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16届高三3月高考诊断性测试(一模) 语文试题 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冬雪、温泉“五 绝”著称。其中,① 而云海在冬季出现的概率也远远高于夏季,其 时,峰、石、松(隐现/隐没)于云海之中,影影绰绰,亦真亦幻,恍如人间仙 境 冬日,皑皑白雪,遍铺峰峦,处处冰雕玉砌(qie),千姿百态,令人仿 佛置身童话世界。雾凇、冰挂等也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一道亮丽风景。“一夜寒 风起,万树银花开。”百里黄山,一夜之间玉树琼枝,分外妖娆(rao)。棵棵 黄山松婉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满树满枝的雾凇、冰挂,仿佛珠 帘长垂,风吹树动,万籁有声 冬天的黄山云海气势磅(pang)礴,比其他季节显得更加奇绝壮观。清 晨雪霁(q),红日东升,霞光万道,(辐射/映射)在云海之上,霎时间(云 谲波诡/色彩斑斓),鲜艳夺目,形成了奇妙壮观的霞铺云奇景。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影影绰绰 雪霁(qi) B.峰峦 冰雕玉砌(qie) C.万籁有声 妖娆(rdo) D.婉若 气势磅(pang)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隐现辐射云谲波诡 隐现映射色彩斑 C.隐没辐射色彩斑斓 D.隐没映射云谲波 诡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只有在冬季才可见到冬雪 ②和谐有节,清脆悦耳,如闻仙 B.①冬雪只有在冬季才可见到 ②清脆悦耳,如闻仙乐,和谐有 节 C.①只有在冬季才可见到冬雪 ②清脆悦耳,如闻仙乐,和谐有 D.①冬雪只有在冬季才可见到 ②和谐有节,清脆悦耳,如闻仙 乐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才能阻止劣质食品 甚至有害食品登堂入室,真正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B.政法委领导要求政法干部守住底线,坚定信念,面对党内出现的歪风 邪气,必须敢于亮剑,坚决与之斗争,绝不能听之任之。 C.活跃于北京各大医院的“号贩子”倒卖专家号的行为被媒体曝光后 挂号的患者和家属都对“号贩子”敬而远之,医院就诊秩序明显好转
山东省烟台市 2016 届高三 3 月高考诊断性测试(一模) 语文试题 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36 分) 一、(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3 题。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冬雪、温泉“五 绝”著称。其中, ① ;而云海在冬季出现的概率也远远高于夏季,其 时,峰、石、松(隐现/隐没)于云海之中,影影绰绰,亦真亦幻,恍如人间仙 境。 冬日,皑皑白雪,遍铺峰峦,处处冰雕玉砌(qiè),千姿百态,令人仿 佛置身童话世界。雾凇、冰挂等也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一道亮丽风景。“一夜寒 风起,万树银花开。”百里黄山,一夜之间玉树琼枝,分外妖娆(ráo)。棵棵 黄山松婉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满树满枝的雾凇、冰挂,仿佛珠 帘长垂,风吹树动,万籁有声, ② 。 冬天的黄山云海气势磅(páng)礴,比其他季节显得更加奇绝壮观。清 晨雪霁(qì),红日东升,霞光万道,(辐射/映射)在云海之上,霎时间(云 谲波诡/色彩斑斓),鲜艳夺目,形成了奇妙壮观的霞铺云奇景。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影影绰绰 雪霁(qì) B.峰峦 冰雕玉砌(qiè) C.万籁有声 妖娆(ráo) D.婉若 气势磅(páng) 礴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隐现 辐射 云谲波诡 B.隐现 映射 色彩斑 斓 C.隐没 辐射 色彩斑斓 D.隐没 映射 云谲波 诡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只有在冬季才可见到冬雪 ②和谐有节,清脆悦耳,如闻仙 乐 B.①冬雪只有在冬季才可见到 ②清脆悦耳,如闻仙乐,和谐有 节 C.①只有在冬季才可见到冬雪 ②清脆悦耳,如闻仙乐,和谐有 节 D.①冬雪只有在冬季才可见到 ②和谐有节,清脆悦耳,如闻仙 乐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才能阻止劣质食品 甚至有害食品登堂入室,真正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B.政法委领导要求政法干部守住底线,坚定信念,面对党内出现的歪风 邪气,必须敢于亮剑,坚决与之斗争,绝不能听之任之。 C.活跃于北京各大医院的“号贩子”倒卖专家号的行为被媒体曝光后, 挂号的患者和家属都对“号贩子”敬而远之,医院就诊秩序明显好转
