严正提出,被告人虽是首次犯罪,但给受害者家庭造成严重 伤害,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其罪行擢发难数,理应重判。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日前表示,将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各地工矿企业 废渣的排放、转移、收集和集中处置行为,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B.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家长只有严于律己,树立正面形象,为孩子 营造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才能避免孩子今后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C.如今,使用微信聊天已经成为手机族进行交流的又一便捷方式,微信 交流人群范围不断扩大,己由最初的青年人逐渐扩大至中老年人。 D.被称为“中国第一编剧”的邹静之认为,韩剧能够在亚洲地区走红, 主要原因是韩国的编剧和导演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与深度发掘功不可没。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知其白而守其黑:国画之美生根于中国文化 范曾 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国画产生于中国文化之中。 中国文化很注重天人合一。这种特质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 和启智性。对中国绘画而言,中国文化的启智性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绘画不需要 像西方文化那样严格的逻辑分析,而需要的是感悟力。一方面,要遵循自然之道 体会天地大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都有其自身之美、有它运行的目的,中国绘 画就是要你去体会这种美、这种内在目的性,然后将其运用到笔墨中,表现出来, 而不需要你问“这树长在这儿对不对”“这老鼠怎么比南瓜还大啊”……另一 方面,天地大美只有通过感悟才能转化为人类的美感。明代“心学”流派的重要 代表人物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一朵花在深山开放,你不知道它存在,可 是当你看到这朵花的时候,这朵花的颜色、形态就渐渐显现出来,它果然是个美 艳的存在 中国文人讲“气韵生动”,其中的“韵”并不是单纯的作诗时押韵的 “韵”,意义更为丰富饱满,注重的是创作主体(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诗人)对于宇 宙惯有的一个诗性的判断。天地大美自然而生,可是也需要画家对其有诗性的判 断、有所感悟才会于人有意义。所以,当中国人的智慧和感悟在哲学上的体现用 到绘画上来的时候,绘画就受益无穷了。老子哲学里有“知其白,守其黑”,说 的是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也正是国画 美之所在。笔墨加上宣纸就是黑和白,只有维持黑白间比例的平衡和谐才能守住 国画的这种美。中国禅宗讲,“妙悟者不在多言”。王维在《山水诀》中将此视 为对山水画的要求,其实,这是对整个中国绘画的要求一一以少许胜多许,以最 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中国绘画就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笔墨的“有”和画面空白 的“无”相互辉映才造就了国画之美 元代山水画家倪瓒的画就非常注重黑白间的比例,比如他的《容膝斋图》, 几棵小树,一个茅亭,朦胧的远山,没有人物,没有动态。然而,你一看就能感 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一种天荒地老式的沉默和寂寞。 八大山人画的鸟,蜷曲着身子,寥寥几笔,把鸟的全部内在生命表达得 淋漓尽致。他的画已经撇除了一切的繁文缛节、一切的矫揉造作和一切的事功媚 俗,剩下的只有“士气”的符号,简捷清纯、精微广大、高明中庸 中国画的这种简结丰润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陶瓷上的绘画就有体现。 猪纹陶钵属于河姆渡文化时期,但刻画在陶罐上的猪极富神韵。大量的留白、相 当简单的细条,却将猪那种神情、动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能引发你无尽的联想。 人面彩陶瓶属于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个作品反映的是远古先民 的一种思考状态,你可以看出他在思考,你看他的眼睛里若有疑惑,可是这个疑 惑又混混沌沌,让人感到没有答案而有所茫然。这个茫然体现出一个童稚的天真, 还有,嘴边那个酒窝在那儿,像一个很憨厚的人,混沌、茫然、天真、憨厚、简 朴。从这个简单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天籁、神韵、简朴。这就是我们文化的源 头,这种对于艺术的感悟、对于“微言大义”的追求流传了几千年,深深地扎根 手中国的国画之中 6.下列关于“知其白而守其黑”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知其白而守其黑”作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是老子哲学 思想在中国绘画中的集中体现
知其白而守其黑:国画之美生根于中国文化 范曾 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国画产生于中国文化之中。 中国文化很注重天人合一。这种特质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 和启智性。对中国绘画而言,中国文化的启智性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绘画不需要 像西方文化那样严格的逻辑分析,而需要的是感悟力。一方面,要遵循自然之道, 体会天地大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都有其自身之美、有它运行的目的,中国绘 画就是要你去体会这种美、这种内在目的性,然后将其运用到笔墨中,表现出来, 而不需要你问“这树长在这儿对不对”“这老鼠怎么比南瓜还大啊”……另一 方面,天地大美只有通过感悟才能转化为人类的美感。明代“心学”流派的重要 代表人物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一朵花在深山开放,你不知道它存在,可 是当你看到这朵花的时候,这朵花的颜色、形态就渐渐显现出来,它果然是个美 艳的存在。 中国文人讲“气韵生动”,其中的“韵”并不是单纯的作诗时押韵的 “韵”,意义更为丰富饱满,注重的是创作主体(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诗人)对于宇 宙惯有的一个诗性的判断。天地大美自然而生,可是也需要画家对其有诗性的判 断、有所感悟才会于人有意义。所以,当中国人的智慧和感悟在哲学上的体现用 到绘画上来的时候,绘画就受益无穷了。