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物拟作人,或仿物自述,或与人对话,或把人之动作行为、声情笑貌移 就于物。例如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 河伯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 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 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常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 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一一吾长见笑于大方 之家。” 用拟人法来阐述观点 (2)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汉乐府《艳歌 何常行》) 写一对白鹄生离死别,雌鹄因病不行,雄鹄不忍离去,说出“衔汝”、“负 汝”这样感人至深的话,这也是人类真挚爱情的写照 (3)驿外断桥边,寂寞无开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诗人以梅自况,表现了他虽饱受排挤迫害而始终不改初衷的高风亮节。 (4)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 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辛弃疾《摸鱼儿》) 以美女自比,是隐喻;美女又与春共语,让春留住,是拟人。 (5)岸花飞送客,墙燕语留人。(杜甫《发潭州》)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⑦)饥来驱我去,不知竞何之。(陶潜《乞食》)
11 把物拟作人,或仿物自述,或与人对话,或把人之动作行为、声情笑貌移 就于物。例如: 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 河伯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 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 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常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 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 之家。” 用拟人法来阐述观点。 ⑵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 毛羽何摧颓!(汉乐府《艳歌 何常行》) 写一对白鹄生离死别,雌鹄因病不行,雄鹄不忍离去,说出“衔汝”、“负 汝”这样感人至深的话,这也是人类真挚爱情的写照。 ⑶驿外断桥边,寂寞无开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诗人以梅自况,表现了他虽饱受排挤迫害而始终不改初衷的高风亮节。 ⑷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 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辛弃疾《摸鱼儿》) 以美女自比,是隐喻;美女又与春共语,让春留住,是拟人。 ⑸岸花飞送客,墙燕语留人。(杜甫《发潭州》) 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⑺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陶潜《乞食》)
(8)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其状者,殆不可胜数。(柳宗元《钴 潭西小丘记》) (9)做冷期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史达祖《绮罗香》) 00东风似旧。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刘辰翁《摸鱼儿》) 拟物:把人拟物或把此物拟彼物。 1)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 有矰缴,尚安所施?(刘邦《鸿鹄歌》) 汉高祖想废太子,改立赵王如意。后未成功,戚夫人泣涕,高祖为唱此歌。 比太子为鸿鹄,羽翼已丰,奈何他不得了。 (2)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罗绮筵,只照逃亡屋。(聂夷中《伤田 家》) 把“君王心”拟为“光明烛”。 (3)醉里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把做梦拟为可以装载的东西而“满船”。 (4)桃面儿通红,樱唇儿青紫,玉笋纤纤不住搓。(《董西厢》) 把女子的脸、唇、手拟为桃、樱、笋。 (5)一丝柳,一寸柔情。(张先《一丛花令》) 四.借代 又叫代称,是借用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变得具 体、生动、婉曲。增强形象性和感染力。 借代的范围很广,可以分八类来介绍。 1.借用特征、标志。例如:
12 ⑻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其状者,殆不可胜数。(柳宗元《钴 鉧潭西小丘记》) ⑼做冷期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史达祖《绮罗香》) ⑽东风似旧。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刘辰翁《摸鱼儿》) ㈡拟物:把人拟物或把此物拟彼物。 ⑴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 有矰缴,尚安所施?(刘邦《鸿鹄歌》) 汉高祖想废太子,改立赵王如意。后未成功,戚夫人泣涕,高祖为唱此歌。 比太子为鸿鹄,羽翼已丰,奈何他不得了。 ⑵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罗绮筵,只照逃亡屋。(聂夷中《伤田 家》) 把“君王心”拟为“光明烛”。 ⑶醉里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把做梦拟为可以装载的东西而“满船”。 ⑷桃面儿通红,樱唇儿青紫,玉笋纤纤不住搓。(《董西厢》) 把女子的脸、唇、手拟为桃、樱、笋。 ⑸一丝柳,一寸柔情。(张先《一丛花令》) 四.借代 又叫代称,是借用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变得具 体、生动、婉曲。增强形象性和感染力。 借代的范围很广,可以分八类来介绍。 1.借用特征、标志。 例如:
(1)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左传·僖22》) “二毛”,指花白头发,代老年人。 (2)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三国志·蜀书·马良传》) 马良眉白,故用以称之。 (3)大耳儿最不可信。(《后汉书·吕布传》) 刘备耳大,吕布以“大耳儿”称之。 (4)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赠韦左丞》)“纨绔”代富贵子弟, “儒冠”代读书人。 (5)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黄庭坚《戏呈孔毅文》) 孔方兄”代钱。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黄发”是高寿的象征,代老人,“垂髫”是小孩垂下来的头发,代儿童 ⑦)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高适《燕歌行》) “铁衣”代将士,玉箸代其妻子 (8)何为弃坟井,在山谷为寇也。(《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坟井”乃古代的乡里。 2.借用属性例如: 1)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贾谊《论积贮疏》) 本”指农业,“末”指商业 (2)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晁错《论贵粟疏》) “坚”指坚车,“肥”指肥马 (3)身被轻暖,口厌百味。(曹植《求自试表》)
13 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左传·僖 22》) “二毛”,指花白头发,代老年人。 ⑵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三国志·蜀书·马良传》) 马良眉白,故用以称之。 ⑶大耳儿最不可信。(《后汉书·吕布传》) 刘备耳大,吕布以“大耳儿”称之。 ⑷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赠韦左丞》)“纨绔”代富贵子弟, “儒冠”代读书人。 ⑸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黄庭坚《戏呈孔毅文》) “孔方兄”代钱。 ⑹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黄发”是高寿的象征,代老人,“垂髫”是小孩垂下来的头发,代儿童。 ⑺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高适《燕歌行》) “铁衣”代将士,玉箸代其妻子。 ⑻何为弃坟井,在山谷为寇也。(《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坟井”乃古代的乡里。 2.借用属性 例如: ⑴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贾谊《论积贮疏》) “本”指农业,“末”指商业。 ⑵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晁错《论贵粟疏》) “坚”指坚车,“肥”指肥马 ⑶身被轻暖,口厌百味。(曹植《求自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