D.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这种中国地 方戏曲已在全球戏剧艺术界崭露头角,有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好的推广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春节档期 不像往年那样,“陪同家人、朋友观看”是观众进入影院的主要原因 B.在今年的两会现场,安保部门首次使用名为“智能单警”的新型警用 自平衡电动车,以帮助警务人员扩大巡逻范围和巡视效率 C.北京申办冬奥会的标识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生动的冰雪运 动姿态与书法艺术巧妙融合,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和中国文化的魅力 D.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在借鉴西 方城市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城市封闭住宅小区的内部道路被要求逐步对外开放。 、(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朴素之美 陈望衡 大力推选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当下我们追求的目标 生态文明时代的审美形态在尊重生态这一前提下应该拥有诸多形态,但朴素是其 中标志性的美。 距今两千多年前,中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朴素”观。“朴” 是没有雕琢的木,“素”是没有染色的丝。老子用它们代表事物原本的状态即自 然的状态。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 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见素抱朴”是“道法自然”的美学表达。朴 素观首创于道家学派,亦为儒、墨等学派采用并融入自身学说。在现实生活层面, 朴素观与主要由墨家、儒家创立的节俭观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 审美观。 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由道察创立的朴素观,在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 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 是本色观。崇尚天然、崇尚纯真,以本色为真、以本色为美。二是恬淡观。不慕 繁华、不贪名利,以清廉为贵、以平淡为美。三是清新观。不繁复、不艳丽,清 雅、简洁,充满生气,以清廉为贵。《庄子》云:“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诚 为真、为信,以诚为尊、以信为美。此外,朴素观还导出重实质轻修饰、重内容 轻形式等观念。就中国传统美学来说,朴素是最高的美。这种美灵动而无限,既 是美之极致,又是美之根源。其实,视朴素为美不独中华民族为然,世界各民族 也大都如此。 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工业社会追求财富、追求享受的价值导向排挤, 奢华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香饽饽”,奢华生活也成为个人炫耀的资本,进而腐 蚀人心、催生腐败,引发严重社会问题。以大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奢 华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工业文明发展之“殇”。基于工业文明掠夺资源造成环境严 重破坏的现实,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一一文明与生态共生的生产方式诞生了;一种 新的生活方式一一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提出来了;与之相应,一种新的审美观 念一一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更受推崇了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既是对工业社会那种严重破坏生态的奢华美 的批判,又是对农业文明时代具有生态意味的朴素美的回归,但回归不是复旧, 而是否定之否定的升华,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与农业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
D.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这种中国地 方戏曲已在全球戏剧艺术界崭露头角,有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好的推广。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16 年春节档期 不像往年那样,“陪同家人、朋友观看”是观众进入影院的主要原因。 B.在今年的两会现场,安保部门首次使用名为“智能单警”的新型警用 自平衡电动车,以帮助警务人员扩大巡逻范围和巡视效率。 C.北京申办冬奥会的标识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生动的冰雪运 动姿态与书法艺术巧妙融合,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和中国文化的魅力。 D.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在借鉴西 方城市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城市封闭住宅小区的内部道路被要求逐步对外开放。 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朴素之美 陈望衡 大力推选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当下我们追求的目标。 生态文明时代的审美形态在尊重生态这一前提下应该拥有诸多形态,但朴素是其 中标志性的美。 距今两千多年前,中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朴素”观。