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稿费捐献给万某所在的中学。万某的父母对此表示异议,坚持这笔稿费应当由他们获得,而出 版社则认为自己是在实现万蔷的遗愿,合理合法 我国《民法通则》根据公民年龄阶段和理智是否正常,将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划为三类:(1)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满18周岁,精神健全的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6周岁以上不满18 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限制民事 行为能力。指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可从事与其年龄、 智力、精神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则由其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其代理人同意。(3) 无民事行能力。指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无能行为能力人的 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 (三)监护 【案例】9岁男童丁某用父母及亲戚在节日所给押岁钱,到某电脑商城购买手提电脑一台,花去 9千多元,丁某父母发现后不同意,找商城退货,商城不同意,并辩称是小孩自购买并不是商 城强迫他买的,因而不应退货 由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人的民事活动受到限制只能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为了更好保护其合法权益,在民法设立保障其权利的监护制度。监护是指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而设立的一种民事法律制 度。履行监督和保护职责的人,称为监护人,被监督、保护的人,称为被监护人。根据《民法通 则》的规定,我国的监护分为法定监护和指定监护两种。法定监护指监护人由法律直接规定而设 立的监护。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是其父母。如其父母死亡或丧失监护能力,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 担任监护人:(1)祖父母、外祖父母:(2)兄姐:(3)与未成人关系密切的,愿意承担监护 责任,又经未成年人父母的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其他 亲属和朋友。没有以上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父母的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在的民委会、村民
元稿费捐献给万某所在的中学。万某的父母对此表示异议,坚持这笔稿费应当由他们获得,而出 版社则认为自己是在实现万蔷的遗愿,合理合法。 我国《民法通则》根据公民年龄阶段和理智是否正常,将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划为三类:(1)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满 18 周岁,精神健全的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6 周岁以上不满 18 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限制民事 行为能力。指 10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可从事与其年龄、 智力、精神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则由其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其代理人同意。(3) 无民事行能力。指不满 10 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无能行为能力人的 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 (三)监护 【案例】9 岁男童丁某用父母及亲戚在节日所给押岁钱,到某电脑商城购买手提电脑一台,花去 9 千多元,丁某父母发现后不同意,找商城退货,商城不同意,并辩称是小孩自 购买并不是商 城强迫他买的,因而不应退货。 由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人的民事活动受到限制只能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为了更好保护其合法权益,在民法设立保障其权利的监护制度。监护是指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而设立的一种民事法律制 度。履行监督和保护职责的人,称为监护人,被监督、保护的人,称为被监护人。根据《民法通 则》的规定,我国的监护分为法定监护和指定监护两种。法定监护指监护人由法律直接规定而设 立的监护。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是其父母。如其父母死亡或丧失监护能力,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 担任监护人:(1)祖父母、外祖父母;(2)兄姐;(3)与未成人关系密切的,愿意承担监护 责任,又经未成年人父母的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其他 亲属和朋友。没有以上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父母的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在的民委会、村民
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由下列人员担任。(1)配偶:(2)父母:(3) 成年子女:(4)其他近亲属:(5)与精神病人关系密切、愿意承担监护责任,又经精神病人的 所在单位或住所所在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其他亲属和朋友。没有以上监护人的,由 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对担任未成年人 和精神病人的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住所所在地的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 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的,可向人民法 被监护人满18岁后,可否请求法院撤销监护人的监护? 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依法裁决 1岁时,父每去世了 由于李某年幼,法院便指定 留下房屋2间及一些遗产 他的舅舅作为他的直护人 监护人的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 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利益外 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担任被监护人的国 舅,我想把房子 不行! 李某现已18岁了 法定代理人,代理被监护人实施的民事法律改藏 行为:教育照顾被监护人,并承担被监护人 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而产生的民事责任 (四)法人 李某已满18岁,如冒力发育正常,则 属于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李某有权要求 法院抛销对他的监护 1、法人的概念和条件 法人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 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 务的组织。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法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必须是依法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成立 的组织:(2)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独立承担 民事责任 2、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由下列人员担任。