老子哲学里有“知其白,守其黑”,说 的是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也正是国画 美之所在。笔墨加上宣纸就是黑和白,只有维持黑白间比例的平衡和谐才能守住 国画的这种美。中国禅宗讲,“妙悟者不在多言”。王维在《山水诀》中将此视 为对山水画的要求,其实,这是对整个中国绘画的要求——以少许胜多许,以最 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中国绘画就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笔墨的“有”和画面空白 的“无”相互辉映才造就了国画之美。 元代山水画家倪瓒的画就非常注重黑白间的比例,比如他的《容膝斋图》, 几棵小树,一个茅亭,朦胧的远山,没有人物,没有动态。然而,你一看就能感 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一种天荒地老式的沉默和寂寞。 八大山人画的鸟,蜷曲着身子,寥寥几笔,把鸟的全部内在生命表达得 淋漓尽致。他的画已经撇除了一切的繁文缛节、一切的矫揉造作和一切的事功媚 俗,剩下的只有“士气” 的符号,简捷清纯、精微广大、高 明中庸。 中国画的这种简结丰润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陶瓷上的绘画就有体现。 猪纹陶钵属于河姆渡文化时期,但刻画在陶罐上的猪极富神韵。大量的留白、相 当简单的细条,却将猪那种神情、动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能引发你无尽的联想。 人面彩陶瓶属于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个作品反映的是远古先民 的一种思考状态,你可以看出他在思考,你看他的眼睛里若有疑惑,可是这个疑 惑又混混沌沌,让人感到没有答案而有所茫然。这个茫然体现出一个童稚的天真。 还有,嘴边那个酒窝在那儿,像一个很憨厚的人,混沌、茫然、天真、憨厚、简 朴。从这个简单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天籁、神韵、简朴。这就是我们文化的源 头,这种对于艺术的感悟、对于“微言大义”的追求流传了几千年,深深地扎根 手中国的国画之中。 6.下列关于“知其白而守其黑”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知其白而守其黑”作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是老子哲学 思想在中国绘画中的集中体现
B.“知其白而守其黑”决定着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也影响着画家的国画 创作,使国画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美。 C.“知其白而守其黑”与中国禅宗所说的“妙悟者不在多言”的道理相 似,强调以最简练的笔墨或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D.在中国绘画中,“黑”和“白”分别对应笔墨内容和域面的空白,画 的美就是靠浓墨重彩与留白的反差表现出来的。 7.关于“中国绘域”的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 当然也是中国绘画的源头 B.中国绘画遵循自然之道,通过笔墨来真实再现天地山川、草木虫鱼自 身的美及其运行的目的。 画家通过感悟天地大美,对其作出诗性判断,创作出的作品才有可能 具备“气韵生动”的特点。 D.中国绘画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注重以少许胜多许,用笔 简洁却使画面丰润而富有神韵。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国画家将自己的感悟融入绘画中,启发读者去感受、体会美。无须刻 意追求美的自然真实性。 B.王维在《山水诀》中把禅宗的“妙悟者不在多言”视为对山水画的要 求,首倡了中国画“以少许胜多许”的绘画准则。 C.八大山人寥寥几笔便将鸟的内在生命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的创作就是国 画中表现出符号化趋势的代表。 D.仰韶文化时期人面彩陶瓶上的先民神情若有疑惑和茫然,形象地将五 千年前远古时期先民的无知与天真展现出来。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亩文,完成9~12题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王阳明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 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 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 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 挠之则衰瘘。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 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 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 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 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 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似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 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旦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 故 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 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
