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除注重炼实词,也常常炼虚词。例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 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 乡偶书》)但他们也觉得“炼实字有力易,炼虚字有力难。”(施补华《岘傭说 诗》) 互文 又叫互体,互文见义。指前后句中的相应位置的词语相互渗透,彼此补充, 须参互理解方能完整理解其义的修辞方式。例如:王昌龄《出塞》诗中有“秦 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互文常见的有本句互文、邻句互文、隔句互文三类 1.本句互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月光和烟雾一起笼罩着河水与沙滩,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主人与客人一起下马入船。 2邻句互文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杜甫《潼关吏》)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 3隔句互文 公入而赋:大遂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遂之外,其乐也洩洩。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 海》)
6 古人除注重炼实词,也常常炼虚词。例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 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 乡偶书》)但他们也觉得“炼实字有力易,炼虚字有力难。”(施补华《岘傭说 诗》) 一、 互文 又叫互体,互文见义。指前后句中的相应位置的词语相互渗透,彼此补充, 须参互理解方能完整理解其义的修辞方式。例如:王昌龄《出塞》诗中有“秦 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互文常见的有本句互文、邻句互文、隔句互文三类。 ⒈本句互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月光和烟雾一起笼罩着河水与沙滩。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主人与客人一起下马入船。 ⒉邻句互文: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杜甫《潼关吏》)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 ⒊隔句互文: 公入而赋:大遂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遂之外,其乐也洩洩。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 海》)
第二节形象美的修辞方式 所谓形象美,是运用以形象的基本特征的语言表情达意给人带来的美感 形象美的语言具有实在性、可感性、具体性和鲜明性。古汉语中使语言达到形 象美的修辞方式,主要有起兴、比喻、比拟、借代、映衬、墓状、夸张等七种。 起兴 用一种表面无关实则有一定联系的事物,引出要说的事物,叫起兴。后汉 郑众说:“兴者托事于物,则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 鸟兽以见意者,皆举辞也。”这种修辞方式多用于诗歌、韵文。例如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前两句为起兴,引出:美丽端庄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对象。前后两者之 间有一定的联系:雎鸠鸟常成对并游,相互鸣叫,“雌雄相应之和声”,有求偶 的表示 (2)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诗经·邶风·雄雉》 用雄野鸡在天边飞翔,引出思念出外求取功名的远方的丈夫。 (3)常棣之华,鄂石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诗经·小雅·常棣》) 从盛开的花蒂花萼非常美丽,引出今世之人都不如兄弟亲密。 (4)墙有茨,不可埽也。中菁之言,不可道也。(《诗经·鄘风·墙有茨》) 用墙头上的蒺藜不可扫除,引出卫国统治者宫室淫乱不可公开 (5)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 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 首》) 借神话牛郎织女的故事,引出一位苦思丈夫的女子
7 第二节 形象美的修辞方式 所谓形象美,是运用以形象的基本特征的语言表情达意给人带来的美感。 形象美的语言具有实在性、可感性、具体性和鲜明性。古汉语中使语言达到形 象美的修辞方式,主要有起兴、比喻、比拟、借代、映衬、摹状、夸张等七种。 一. 起兴 用一种表面无关实则有一定联系的事物,引出要说的事物,叫起兴。后汉 郑众说:“兴者托事于物,则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 鸟兽以见意者,皆举辞也。”这种修辞方式多用于诗歌、韵文。例如: 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前两句为起兴,引出:美丽端庄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对象。前后两者之 间有一定的联系:雎鸠鸟常成对并游,相互鸣叫,“雌雄相应之和声”,有求偶 的表示。 ⑵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诗经·邶风·雄雉》) 用雄野鸡在天边飞翔,引出思念出外求取功名的远方的丈夫。 ⑶常棣之华,鄂石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诗经·小雅·常棣》) 从盛开的花蒂花萼非常美丽,引出今世之人都不如兄弟亲密。 ⑷墙有茨,不可埽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诗经·鄘风·墙有茨》) 用墙头上的蒺藜不可扫除,引出卫国统治者宫室淫乱不可公开。 ⑸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 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 首》) 借神话牛郎织女的故事,引出一位苦思丈夫的女子
(6)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舒。从昏饭中薄夜半, 长夜漫漫何时旦 烘托气氛,点缀环境,和谐音律。 二.比喻 用有类似点的事物,同陈述的对象相比。比喻的成立须有三个要素:一是 陈述的对象叫本体,二是另外的事物叫喻体,三是相似点。根据这三要素的隐 现异同,比喻又可分为明喻、隐喻、借喻三类。 ()明喻:直接点明本体与喻体相似。即在本、喻体之间直接使用喻词(如 若、犹、似)以指出其相似性。例如: (1)自伯之东,首如飞蓬。(《诗经·卫风·伯兮》) (2)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 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3)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诗经·北风·燕燕》 (4)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5)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趋下也。(《国语·越语上》) (6)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而无礼莅之,此 所以绝世也。(《韩非子·十过》) (⑦)如欲以宽缓之政,治急世之民,犹如辔策而御旱马,此不知之患也。(《韩 非子·五蠹》) (8)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杜牧《读韩杜集》) (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隐喻(不用喻词)