(1)配偶;(2)父母;(3) 成年子女;(4)其他近亲属;(5)与精神病人关系密切、愿意承担监护责任,又经精神病人的 所在单位或住所所在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其他亲属和朋友。没有以上监护人的,由 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对担任未成年人 和精神病人的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住所所在地的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 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的,可向人民法 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依法裁决。 监护人的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 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利益外 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担任被监护人的 法定代理人,代理被监护人实施的民事法律 行为;教育照顾被监护人,并承担被监护人 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而产生的民事责任。 (四)法人 1、法人的概念和条件 法人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 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 务的组织。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法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必须是依法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成立 的组织;(2)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独立承担 民事责任。 2、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与公民具有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一样法人同样具备这两种能力。法人的民事权利 能力,指法人作为民事主体具有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并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法人的权利能力的范围由其成立的宗旨和批准的业务范围决定。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指法人以自 己的独立行为进行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由法人的 机关和法定代表人来实现。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产生于法人成立之时,终止于法 人的消灭。 五、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及有效要件 民事法律行为指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 从成立之时就具有法律效力,除非依法律规定或当事人双方同意,不得单方擅自变更或解除。任 何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都必须具有合法的有效要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 利履行民事义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从事与其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 活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原则上不能独立实施民事行为。 (2)意思表示真实。行为人的内心意思与外部的表示行为一致,是行为人自愿作出的,不 是受他人期诈、胁迫或在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的。因此,确定行为人的行为的性质和效力,应 根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同行为人的内心意愿是否一致来确认行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意思自治 的原则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社会公共利益。 (二)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可变更的民事法律行为 【案例】王某与张某系服友,1988年2月,张某因结婚需要钱,遂从王某处借款5000元。张
与公民具有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一样法人同样具备这两种能力。法人的民事权利 能力,指法人作为民事主体具有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并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法人的权利能力的范围由其成立的宗旨和批准的业务范围决定。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指法人以自 己的独立行为进行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由法人的 机关和法定代表人来实现。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产生于法人成立之时,终止于法 人的消灭。 五、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及有效要件 民事法律行为指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 从成立之时就具有法律效力,除非依法律规定或当事人双方同意,不得单方擅自变更或解除。任 何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都必须具有合法的有效要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 利履行民事义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从事与其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 活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原则上不能独立实施民事行为。 (2)意思表示真实。行为人的内心意思与外部的表示行为一致,是行为人自愿作出的,不 是受他人期诈、胁迫或在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的。因此,确定行为人的行为的性质和效力,应 根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同行为人的内心意愿是否一致来确认行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意思自治 的原则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社会公共利益。 (二)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可变更的民事法律行为。 【案例】王某与张某系朋友,1988 年 2 月,张某因结婚需要钱,遂从王某处借款 5000 元。张