“朴” 是没有雕琢的木,“素”是没有染色的丝。老子用它们代表事物原本的状态即自 然的状态。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 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见素抱朴”是“道法自然”的美学表达。朴 素观首创于道家学派,亦为儒、墨等学派采用并融入自身学说。在现实生活层面, 朴素观与主要由墨家、儒家创立的节俭观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 审美观。 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由道察创立的朴素观,在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 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一 是本色观。崇尚天然、崇尚纯真,以本色为真、以本色为美。二是恬淡观。不慕 繁华、不贪名利,以清廉为贵、以平淡为美。三是清新观。不繁复、不艳丽,清 雅、简洁,充满生气,以清廉为贵。《庄子》云:“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诚” 为真、为信,以诚为尊、以信为美。此外,朴素观还导出重实质轻修饰、重内容 轻形式等观念。就中国传统美学来说,朴素是最高的美。这种美灵动而无限,既 是美之极致,又是美之根源。其实,视朴素为美不独中华民族为然,世界各民族 也大都如此。 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工业社会追求财富、追求享受的价值导向排挤, 奢华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香饽饽”,奢华生活也成为个人炫耀的资本,进而腐 蚀人心、催生腐败,引发严重社会问题。以大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奢 华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工业文明发展之“殇”。基于工业文明掠夺资源造成环境严 重破坏的现实,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文明与生态共生的生产方式诞生了;一种 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提出来了;与之相应,一种新的审美观 念——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更受推崇了。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既是对工业社会那种严重破坏生态的奢华美 的批判,又是对农业文明时代具有生态意味的朴素美的回归,但回归不是复旧, 而是否定之否定的升华,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与农业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
观有着实质不同。在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中,虽然也类似农业文明时代朴 素审美观那样尊重自然、奉自然为美,但实际上这种尊重的立足点是生态,因而 可以说,不是自然而是生态才是朴素美的灵魂。朴素作为生态文明时代标志性的 美,必须是资源节约型的,也就是说它必须是低碳的,任何高耗能的生活方式都 谈不上朴素;必须是环境保护型的,任何生活方式如果产生诸多垃圾或者垃圾不 易回收,这种生活方式就与朴素无缘;必须符合生态公正原则,这种公正一是体 现为对动植物生存权利的尊重,二是体现为在精神上尊重动植物自身的价值 从人类利益出发,我们所希望的生态不是与人类利益相敌对的生态,而 是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然而,生态自有其规律,完全不会迎合人类 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调节人与生态的矛盾,尽量实现文明与生 态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就建构在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作 为一种审美精神,它又反过来促进这一宏伟历史使命的实现。 (选自2016年1月18日《人民日报》) 6.下列有关“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与农业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二者尽管有 相似之处,但实质不同,前者将“生态”视为“朴素美”的灵魂 B.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要求人们奉行低碳环保的理念,远离高耗 能的、奢侈浮华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消耗自然资源。 C.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要求我们遵守生态公正的原则,这种公正 是指否定人的主宰地位,尊重其他动植物生存的权利及价值。 D.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要求人们保护自然环境,正视当前人类社 会出现的垃圾问题,反对产生过多垃圾,倡导对垃圾进行回收利用。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的朴素观最早由老子提出,继而得到了诸子百家的肯定响应和丰 富完善,最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审美观。 B.