B.“知其白而守其黑”决定着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也影响着画家的国画 创作,使国画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美。 C.“知其白而守其黑”与中国禅宗所说的“妙悟者不在多言”的道理相 似,强调以最简练的笔墨或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D.在中国绘画中,“黑”和“白”分别对应笔墨内容和域面的空白,画 的美就是靠浓墨重彩与留白的反差表现出来的。 7.关于“中国绘域”的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 当然也是中国绘画的源头。 B.中国绘画遵循自然之道,通过笔墨来真实再现天地山川、草木虫鱼自 身的美及其运行的目的。 C.画家通过感悟天地大美,对其作出诗性判断,创作出的作品才有可能 具备“气韵生动”的特点。 D.中国绘画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注重以少许胜多许,用笔 简洁却使画面丰润而富有神韵。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国画家将自己的感悟融入绘画中,启发读者去感受、体会美。无须刻 意追求美的自然真实性。 B.王维在《山水诀》中把禅宗的“妙悟者不在多言”视为对山水画的要 求,首倡了中国画“以少许胜多许”的绘画准则。 C.八大山人寥寥几笔便将鸟的内在生命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的创作就是国 画中表现出符号化趋势的代表。 D.仰韶文化时期人面彩陶瓶上的先民神情若有疑惑和茫然,形象地将五 千年前远古时期先民的无知与天真展现出来。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亩文,完成 9~12 题。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王阳明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 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 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 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 挠之则衰瘘。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 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 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 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 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 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似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 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 故, 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 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
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 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 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 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 选自王阳明《传习录》)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讽:规劝 B.乐嬉游而惮拘检 检:约束 C.若近世之训蒙稚者 训:教诲。 D.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 肆:延伸。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②孔子曰:三人行,则必 有我师 B.①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己②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 .①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 ②臣死且不避,卮洒安足 D.①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王阳明的教育理念的一组是 ①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 ②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 ③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④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 ⑤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 ⑥彼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④D.①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阳明认为儿童教育要多措并举,以歌诗、习礼、读书等方式进行熏 陶渐染,从而达到激发志意、严肃仪容、开发智力的目的。 B.在王阳明看来,把对儿童进行“歌诗”“习礼”教育视为“不切时 务”的观点是错误的,“不切时务”论者并没有真正理解古人办学的意义。 C.王阳明主张儿童教育要根据其年龄特点,顺应他们爱嬉戏玩耍的天性,因势 利导,使他们内心愉悦,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 D.王阳明批评了当时的教育存在的违背规律、多施惩罚等错误做法,认为那样 做会导致学生学业难成并败坏社会风气。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5分) (2)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 教之微意也。(5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清平乐
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 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 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 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 选自王阳明《传习录》)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讽:规劝。 B.乐嬉游而惮拘检 检:约束。 C.若近世之训蒙稚者 训:教诲。 D.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 肆:延伸。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②孔子曰:三人行,则必 有我师 B.①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 ②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 也 C.①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 ②臣死且不避,卮洒安足 辞 D.