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有三司使掌中央政府的财政大权。对地方财政的处理,964年宋太祖接受宰相赵普的 建议:“令诸州自今每岁民租及莞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运京师”(《长 编》卷5),即各地租税除留够公费开支外,其余全部有转运使运送京城,有三司的左藏库 掌管。“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长编》卷6),造成“外州无留财”,“天下支用, 悉出于三司”(《长编》卷34),就把地方的财政权收归中央。 4.完善和改革科举制度。 宋代的科举间年一举或三年一举,广泛地吸收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参加政权。每次取进士多 至三四百名,诸科八九百人,特别年份达数千甚至上万名。考试实行糊名考试法与誊录试卷 法,增加了考试的公正性。另外,实行殿试,使科举的录取之权由皇帝直接掌握。对科举制 度的改革完善,为宋朝选拔人才,巩固中央集权,都起了应有的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扩 大科举名额,使官僚队伍膨胀,增加政府的财政开支和加重人民的负担 宋仁宗有《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愁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绘图解人颐》卷1 5.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评价 综上所述,北宋政府将行政、军事、财政、用人权收归中央,其积极作用 是:(1)促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2)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的统 一安定,都起了重要作用;(3)在客观上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后 来封建国家的统一提供了有益经验。 但是,北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有自身的许多弊端,造成“冗官”、“冗 兵”、“冗费”。这样,北宋国力不强,内外战争胜少败多,呈现出“积贫积弱” 局面。由此可见,北宋实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起了巩固政权的 作用,但对宋代历史的消极作用也是十分巨大的 第二节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4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讲授,使学生对隋朝整顿发展经济的措施、发展概况及其效果有一个基本的了
在中央有三司使掌中央政府的财政大权。对地方财政的处理,964 年宋太祖接受宰相赵普的 建议:“令诸州自今每岁民租及筦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运京师”(《长 编》卷 5),即各地租税除留够公费开支外,其余全部有转运使运送京城,有三司的左藏库 掌管。“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长编》卷 6),造成“外州无留财”,“天下支用, 悉出于三司”(《长编》卷 34),就把地方的财政权收归中央。 4. 完善和改革科举制度。 宋代的科举间年一举或三年一举,广泛地吸收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参加政权。每次取进士多 至三四百名,诸科八九百人,特别年份达数千甚至上万名。考试实行糊名考试法与誊录试卷 法,增加了考试的公正性。另外,实行殿试,使科举的录取之权由皇帝直接掌握。对科举制 度的改革完善,为宋朝选拔人才,巩固中央集权,都起了应有的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扩 大科举名额,使官僚队伍膨胀,增加政府的财政开支和加重人民的负担。 宋仁宗有《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愁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绘图解人颐》卷 1 5.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评价 综上所述,北宋政府将行政、军事、财政、用人权收归中央,其积极作用 是:(1)促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2)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的统 一安定,都起了重要作用;(3)在客观上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后 来封建国家的统一提供了有益经验。 但是,北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有自身的许多弊端,造成“冗官”、“冗 兵”、“冗费”。这样,北宋国力不强,内外战争胜少败多,呈现出“积贫积弱” 局面。由此可见,北宋实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起了巩固政权的 作用,但对宋代历史的消极作用也是十分巨大的。 第二节 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4 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讲授,使学生对隋朝整顿发展经济的措施、发展概况及其效果有一个基本的了