在老子看来,“朴”指没有雕琢的木,“素”是没有染色的丝,“朴 素”是事物的极致,“见素抱朴”体现了道家的审美追求。 C.朴素观是道家在自家学说的基础上,借鉴并吸取儒家、墨家等学派观 念的精华内容而不断向前发展的。 D.中国农业社会循导的朴素观在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哲学 观、道德观、美学观,内容包含本色观、恬淡观等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全社会倡导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可以改变资源被浪费、环 境被污染的现状,彻底解决工业文明发展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 B.在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的指引下,人类要注意在尊重生态规律 的基础上与生态相互容让,避免矛盾,协调发展。 C.在中国传统美学之中,朴素备受推崇,被视为美的根源,“崇尚朴素” 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元素 D.当前我们倡导的朴素审美观,是对工业社会严重破坏生态的奢华美的 批判,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追求低碳绿色生活的必然选择。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至言 贾山
观有着实质不同。在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中,虽然也类似农业文明时代朴 素审美观那样尊重自然、奉自然为美,但实际上这种尊重的立足点是生态,因而 可以说,不是自然而是生态才是朴素美的灵魂。朴素作为生态文明时代标志性的 美,必须是资源节约型的,也就是说它必须是低碳的,任何高耗能的生活方式都 谈不上朴素;必须是环境保护型的,任何生活方式如果产生诸多垃圾或者垃圾不 易回收,这种生活方式就与朴素无缘;必须符合生态公正原则,这种公正一是体 现为对动植物生存权利的尊重,二是体现为在精神上尊重动植物自身的价值。 从人类利益出发,我们所希望的生态不是与人类利益相敌对的生态,而 是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然而,生态自有其规律,完全不会迎合人类。 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调节人与生态的矛盾,尽量实现文明与生 态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就建构在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作 为一种审美精神,它又反过来促进这一宏伟历史使命的实现。 (选自 2016 年 1 月 18 日《人民日报》) 6.下列有关“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与农业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二者尽管有 相似之处,但实质不同,前者将“生态”视为“朴素美”的灵魂。 B.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要求人们奉行低碳环保的理念,远离高耗 能的、奢侈浮华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消耗自然资源。 C.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要求我们遵守生态公正的原则,这种公正 是指否定人的主宰地位,尊重其他动植物生存的权利及价值。 D.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要求人们保护自然环境,正视当前人类社 会出现的垃圾问题,反对产生过多垃圾,倡导对垃圾进行回收利用。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的朴素观最早由老子提出,继而得到了诸子百家的肯定响应和丰 富完善,最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审美观。 B.在老子看来,“朴”指没有雕琢的木,“素”是没有染色的丝,“朴 素”是事物的极致,“见素抱朴”体现了道家的审美追求。 C.朴素观是道家在自家学说的基础上,借鉴并吸取儒家、墨家等学派观 念的精华内容而不断向前发展的。 D.中国农业社会循导的朴素观在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哲学 观、道德观、美学观,内容包含本色观、恬淡观等。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全社会倡导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可以改变资源被浪费、环 境被污染的现状,彻底解决工业文明发展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 B.在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的指引下,人类要注意在尊重生态规律 的基础上与生态相互容让,避免矛盾,协调发展。 C.在中国传统美学之中,朴素备受推崇,被视为美的根源,“崇尚朴素” 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元素。 D.当前我们倡导的朴素审美观,是对工业社会严重破坏生态的奢华美的 批判,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追求低碳绿色生活的必然选择。 三、(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至言 贾山