①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王阳明的教育理念的一组是 ①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 ②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 ③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④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 ⑤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 ⑥彼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阳明认为儿童教育要多措并举,以歌诗、习礼、读书等方式进行熏 陶渐染,从而达到激发志意、严肃仪容、开发智力的目的。 B.在王阳明看来,把对儿童进行“歌诗”“习礼”教育视为“不切时 务”的观点是错误的,“不切时务”论者并没有真正理解古人办学的意义。 C.王阳明主张儿童教育要根据其年龄特点,顺应他们爱嬉戏玩耍的天性,因势 利导,使他们内心愉悦,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 D.王阳明批评了当时的教育存在的违背规律、多施惩罚等错误做法,认为那样 做会导致学生学业难成并败坏社 会风气。 第 II 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5 分) (2)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 教之微意也。(5 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清平乐
朱淑真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缱绻临歧嘱咐,来年早到梅梢 (1)“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中的“俄”字有何妙处?试简要分析。(4 分) (2)清简析“来年早到梅梢”一句所蕴含的情感。(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 反 (《诗经·氓》) )。 ,齐彭殇为妄 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4)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牡 牧《阿房宫赋》) (5) 一种相思,两处闲 (李清照《一剪梅》) (6)子日:“岁 寒 (《论语·子罕》) 五、(12分) 1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材料的要点,不超过20字。(4分) 哈佛大学商学院商业管理副教授弗朗西丝卡·吉诺说:“我们通过长期 研究发现,在恶劣天气下,人们能更好地专注于工作,此刻的天气不会让他们脾 气糟糕,因为他们能心无旁骛,不会去想着到外面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研究人员要求200名成人预测天气对个人工作效率的影响。超过80%的 人预测好天气会提高工作效率,约同样比例的人预测坏天气会降低效率。 为了检验预测是否准确,研究人员对日本东京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进行 了为期两年半的调査,持续追踪该行雇员的工作效率。研究人员将获取的具体数 据与同时期东京的气象数据做了比较,发现降雨量每增加1英寸,工作人员完成 每单交易的时间就减少1.3%。“我们发现,能见度低且极端温度也与工作人 员效率高的时期相符。”吉诺说,“同时,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则工作效 率低下 17.请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4分) 18.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为“网络流行语”下定义。(4分) ①网络流行语是网络上流行的一种语言形式 ②网络流行语存在于具有共享性与开放性的网络世界中。 ③文字,数字,字母和符号是网络流行语的主要载体。 ④网络流行语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马灯 严阵
朱淑真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缱绻临歧嘱咐,来年早到梅梢。 (1)“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中的“俄”字有何妙处?试简要分析。(4 分) (2)清简析“来年早到梅梢”一句所蕴含的情感。(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 反。 (《诗经·氓》) (2) ,齐彭殇为妄 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4)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 (牡 牧《阿房宫赋》) (5) 。一种相思, 两处闲 愁。 (李清照《一剪梅》) (6)子日:“岁 寒, 。 (《论语·子罕》) 五、(12 分) 1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材料的要点,不超过 20 字。(4 分) 哈佛大学商学院商业管理副教授弗朗西丝卡·吉诺说:“我们通过长期 研究发现,在恶劣天气下,人们能更好地专注于工作,此刻的天气不会让他们脾 气糟糕,因为他们能心无旁骛,不会去想着到外面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研究人员要求 200 名成人预测天气对个人工作效率的影响。超过 80%的 人预测好天气会提高工作效率,约同样比例的人预测坏天气会降低效率。 为了检验预测是否准确,研究人员对日本东京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进行 了为期两年半的调查,持续追踪该行雇员的工作效率。研究人员将获取的具体数 据与同时期东京的气象数据做了比较,发现降雨量每增加 l 英寸,工作人员完成 每单交易的时间就减少 1.3%。“我们发现,能见度低且极端温度也与工作人 员效率高的时期相符。”吉诺说,“ 同时,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则工作效 率低下。” 17.请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4 分) 18.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为“网络流行语”下定义。(4 分) ①网络流行语是网络上流行的一种语言形式。 ②网络流行语存在于具有共享性与开放性的网络世界中。 ③文字,数字,字母和符号是网络流行语的主要载体。 ④网络流行语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六、(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9~22 题。(18 分) 马 灯 严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