解。在此基础上,对隋朝发展经济措施之得失有所认识,进一步对如何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 利益关系的历史经验有所理解 教学重点: 一)隋的经济措施,如均田制、大索貌阅、输籍定样等 (二)隋王朝开通大运河评价 整顿发展经济的措施 颁布均田令和改定赋役 (1)颁布均田令 (开皇元年)自諸王已下,至於都督,皆給永業田,各有差。多者至一百頃,少者至四十畝。京官又 給職分田。一品者給田五頃。每品以五十畝爲差,至五品,則爲田三頃,六品二頃五十畝。其下每品以五 十畝爲差,至九品爲一頃。外官亦各有職分田。又給公廨田,以供公用。 其丁男、中男永業露田,皆遵後齊之制。” 《隋书·食货志》 露田:(永业田),计口分配种植谷物的田地 ≮开皇十二年)時天下戶口歲增·京輔及三河·地少而人眾·衣食不給·議者咸欲徙就寬鄉 其年冬·帝命諸州考使議之·又令尚書·以其事策問四方貢士’竟無長算·帝乃發使四出·均天下 之田其狹鄉·每丁纔至二十畝,老小又少焉 《隋书食货志》 《隋书·食货志》对隋朝均田制记载很简略,隋朝实际上较北齐之制补充了两点: 一是露田奴人四十亩,奴婢依良人,炀帝取消奴人,奴婢受田之制 是府兵兵士与民一样还受土地,但身死王事者所受露田不退还,由子孙继承 均田制是平均分配土地吗? 不均(不同地区,不同等级之间) 均田制 均田制具有相对性 均(同一地区,同一等级)
解。在此基础上,对隋朝发展经济措施之得失有所认识,进一步对如何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 利益关系的历史经验有所理解。 教学重点: (一)隋的经济措施,如均田制、大索貌阅、输籍定样等。 (二)隋王朝开通大运河评价。 一 整顿发展经济的措施 1、颁布均田令和改定赋役 (1)颁布均田令 “(开皇元年)自諸王已下,至於都督,皆給永業田,各有差。多者至一百頃,少者至四十畝。京官又 給職分田。一品者給田五頃。每品以五十畝爲差,至五品,則爲田三頃,六品二頃五十畝。其下每品以五 十畝爲差,至九品爲一頃。外官亦各有職分田。又給公廨田,以供公用。 其丁男、中男永業露田,皆遵後齊之制。” 《隋书·食货志》 露田: (永业田),计口分配种植谷物的田地 “(开皇十二年)時天下戶口歲增,京輔及三河,地少而人眾,衣食不給。議者咸欲徙就寬鄉。 其年冬,帝命諸州考使議之。又令尚書,以其事策問四方貢士,竟無長算。帝乃發使四出,均天下 之田。其狹鄉,每丁纔至二十畝,老小又少焉。“ 《隋书·食货志》 《隋书·食货志》对隋朝均田制记载很简略,隋朝实际上较北齐之制补充了两点: 一是露田奴人四十亩,奴婢依良人,炀帝取消奴人,奴婢受田之制; 二是府兵兵士与民一样还受土地,但身死王事者所受露田不退还,由子孙继承。 均田制是平均分配土地吗? 不均(不同地区,不同等级之间) 均田制 均田制具有相对性 均(同一地区,同一等级)
(2)改定赋役 隋朝赋役制度沿袭北朝的租、调、力役制度而有所改革,并同均田令一起颁布 “男女三歲己下爲黄,十歲已下爲小,·十七已下爲中,·十八已上爲丁。·丁從課役,六十爲老,乃免。” 丁男一床·租粟三石ˉ桑土調以絹施·囌土以布絹施以匹·加綿三兩。布以端·加囌三斥·單丁及仆 隸各半之。未受地者皆不課” 《隋书·食货志》 隋初开皇年间颁租调制:丁男一床,租粟三石。桑土调以绢施,麻士以布绢。施以匹 加绵三两;布以端,加麻三斤。这里“一床”指一夫一妇“未受地者皆不课”,取消奴人受 田后便计夫而征。庸在隋朝还是临时为之,20天力役在无需征发或50岁以上不去者,可以 绢代之,还不是正式制度 2、“大索貌阅”与“输籍定样 (1)“大索貌阅” “是時山東尚承齊俗·機巧奷侷·避役惰遊者十六七φ四方疲人·或詐老詐小·規免租賦·高祖令州縣大 索貌閱·戶口不實者·正長遠配’而又開相糾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爲戶頭·以防容隱。於是計 帳進四十四萬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萬一千五百口。” 《隋书·食货志》 大索貌阅一隋朝进行的全国性户口清查。开皇五年(585年),文帝下令“大索貌阅”。 政府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相貌与本人核对,检验是否以丁壮诈老诈小,还鼓励 居民互相检举揭发,如户口所居不实,正长要受罚流放远方。其目的是要把浮游 民及世家豪门的荫附户搜括出来,载入国家户籍,增加赋税收入。隋炀帝大业五 年(609年)又一次“貌阅”。 析籍一规定堂兄弟以下分立户籍,以防容隐。 (2)“输籍定样” “高熲又以人間課輸雖有定分,年常征納,除注恒多。長吏肆情,文章出沒,複無定簿,難以推校 乃爲輸籍定樣,請爲徧下諸州,每年正月五日縣令巡人各隨便近,五黨三黨共爲一團,依樣定戶上下。帝 從之。自是奸無所容矣。 《隋书食货志》 输籍定样一文帝在整顿户籍的同时,又采纳宰相高颎的建议实行输籍定样。由朝廷制定统一 的税收,将各户所输课税,依家产定额写入册籍,所以称“输籍定样”。每年正 月初五,令百姓三党或五党(每党一百家)共为一团,依定样确定户等,这样百