臣闻忠臣之事君也,言切直则不用而身危,不切直则不可以明道,故切 直之言,明主所欲急闻,忠臣之所以蒙死而竭知也。地之硗者,虽有善种,不 能生焉;江皋河濒,虽有恶种,无不猥大。昔者夏、商之季世,虽关龙逢、比干 之贤,身死亡而道不用。文王之时,豪俊之士皆得竭其智,刍荛采薪之人皆得 尽其力,此周之所以兴也。故地之美者善养禾,君之仁者善养士。雷霆之所击 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今人主之威,非特雷霆也;势重,非特 万钧也。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用其言而显其身,十犹恐惧而不敢自尽 又乃况于纵欲恣行暴虐,恶闻其过乎!震之以威,压之以重,则虽有尧、舜之智, 孟贲之勇,岂有不摧折者哉?如此,则人主不得闻其过失矣;弗闻,则社稷危矣。 今陛下念思祖考,术追厥功,图所以昭光洪业休德。使天下举贤良方正 之士,天下皆诉诉焉,曰将兴尧、舜之道,三王之功矣。天下之士莫不精白 以承休德。今方正之士皆在朝廷矣,又选其贤者使为常侍诸吏,与之驰驱射猎, 日再三出。臣恐朝廷之解弛,百官之堕于事也,诸侯闻之,又必怠于政矣 陛下即位,亲自勉以厚天下,损食膳,不听乐,减外徭卫卒,止岁贡; 去诸苑以赋农夫,出帛十万余匹以振贫民;平狱缓刑,天下莫不说喜。是以元年 膏雨降,五谷登,此天之所以相陛下也。刑轻于它时而犯法者寡,衣食多于前年 而盗贼少,此天下之所以顺陛下也。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 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今功业方就,名闻方昭,今从豪俊之臣,方正 之士,直与之日日猎射,击兔伐狐,以伤大业,绝天下之望,臣窃悼之。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臣愿少衰射猎,以夏岁二月,定明堂, 造太学,修先王之道。风行俗成,万世之基定,然后唯陛下所幸耳。大臣不得与 宴游,方正修洁之士不得从射猎,使皆务其方以高其节,则群臣莫敢不正身修行, 尽心以称大礼。如此,则陛下之道尊敬,功业施于四海,垂于万世子孙矣。 (节选自《汉书·列传第二十一》,文字略有删改) 【注】①硗(qiao):地坚硬不肥沃。②关龙逢:夏朝末年的大臣,因 忠谏两为君王桀所杀。比干:商朝忠臣,直言进谏,被纣王剖心。下文的孟贲(ben) 是战国时卫国的勇士,传说能生拔牛角。③诉诉(xin):欣喜。④精白:精诚, 纯洁。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恶种,无不猥大猥:众,多 B.图所以昭光洪业休德 休:美善。 C.臣恐朝廷之解弛 解:分解,分化 D.损食膳,不听乐 损:减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臣闻忠臣之事君也 ②杳不知其所之也 B.①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 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C.①又选其贤者使为常侍诸吏 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D.①以夏岁二月,定明堂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 /思见德化之成也 B.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 思/见德化之成也
臣闻忠臣之事君也,言切直则不用而身危,不切直则不可以明道,故切 直之言,明主所欲急闻,忠臣之所以蒙死而竭知也。地之硗①者,虽有善种,不 能生焉;江皋河濒,虽有恶种,无不猥大。昔者夏、商之季世,虽关龙逢、比干 ②之贤,身死亡而道不用。文王之时,豪俊之士皆得竭其智,刍荛采薪之人皆得 尽其力,此周之所以兴也。故地之美者善养禾,君之仁者善养士。雷霆之所击, 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今人主之威,非特雷霆也;势重,非特 万钧也。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 又乃况于纵欲恣行暴虐,恶闻其过乎!震之以威,压之以重,则虽有尧、舜之智, 孟贲之勇,岂有不摧折者哉?如此,则人主不得闻其过失矣;弗闻,则社稷危矣。 今陛下念思祖考,术追厥功,图所以昭光洪业休德。使天下举贤良方正 之士,天下皆 ③焉,曰将兴尧、舜之道,三王之功矣。天下之士莫不精白④ 以承休德。今方正之士皆在朝廷矣,又选其贤者使为常侍诸吏,与之驰驱射猎, 一日再三出。臣恐朝廷之解弛,百官之堕于事也,诸侯闻之,又必怠于政矣。 陛下即位,亲自勉以厚天下,损食膳,不听乐,减外徭卫卒,止岁贡; 去诸苑以赋农夫,出帛十万余匹以振贫民;平狱缓刑,天下莫不说喜。是以元年 膏雨降,五谷登,此天之所以相陛下也。刑轻于它时而犯法者寡,衣食多于前年 而盗贼少,此天下之所以顺陛下也。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 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今功业方就,名闻方昭,今从豪俊之臣,方正 之士,直与之日日猎射,击兔伐狐,以伤大业,绝天下之望,臣窃悼之。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臣愿少衰射猎,以夏岁二月,定明堂, 造太学,修先王之道。风行俗成,万世之基定,然后唯陛下所幸耳。大臣不得与 宴游,方正修洁之士不得从射猎,使皆务其方以高其节,则群臣莫敢不正身修行, 尽心以称大礼。如此,则陛下之道尊敬,功业施于四海,垂于万世子孙矣。 (节选自《汉书·列传第二十一》,文字略有删改) 【注】①硗(qiāo):地坚硬不肥沃。②关龙逢:夏朝末年的大臣,因 忠谏两为君王桀所杀。比干:商朝忠臣,直言进谏,被纣王剖心。下文的孟贲(bēn) 是战国时卫国的勇士,传说能生拔牛角。③ (xīn):欣喜。④精白:精诚, 纯洁。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恶种,无不猥大 猥:众,多。 