某结婚后宴请一些好友。在宴席上,其他朋友对王平开玩笑说:“都是朋友,这5000元还借 什么,干脆给张某算了。“王某也随口讲:“算就算了。”张某遂笑着讲:“那我就不还了,算你 送的。” 时隔数月后,王某因事需用钱,向张某催还借款。张某对王某讲:“这钱你己当着大家说过 送我的,不用还了,现在怎么又向我要?”王某向张某解释,那是随口开玩笑。张某表示,他是 当真的。王某多次催要之后,遂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张某归还借款 凡不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的行为,不能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后果的民事行为都 属于无效的民事行为和可撤销、可变更的民事法律行为 1、无效的民事行为 无效的民事行为是指不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不能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后果的 行为。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无论当事人意愿如何,从行为开始就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都是无 效的。无效民事行为包括:(1)行为人不具备相应的行为能力而实施的民事行为。指无民事行 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实施的与其年龄,精神状况不相适应的民事行为。(2)行为 人意思表示不真实,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违背其真实意思情形下所为的 行为;(3)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4)违反法律或损害社会 共利益的行为:(5)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 2、可撤销、可变更的民事法律行为 【案例】某照相器材店将价格为1880元的相机误标为880元,顾客扬某看到这麽便易,便买 了两部,后来,售货员发现价格标错,经多方查找,找到扬某。但扬某讲,两部相机已被他买 掉,共得款2000元,如商店要追回相机,去找买这两部相机的人 商店迫于无奈,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撤销这一买卖关系 可撤销、可变更的民事法律行为指形式上符合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要件,实质上违背自愿原
某结婚后宴请一些好友。 在宴席上,其他朋友对王平开玩笑说:“都是朋友,这 5000 元还借 什么,干脆给张某算了。“王某也随口讲:“算就算了。”张某遂笑着讲:“那我就不还了,算你 送的。” 时隔数月后,王某因事需用钱,向张某催还借款。张某对王某讲:“这钱你已当着大家说过 送我的,不用还了,现在怎么又向我要?”王某向张某解释,那是随口开玩笑。张某表示,他是 当真的。王某多次催要之后,遂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张某归还借款。 凡不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的行为,不能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后果的民事行为都 属于无效的民事行为和可撤销、可变更的民事法律行为。 1、无效的民事行为 无效的民事行为是指不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不能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后果的 行为。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无论当事人意愿如何,从行为开始就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都是无 效的。无效民事行为包括:(1)行为人不具备相应的行为能力而实施的民事行为。指无民事行 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实施的与其年龄,精神状况不相适应的民事行为。(2)行为 人意思表示不真实,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违背其真实意思情形下所为的 行为;(3)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4)违反法律或损害社会公 共利益的行为;(5)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 2、可撤销、可变更的民事法律行为 【案例】某照相器材店将价格为 1880 元的相机误标为 880 元,顾客扬某看到这麽便易,便买 了两部,后来,售货员发现价格标错,经多方查找,找到扬某。但扬某讲,两部相机已被他买 掉,共得款 2000 元,如商店要追回相机,去找买这两部相机的人。 商店迫于无奈,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撤销这一买卖关系。 可撤销、可变更的民事法律行为指形式上符合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要件,实质上违背自愿原
则,一部份意思表示不真实所为的民事行为。可对撤销、可变更的民事法律行为包括:(1)行 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所实施民事行为。行为人因为对行为的性质、标的物的品种、规格 质量和数量及法律关系主体等重要事项发生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行为人的意思相悖,造 成重大损失的。(2)民事行为显失公平。指一方利用他方无经验或急需实施的对他方过分不 的民事行为 3、民事行为被认定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无效或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法律后果:(1)返还财产(2)赔偿损失(3)收归国家 集体或返还第三人 (三)代理 1、代理的概念及特征 代理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其产生的法律后果 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的民事法律行为。 代理特征:(1)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2)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 独立进行意思表示:(3)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2、代理的种类 代理根据代理权产生的根据,可将代理分为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1)委托代理指根据被代理人的委托授权而产生的代理。委托代理以委托合同和委托授权 为基础。 (2)法定代理。法定代理指依法律直接规定而产生的代理。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无行为能 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 (3)指定代理,指根据法院或有关机关的指定行为而发生的代理 第二节民事权利
则,一部份意思表示不真实所为的民事行为。可对撤销、可变更的民事法律行为包括:(1)行 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所实施民事行为。行为人因为对行为的性质、标的物的品种、规格、 质量和数量及法律关系主体等重要事项发生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行为人的意思相悖,造 成重大损失的。(2)民事行为显失公平。指一方利用他方无经验或急需实施的对他方过分不利 的民事行为。 3、民事行为被认定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无效或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法律后果:(1)返还财产 (2)赔偿损失(3)收归国家、 集体或返还第三人。 (三)代理 1、代理的概念及特征 代理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其产生的法律后果 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的民事法律行为。 代理特征:(1)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2)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 独立进行意思表示;(3)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2、代理的种类 代理根据代理权产生的根据,可将代理分为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1)委托代理指根据被代理人的委托授权而产生的代理。委托代理以委托合同和委托授权 为基础。 (2)法定代理。法定代理指依法律直接规定而产生的代理。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无行为能 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 (3)指定代理,指根据法院或有关机关的指定行为而发生的代理。 第二节 民事权利