(2)改定赋役 隋朝赋役制度沿袭北朝的租、调、力役制度而有所改革,并同均田令一起颁布。 “男女三歲已下爲黃,十歲已下爲小,•十七已下爲中,•十八已上爲丁。•丁從課役,六十爲老,乃免。” “丁男一床,租粟三石。桑土調以絹絁,麻土以布絹。絁以匹,加綿三兩。布以端,加麻三斤。單丁及仆 隸各半之。未受地者皆不課” 《隋书·食货志》 隋初开皇年间颁租调制:丁男一床,租粟三石。桑土调以绢絁 ,麻士以布绢。絁以匹 , 加绵三两;布以端,加麻三斤。这里“一床”指一夫一妇“未受地者皆不课”,取消奴人受 田后便计夫而征。庸在隋朝还是临时为之,20 天力役在无需征发或 50 岁以上不去者,可以 绢代之,还不是正式制度。 2、“大索貌阅”与“输籍定样” (1)“大索貌阅” “是時山東尚承齊俗,機巧奸僞,避役惰遊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詐老詐小,規免租賦。高祖令州縣大 索貌閱,戶口不實者,正長遠配,而又開相糾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爲戶頭,以防容隱。於是計 帳進四十四萬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萬一千五百口。” 《隋书·食货志》 大索貌阅—隋朝进行的全国性户口清查。开皇五年(585 年),文帝下令“大索貌阅”。 政府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相貌与本人核对,检验是否以丁壮诈老诈小,还鼓励 居民互相检举揭发,如户口所居不实,正长要受罚流放远方。其目的是要把浮游 民及世家豪门的荫附户搜括出来,载入国家户籍,增加赋税收入。隋炀帝大业五 年(609 年)又一次“貌阅”。 析籍—规定堂兄弟以下分立户籍,以防容隐。 (2)“输籍定样” “高熲又以人間課輸雖有定分,年常征納,除注恒多。長吏肆情,文章出沒,複無定簿,難以推校, 乃爲輸籍定樣,請爲徧下諸州,每年正月五日縣令巡人各隨便近,五黨三黨共爲一團,依樣定戶上下。 帝 從之。自是奸無所容矣。” 《隋书·食货志》 输籍定样—文帝在整顿户籍的同时,又采纳宰相高颎的建议实行输籍定样。由朝廷制定统一 的税收,将各户所输课税,依家产定额写入册籍,所以称“输籍定样”。每年正 月初五,令百姓三党或五党(每党一百家)共为一团,依定样确定户等,这样百
姓无法逃税、漏税,地方官吏也难从中作弊,租收得以直输朝廷 大索貌阅与输籍定样的影响: 政治上: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上:均田户的增多,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 军事上:扩大了府兵兵源 隋氏之盛·实由于斯”《通典·食货志》 3、整顿钱币和度量衡 高祖既受周禅,以天下钱货轻重不等,(关东地区通行北齐旧钱常平五铢钱,关陇地区 通行北周的五行大布和永通万国等钱,梁益地区还杂用古钱交易。)乃更铸新钱。背面肉好, 皆有周郭,文曰“五铢”, 《隋书食货志》 在整顿钱币的同时,也整顿了度量衡 二、社会经济的短暂繁荣 农业的发展 户口增殖:北周大象二年(580年),3590000户,9009604口。 隋大业二年(606年),8907536户,46019956口。 仓廪丰实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 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 《通典·食货典》 兴修水利:(大运河的开通) 2、手工业的进步 纺织业:河北、山东为丝织中心 四川为织锦中心 麻布以豫章郡为中心 瓷器业:(青瓷、白瓷) 造船业:五牙大战船、龙舟
姓无法逃税、漏税,地方官吏也难从中作弊,租收得以直输朝廷。 大索貌阅与输籍定样的影响: 政治上: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上:均田户的增多,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 军事上:扩大了府兵兵源。 “隋氏之盛,实由于斯。” 《通典·食货志》 3、整顿钱币和度量衡 高祖既受周禅,以天下钱货轻重不等,(关东地区通行北齐旧钱常平五铢钱,关陇地区 通行北周的五行大布和永通万国等钱,梁益地区还杂用古钱交易。)乃更铸新钱。背面肉好, 皆有周郭,文曰“五铢”, 《隋书·食货志》 在整顿钱币的同时,也整顿了度量衡 二、 社会经济的短暂繁荣 1、 农业的发展 户口增殖: 北周大象二年(580 年),3590000 户,9009604 口。 隋 大业二年(606 年),8907536 户,46019956 口。 仓廪丰实: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 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 《通典· 食货典》 兴修水利:(大运河的开通) 2、手工业的进步 纺织业:河北、山东为丝织中心 四川为织锦中心 麻布以豫章郡为中心 瓷器业:(青瓷、白瓷) 造船业:五牙大战船、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