B.图所以昭光洪业休德 休:美善。 C.臣恐朝廷之解弛 解:分解,分化。 D.损食膳,不听乐 损:减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臣闻忠臣之事君也 ②杳不知其所之也 B.①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 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C.①又选其贤者使为常侍诸吏 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D.①以夏岁二月,定明堂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 /思见德化之成也 B.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 思/见德化之成也
C.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 思见德化之成也 D.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 /见德化之成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第一节用土地与种子的关系设喻说理,将深奥的道理寓于日常 经验之中,以此来说明臣子应当尽忠竭虑、直言进谏。 B.作者认为当朝皇帝虽然在招贤纳士方面做得不错,将贤良方正之士聚 集到了朝廷,但没有使他们的全部精力用在治国安民上。 C.作者先是对当朝皇帝采取的爱民惠民等措施予以肯定,然后再说对其 日日射猎游玩感到伤心,这样进谏更容易让皇帝接受。 D.末段作者提出兴办教育等具体措施,希望皇帝践行以建立万世之业: 引用《诗经》中的话,意在劝诚皇帝做事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又乃况于纵欲恣行暴虐, 恶闻其过乎!(5分) (2)去诸苑以赋农夫,出帛十万余匹以振贫民;平狱缓刑,天下莫不说 喜。(5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太原寒甚 【明】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离开杭州在太原担任山西巡抚时所作。②底用 何用 (1)两首诗中诗人对“春风”的主观态度有何不同?(4分) (2)两首诗虽同写除夜感触,但人生境界有高下之分。请结合诗的内容 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面语段中的空缺部分。(6分) 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精神传承。无论是 《岳阳楼记》(范仲淹)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以天下 为己任的政治抱负,还是《过零丁洋》(文天祥)中 ”体现的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抑或是 《离骚》(屈原)中 体现的为家国理 想至死不悔的执着信念,更不用说《登岳阳楼》(杜甫)中 ⑥”体现的心系国家安危而怆然泪下的忧 国情怀,都可以说是对家国情怀的最好诠释。这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胸襟
C.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 思见德化之成也 D.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 /见德化之成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第一节用土地与种子的关系设喻说理,将深奥的道理寓于日常 经验之中,以此来说明臣子应当尽忠竭虑、直言进谏。 B.作者认为当朝皇帝虽然在招贤纳士方面做得不错,将贤良方正之士聚 集到了朝廷,但没有使他们的全部精力用在治国安民上。 C.作者先是对当朝皇帝采取的爱民惠民等措施予以肯定,然后再说对其 日日射猎游玩感到伤心,这样进谏更容易让皇帝接受。 D.末段作者提出兴办教育等具体措施,希望皇帝践行以建立万世之业; 引用《诗经》中的话,意在劝诫皇帝做事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又乃况于纵欲恣行暴虐, 恶闻其过乎!(5 分) (2)去诸苑以赋农夫,出帛十万余匹以振贫民;平狱缓刑,天下莫不说 喜。(5 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 分)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太原寒甚 【明】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离开杭州在太原担任山西巡抚时所作。②底用: 何用。 (1)两首诗中诗人对“春风”的主观态度有何不同?(4 分) (2)两首诗虽同写除夜感触,但人生境界有高下之分。请结合诗的内容 简要分析。(4 分) 15.补写出下面语段中的空缺部分。(6 分) 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精神传承。无论是 《岳阳楼记》(范仲淹)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以天下 为己任的政治抱负,还是《过零丁洋》(文天祥)中 “ ① ? ② ”体现的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抑或是 《离骚》(屈原)中“ ③ , ④ ”体现的为家国理 想至死不悔的执着信念,更不用说《登岳阳楼》(杜甫)中 “ ⑤ , ⑥ ”体现的心系国家安危而怆然泪下的忧 国情怀,都可以说是对家国情怀的最好诠释。这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