8 ⑹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中薄夜半, 长夜漫漫何时旦。 烘托气氛,点缀环境,和谐音律。 二.比喻 用有类似点的事物,同陈述的对象相比。比喻的成立须有三个要素:一是 陈述的对象叫本体,二是另外的事物叫喻体,三是相似点。根据这三要素的隐 现异同,比喻又可分为明喻、隐喻、借喻三类。 ㈠明喻:直接点明本体与喻体相似。即在本、喻体之间直接使用喻词(如、 若、犹、似)以指出其相似性。例如: ⑴自伯之东,首如飞蓬。(《诗经·卫风·伯兮》) ⑵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 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⑶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诗经·北风·燕燕》) ⑷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⑸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趋下也。(《国语·越语上》) ⑹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而无礼莅之,此 所以绝世也。(《韩非子·十过》) ⑺如欲以宽缓之政,治急世之民,犹如辔策而御旱马,此不知之患也。(《韩 非子·五蠹》) ⑻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杜牧《读韩杜集》) ⑼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㈡隐喻(不用喻词)
(1)赵衰,冬日之阳也;赵盾,夏日之日。(《左传·文公7年》) (2)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孟子·藤文公 上》) (3)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史记·屈原列传》) (4)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李密《陈情表》) (6)申韩百家藝天起,孔子大道寒于灰。(王安石《寄王逢原》) ⑦)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上,燕巢于飞幕之下。(丘迟《与陈伯之书》) (8)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 借喻 比隐喻更隐。不用喻词,也不出现本体。而是用喻体径代本体,语言更形 象生动,又富意趣。例如: (1)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匱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 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 美玉待贾比喻等待时机施展抱负。韫匾:包含在匣中 (2)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3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凰,报蝦蜓而嘲龟龙,不亦病乎?(杨雄《解嘲》) 鸱枭、蟈蜓喻卑鄙小人,凤凰、龟龙喻高尚君子。 (4)若择源于泾渭之流,按辔于邪正之路,亦可以驭文采矣。(《文心雕龙·情 米》) (5)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作》) 新松喻新生力量。恶竹喻腐朽势力
9 ⑴赵衰,冬日之阳也;赵盾,夏日之日。(《左传·文公 7 年》) ⑵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孟子·藤文公 上》) ⑶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史记·屈原列传》) ⑷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⑸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李密《陈情表》) ⑹申韩百家爇天起,孔子大道寒于灰。(王安石《寄王逢原》) ⑺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上,燕巢于飞幕之下。(丘迟《与陈伯之书》) ⑻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 ㈢借喻 比隐喻更隐。不用喻词,也不出现本体。而是用喻体径代本体,语言更形 象生动,又富意趣。例如: ⑴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 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 美玉待贾比喻等待时机施展抱负。韫匵:包含在匣中。 ⑵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⑶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凰,报蝘蜓而嘲龟龙,不亦病乎?(杨雄《解嘲》) 鸱枭、蝘蜓喻卑鄙小人,凤凰、龟龙喻高尚君子。 ⑷若择源于泾渭之流,按辔于邪正之路,亦可以驭文采矣。(《文心雕龙·情 采》) ⑸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作》) 新松喻新生力量。恶竹喻腐朽势力
6)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哭晁卿衡》 明月喻晁衡,白云喻李白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韩愈《听颖师弹琴》) “冰”喻悲,“炭”喻喜。 (8)缫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王安石《木末》) “白雪”喻丝,“黄云”喻麦 (9)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余《闺意》) 用新妇婚后第二天早晨问夫婿含蓄巧妙地探问自己的文章是否“入时”。 古人对比喻这一重要的修辞方式,运用的既普遍,又成熟,格式有多种多 样。有人曾分列为直喻、隐喻、类喻、诘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 互喻、倒喻等多种。但归纳起来也可归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如苏轼《少 年游》:“去年相送,余行门外,飞雪似扬花。今年春尽,扬花似雪,犹不见还 家”。有人把“飞雪似扬花”和“扬花似雪”称为“互喻”,但若以有无喻词为 标准,实可归入明喻一类。又如刘禹锡《竹枝词》:“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 何不泪垂。”有人把“芙蓉如面柳如眉”一句称为“倒喻”,句意为“郎意似花 红意衰,侬愁似水流无限”,是一位失恋少女顾影自怜、伤心垂泪的情景。(这 里我们可以将“倒置”视为一种修辞) 比拟 把物当人或人当作物来描写的修辞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把物写活,静写动, 抽象写具体,移情寄意,语言多姿多彩,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与情感的共鸣, ()拟人
10 ⑹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哭晁卿衡》) 明月喻晁衡,白云喻李白。 ⑺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韩愈《听颖师弹琴》) “冰” 喻悲,“炭” 喻喜。 ⑻缫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王安石《木末》) “白雪”喻丝,“黄云”喻麦。 ⑼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余《闺意》) 用新妇婚后第二天早晨问夫婿含蓄巧妙地探问自己的文章是否“入时”。 古人对比喻这一重要的修辞方式,运用的既普遍,又成熟,格式有多种多 样。有人曾分列为直喻、隐喻、类喻、诘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 互喻、倒喻等多种。但归纳起来也可归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如苏轼《少 年游》:“去年相送,余行门外,飞雪似扬花。今年春尽,扬花似雪,犹不见还 家”。有人把“飞雪似扬花”和“扬花似雪”称为“互喻”,但若以有无喻词为 标准,实可归入明喻一类。又如刘禹锡《竹枝词》:“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 何不泪垂。”有人把“芙蓉如面柳如眉”一句称为“倒喻”,句意为“郎意似花 红意衰,侬愁似水流无限”,是一位失恋少女顾影自怜、伤心垂泪的情景。(这 里我们可以将“倒置”视为一种修辞) 三.比拟 把物当人或人当作物来描写的修辞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把物写活,静写动, 抽象写具体,移情寄意,语言多姿多彩,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与情感的共鸣。 ㈠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